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 部落格發佈需知

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同學務必詳閱!

● 撰寫文章請依前例格式編排。
● 請務必於文末加上標籤,以利搜尋。如不知標籤如何設定,首篇可空白,由管理員新增後,未來請依標籤設定。
顯示具有 烏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烏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出發冒險吧!陌生的國度,熟悉的溝通模式改變囉!(個人報告 100兒文暑三 黃菁華)

>> 2013年8月24日 星期六


出發冒險吧!
陌生的國度,熟悉的溝通模式改變囉!

個人報告  100兒文暑三  黃菁華
102年8月24日
 
  日本研修之旅,身處陌生的國度:陌生的語言、文字,陌生的場域、景觀,一切如此陌生。有眼視字卻認不得符碼化的異國文字,有口能言卻說不清異國話語,有耳能聞卻聽不懂異國語意。在陌生的國度,一向熟悉的溝通模式幾乎全然無用,必須開啟心智,用盡全力激盪出更普世能懂的溝通模式。
  集體行動時這樣的感受並不太強烈,即使穿梭人群川流不息、迷宮般密密麻麻的地下道、搭乘蜘蛛網似錯雜交集的鐵道、參觀各展館,大抵有老師領著解說和護航,一群同學們互相提醒罩著。
  自由行小組行動後,開始陷入無法順利傳達所需、理解語意、流暢溝通的處境,為了求生存或為了找到出路或突破困境(多半是窘境啦!),我們各自發展出活用肢體語言的溝通表意方法,也因此創造出絕無僅有的篇章。一切都變得驚奇有趣,感受特別鮮明!
 
第一篇:試圖和烏鴉說話
  第一次小組單飛,我們一行三人,離開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後,計畫經過井頭公園,繞到吉祥寺尋覓好吃的日式烤肉串。
  「出發,探險之旅啟程!」陌生的行程,我們來了!在決定出發自行找尋景點時,竟然有冒險和探險的況味,小小興奮不已。
  剛啟程沒多久,卻迷路在瀰漫著青草茶香氛的公園綠蔭裡。沿路有台灣罕見的烏鴉「啊~啊~啊~」的叫聲相伴,常聞其聲卻不見其影。
  終於飛來一隻大鴉停在不遠處樹梢上,英蓓拿起相機想留下大鴉的身影,可惜大鴉直背著我們間斷地落下食遺。
  為了讓烏鴉轉身看我們的攝影,我和慧兒負責吸引烏鴉。於是……
  學烏鴉的語言「啊~啊~啊~」叫喚幾聲,烏鴉不理人。換。
  學貓咪的語言「喵~喵~喵~」叫喚幾聲,烏鴉還是不理人。換。
  學狗兒的語言「汪~汪~汪~」叫喚幾聲,烏鴉轉身看我們了!
  一整個開心,終於喚起烏鴉的注視了,原來狗兒的語言會吸引烏鴉的注意。
  當我們歡笑地轉身回望四周時,兩個穿制服、騎單車巡邏的兩津勘吉(同學對日本警察的別稱,日本動漫《烏龍派出所》中的主角),正停車駐足在我們身後觀看,「糟了!會不會被開單警告:騷擾烏鴉安寧?」心裡正猶疑擔心時,只見他們臉上漾開來的笑容,看來,剛才和烏鴉對話的那一整幕開放無料(不收費)的劇場全被望見啦!
  就這樣寫下開心的蠢事第一樁。
 
後記1.發現烏鴉的叫聲似乎會隨著聽者的心境不同,而被不同的詮釋著,這篇章裡的烏鴉叫聲,應該是戲謔式的笑我們:蠢啊!蠢啊!
2.變換三種語言才能喚起烏鴉的注意,似乎暗喻著我們在陌生的國度中,未來的溝通模式也必須變換啊!除了口說、文字,還得加上肢體語言、筆談等方式!
3.燦爛的笑容是最普世的溝通模式啊!警察的笑容讓我們安心:試圖和烏鴉對話是無傷的。



 

第二篇:餐廳點菜的肢體語言
  繞出井頭公園,跨入吉祥寺街道口,有間日式風建築的串燒店,三人組因為未打聽老師推薦的串燒店名,於是決定冒險試驗這家頗有和風的料理。
  看著笑臉迎面而來的服務生,我們一面口說英語「three」,一面伸出三隻手指頭表示我們共有三位,於是順利地走進餐廳就座。
  看著菜單,雖然不懂日文,但餐點照片圖示清楚,伸出手指頭指著餐點圖像再比劃一個(仍不忘習慣性地說話,只能用英語說one ),服務生也能理解我們要一份如圖樣的餐點,一切如此順利!
  點串燒烤肉了。一隻雞肉串燒,因為菜單上有漢字「雞」,我們懂得。其他是沒有漢字的日文,於是英蓓用英語問服務生「pork or beef?」(豬肉還是牛肉),比手畫腳溝通一陣子,看著服務生手指著串燒「雞」字,並將全部串燒圈著說日語ぜんぜん,我懂了!服務生試圖讓我們理解:全部都是雞肉口味。
  問題來了,烤雞肉串,究竟是雞的哪個部位啊?沒問清楚,會不會點到雞脖子、雞屁股?雞內臟?但是說英語對方聽不懂或是不會用英語回答,日語我們不會說也聽不懂,怎麼辦?
這時我靈機一動,一面認真地指著自己的手、腳、脖子……(餘不便贅述),一面問服務生是否是「here?」,一旁的同學笑翻了,聰慧的服務生也跟著含蓄地笑了,靦腆地指著自己的大腿說「これ」,哈哈哈!我們都懂了。
這一餐在這樣的比劃下愉快的開始,卻也為開心的蠢事再添一樁!



第三篇:書寫的溝通模式
  在吉祥寺街道,逛進一間手燒仙貝店,被店裡各式各樣花俏的仙貝和「全國菓子大博覽會金賞牌受賞」字樣吸引,我們三人組都想買一些當日本行伴手禮。
  一看包裝,皆無標示製造日期,不知道可以存放多久?應該問問老闆保存期限,但是老先生聽不懂英文、我們不會日文,如何是好?
  這時我又靈機一動,拿出紙筆來,在紙上寫下漢字「保存期限?」,老先生點頭表示看懂了。
  我們開心的笑了,他開心地回答我們:日文!
  「天啊!我們聽不懂。」
  英蓓聽出似乎是指兩個月,但是無法確認,我又在紙上寫下「60天?」問老先生,終於答對了。就這樣,簡單的漢字、數字書寫也能溝通買賣啊!
  書寫筆談,是上課時無法說話的學生想對話時採用的方式,是聽障者的溝通方式之一,置身陌生的異國時,書寫溝通讓我更強烈地感受到:彼此的文字的確是有些淵源的。

Read more...

街道公園「鴉」滿天 (個人報告 兒文100暑三 陳英蓓)

>> 2013年8月23日 星期五


 還記得曾讀過一本很動人的繪本,其由八島太郎所作的《烏鴉太郎》,故事裡的主角小不點是個被老師、同學冷落的學生,他總是默默地縮在一個角落,讓人幾乎忘了他的存在。直到新的老師來任教,才慢慢地發掘小不點的許多長處,並讓他在才藝表演時,表演各種烏鴉的叫聲。為什麼小不點可以學會這麼多烏鴉的叫聲,因為他每天都要從山的那一頭,千里迢迢地走路來上學,一路上他就仔細地觀察及聆聽大自然的美妙,於是他懂花草,也學會了烏鴉的叫聲。在才藝表演時,他讓大家刮目相看,贏得大家的肯定,大家不再叫他小不點,而改叫他「烏鴉太郎」。這次來日本,再次與烏鴉相遇時讓我想到這本繪本,回家之後再次閱讀時,發現原來烏鴉的叫聲有那麼多種,有小烏鴉的叫聲,有烏鴉爸爸的叫聲,有烏鴉媽媽的叫聲,還有早晨時的叫聲,村人不幸時的叫聲。不過對於久久才來日本一次的我,大概只聽到烏鴉「阿......阿」的叫聲吧。這次到東京不知是因為夏天的緣故,烏鴉常常會飛到地上來覓食,感覺烏鴉的數量變多了。可能是夏天的烏鴉活動力較強,所以他們一直忽上忽下的飛來飛去。那天我們從吉卜力美術館出來,穿過井之頭恩賜公園要往吉祥寺的路上,就遇上好幾隻在公園散步的烏鴉,讓我們忍不住停下來要捕捉他們的倩影。
 
 
 
 
      以前對於烏鴉,總是給人負面的形象,因為我們總會說別人「烏鴉嘴」,也就是說人家講不好聽的話或不吉利的話,所講得話語會帶衰。有時我們也會聽到「天下的烏鴉一般黑」,用來比喻不管哪個地方的剝削者或壓迫者都是一樣的壞。或比喻壞人壞事各地都差不多,一樣的壞。可能是烏鴉一身黑,所以他就被抹黑了。在中國民間,烏鴉因其顏色和叫聲,多作為不吉祥的象徵,也可能是因為有些烏鴉比較喜歡腐食的緣故。但是在日本,烏鴉被作為吉祥之鳥所供奉,被日本人當作「立國神獸」。據聞日本神武天皇東征時,一隻三足神鴉領路大敗敵兵傳說。至今日本天皇即位儀式上使用一面「三足神鴉」旗奉若至寶。因此烏鴉曾作為日本足球代表的象徵,日本足球協會採用八咫烏(三足烏鴉)圖案當作會徽,參加世界盃足球賽的日本隊員的球衣上就綉著八咫烏。
 
 

 
     小時候我們都聽過烏鴉投石取水的故事,根據動物專家的研究,烏鴉的智力相當於三、四歲的小孩。日本研究人員曾訝異發現,<烏鴉會看紅綠燈!!>。烏鴉如果有食物,譬如帶殼堅果類無法啄食時,會丟棄馬路上讓車輛輾碎。但壓碎之後車輛來來往往,害怕被車壓死無法飛落地面啄食,於是便佇立附近觀察紅綠燈變化伺機行動。綠燈一亮,路口奔馳中的車輛停止行進時,烏鴉不急不緩地前去叼撿壓碎過後的食物。可見我們小時候聽的故事,應該真有其事。
                                  
 
看看我們在上野公園遇到的這隻,還會看菜單喔!不知道跟我們一樣饑腸轆轆的他,中午想吃點什麼?
                                          

 

Read more...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 Free Blogger Templates Joy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