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 部落格發佈需知

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同學務必詳閱!

● 撰寫文章請依前例格式編排。
● 請務必於文末加上標籤,以利搜尋。如不知標籤如何設定,首篇可空白,由管理員新增後,未來請依標籤設定。

尋找巷弄裡的小確幸(101台北班 易珏伶)

>> 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尋找巷弄裡的小確幸                                                                                             

台北班 易珏伶

一、認識或想像中的巷弄


     關於東京,這個初次造訪的城市,過去對她的瞭解均建立在觀看,無論是來自書本或電視。
    書中的東京,有著新穎的城市建築,以及保存良好的下町風情,就如同晴空塔和東京鐵塔,象徵著未來與過去,東京亦同時擁有新與舊兩種面貌。
    而我特別喜歡日劇中的東京巷弄:以靜謐的老房子作為背景,搭配緩緩前進的腳踏車,男女主角緊緊相依的影子,拉得好長好長,這是一種純粹而美好的感覺。
    基於想像,我在白紙上刻下關於巷弄的形容詞:靜謐、平淡、悠閒、古樸、懷舊,抑或是「幸福」…..。村上春樹曾在《蘭格漢斯島的午后》(1986)的短篇散文〈小確幸〉中,提出了「小確幸」一詞,意思是生活中「微小而確定的幸福」。而John Urry在《觀光者的凝視》中則提到:觀光凝視通常會被導向日常生活所經驗不到的自然風光或城市景觀的特色。(Urry,2007:22)身為旅人的我,選擇將平凡的巷弄作為我凝視(gaze)的對象(objects),希冀能在這再尋常不過的風景中,發掘新意義,並感知那微小細瑣,但明確存在的幸福感。

二、巷弄裡的幸福元素


    日本的旅遊書常出現「散策」一詞,意思是指隨興的四處逛逛,而這樣的觀光方式,相當適合在狹窄的巷弄間進行。而我,走在東京的巷弄裡,隨意的以眼睛攫取巷弄內的風景,發現構成巷弄的幸福元素。
    首先是花。
    不知道是不是東京人特別重視體面,除了在公共廁所擺放花瓶外,走在東京的巷弄,亦發現許多人家門前、牆邊,花盆擺放得錯落有致,彷彿是屋主們刻意精心布置,想要被看見的角落。但我更愛恣意攀爬、開放的朝顏(牽牛花),夏日有了她的點綴,顯得大鳴大放,也更慵懶自在。
    其二是電線和天線。
    或許是旅行時閒適的心情,當我在巷弄中穿梭時,視角並非僅僅侷
限在某個高度,我喜歡仰望天空,看見整整齊齊的巷弄裡,縱橫交錯的電線,任意揮灑天空,書寫著輕鬆寫意。回到台灣後,我好奇的觀察著台灣巷弄的天空,竟發現日本巷弄裡的天線更為雜亂與粗獷,充滿著衝突的美感。
    另一個意外的發現:在台灣被第四台所取代的傳統電視天線,仍然盤踞在東京巷弄家家戶戶的屋頂上,它們伸出一根根的觸角,努力接收東京鐵塔或天空樹所發射出來的訊號。我不免回想起童年時期,那個只有老三台的時代,沒有太多的節目可看,更棒的選擇是到公寓屋頂玩遊戲,然後觀察誰家屋頂上的天線較豪華……
    第三則是邂逅「預料之外」的風景,獲得微小而「確定」的幸福。

    在日暮里(日昇亦日落,美好的名字)站下車,前往谷中尋找下町風情,先要爬一小段停滿腳踏車的緩坡,無意間看到其中一輛腳踏車上有著陳舊發黑的麵包超人,想必腳踏車主人一定很喜歡它;然後隨意漫步至已見不到富士山的富士見阪。沿著山坡往下走,看到可愛的不二家牛奶妹,更發現某戶人家的屋頂上有駱駝!順著路繼續走,只見駱駝愈來愈大,最後我們才發現駱駝旁邊還有鋼彈,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奇異組合,讓我們笑到不能自已。
    每段行程的最後,總伴隨著夜幕的悄悄拉下。街燈亮了起來,小巷弄換了顏色,增添幾許風情。或許在昏黃的燈光下,看不清事物的確切樣貌,但有燈光的陪伴,使雙腿疲憊不堪的我們,真實地壟罩在幸福之中,然後跟今日道別,期待明天的旅程。

三、商品中的小確幸


    在《可愛力量大》一書中,作者提到在東京街頭任何一個年輕人聚集的地方走一圈,你會發現從數位電子看板到店頭廣告,街頭的影像和符號,大半都添加了可愛的香料。(四方田犬彥,2007:23)
   東京巷弄亦是如此,隱身在巷弄中的小店舖,少了紛至沓來的擾攘,這些店鋪不以光彩奪目的碩大招牌來吸引過客,而是從小處著手:巷弄裡的招牌無論是造型或材質都是精心雕琢,上頭的文字充滿設計感,有時還會隱藏一些有趣的設計在其中。它不但提昇了客人的尊榮感,讓進入店裡的客人覺得自己跟店鋪的設計一樣有格調;它也驅使經過的人們仰望,增加發現與找尋的樂趣。
    櫥窗也是巷弄裡吸引客人的「香料」,這兒的櫥窗不只是將欲販售的物品陳列出來,而是經過精心的排列,彷彿有故事隱藏其中,營造出一種幸福的氛圍。隔著一層玻璃,櫥窗裡的物件正盛大的歡迎我們的到來。櫥窗映照出我們的想要,刺激著我們的購物慾,然後,推開門,將慾望付諸行動。
    幸福是可以販售的嗎?櫥窗的裝扮過度完美,讓人不禁懷疑幸福是否真實存在?或許是語言不通,文化不同,進入店裡,我用雙眼環視著美麗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商品,順便觀看了店員,卻不知怎麼的感受到的是─淡淡的冷漠。
    或許吸引我的從來就不是櫥窗,櫥窗帶來距離,物件自身就能訴說它的意義。
    如同村上春樹自述小確幸來自於「抽屜裡塞滿折疊整齊的乾淨內褲」,「數大便是美」的物件,做簡單的排列,就是一種能直接的視覺饗宴。特別喜歡日暮里纖維街中的鈕扣店,即使是隨意擺放幾顆鈕扣,物件和物件間相互輝映,它們超越了自身原本的定義,形成新的群組符號。這在淺草的文扇堂,也同樣感受的到。這是一間外表不起眼的小店舖,進入後別有天地,代表著傳統風情的紙扇,被一面面的攤開展示,用它們的道地質感和傳統風情,擄獲我的目光。我在文扇堂買了一把白色摺扇,觸摸它溫潤的白竹扇柄,以及會呼吸的紙扇面,想望著或許哪天的我,可以悠閒的在上面畫畫。
    幸福是有溫度的,它是可觸碰、可品味的,而且是一種心神領會,你不需刻意捕捉它、放大它,它就會不疾不徐的悄然降臨。    
    走在淺草的巷弄中,偶然聽到一陣清脆的風鈴聲,便循聲進入一家陶瓷店,用雙手觸碰陶器的樸拙;或是被那一面面在風中飄動的藍白旗幟,上面大大的「氷」所挑動。夏日裡來碗冰吧,旅程中無論是七彩色素冰、醇濃抹茶冰,或是上面淋著米仔麩的絕佳美味冰淇淋,它們都是那麼的簡簡單單,帶來純粹的味覺享受。
    在西荻窪的古書店的尋寶是難忘又特別的經驗,無論是哪一家古書店,都將舊書照顧的妥貼,甚至在「TIMELESS」這家舊書店,還看到店主在每一本書的扉頁,都會夾一張紙戔,上頭寫著他對這本書的想法。舊書有一股說不出的好聞氣味,書衣上的小皺摺,以及頁面的微微泛黃,證明了它是有生命的,經過一段不為人知的旅行,才來到這個驛站,無聲地等待新旅程的展開。而我,也來到了這兒,藉由觸摸與翻閱,感知它自身的故事。雖然看不懂日文,但我還是與其中一本繪本結下了緣分,帶它飄洋過海……

四、巷弄中的人們,與我們


    原本出發前,想像住在東京巷弄中的人們應該是幸福的。但是,其實我並沒有遇到太多住在巷弄裡的人,也觀察不出他們的幸福感:除了推著嬰兒車或牽著孩子的大人外,巷弄裡的人行色匆匆,成為消逝的風景。而非像日劇中所描述的悠閒散步,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巷弄深處偶而能遇見有趣的人,像是在富士見坂神社裡的老人似乎不斷觀察我們,最後主動來與我們攀談,比手畫腳地告訴我們神社裡曾有人切腹,使我心頭一驚;接著,他又指著富士見坂旁邊布告欄上的照片,試圖告訴我們這裡曾經看得到偉大的富士山,但在高樓蔓延後,空餘地名。說完,老人似乎滿意了,揮揮衣袖離去,只留下記憶中瀟灑的背影。
    在淺草的巷弄中的扇子店,同行的夥伴欲以零錢支付,但是零錢過多,無法迅速數完。老先生讓她將所有的零錢攤在桌上,一個一個的細數著零錢,更體貼的拾取較小的面額,從這樣的小地方,可以感受到這位老先生的溫柔。
    而在谷中銀座的一家絲巾帽子店,我們遇見了一位海軍風穿著,低調時髦的老伯伯。如果是在台灣,很難想像會由老先生來當女性飾品店的店長,而且還如此的搭調。老伯伯不僅親切,而且態度自若的接受我們拍照,並指著牆上的畫作,表示那是他的自畫像。最後,他更熱心地畫了地圖,指引我們回旅館的路。
    旅程中所遇到的老先生們,似乎對身為旅人的我們,投以更多的關注,也更願意主動表達協助。他們是不是感到寂寞與無聊呢?還是只有老人的生活步調較為緩慢,才能看見我們這群旅人?在旅程中與這些老先生的邂逅,實屬意外的收穫。
    而我們一行人和巷弄裡的其他人們,就沒有起什麼化學效應。有趣的是,或許是我們在西荻窪的巷弄間不斷拍照的行徑過於引人注目,不少路過的行人假裝不在意,但我卻能感受到他們正使用眼角的餘光,瞄著我們的觀景窗外的另一端。不知道他們的心裡是不是在想:這群觀光客究竟在拍什麼呢?這裡有什麼特別的事物嗎?
    凝視對象的建構仰賴符號(signs),而且觀光旅遊也可以說是一種蒐集符號的過程。(Urry,2007:23)畢竟我們是觀光客啊!看似平凡的巷弄風景,在我們的眼中,卻處處是驚喜,我們貪婪的用相機擷取眼前的事物,從相片中捕捉旅行中的浮光掠影。
    對我而言,旅行中不斷地觀察著巷弄裡的人事物,然後在腦海中替他們編故事,便是我的小確幸,即使我是如此一廂情願的為這些事物建構意義。另一個小確幸就是旅途中短暫的休息──我們一行人一起在巷弄裡的咖啡店吃著好吃的草莓蛋糕捲,喝杯香醇咖啡,隨興地用自己國度的語言、自己國家的文化來談論異國的所見所聞,感受陽光自窗邊灑落,與咖啡時光的慢慢流逝。
    在回台灣的前一天晚上,憑著直覺,旅人進入巷弄旁便宜、不起眼的拉麵店。有點嚴肅的店老闆不是九州人,但賣的是正宗九州拉麵,細而彈牙的麵條,濃郁的湯頭,讓我們大呼過癮。老闆娘則是九年前嫁到日本的上海姑娘,一聽到我們說著她熟悉的語言,便開心的與我們攀談。老闆娘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她不斷地稱讚台灣的小吃好吃,而且還告訴我們十月份就要來台灣觀光,問我們要選擇哪家旅行社的行程?
    在旅行漸告尾聲的同時,我們第一次大剌剌的和陌生人說著國語,而我們不但交換了旅行的情報,更交換了幾分「鄉愁」。只是不同於拉麵店老闆娘長期定居在新國度,我們旅遊的終點,指向了海洋另一端的家。旅行是脫離熟悉的領域的過程,但最終還是要回到「生活」;無論是逃逸或回返,平凡風景中的小確幸,始終來自於自我對環境的探索,以及對事物意義的思考。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要感謝游佩芸老師和學長姐、同學們的付出與陪伴,因為有你們,使我的旅行充滿驚喜與幸福。

0 意見: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 Free Blogger Templates Joy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