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 部落格發佈需知

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同學務必詳閱!

● 撰寫文章請依前例格式編排。
● 請務必於文末加上標籤,以利搜尋。如不知標籤如何設定,首篇可空白,由管理員新增後,未來請依標籤設定。
顯示具有 嚴淑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嚴淑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岩崎知弘組◎綜合討論會一:典藏回憶與童真的美術館

>> 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一、 一座美術館的誕生

(一)畫家介紹
岩崎知弘(1918~1974),誕生於1918年12月15日,十四歲學習油畫和素描,十八歲學習書法。因紙畫劇「母親的故事」(1949年)而踏上專業畫家之路。她將西方的水彩畫融合了東方傳統繪畫的技術,鑽研出自己獨特的技法,得以表現細膩的感覺。也因此獲得波隆那國際兒童圖書展Graphic獎(1973年),德國萊比錫國際圖書設計展銅牌獎(1974年)等多項榮譽。1973年秋季發現罹患癌症,1974年8月8日因原發性肝癌去世,享年55歲。

知弘的繪畫特色即是她終其一生都以「孩童」為作畫主題。把兒童當成一生的繪畫主題是她繪畫的特色。即使沒有模特兒,她也能畫出十個月大的嬰兒與一歲兒的不同。在館內收藏的九千三百件以上的遺留作品中,可看到孩童們各種豐富生動的神態,充分顯示了知弘敏銳的觀察力和出色卓越的技巧。

知弘一生渴望和平,尤其希望世界上的兒童都能過著幸福和平的生活。她作畫的主題也一直以孩童及花卉為中心。因為年少時經歷過戰爭,或許知弘終其一生描繪小生命的光輝,正是希望藉此訴說和平的寶貴 。

這位享年55歲的日本女性畫家,一生的創作都以孩童為主角。在她歿後三年,於晚年東京的居所成立岩崎知弘美術館,保留她生前起居創作的工作室。1997年,再於長野安曇野,雙親的家鄉,成立安曇野岩崎知弘美館。歿後三十年,東京舉辦了一場紀念展,不論是藝文界,或者一般的主婦、學生,岩崎的畫作,仍然是人們心中共同的回憶,引發著人們內心的感動 。正如岩崎的創作理念所說:

「當我感到疲憊無力時,人心的溫暖讓我熱淚盈眶。我終生的職志不是畫雄偉壯觀的巨幅油畫,而是小小的繪本。希望看了這些繪本的子孩,長大成人後,繪本的溫情能留在他們心中的某個角落,當人生遭逢痛苦、絕望時,能回想起這些溫柔的感動……」



(二)美術館的誕生
1977年為了紀念岩崎知弘而建立的「知弘美術館・東京」(CHIHIRO ART MUSEUM)(前岩崎知弘美術館)。美術館位於東京,是以1952-1974年間知弘生活創作的故居改建而成,其建築費用來自捐款及知弘的繪畫版稅。這是為了實現眾多畫迷「希望隨時可以欣賞到知弘的作品」之心願所建的。這座專門為童書畫家建的美術館,在世界上可說是首創之舉。展覽的作品主要是以畫家岩崎知弘自1950年代後半起在各種繪本、兒童圖畫雜誌、教科書、書籍及月曆等持續發表以花卉及孩童為主題的繪畫而著名。

美術館自1980年代後半起開始收藏世界傑出繪本畫家的原畫,並逐漸擴大其營運範圍。1990年初,為了收藏並展示更多作品,同時擴展美術館活動,遂決定於長野縣安曇野地區的松川村建設新館。

1997年春季為紀念知弘美術館‧東京設立二十週年,安曇野知弘美術館於長野縣開幕。由於知弘的父母出身於長野縣,這裡可說是知弘的心靈寄託之地。

2002年為紀念知弘美術館‧東京設立二十五週年,全館改為無障礙空間,公共空間也增為原來的兩倍重新開幕。煥然一新的美術館中充滿了知弘的作品和回憶。

知弘美術館‧東京及安曇野知弘美術館的營運母體是財團法人岩崎知弘紀念事業機構。1976年6月為了紀念岩崎知弘的業績,繼承她希望帶給世界兒童和平的遺志,本著民主精神對兒童文化多元化的發展有所貢獻而設立的這個事業機構除了營運兩座美術館之外,並於國內外(北美、中國、越南和韓國)舉辦展覽,進行繪本的調查及研究,出版刊物,同時也與繪本相關團體進行國際交流 。


二、 美術館的空間規劃

(一) 建築沿革及特色
岩崎知弘美術館現址原為岩崎女士生活、創作的故居,岩崎女士過世後三年,即將故事改闢為美術館以為紀念。1997年,美術館成立20週年後,全面翻新改建成為無障礙空間的現代美術館。比較前後主建物的設計,前者保留較多畫家生前生活起居的空間,而後者除了將畫家的書房以原樣貌加以保留展示之外,更吻合現代美術館的規畫。

(二) 內外空間規劃
改建後的美術館,在空間的劃分上,略可分為主體建物與戶外庭園。磚紅色的主建物,配上花木扶疏的庭園,在巷弄住宅局中顯得格外亮眼。
美術館的一樓,劃分為兩個展室、一個多用途展示廳、咖啡休憩區、周邊商品區。踏入美術館的右手邊就是周邊商品區,或許是援用博物館學中對一般民眾進館後向右移動的慣性研究,美術館將這塊最受矚目的區塊,劃給了商品販售部。
入館後左手邊經過甬道後才是展區,甬道雖短,卻是空間轉換的過渡,也是調整心緒的過門。甬道同時被規畫為咖啡休憩區,一邊的落地窗大幅地採擷庭院的光影,讓疲倦的雙眼暫時休息,感動的心靈也能在此沈澱。


三、 美術館的經營
(一) 經營理念
知弘美術館.東京是以畫家為主的美術館,並以畫家生前住所改建而成,坐落在社區巷弄中,其建館的初衷是是希望讓大家可以隨時欣賞到知弘的作品,因為畫家經歷過戰爭,她溫柔的畫是希望孩子不要經歷苦難,透過微小的生命來訴說和平的珍貴。加上是在社區的美術館,經營理念是與社區結合,提供大人和孩子舒服的休閒空間,可以推著嬰兒車看看溫柔的畫,喝茶吃飯度過輕鬆的親子時光。

緣於實現眾多畫迷「希望隨時可以欣賞到知弘的作品」之心願,選擇在畫家1952至1974年間生活創作的故居,成立紀念美術館。數十年來,經歷安曇野新館的成立,東京舊館的改建,擴大美術館的營運與增添館內的收藏。然而,美術館的經營理念始終如一。美術館的營運主體-財團法人岩崎知弘紀念事業機構成立於1976年,繼承岩崎知弘希望帶給世界兒童和平的遺志,本著民主精神推動兒童文化多元化的發展,無論在美術館的經營、展覽的策畫、講座的舉辦、繪本的研究調查、出版刋物的發行、或者是國際交流上,無不是希望有更多人可以欣賞到知弘的作品。如同在岩崎的畫作中總是保有著孩童的純真般,美術館的經營事業即便紛雜繁重,仍以原初單純的「心願」為其經營理念。


(二) 經營方式
而美術館將珍藏的插畫作品是為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因此原稿的收藏、保存、研究及展示是美術館重要的經營理念。因此其經營方式是將這些收藏品透過多元的方式及活動來與觀眾相遇。
1. 靜態
a. 出版品
書影http://www.chihiro.jp/common/chihiro/booklista.php
美術館總共蒐藏9400多件知弘的插畫作品。美術館會挑選不同時期的作品出版成為插畫書,或在每年出版紀念專輯。目前出版的圖畫書有47本,台灣翻譯出版的有《人魚公主》(青林)、《久兒之星》(和英)、《寶寶的歌》《洗澡嘩啦啦》《鈴鈴鈴,電話響了》(以上三本寶寶書台灣麥克)(可以找出網路上的書影放在簡報中)。紙芝居(Kamishibai)有《小美人魚》、《雪后》等。插畫書約57本。圖畫故事書約18本。其他相關出版品約70幾本。
由於插畫作品很多,因此會將作品授權給不同的作家當成詩集、故事或短文的插畫,或當成課本的插圖等。
b. 周邊產品授權
畫家的作品授權給許多不同的廠商製作相關周邊產品。包括衣服、袋子、卡片、複製畫、手機吊飾、相框、杯子、鑰匙圈和抱枕等。(展示商品網站)
c. 國際交流
希望讓畫家的作品備更多人看見及欣賞,美術館接受國內外展覽的邀約,有專人編制與展覽地區洽談展覽的主題及挑選畫作,目前已在許多國家展覽過。包含韓國、中國等。邀約國際知名的插畫家與研究者,進行畫展與講演。

d. 國內外蒐藏品(展示網站) http://www.chihiro.jp/common/collection/index.html
為了擴展館藏的內容及符合美術館展品多樣化的特色。並將美術館當成兒童美術的基點,進一步推動國內外圖畫書團體的交流。美術館收藏1945年後傑出的現代名畫,在圖畫書上史上有名的作品,也包括各國傑出畫家的名作。這些收藏品成為展示及相關活動的重要資源。目前共收藏29個國家172位名師作品共16400件,其中包括獲得凱迪克獎、安徒生獎、布拉迪斯插畫展(BIB)最優秀獎等世界珍品。可以讓觀眾欣賞歐洲、北美、南美、非洲及大洋洲等國作品。例如:艾瑞卡爾(好餓好餓的毛毛蟲)(美國)、長新太(日本)、 阿諾羅北兒(美國)、杜桑凱力(斯洛伐克)等。
同時也收藏1000件以上的史料,包含江戶初期的畫卷、19,20 世紀珍貴圖畫書,介紹現代圖畫書的樣式及插畫的歷史。
2. 動態
a. 普及教育
為了讓更多人有機會欣賞岩崎的畫作,除了畫作的展示活動,美術館更積極的走入社區,親近民眾,舉辦各種教育性企劃和活動,使知弘美術館廣受社會不同年齡層人士的喜愛。

在館內,除了每月的單週週末安排「畫廊解說」,雙週週末安排「繪本時間」,館方另外還招募志工赴各小學進行繪本故事演說。

而為了強化美術館與民眾的聯繫,美術館定期的寄送「會員通訊」。雖然名為「會員」通訊,事實上,一般民眾只要透過網站便能取得通訊的電子檔。方便民眾得知美術館的各項企畫與活動。目前美術館的官方網站,除了日本語,尚有英文、韓文、中文簡體、中文正體等四種國家語言,透過網路平台將普及於海外。

在這趟的訪視中,當我們走出車站前往美術館的途中,在街道上懸掛了許多岩崎的畫作,向館員詢問後方知,原來是社區商店街的祭典活動,為了突顯地方特色,因而主動向館方請求懸掛岩崎的畫作。美術館與社區的結合於此可見一斑。目前館方推動的普及教育約有下列方案:

●對小學生提供講解展示品的服務
●研究會(舉辦插畫研討會等相關研習活動,曾邀請安野光雅、長新太、谷川郡太郎等。)
●為小學生、中學生、養老院及醫院做巡迴展覽和講解
●在館內用錄影機或放映器材講解作品
●小朋友的創作工作坊
●暑期講座
●談話會(講故事會)
●志工在館內及到小學說故事
●參與社區慶典活動,或使用畫架當成布置的圖案。

b. 周年紀念活動
週年會邀請會員來參加紀念活動,同時出版紀念專刊。
c. 會員制度
會員是美術館經費重要來源之一。因此從1984年開始建立會員制度,知弘藝術美術館之友,每年出版提供美術館通訊。每年出版五次通訊,主要提供會員相關展覽訊息、圖畫書研究成果,也提供會員的討論空間。1999年開始成立美術館網站,同時提供會員討論空間。每年也會舉辦一次會員聚會。入會費每年3600日元。


四、 美術館的特色

知弘美術館不管在畫家本身的收藏品、相關展品的收藏、研究、推廣活動,甚至相關出版品、展演及周邊產品的推出都將一個以單一位畫家的美術館經營的豐富而多元。不僅與社區建立親近的關係,更讓美術館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同時變成一個觀光景點。符合文化產業中由藝術產業而讓藝術商業化,活絡藝術品的生產與回饋,提升社會的文化藝術的重要功能。美術館的經營方式可以做為台灣要成立畫家美術館或兒童文學館的重要參考。


Read more...

Candy的迷路森林2

>> 2009年8月1日 星期六

Candy的迷路森林2


時間:2009/7/1
地點:日本鬼怒川溫泉

鬼怒子的山城之夏

飛機旅行就像小叮噹的任意門一樣,
前一天我還在台東的繁忙工作堆中,
兩個多小時後我就飛到另一座海上的島嶼,
耳朵聽的是陌生的語言,
眼睛看的是漢字加日文的招牌,
嘴裡吃的是金黃色的東京名產--- 東京BANANA,
坐在一台橘子色的大巴士(牌子翻到鬼怒川),
就像龍貓巴士一樣帶我們飛上高速公路,
像風一樣呼嘯過稻浪翻飛的田野,
下過雨的田野,嫩綠清新的讓人心情都雀躍起來。
開始有旅行的感覺了。
這就是我喜歡旅行的原因,
你永遠都不知道等在前方的是什麼樣的人事物,
充滿探險的刺激和樂趣。

四個小時後大橘巴的司機用精湛的技術
在小巷弄中穿梭迴轉
終於停在我們的飯店,車門緩緩打開,
大家拍手鼓掌謝謝技術高超的運將。
迎接我們的是美麗的和室飯店,
踏進宴會廳就一陣尖叫
這簡直就是日本偶像劇的場景嘛!
讓我想起深田恭子主演的片。
只是我們全都安靜的吃著二十幾個小碟的精美食物,
因為這是一群好餓好餓的毛毛蟲。

泡湯是我的最愛,台東北投陽明山烏來,
就是沒有在日本泡湯。
穿上浴衣,紮上髮髻,躋著叩叩叩的木屐,
飄著細雨,溫泉的煙霧瀰漫森林,
拿著油傘,走在溫泉鄉的石板路上,
就是這番風景,在鬼怒川的溫泉鄉中。



對於鬼怒川這個名字很好奇,平靜的森林河川奇石林立,
和這個名字著實有著不協調的地方,查了資料
原來鬼怒川是日光國立公園的一部分,一直以「祕湯之鄉」聞名
三百年前能來這裡洗溫泉的,幾乎都是像來日光地方參拜神社的大名、將軍,
或日光山的僧侶們,明治之後才開放,
而現今的鬼怒川溫泉已成為關東地方最大的溫泉鄉呢。

處處可見的「鬼怒太圖騰」這個夜叉鬼王讓鬼怒川多了一份相稱的景緻,
而我最喜歡的還是清晨五點,
在雲霧瀰漫的森林中的迷路,
偶然遇見的遊心鬼、思維鬼、小鬼太。
沒有地圖,沒有計畫,順著流水聲,讓思想放空
盡情的呼吸,感受寧靜的山水帶來的心靈能量,
自己重新和自然融合在一起,
回歸本來面目。

嗅聞著沁涼的空氣,
耳聽啁啾的鳥叫聲,
眼看橫跨長長鬼怒川的吊橋,
絢麗一夏的紫陽花,讓眼中的綠多了一份色彩,
正巧一列紅白相間的火車駛過綠色的山林,
輕輕的喚醒了在白色迷霧森林中的物,
「山城之夏」四個字浮現心中。

這些迷霧中的風景皆因早起而得。
殊不知這有著難以言喻的因緣,
翻閱清晨四點因胃痛輾轉難眠而書寫的詩畫,
靜坐窗前,玻璃窗外的風景恰如山水畫,
一杯杯溫暖的山泉水捂暖了胃,
人生中的迷逐漸散開,心慢慢的清明了,
畫下一幅幅的速寫和水墨,
寫下一段段的文詞,
現在看來竟有點陌生,或許人需要一點痛
才能激發出某些潛在的心性吧。

重謄一遍筆記中的段落,做為初遇鬼怒川的印記。

舟車勞頓,加上前晚晚食,因胃痛而徹夜未眠。
晨起,靜坐窗前,望著窗外鬼怒川沉靜的溪水
安靜的流過。
驚鴻一隻大鷹展翅飛過,
未旬,另一隻展開巨大的雙翼,
從窗前安靜無聲的滑過。
窗外安靜的風景,
竟和鬼怒川這三字有著衝突的美感。

林立的溫泉旅店,
讓眾人都能親臨鬼怒川的美。
遠處的山嵐變幻著,
溫暖的山泉捂暖了胃。
想起了一饗貪歡。
因痛而徹夜未眠,
也因痛晨起而喜得安靜風景一窗。
是喜?是悲?
恰如人生。
一個禪味十足的清晨。

鬼怒川的潑墨山水,
靜動皆來自我心。
山水不變,
一切惟心造,
想起金剛經中的一句話。

(待續)

Read more...

Candy的迷路森林1

Candy的迷路森林1





時間:2009/6/29
地點:台北大安森林公園

謎? 迷! 米……

聽說,一到晚上十二點,
大安森林公園的湖裡就會有圓形閃亮的光,
漂浮在湖面上。
黃澄澄的,有時浮現在湖中央,有時沿著湖邊移動,
當你盯著看時,那黃光慢慢、慢慢的就會消失不見了。
從來沒有人知道那光來自哪裡?又去向何處?
那是一個謎。
好奇的我,想要知道那光的秘密,趁著赴日前的夜晚
投宿公園邊的旅店,邀約朋友夜探森林公園。

森林公園的巨木參天,彷彿龍貓動畫中一夜長成的大樹,
和白天走過的感覺截然不同。
黝黑的樹影像鬼魅般向我靠近,我嗅到空氣中不安的氣息。
朋友領前快走,繞了一圈又一圈,白日熟悉的路徑,
像一條條灰色的地蛇,重新變形重組,一條條分叉的路
彷彿我最近常常遇到的大蛇,竊笑的回望著,
等待我們去抉擇。
「我們好像迷路了。」我小小聲的說。
「怎麼可能!!這個公園我熟悉的很。」朋友撥開榕樹糾結的氣根,
想要尋找一條通往那湖的路。
一次又一次我們穿梭在都市中心的森林中,
怎麼樣都找不到通往那湖的路。

烏雲慢慢聚攏,
天上的光線一點一點的消失。
公園的路燈一盞一盞的熄滅。
就著最後一絲光線,
我瞥見我的手錶上那兩根細長的針,
緊緊的擁抱在一起。

遠處慢慢浮現二點黃光,四點,六點,八點……
我們看見湖面上漂浮著無數的黃光。
「湖!我們終於找到了」朋友興奮的大叫。

黃光從湖面上慢慢的向我們的方向移動。
我和朋友定睛一看,黃光真的如傳說中一點一點的消失了。
黑暗中只聽見「沙沙沙」的聲響,
朝我們站立的位置越來越近。
直到我看見一張張的大嘴在我面前展開,
一排排尖銳的利牙在黑暗中閃著亮光。
「啊! 」我和朋友拔腿快跑。

我終於揭開這個「詸」,也預告了之後的這幾天
我將面臨更多的「迷」。
7/1在桃園機場遇到「小米」,我更確定這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


我將展開八天的迷路森林之旅。

Read more...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 Free Blogger Templates Joy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