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 部落格發佈需知

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同學務必詳閱!

● 撰寫文章請依前例格式編排。
● 請務必於文末加上標籤,以利搜尋。如不知標籤如何設定,首篇可空白,由管理員新增後,未來請依標籤設定。

日本文化速寫,兒文所碩三周威同

>> 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每年的旅展,各家旅行社總是使出渾身解數促銷一些套裝行程,為忙碌的現代人量身訂做罐頭景點、省去一些事先做功課的麻煩,之前的旅遊經驗都是如此。而這次參 訪活動不會只有趕集式的匆忙感,因此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觀察日本的建築、街道、市容、交通,甚至可以藉由問路、購物、點餐,近距離接觸日本人民以進行文化觀 察,我們體驗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真諦。換言之,學習,是無處不在的。



英國人類學家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曾指出,「所謂文化或文明,就廣義的民族學而言,是指一個社會的成員所獲得的知識、信念、藝術、法律、道德、習慣,以及其他各種複雜能力的總和。」因此,文化總是潛藏在人民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之中,本遊記藉著露絲‧潘乃德(Ruth Benedict)《菊花與劍》(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所觀察到的日本民族集體的性格,特別是「社會階層觀念」(Hierarchy)所造成日本人的遵守秩序與安份守己的民族性(註一)。

潘乃德認為忠孝義理、人情報恩等種種倫理原則,都規範著日本人的宗教、經濟、政治或家庭等種種社會活動的日常生活行為(註二)。因此,日本人對秩序與統治階 級有一種莫名的信賴,換言之,個人沒有自由意志。家庭則是社會化的重要機制,是傳遞遵奉禮節規則的場所,所以,不難理解日本特別重視幼兒訓練與教育,我們 這次參訪日本的童書店與文化出版、美術館產業,都看到他們對於繪本、兒童文學的重視。

這次觀察的東京而言,其都市規劃,包括市容、街道、均十分完善,其電車系統雖然複雜卻井然有序。尤其是店家招牌精緻小巧,並沒有喧賓奪主的違和感,例如京都制定「戶外廣告物條例」(註三)對招牌的高度、大小、面積、顏色,與建築物的相對位置等都有限制,最高可罰款50萬 日圓。當然,徒法不足以自行,還必須要有嚴格的執法人員加以取締,人民也必須配合。否則,商家一旦違法,遭到開單處罰,業者反而找民意代表向行政機關施 壓,企圖免除罰款,這種行為當然稱不上是一個法治國家。最讓我感到驚訝的是,不法丟棄廢棄物的罰則,竟然是「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外,日本在戰後的高度經濟成長,乃得立於「終身僱用制」,這種管理模式確立穩定和諧的勞資關係,下屬自然形成對於上級的忠誠與敬業,也影響員工的效率,而形成所謂「責任制」的加班文化。這次的參訪活動,我們每天晚上幾乎將近10點才回到飯店,當時搭乘電車的人潮依然不減,可以看到許多上班族裝扮的人,一幅剛剛從公司下班的模樣。其實,一般的商店員工,也都有非常敬業的態度,例如我們到一家炸雞店用餐,看到店內出餐的窗口寫著「一生懸命」的字樣,當時不禁莞爾,心想:只不過是炸個雞肉,有必要這麼慎重嗎?或許這是一種廣告策略,不過也讓客人可以感受的店員的用心。




最後,我想談談到淺草觀音寺的參訪心得,那天剛好遇到節分追儺會,因此當地聚集許多國外的觀光客。觀音寺是一個具有歷史文化的建築,在文化全球化的時代,政府能夠整合民間團體,將傳統民俗活動包裝成國際性的觀光景點,並結合美食、手工藝品等文化創意產業來帶動當地的經濟活動,實在值得台灣借鏡。



 註一:
美國政府為求知己知彼,於是委託人類學者潘乃德進行相關研究,她從文化人類學出發,研究日本的民族性,並提出「文化模式」理論,就微觀層次而言,每個文化如同個體,可區分成各種不同的類型與差異,而「文化模式」是理解一個民族的重要基礎。1946年出版的這本書對於戰後美國管理日本的過程中,在重大議題的決策上都發揮重要的影響力。

註二:
無條件地服從天皇、法律與國家之義務、努力完成份內工作,謂之「忠」。慎終追遠、奉養雙親,照顧子孫之義務,謂之「孝」。受人點滴當湧泉以報,這是「義理」。

註三:「戶外廣告物條例」。http://www.city.kyoto.lg.jp/tokei/cmsfiles/contents/0000056/56450/guid22506.pdf

0 意見: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 Free Blogger Templates Joy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