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 部落格發佈需知

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同學務必詳閱!

● 撰寫文章請依前例格式編排。
● 請務必於文末加上標籤,以利搜尋。如不知標籤如何設定,首篇可空白,由管理員新增後,未來請依標籤設定。

遊記三篇 (102日間班陳雅莉)

>> 2016年3月4日 星期五

遊記三篇 (102日間班陳雅莉)
一、 要你們的旅程
      旅程從這裡開始,在往那須的途中,天飄起雪來,我們在路燈下驚呼, 銀絲一縷縷的圍繞在我們四周,不是因為沒見過雪而驚嘆,是因為我們一起見證雪的美麗,為我們的旅程展開一段共同的美好記憶。
      隔天一早,由於前晚和大夥的一場瘋狂雪仗,使得我在前往藤城清治美術館的步行路上,必須小心翼翼的佇著拐杖,所幸有羿均學姊亦步亦趨的照料,才得以走完全程。
      沿途驚奇連連,藏身在雪堆中的小東西,總以各種可愛的姿態讓我們遇見,像是探出頭、伸出雙手一臉無奈的青蛙,教堂前現身的鼴鼠,得意地站立雪中的貓和他手上的小鳥。他們都是黑色,既能在雪地裡清楚被看見,又能隱身在冬日的森林裡。由於我們出發的早,沿途看見工作人員在清理積雪,也同時目睹他們的用心。這些看似渾然天成的小裝置藝術,其實都是美術館精心的布
置。
      從和第一隻小東西的不期而遇,到熱切地尋找下一個目標的出現,這樣的心情就像看見繪本裡的小串場腳色一樣,雀躍的期待他會在下一頁的那個地方以及以什麼樣的姿態出現。
      藤城清治先生的作品雖然不全然和兒童文學有直接的相關聯,但在他的作品及美術館的設置中,時時可見他的童趣及率真。
      這次的旅程從那須開始,從我摔了一跤的那晚開始,從這座充滿童趣及美感的美術館開始。感謝同行的羿均、馨閔、祐卿、紹軒、瑞婷跟乃榕一路上照顧著跛腳的我,在未來的回憶裡,讓我擁有一段"那趟須要你們的旅程"。 

二、我家、我的社區、我的美術館
       透過游老師的講述,明白岩村和朗先生在建造繪本之丘的籌備階段,曾經三顧茅廬般的一再拜訪當地的居民進行溝通,他希望美術館的設立不會為當地的居民帶來困擾,更期待美術館的設立能和當地的居民生活型態相結合,所以通往繪本之丘的馬路沒有特別拓寬,也沒有緊接館址的大型停車場,所有訪客必須步行一段路才能到達館區。如此一來參訪者便能在入館前享受當地的自然景色及風光,浸淫在山野樹林中,感受如同十四隻老鼠及大尖山冒險的老鼠們所處的環境。重視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在彼此尊重和關懷的基礎上共生共存,一直以來岩村和朗先生從未改變他的初衷,這種遠瞻和堅持真真讓人敬佩!   
       除了繪本之丘,吉卜力美術館也都有相同的做法,在館區周邊不會設立大型停車場。特別是--以吉卜力在世界各動畫迷的數量來看,吉卜力美術館能製造的商機必定相當可觀,但宮崎駿先生依舊堅持,希望來訪者在入館之前,能步行在館區外的社區巷弄中。我們此行也因為這樣的理念,跟隨著老師穿梭在社區及公園之中,所以才有機會靜看日本一般住宅區的文化樣貌,走在其中乾淨又安靜,一股非常不同於台灣巷弄的氛圍。
        此外東京岩崎知弘美術館是以岩崎知弘女士的舊居改建,原本就位於一般的社區之中,美術館並未因為館體的成立而改變或影響附近居住的型態。但社區和美術館的相容相襯,從上井草車站的出口處上方懸掛的岩崎知弘插畫可以看出。
       參訪的當天,我們走在前往美術館的路途上,因為社區安靜的氣氛,也使得我們必須放低音量,正好為要前往的目的地培養靜心的情緒,懷著沉靜的心思參訪隱身在社區中的玫瑰---東京岩崎知弘美術館,應是對它致上敬意最好的方式 。
       三座美術館,三種不同的主題和風貌,卻在設計及經營上充分給人感受到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美學的零距離,彼此欣賞也互相尊重。美就在生活的社區中,並非遙不可及,這樣的美學精神提供兒童最佳的生活與成長環境。

三、轉角遇到愛
        自由行的那天,我們依照原定計畫前往淺草的觀音寺,預想見識「節分」的傳統祭典,也湊湊熱鬧,沾些福氣、求平安。在等待儀式正式開始之前,正好來嚐嚐到淺草必吃的糯米丸,當我們站在店家轉角處品嘗美味時,後街的舊式建築吸引 我的目光,讓我不由自主地朝它走去。
        轉角的一間店家在他的招牌上只寫著一個"總"字,引起我的好奇,趨近一看,櫥窗內陳列著各式各樣的刀具,有專業園藝用的枝剪、嫁接刀,有裁縫用的線剪,有收藏用的藍波刀等等…小小的一個店鋪卻讓我看的眼花撩亂。此時我的心情是雀喜的,因為出國總想為孩子們準備禮物,我的兒子又有收集刀子的嗜好,也許就能在這裡獲得。而在眾多品項中有一種刀款特別引起我的注意,小巧、便捷、俐落的刀柄跟刀身,在記憶中似曾相識卻又不盡然確定。於是決定入詢問,店內除了陳列刀具的櫥櫃外,地上蹲著一位先生正在前後規律的擺動他的身體,原來他在磨刀,再一細看在店中央竟是一處手工磨刀的場地。在光觀勝地,寸土寸金的商業區遇見古老的工藝,儘管心裡真有些欣喜,我還是有些懷疑。所以在選擇購買的刀件時,還不時向老闆確定刀具是不是手工製?他也耐心且誠懇的回覆我:絕對是手工製作。於是手工且優雅的小刀就被我帶回來了!
        回台後兒子見到*肥後守*字樣的興奮反應,才知道我所購買的銅柄小刀是小時候人手一把的超級小刀的始祖,是日本袖珍刀之王在以前也是日本小學生用來削鉛筆的工具。它的歷史可追朔至1894年左右,一開始並不叫做肥後守,後來由於大多數小刀都銷售至熊本縣,也就是古時的肥後國,因此才稱為肥後守小刀。它的產量在20世紀中期達到顛峰,後來由於削鉛筆機的普及與其他因素,使得肥後守逐漸式微,但是近10年來又開始受到矚目,在日本甚至有間小學已不使用削鉛筆機,改用肥後守來削鉛筆,新生入學時會每人發一把肥後守小刀。
        肥後守刀刃部使用青紙鋼材,外覆地金,以三層鋼鍛造而成。刀身之成形、淬火及開鋒皆依照武士刀一樣嚴謹的作法,故其鋒利度及強度皆可媲美武士刀。類似武士刀之弧度刀刃,則完全是日本風格的造型。肥後守可說是日本獨創的刀具,日本傳統之工藝刀可分為武士刀、獵刀及切割用小刀,但它們全是直刀。折疊式的肥後守,將切割用的小刀加以改良成為實用的單手折刀,不但展刀方便,且易於攜帶,可視為單手折刀之始祖。現今歐美流行的折刀,概念皆源於此。
        在那個沒有美工刀、沒有削鉛筆機,更別說是電動削鉛筆機的年代,在我年幼的記憶裡,爸爸會使用"超級小刀"幫我和哥哥們削鉛筆,用刀削出的筆尖可以使用較久,用刀削出的筆頭形狀雖然不滑順,每一支卻也各有自己獨特的樣貌。削筆時專注的神情,在我腦海裡又再度浮現,他使用指尖控制力道,當刀口緩緩推進木質的筆身時,小心謹慎的姿態,每一秒我都能感覺時間的流動。日後我常假藉無筆之名在不感興趣的課程中緩慢的削起筆來,削筆時刀與手的結合,在當下我享受專注忘我的愉悅。
        這份旅行中意外的驚喜,為我的兒子多了一份愛刀的收藏,喚起我對父親愛的記憶,因為不經意地轉個街角我---遇見很多愛。

網路參考資料:
1.直物文具https://plain.tw/product/knife/higonokami-mame/
2.瑞格華大海刀品http://www.rghknives.com.tw/index.php?manufacturers_id=63


              
              

0 意見: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 Free Blogger Templates Joy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