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 部落格發佈需知

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同學務必詳閱!

● 撰寫文章請依前例格式編排。
● 請務必於文末加上標籤,以利搜尋。如不知標籤如何設定,首篇可空白,由管理員新增後,未來請依標籤設定。
顯示具有 東京玩具美術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東京玩具美術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東京玩具美術館研究報告

>> 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兒文暑100:鈺萱 貴美

東京玩具美術館之研究方向

1.東京玩具美術館的布置與空間設計如何呈現,可供學校閒置教室參考?

  東京玩具美術館是一所廢棄的小學校舍改建而成,利用12間教室進行空間規畫,該校舍是在昭和 10 年建成的建築遺產「舊四谷第四小學」,保留了原本校舍的樣貌,這裡的教室、走廊及樓梯都保留原本的風格,沒有過度改造設計,讓人置身於充滿昭和懷舊味道的小學裏。

 
 
    整個展館以紅黃色系為主、營造出溫馨、舒適的氛圍,所有的擺設、佈置皆是木製品,讓人感覺溫潤、有質感,不會感到生硬。所有的設施,以孩子的尺寸為考量,玩具展示櫃採開架式讓孩子能自由拿取玩具。館內有許多溫馨的的小布置,如在樓梯轉角處及走廊有可愛的小椅子供孩子休憩,有的小桌子上會有繪本給孩子閱讀,孩子不只在動態上玩玩具;在靜態上也提供孩子的需要,在設計上考量到動靜態活動的布置。
      
    館內最大特色是玩具大都是木製品,因其特性不傳熱、外型簡單,比制式性玩具在玩法上更能讓孩子發揮想像力、自由變化,館內也設計許多不同造型的小木屋及各式造型的玩具櫃擺放玩具,能深深的吸引孩子到裡面去玩。孩子們看到可愛的小木屋都會很想進去探險,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小木屋能提供孩子隱密性的空間,孩子在裡面能很安心專注的工作,更有歸屬感,也不受其他活動干擾。小木屋也讓孩子知道活動的範圍,孩子較不會讓拿著玩具閒晃。一間間的小木屋擺放著不同玩具提供孩子選擇,相信孩子會在裡面專注遊戲、流連忘返。
 
 
 
 
 
    反思在台灣學校的閒置教室規劃上,可以運用一間教室或將數間教室打通成一間大的玩具展示館作為不同玩具主題展示,裡面設計不同大小及造型的小木屋做為空間的區隔布置,玩具櫃採開架式,大人能很清楚看到孩子在小木屋的活動情形。也可以以教室為單位布置成如益智屋、娃娃家、積木屋等等,讓孩子自由去選擇自己想玩的地方。有了硬體設施也要考量到玩具收拾與整理,在東京玩具美術館裡面我們看到許多的志工為孩子們服務,故學校的玩具屋也可以招募本校退休的老師參與志工行列,讓退休老師有機會回饋學校,或是招募社區的家長與有心人士共同營造。

2. 東京玩具美術館如何招募及培訓志工?

    由於玩具美術館的營運是由非營利組織NPO日本GOOD TOY委員會來負責,不管是建立美術館、場地出租費、電氣費等費用都是龐大的支出,每年的電器費就高達1000萬日元,更遑論館內的人事費用,因此玩具美術館想到運用志工來協助館內的運作,這些志工必須自費參加受訓、通過認證和實習、加入NPO日本GOOD TOY委員會並自費購買制服,在這些嚴格的條件限制下,館方仍能招募到240位志工,實在令人佩服。 
 
    館方表示剛開始準備招募志工時也擔心沒有人來報名參加,沒想到卻出乎意料的順利,招募志工的訊息主要是公布在玩具美術館的網頁上,或是將傳單放置在圖書館內,某部分志工來源則是朋友體驗過後,好康道相報,又拉了其他的朋友一同來加入,志工多為退休人員,女性志工比例約有70%,幾乎都是因自己的孩子已長大才出來參與志工的行列,男性志工比例約有30%,大部分為六、七十歲已退休後來加入志工行列,目前館內年紀最大的志工是高齡84歲的退休校長。
 
       
   玩具美術館內的志工並非只將其定位為志工,他們擁有正式的榮譽與頭銜,稱為「玩具學藝員」,「玩具學藝員」並非僅止於到現場幫忙,而是必須先參加養成講座上課受訓,上完課後在於玩具美術館內實習,通過實習後才能得到玩具美術館的認證,成為正式的「玩具學藝員」,館方會依據每個「玩具學藝員」不同的專長,將他們放置到能夠發揮其最大價值的位置上,例如:能言善道的「玩具學藝員」就請他向參觀人員導覽說明等。「玩具學藝員」的養成講座一年大約只舉辦三~四次,每次招募的名額只有20名,能夠參加講座再通過認證實在是一項無上的榮譽,此制度也能讓已退休的人士再發揮其專長,使其退休後的生活也能多采多姿,並能將已逐漸被遺忘的傳統文化,透過玩具美術館傳達給幼小的孩子,達到多世代交流的目的。
 
     
    在館內各個不同的遊戲間或展示間,皆有數名「玩具學藝員」駐守,在一旁觀察的我們能感受得到他們的熱忱,看到在一旁不敢任意碰觸玩具的我們,還會主動邀請我們一起動手玩玩具,讓來訪的人能感受到這些「玩具學藝員」的熱情與溫暖,在參觀期間也不時瞧見當孩子對遊戲間內的玩具或遊戲有任何疑問時,「玩具學藝員」也會盡量協助孩子解決疑惑,並陪著孩子一同玩耍,相信在一旁陪同的家長一定也能感受到他們的用心。
 
 
 
 
 
3. 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兒童族群,東京玩具美術館所提供的玩具類型之研究。

   東京美術館是以多世代交流爲目標的美術館,以嬰兒也能享樂、老人也能感到開心的地方,並運用玩具增進感情。館內提供的玩具類型從傳統的陀螺遊戲到現代的科學玩具均有,能讓孩子們的手和指頭全部動起來。二樓主要是由GOOD TOY選定的歷代玩具展示及企畫展,介紹深入文化和歷史的玩具。當祖父母看到自己以前玩過的玩具,所有兒時記憶都喚醒,相信會很興奮的跟自己的孫子介紹自己以前所玩的玩具名稱及玩法,也藉由玩具傳達玩具的歷史,讓孩子知道本國玩具的文化。
 
 
         
    三樓展示來自世界各國的玩具及日本的玩具,在益智區展示不同類型的玩具如各式棋子、紙牌、益智玩具等等難易度皆有,提供不同年齡層的孩子的需求,甚至連父母、祖父母皆可和孩子共同參與,也透過玩具讓人際間交流變得更豐富,不單單是孩童間或家人,甚至能成爲祖父母與孫子間對話的潤滑劑。
 
 
   在娃娃家區的各式小屋內擺設著廚具用品、食物模型組、商店等提供孩子操作及角色扮演,是國小中、低年級及幼兒園的孩子都會喜歡的地方。觀察孩子在娃娃屋裡,以玩具為媒介,有的會自己主動去找別人玩;有的因父母的鼓勵很快跟別人玩在一起,娃娃家是讓孩子在遊戲中增進語言、社會人際、社交技巧能力。
  手作教室是提供親子DIY,增進親子關係的好地方。裡面的的志工會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給予不同難度的工作素材。這天的手作教室年紀較大的孩子給予襪子,製作襪子偶;年紀較小的孩子給予紙杯,製作玩具,孩子會經由自己的手創造玩具而感到喜悅。看到志工們非常熱情的招呼孩子、指導孩子,也藉由自己的專長為孩子們服務。
 
 
   
    東京玩具美術館是一個會讓有子女的家庭值得參觀玩樂的地方,也是讓老人家重溫兒時回憶的好場所。館內的玩具收藏能讓孩子接觸到不同國家的玩具,並瞭解各國玩具的文化和歷史,所提供的玩具符合各種年記的孩子需求,也是增進親子感情及祖孫情的地方。在這裡能看到熱心的志工陪伴著孩子玩,也看到了祖孫之間的良好互動,畫面令人感到很溫馨。



Read more...

小眼睛看日本!(二)參訪中(兒暑100戚惠婷個人)

>> 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跟著seven的小眼睛看日本!(二)參訪中


為了讓大家不要眼睛太酸,所以剃除一些可以從資料查得到的線索,這篇主要是一些可以提起回憶的初次感受


繪本之丘美術館

 

 早在來日本之前,seven媽就一直在說14隻小老鼠的影響力有多大,連她帶的4歲小肇鈞都能直指seven媽快睡著唸錯的地方。所以在行前很期待,展覽館會給人什麼樣的驚喜。而現在回想起來,其實驚喜是在館場之外的整個雜木林,一起營造起來的感覺。

前進繪本之丘

 
親子共讀
1939年現年74歲的岩村和朗親自為我們講故事,這是所有館場裡最特別的地方。而且雖然我們有語言上的隔閡,但是日文的狀聲詞多,加上他豐富的音調表情,我們就好像小朋友一樣雖然似懂非懂,還是感染了聽故事的快樂。
岩村和朗親自解說~好感動


一起玩遊戲

與台灣林相的不同,這裡四季分明下,整片杉樹的聳立讓人為之驚嘆!我們需要走一段路才能到美術館,而我們也好像開始進入岩村和朗所說的童年、小老鼠的故事裡。

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

 

seven對於這個館場的整體設計,真是心中按了好多個讚!從風の散步到開始,看到可愛的龍貓路標,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大家就像看到明星一樣,馬上衝上前照相....其實後面還有很多啦XD我想老師一定很困擾,為何隊伍拖得那麼長,因為愛快門不用錢,每樣東西都好新奇!連水溝蓋都是我的囊中物,哈哈哈~
大家在追"星"

後來發現,日本的展覽場裡絕大多數都不能拍照的。這真的太考驗我們的腦袋了,因此,Seven準備了一本小筆記本,希望能夠在看的同時,也能記下什麼,而現在翻起來,哇咧~除了認真筆記以外還畫畫圖說呢~~~怪不得館場的小姐都過來說「吧啦吧啦吧啦....你是高中生嗎?」(●▂●!!!前面吧啦吧啦代表聽不懂)小啞巴回答說「喔~NO~欸豆....」(研究所怎麼說啦?!吼~~~)
SEVEN的小筆記本


可見我的認真光芒已經刺傷了她的眼睛.....還是她覺得我被點穴了?!要來試探一下,為何這個外國人一直定格在同一個地方。沒辦法,真的處處有驚喜。吉卜力號稱「大家一起來做迷路的孩子吧!」所以,我們這組的說好一起來迷路,所以用相約的方式集合,從早上開館開始,我們三小時後又追加再追加到休館為止。

很多彩繪玻璃、穿透性的設計





其實仔細觀察孩子們的表情,他們還是不太習慣當個迷路的孩子,因此常常會聽到小朋友呼叫媽媽的聲音。大人也是,他們仍舊喜歡團體的參訪方式。而我呢~在二樓的吉卜力工作室,從他們介紹動畫的製成方式到配色過程,我駐足最久。他們用著很寫實、很步驟性的方式來讓我們眼見為憑,尤其是解釋視覺暫留,還有動作生成的一秒多格的繪畫方式最讓seven感動到不行。
多角度的觀看方式滿足視者的需求

比較一下

和日後參訪籐子F不二雄美術館比起來,吉卜力的工作人員非常親和力,甚至讓我覺得我可以自由的發想裡面他們傳遞的訊息,而不受干擾。另外,館場的設計陳設都精緻許多,縱使籐子F不二雄比較新,但是,以整體的素材、同樣介紹畫面的構成方式,吉卜力美術館讓人感受是有考量觀者角度的。因此,表現在檯面的高度上,吉卜力有適合小朋友站的高度平台,另外多角度視角觀看也是一個特點。




餐飲上和籐子F不二雄美術館比起來,餐廳還是很宮崎駿,在開館沒多久就先進去餐廳,是明智的決定!我們多人點了一起分食是個很好的方式,所有杯盤都是龍貓的,咖啡還畫了一個草帽,我還想有沒有可能畫別的,但從三杯草帽咖啡看來,應該都是草帽。而我們為了好分食,點了義大利麵還有說是「dumpling」的湯,想著餃子應該很好分。結果來一個畫面很美,裡面充滿白色丸子、綠色丸子的湯,重點是,它居然是冷的!!我喝了一口,很中肯的說「以後七媽媽冰箱裡的湯,就可以直接拿來喝了」而那個丸子裡面包著蟹肉之類的,感覺就是.....很冒冷汗的一道菜。還好其他的都非常好吃,尤其是甜點。


而哆啦A夢提供的餐飲因為人潮過多,所以我們沒有擠進去,只吃了記憶土司、恐龍蛋、小叮噹藍色蘇打、銅鑼燒冰淇淋......還是很認真在吃呀~


而與小孩子比起來,看過宮崎駿動畫的大人們,更容易在這個環境下,引發出自我深藏以久的內在小孩出來深呼吸。

東京玩具博物館

左上角的小胖娃立馬搶走我剛排好的狗狗站高高,沒關係~姊姊原諒你

 

如果說在吉卜力是認真和敬佩,那玩具博物館的我就只能用蹦蹦跳跳來形容啦!話說,直到現在還是對停留時間如此短暫還會有握著拳頭飲恨的感覺。


我看到了圓潤的木頭玩具被把玩著

我看到老先生細心的擦拭等下要開館後要給孩子們玩的玩具

我看到小朋友開心的笑臉是從螢幕、媒體上看不到的


這裡沒有聲光效果、是一間廢棄的小學所建置的。是居民想在聽到孩子的聲音集資而成,而新宿區只提供場地,他們還要自己負責每年一千萬的設備費。所以,只要你捐一萬,就會有刻有你名字的積木放在門口喔!

相較於台灣的玩具博物館,其實同樣是閒置的空間,板橋的展場擺設其實可以向日本學習。若以為拿幾張桌椅、櫥櫃就擺設了起來能看就好,枉費有心人免費提供想讓孩子們認識以前的童玩,實在有點可惜。而我們參訪的地點,他們在培訓義工上,義工還是自費參訓的呢!社區營造起來的館舍,有一起維持的凝聚感,頗令人感動。



Read more...

東京玩具美術館

>> 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兒文所(暑期班):鈺萱 貴美
一、研究動機:
    孩子的學習是從遊戲開始,「玩遊戲」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佔有非常大的位置,也影響孩子很深,遊戲中玩具是不可或缺的。玩具不只提供兒童遊戲,透過玩具兒童還能獲得大小肌肉的均衡發展,並有助於語言能力、思考能力、創作力、想像力、解決問題能力提升,更是增進兒童人際關係、社交能力的好幫手。隨著時代的演進,玩具的素材更為豐富、多元,玩具不只是玩而已,它更提供兒童多樣性的學習。目前臺灣大部分的學校都有圖書館的設置,提供孩子豐富的閱讀,校內若有一個提供孩子歡樂的玩具館,相信學習更多元,孩子一定會更喜愛到學校學習。而臺灣現在正面臨少子化的衝擊,學校內的閒置教室增加,本次於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參觀活動中,有幸能參觀的行程之一—東京玩具美術館就是由一所廢棄的校舍空間規畫再利用,館內的布置、動線規劃、玩具收納的空間規劃、玩具醫院、環境和孩子的互動等,是本組組員想探討的,也可提供學校閒置教室再利用的一個參考。
二、研究對象
    東京玩具美術館前身是1984年設置於中野區的「玩具美術館」,之後於2008年4月轉移到現址開館,建築面積為1200坪,收藏了國內外玩具,不包括電子遊戲。由特定非營利法人負責營運的組織—日本GOOD TOY委員會,1987年成立—進行廢棄校舍再利用之空間規畫、展品收集、展品實際動手操作以及教育相關活動的進行,館內收藏的玩具數量共約 15萬件,館內除了豐富的玩具收藏之外,也有標榜著「可以看?可以動手作?當然也可以玩」的主題教室,使得美術館更具有寓教於樂的性質。它是以遊戲、創作、鑒賞三大支柱進行營運的,提供一個健康的遊戲環境給每個人。
    館內設有世界玩具、木玩具等數個展示室,玩具美術館一樓為辦公室,二樓為玩具美術館的入口,這層樓有遊戲室、主題玩具展覽區、玩具販售區,三樓為益智玩具區和教學區,此外還有玩具醫院及手作玩具工作室等空間。這裡陳列的玩具多為木製品,而且不怕你玩,不需經過志工的同意,便能自行玩耍,約70%的玩具都可以玩耍。在玩具工作室中可以免費使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材料,如紙杯和牛奶盒,有志工在其中教導兒童製作屬於自己的手工玩具,讓兒童也能享受自己動手創造的喜悅。整個展館採木頭製、紅黃色系為主,營造出溫暖舒適的氣氛,其中的擺設、佈置也考慮到兒童的需求,皆以小孩的尺寸為考量。
    除了可以動手玩玩具,館內還有提供不同年齡層的兒童參加的手作課程及培訓教師、家長、志工的研習會。日本在2011年歷經悲慘的311大地震,福島地區災情尤其慘重,為了撫慰及照顧福島當地受災兒童的情感及心靈,東京玩具美術館特地捐贈了100套以上的玩具和遊戲,並設立類似巡迴書車概念的「巡迴玩具車」給當地的兒童。
    近年來,東京玩具美術館的館長致力於提倡玩「森林的玩具」,它是一種能提高孩子們集中力的木紋的天然設計,透過樹木的香氣能讓孩子們與父母醞釀出愉悅心情的芳香效果,樹皮在觸碰的感覺上亦能有多樣性的感受,不僅可以動手玩木製玩具,也可以吸收到樹的香味,如同在做森林浴一般。館方認為即使木頭變成了玩具,但仍繼續活著,其生命力及帶給孩子精神上的各種力量,對于嬰兒的發育也是必要的。
三、研究問題與方向
  1. 東京玩具美術館的布置與空間設計如何呈現,可供學校閒置教室參考?
  2. 東京玩具美術館如何招募及培訓志工?
 3.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兒童族群,東京玩具美術館所提供的玩具類型之研究。
四、參考資料
    板橋435台灣玩具博物館 http://www.toymuseum.com.tw/
    東京兒童美術館網站 http://goodtoy.org/ttm/index.html
    NPO日本GOOD TOY委員會 http://goodtoy.org/
    museumsupport http://www.museumsupport.net/index.html

Read more...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 Free Blogger Templates Joy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