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中的微光-溫暖的守護者,岩崎知弘美術館 暑期班:陳淑華、張育慈、柯冠如
>> 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
【岩崎知弘美術館】成果報告
張育慈、柯冠如、陳淑華(102兒文暑)
壹 、研究計畫
一、研究動機:
2014年的暑假,在「兒童文學教育專題」課程中,珮芸老師首先用紙芝居方式引領我們進入「母親的故事」,接下來上場的是好幾張的明信片,然似曾相識卻不知出自誰的作品,透過老師的分享,我們靜靜地感受這獨特而溫暖的畫風也正式與岩崎知弘相遇了。
明信片之後,緊接而來的是以小小孩童為主體的繪本,過程中每兩人一組各自挑選繪本去嘗試賞析解讀,不全然懂日文的我們,只好看圖說故事,很難真正說出原意,試圖從畫裡的人物、動作、表情、背景及色彩去討論,彷若跌入青春之泉幻化為孩子,聲聲吶喊著我們的疑惑、煩惱及心裡的話,而這應就是老師真正的用意,帶領不全然懂日文的我們,能純粹依著心中被岩崎知弘所觸動、所啟動那最初始的感覺一一被掀起……,而後在珮芸老師譯成中文朗誦著一字一句,讓圖與文貼近了……,此時,猜對的自詡聲、猜錯的惋惜聲此起彼落,卻絲毫打不斷我們在閱讀這日文繪本之中解謎的樂趣,再一次感受這樣的一位繪本藝術家透過筆下稚真的孩子跨越種族與文字的藩籬來感動讀者,讓每一位讀者的心靈更柔軟、更能感受孩子的純、孩子的真、孩子滿滿的美與滿滿的愛。
確定此研究主題除來自課堂的感動外,因著三人對岩崎知弘不同的因緣也牽起這個小組對這主題的研究線,其一冠如曾分享過鄭明進老師在《傑出的圖畫書插畫家/亞洲篇》一書,介紹岩崎知弘女士作品,因而對於岩崎知弘女士的印象更鮮明;加上為人母、為人師的我們,對於岩崎知弘女士因愛護孩童的理念所創作出的孩童形象特別有感。其二淑華手中有珍藏三本中文版的岩崎知弘與松谷美代子攜手合作的書,分別是《洗澡嘩啦啦》、《鈴鈴鈴電話響了》、《寶寶的歌》,這三本大師與大師的經典對話之外,其中還挹注滿滿的情感與愛;另一本《人鱼公主》則以她獨特的風格來詮釋住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還有兩本在臺灣出版的《久兒之星》和《戰火中的孩子》則是傳遞她無比崇高的愛與和平。其三育慈因生長的環境,從小接觸的電視戲劇、電影或報章雜誌,所講述的抗日戰爭,是從我們熟悉的歷史角度去切入。所以好奇日本的文化中,也有許多來自民間的反戰聲音,尤其從動漫畫或繪本去呈現,但多以其他國度的戰爭為題材,或虛構的故事、空間來反戰(如:霍爾的移動城堡),提及日本國內的情形,是以戰爭下無依的流離失所的人民為主題,例如:螢火蟲之墓……等,但對於受到戰爭傷害最大的中華民族,顯少提及或關注,這會讓人疑惑,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在文獻的整理中,知道她遭到戰爭洗禮,讓她的人生起了相當大的變化,也影響了她創作的主題與方向,她飽受戰爭的苦,祈願和平,更希望不要有孩子再受戰火波及。時至今日,國際間的動盪,戰爭仍無法停歇,敘利亞人民無論逃亡流浪在國外的或走不了被迫留在國內的人民,面對嚴苛的生存難題,孩童都是最弱勢被犧牲而又無聲的一群,因此,戰爭這議題,如何影響創作者呈現戰爭下的孩童,
面臨的殘酷世界,將是想研究的主題之一。另外,《戰火中的孩子》岩崎知弘是以越戰中的孩子為主要的描寫人物。只是岩崎知弘與第一任丈夫,到當時在日本占領下的偽滿洲國的歲月中,對於那時的中國民眾和孩子,又有何想法,這有表現在她的作品之中嗎?
總之,直到計畫書的書寫,除了掀起了小組中各自與岩崎知弘的緣起之外,在搜尋岩崎知弘的資料中,從網路的查閱,開始進一步接觸岩崎知弘,透過了解她的生平與她的作品,她的形象對我們三人小組而言更立體也更鮮活了起來,選擇此研究對象因著課堂中開啟的初識,想藉此次參訪的機會來相識,更進一步在她的作品與陳列的展館中有更深入地認識。在即將參訪由她東京住所所改建的知弘美術館•東京,能將資料化為實際場景,相信屆時感動更多、收穫更滿。
二、參訪過程:
這次的日本文化參訪,在第三天2016年1月31日上午的行程中,來到本組要報告的對象:知弘美術館˙東京。端賴游珮芸老師首先耐心地教大家看大眾交通系統的轉乘,從如何買票、搭車、換車,如何找到目的地⋯⋯也是游老師安排這堂課的重要內容,正是從這東京的知弘美術館開始。隨著老師一路的帶領,順利轉乘大眾運輸系統,步行經過民宅與街道的曲折,我們的目的地乍現眼前。
今日參訪知弘美術館˙東京,透過首先接待我們的館方人員及老師的口譯說明之下,我們才得知明天起開始休館,此日正是二月休館前的最後開放日。館方人員針對參觀提醒幾點事項在此舉其兩點,其他部分將在研究對象中詳述之。一、做筆記使用鉛筆,以防其他筆類破壞牆面潔淨。二、此行做研究的同學可至櫃台借採訪證,讓我們能在館內針對空間部分做拍攝,此舉足見館方的細心與貼心。
今日參訪知弘美術館˙東京,透過首先接待我們的館方人員及老師的口譯說明之下,我們才得知明天起開始休館,此日正是二月休館前的最後開放日。館方人員針對參觀提醒幾點事項在此舉其兩點,其他部分將在研究對象中詳述之。一、做筆記使用鉛筆,以防其他筆類破壞牆面潔淨。二、此行做研究的同學可至櫃台借採訪證,讓我們能在館內針對空間部分做拍攝,此舉足見館方的細心與貼心。
由於我們在書寫行前計畫書時稍稍對知弘美術館˙東京就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在聽完解說後也加深了我們原先的印象與了解。就在聆聽館方人員及老師的口譯時,我們已經注意到一位氣質不凡的女士,靜靜的在遠處望著游老師,原來是安曇野知弘美術館副館長〜竹迫祐子女士,她不遠千里特地從安曇野縣開車到知弘美術館˙東京來與游老師見上一面,足見情誼之可貴。幸運的我們在游老師引薦我們這幾位研究生後,讓我們有幸被竹迫祐子女士邀請至二樓的辦公室來進行提問與訪談,真真實實面對面做了一場我們意想不到的進一步對話。(事後我們從游老師FB中發文更深入得知:安曇野知弘美術館的副館長竹迫女士特地從長野縣開車來她說:「我只是來見妳ㄧ面⋯⋯」但事實上,她為作這組報告的同學仔細切重的回答每個提問,臨時接受了至少ㄧ個多小時的訪談。)括號內文引自游珮芸老師FB之發文。
由於網路所搜尋的資料都大同小異,加上學長姐也都有類似的資料,從訪談中我們聽取了更多有關岩崎知弘女士的生平與其作品所藏細節和美術館設立的理念等。因此本組擬在此次的成果報告中除了將原先設定的研究對象內容之外更將著眼於訪談的內容與實地走訪知弘美術館˙東京的所見、所聞、所感,同時附上我們實地取景的照片佐以說明。
三、研究對象:
(一) 岩崎知弘女士
【岩崎知弘生平部分】
對於岩崎知弘女士的生平,在網路及許多書籍中皆有記載,本組在行前研究計畫中採用鄭明進老師《傑出圖畫書插畫家/亞洲篇》一書中對岩崎知弘的介紹,在此研究成果報告中,將以訪談過程中的對話內容與進一步資料閱讀後作了以下的整理與補充。
1.出生背景是推動力也是反轉力
父親是陸軍工程部建築技師,母親是女子中學的老師,優渥的環境背景使得擁有繪畫天份的岩崎知弘女士得到良好的繪畫學習機會;隨著年紀增長,她逐漸意識到父親的身分在二次大戰中所扮演角色,以及母親利用教師身分引介學生嫁給當時的軍人,她發覺自己穩定良好的家庭生活是建立在許多家庭的支離破碎之上,悲天憫人的她內心矛盾之情油然而生,這或許是她鮮少提及自己原生家庭狀況的原因。此不便提及的背景,她並沒有否定或逃避,而是用自己的一支畫筆扭轉矛盾的內心,走出一條堅定且備受認同的畫家之路。
2.生長年代各地戰火連連
岩崎知弘女士生長的年代(1918-1974)正是戰爭頻繁的年代,當時世界正經歷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戰。除了親身體驗到戰爭的慘痛與可怕外(岩崎知弘女士曾因戰爭關係住在中國東北),也體悟到自己的國家在戰爭中是侵略者也是受害者。心疼在戰火受苦的人們尤其是孩童,她的作品除了呈現美麗空靈的一面,也走出了以和平為訴求、反應無情戰火的一面,這可算是一位藝術家的成長蛻變吧!岩崎知弘女士如此受到敬重,正是因為她追求和平的理念能夠引發世界的共鳴。對於戰爭的反思在宮崎駿的作品裡也能深刻感受到,這些正視歷史所發生的事並用自己的方式傳達理念帶給人們深思的創作者,一一令人敬佩。
3.一步步走上畫家之路
(1)愛塗鴉的小女孩:
據說岩崎知弘女士在小時候,當媽媽準備好晚飯看不到她時,如果要找她時,只要順著地面所畫塗鴉,走啊走啊就會找到用粉筆蹲在地面上塗鴉的小女孩了。這段敘述呈現的是多麼可愛的畫面,從中也早早顯露出岩崎知弘女士愛畫畫的天性。
(2)喜愛看有關繪畫的書籍:
小時候的岩崎知弘女士最喜歡看的是《兒童之國》月刊(日本早期的繪本月刊雜誌),月刊中介紹許多當時鼎鼎有名的兒童圖書插畫前輩,岩崎知弘女士的繪畫天份從中受到啟蒙。
(3)正式走上繪畫之路:
在她讀女子中學二年級時(十四歲),媽媽終於體悟到女兒的才能而送她到當代西洋美術大師岡田三朗助學習素描,在三年後(十七歲)便入選「朱葉會西洋畫展」,可說是踏進女性畫家的第一步。
(4)走入兒童插畫世界發表作品:
二十七歲時回到東京進入《人民新聞》當報社記者,這時她開始參加日本童話會,除了油畫創作,也積極地在報紙、教科書及兒童雜誌上發表她的插畫作品,用更多元的方式展現其繪畫才能。
(5)繪畫路上的貴人:
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三年間,是岩崎知弘女士一生從事圖畫書創作輝煌的時代,尤其在一九六八年遇見了日本著名的圖畫書編輯武士八十雄先生,改變了岩崎知弘女士在繪畫上的一些想法,一改以前較拘泥於細小部分的表現,轉變為大膽恣意的呈現作品。
【岩崎知弘作品-插畫部分】
岩崎知弘女士在美術創作過程中跟隨許多大師學習不少油畫技巧,但在插畫及繪畫方面始終以水彩畫的技巧表現,而水彩畫也不完全追隨西洋式畫法,而是融合日本與中國傳統繪畫技巧加上自我風格作表現。
對於岩崎知弘作品中的插畫,小組於行前即知曉插畫分布於許多繪本、故事或詩集中;而在實地走訪至紀念商品館中也看見被廣泛應用於諸多商品上。在書籍部分,我們以寶寶書三本、《窗口邊小荳荳》繪本版以及在臺出版的圖文繪本《久兒之星》和《戰火中的孩子》,還有在日本二手書店所購之書,部分書籍為日文,受語言限制及專業之困,僅藉由所查的相關資料進行簡易圖文賞析。
1.寶寶書三本—岩崎知弘繪製插圖(已在臺灣出版)
˙《寶寶的歌》,松谷美代子 文,沈晨音 譯,岩崎知弘
繪,臺灣麥克,2013/04/01。
˙《洗澡嘩啦啦》,松谷美代子 文,康冬誼 譯,岩崎知弘
繪,臺灣麥克,2013/04/01。
˙《鈴鈴鈴,電話響了》,松谷美代子 文,康冬誼
譯,岩崎知弘 繪,臺灣麥克,2013/04/01。
這三本書為寶寶書,很適合親子閱讀,每次看到岩崎知弘女士筆下的小孩,不免會立刻聯想到自己的小孩,尤其《洗澡嘩啦啦》一書,在和孩子一起閱讀時,孩子會把岩崎知弘女士所畫的小男孩當成自己,小鴨子就是陪伴他洗澡的玩具,增添許多閱讀的樂趣。此書的作者松古美代子也曾說過:「看到岩崎女士替我畫的第一本嬰兒圖畫書的時候,即被書中穩健、明確的畫風所感動,那畫面中的小孩兒,充分帶給人溫暖、健壯及童味兒的感受,好像活生生的嬰兒就要從書中走出來似的。由此可見知弘女士所繪的孩童是多麼活靈活現。
《鈴鈴鈴,電話響了》也是一本能引發幼兒與其內容互動的書,小組中冠如目前的兩歲小孩十分喜愛打電話的遊戲,因此對書中小桃通電話情景特別覺得有趣,也因此更加喜歡大大紅紅的太陽公公,每次翻閱此書一定先找到此頁。
《寶寶的歌》是送給新生兒父母的好書,溫馨的插畫搭配歌謠讓父母多和孩子互動,享受迎接新生命的喜樂。
2.《窗邊的小荳荳》(繪本版,全兩冊)—取岩崎知弘的畫作做為插圖(已在臺灣出版)
˙《窗邊的小荳荳》,黑柳徹子 文,林真美 譯,岩崎知弘 繪,親子天下,2015/07/30。
此書內容受到廣大讀者喜愛,再次重讀此書,仍被文中真誠直率的內容所感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岩崎知弘女士的插畫,在書末皆有詳細的記載出處,此舉展現十分的尊重與貼心,文本也因為這些相得益彰的插畫,使得此書讀起來更多了具體的想像畫面。
3.《久兒之星》—岩崎知弘繪製插圖(已在臺灣出版)
透過隨書附上的導讀文章,得知岩崎知弘女士完整的圖畫書並不多見,《久兒之星》1972年出版,岩崎知弘女士卻於1974年過世。《久兒之星》寫一位沉默不語的小女孩,為了救一個小娃兒把狗擋住而被狗咬傷。某日河水暴漲時,因為就跌入河裡的阿吉而被淹沒於河中,之後人們看見雨後出現的星辰,就好像看到她一樣。這位平凡的小女孩犧牲自己的故事,以天上的星辰來比喻她,不免令人從中也看到岩崎知弘女士溫暖的光輝,處處展現在她動人的畫作上。
4.《戰火中的孩子》—岩崎知弘圖文創作之繪本(已在臺灣出版)
˙《戰火中的孩子》,岩崎知弘/圖文, 林真美譯,岩崎知弘 繪,青林,2012/03/05。
針對此書有進行提問,此部分將於後續提問中進行分享。
5.親訪日本二手書店所購之書
˙因不諳日文,出版資料略。
在東京街頭二手書店發現岩崎知弘女士所繪插畫一書,雖不諳日文,仍像挖到寶般的帶回收藏。除了封面封底的畫作色彩較豐富之外,內頁的圖大多似鉛筆或炭筆所速寫的小圖,這些小圖雖簡單卻小巧精緻,令人愛不釋手,也因細看此書中的畫作,才看出岩崎知弘女士有在畫作旁簽名之習慣。
(二)博物館本身:東京‧知弘美術館,從博物館的硬體措施、建築物館內的空間設計、周遭環境…..等和館內作品的呈現…。
1. 館方接待員的介紹:
(1)知弘美術館於1997年開幕,在岩崎知弘過世後以其居所改建成美術館,2002年因建築老舊而拆掉重建(增設無障礙設施及空間)並在其父母所在的長野縣安曇鄉另建美術館(冬季休館)。
(2)館內有岩崎知弘的作品9千多件及世界各國繪本家及插畫家的作品
(3)知弘美術館一年分四季的展期,四季都有不同的主題及作品,二月休館是要做作品大整理及建築的修繕。
(4)此期的特展10/28(三)〜2016.1/31(日),主題是:『完全的知弘美術館—世界第一間繪本美術館』。
一樓為岩崎知弘本人的作品,第3展覽室為岩崎知弘的遺物與修復室,第4展覽室為知弘美術館的相關資訊,二樓為日本和世界各國的作品展,目前策展是〈企畫展〉逝世十週年『長新太的腦內地圖』展以及〈企畫展〉『日巴建交120週年紀念展』。
(5)岩崎知弘的繪畫的主題多為花草和兒童,但她在1918年經歷戰爭(在東京空襲中,作品還遭戰火摧毀)因此有了『祈願和平』的想法,1974年岩崎知弘的最後一部作品《戰火中的孩子》就是與越戰同期的作品。
(6)館內須知:
◎作品不可拍攝,飲食在展覽室的外頭。
◎本次參訪,提供研究人員可向櫃台借採訪證配掛。
◎做筆記須借用鉛筆(以免原子筆弄髒牆面及作品) 。
◎樓上的圖書室中有遊客的留言冊。每年會裝訂成冊,已有40年。
◎作品下方若有『見』此字,為館方推薦要看的作品。
◎作品前設有偵測器,若太靠近作品會有警示的聲響。
2.實地走訪的內容與經過
(1)交通工具的選擇:鐵路系統
在車站的合影:
細如蜘蛛網的鐵路系統,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要依照地圖而行,地圖就是一定要拿的重要工具。
(2)車站與美術館的合作:
在車站的出口及入口處,一抬頭就能看見岩崎知弘的作品,清楚的讓人知道正是這一站,畫中前行的孩子正引領旅人往美術館方向前行。
(3)沿途清楚的指標:
從車站出來後,在每一個街口每一個轉角都有清楚的路標指示方向。路程雖不遠,但沿途被我們捕捉到的路標卻高達11個之多。
(4)美術館的外部設施:
◎停車場:
停車場小而美,能停放的汽車位子不多,可能是美術館在社區之中,為了不影響鄰近居民的生活,並鼓勵參訪民眾多搭乘鐵路等大眾交通系統,才會一路有相當多的為行人指示的路標。停放的腳踏車相當多,顯示附近的居民都能自由隨興的到美術館參訪,是親民和善的文教中心。
特別公告文字說明並加上岩崎知弘作品的圖案,格外親切
◎門口的告示牌
美術館的分區分為展覽室、圖書室、餐飲區、商品區、知弘畫室、知弘庭院與兒同遊戲區。
(6)日本畫家及世界畫家展(此兩個企劃展是透過一張中文DM得知名稱)
企畫展:逝世十週年『長新太的腦內地圖』展
今年是以獨特幽默開創會本新天地的長新太是事實週年。本次展乃出了以長新太的童書原畫外、也將對成人發表展出漫畫及插圖、散文、探討其異想天開的泉源何來。
此區展示長新太的作品
,商品區也販售長新太
的作品。
企畫展:『日巴建交120週年紀念展』。
Mello是第一個南美畫家首度獲得國際安徒生畫家獎的巴西畫家。以巴西的大自然和祭典、社會問題等題材、用自由變化的技法及鮮豔的色彩描繪展現出自己的多數作品。
,是我們小組成員馬上可
以一眼認出的
(7)完全的知弘美術館--世界第一間繪本美術館10/28〜2016.1/31(此資料從中文DM中取得)
1997年全球第一間繪本美術館在東京練馬區的知弘自宅,正式成立了東京之弘美術館(當年名為岩崎知弘美術館)。從知弘的作品到第一件典藏品Eric Carle的『公雞』開始陸續收集了世界各地優良的繪本畫家作品,到目前約收藏了26750件左右。在本次展覽中,除嚴選出的典藏品外,也開始透過各個角度介紹〝完整呈現〞由內騰廣所建築已歷經37年的知弘美術館歲月足跡。
(8) 圖書室中有館方人員提到的遊客留言冊(每年會裝訂成冊)
欣賞的當下,發現此行的品妤、瑋玲、淑貞、舒棉、淑華都在此留言冊寫下小小的心情感言!
舊地重遊時,當你翻閱當時的隻字片語,心中都將會有另外的觸動。
(9)
兩張照片拍攝自玻璃,其中有令人驚喜的紅、藍、綠。
(10) 紀念商品區(恰巧是提問中的磁盤組)
(三)岩崎知弘的圖文創作和插畫的作品研究
針對岩崎知弘的圖文創作,本組研究她的作品是《戰火中的孩子》這一本書,由於有機會和竹迫祐子女士訪談,因此行前計劃書中預設的提問正好可以在此機會做詳細的提問,以下的訪談內容,將以『問』代表小組學員的提問,『答』代表竹迫副館長的回答。
訪談過程非常感謝游珮芸老師的翻譯,其訪談內容如下:
問:知弘美術館內有定期推出的世界各國繪本家的作品展,這些作品或展覽者能被展出的標準為何?
答:1.目前知弘美術館共展出過33個國家,240位插畫家的作品,並有兩萬六仟多件的作品被收藏。在分類上分為三部份:
第一部份:岩崎知弘的所有作品。
第二部分:日本繪本家的作品。
1945年之後,特別是能代表日本的繪本家的作品。例如:與岩崎知弘同一時期的茂田井武,他所有的作品也都被知弘美術館收集。因為日本畫家比較容易取得聯絡。
第三部份:世界各國繪本家的作品:
例如:《好餓好餓的毛毛蟲》作者艾瑞‧卡爾,特地送製作一幅大型的好餓好餓的毛毛蟲畫作給知弘美術館‧東京。
2.與插畫家洽談的方法:
透過畫家與知弘美術館、知弘財團法人或知弘的兒子松本猛的關係,才能談作品在美術館展出的可行性。
3.世界各國的展出國家中,很多可能是臺灣方面較不熟悉的國家,例如:捷克。
4.若有傑出的繪本家或插畫家,他們的作品無法被出版,那知弘美術館就會有意識的收集這些作品。
5.知弘美術館會找贊同其理念的繪本家或插畫家,且看重他們的作品的獨特性。
問:岩崎知弘的創作:《戰火中的孩子》這一本書中,全篇除了首頁及末頁的兔耳花圖案是用鮮紅的顏色,其餘用黑白兩色而已,她是有特別的用義嗎?鮮紅的兔耳花中浮現戰爭中孩子們的臉龐,在本書中,是否有其特殊的象徵意義?
答:兔耳花是冬季時接近過年時開的花,在知弘美術館的園區內有栽種,這也是岩崎知弘喜歡的花。《戰火中的孩子》這一本書中,會用黑色兩色,是印刷時所造成的。其實在她的原稿中,底色有一點點的紅色和一點點的咖啡色,但在印刷時用黑色兩色,是岩崎知弘所決定的。也許就像回憶的鏡頭,是不帶色彩的情況。
問:擬行前計畫書時,從網站搜尋到日本第一大瓷器品牌,以岩崎知弘畫作做為年度紀念杯盤系列的目前已有1997至2015的年度紀念杯盤,不禁令人好奇怎麼去挑選每一年的畫作?其中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答:杯盤是一年一款,端看那一年有什麼特別的事情或是其他因素,透過財團和松本猛先生一起討論,從畫作中來選出一張來作為當年的款式。遺族的好意,著作權在財團,篩選讓他們出版,10﹪財團運用,遺族和財團共同擁有所有的出版權和著作權,所以他們商量會選擇。例如:那家瓷盤在日本是很有名的品質很高的資工,所以他們願意,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作他們的作品,他們會有所選擇,選了以後會討論。
問:每年的杯盤款式都有一段很美的文字,是取自岩崎知弘女士經典的語句呢?還是由瓷器品牌廠商作的詮釋或註解?
答:兩者皆有。如果是岩崎知弘的語句就會在後面註明其名,同時也會介紹這張畫出處來自哪一個作品裡。岩崎知弘當然覺得畫家的畫就可以說明一切了,其實不應該再用文字來說什麼,但是,他們覺得岩崎知弘留下來的一些散文一些很棒的話語,他們也會覺得裡頭蘊藏她很濃厚很精華的想法。
問:從網站的活動中發現館內定期有水彩技法的體驗,想了解館方水彩技法體驗的形式?有無年齡層限制?近五年來的課程規劃為何?對孩童的有何提升的效益?
答:沒有年齡限制,只要會拿筆就可以體驗,過程中體驗渲染的水彩技法。
問:岩崎知弘作品所能帶來的美感教育為何?在日本當地影響狀況及引進臺灣本土後的影響狀況如何?如:提高對書法用墨的興趣與了解、增加水彩或水墨繪畫的技巧等。
答:岩崎知弘女士作品所給予的美感教育或是傳達和平及愛護兒童的理念,其影響力是無庸置疑的。在日本有美術館的設立,足見對知弘女士的重視,且美術館也致力推動學生的美術教育與體驗,以及培養學生做志工擁有服務精神,讓美術館與當地居民融入,也使得居民對美術館產生認同感;而在臺灣則有如鄭明進老師等受過日本教育,且本身具美術專才等人士的引進,使得我們有機會見到知弘女士的作品。
叁、結語:
小組成員三人皆為教職,分屬幼兒園和和國小,冠如任教的班級,在這學期藝術與人文課程,恰巧有彩色水墨渲染畫的教學,因上學期期末參訪日本前,已和學生分享岩崎知弘女士作品,因此計畫於藝術與人文課程此一課程中,以岩崎知弘女士作品為例,激發學生創作靈感。只要有良好的作品作為引導與典範,相信更能提升學生的美感教育,也期待這樣的引薦,讓學生有機會多多認識不同的藝術家。
此外,在搜尋的當中,原來游老師曾奔走台、日兩地,促成凝視孩子心靈的畫家─岩崎知弘展,展期從2010年7月31日(六)至2010年11月21日(日),依序在臺北、臺東、臺中展出。雖然很可惜錯過了,但是,卻也從FB中得知當時紛紛慕名而來湧現的人潮,除了很轟動之外,大家對岩崎知弘女士這位凝視孩子心靈的畫家,真是感動再感動。另外,此展覽同時在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還特別將曹俊彥老師的原畫畫作致贈日本岩崎知弘美術館,使日本岩崎知弘美術館得以典藏曹俊彥老師的畫作,此致贈也成為知弘美術館首位臺灣畫家的典藏畫作,從訪談中知道被收入知岩崎弘美術館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令人振奮之外也格外感動這在異地傳承下去的精彩畫作。
肆、參考書目及網站
參考書目:
1.《戰火中的孩子》。岩崎知弘著;林真美譯。臺北市:青林,2012。
2.《窗邊的小荳荳》。黑柳徹子著;岩崎知弘繪。臺北市:鴻儒堂發行,1993。
3.《久兒之星》。齊藤隆介著;岩崎知弘繪。臺北市:和英,2003。
4.《洗澡嘩啦啦》。松谷美代子著;岩崎知弘繪。康冬誼譯。臺北市:臺灣麥克,2004。
5.《鈴鈴鈴電話響了》。松谷美代子著;岩崎知弘繪。康冬誼譯。臺北市:臺灣麥克,2004。
6.《寶寶的歌》。松谷美代子著;岩崎知弘繪。康冬誼譯。臺北市:臺灣麥克,2004。
7.《傑出圖畫書插畫家/亞洲篇》。鄭明進著。臺北市:雄獅圖書,1999。
網站
ehonnohi.wordpress.com/2013/11/21/chihiro/
http://www.heryin.com/mono_2003-4.htm和英文化和英之友《岩崎知弘》專刊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