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力美術館組 【研究計畫】99兒文台北班碩一
>> 2011年1月4日 星期二
吉卜力美術館組
研究動機
台灣的動畫產業,近幾十年來,深深受到日本潮流的影響,不論是漫畫、卡通,都充斥著濃濃的日本風情。
「宮崎駿」應是這股風潮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大人物,從「龍貓」、「紅豬」這些早期的作品,到現今的「神隱少女」、「波妞」、「霍爾的移動城堡」等,每一部動畫都在在顯示出他所欲傳達的中心思想,以及每一位大朋友、小朋友的喜愛程度,觀賞過後的感動,總是迴盪在心中,歷久不散,如能親臨名聞遐邇的「吉卜力美術館」一探究竟,那麼,不知道會有多麼欣喜。
在室內場館裡,可以了解享譽盛名的動畫是如何製作出來的,手工技術、點子發想、討論與修改,都是讓我們每一個人好奇的部分;建築設計上,也能知曉創作者的原意,與一般美術館的不同;聽聞「迷路」就是宮崎駿博物館的建造本意,因此觀賞動線亦使人躍躍欲試;至於販賣的商品,更是我們這群觀光客「到此一遊」的最佳證明,紀念品部門陳列的物品不曉得會用什麼方式呈現?光是看了吉卜立美術館的簡介,就感覺它的特別之處,和以往我們曾經接觸只能看、不能觸摸、不能玩的美術館大相逕庭,可以想像,孩子們一定可以在裡頭盡情玩樂,大人們也能在其中找回屬於自己的童年記憶。
為了滿足我們自己的好奇心,並深入認識宮崎駿和他的創作緣由,選擇這個博物館做為研究對像真是再適合不過了,期待能在美術館裡找到不一樣的動畫世界。
研究對象
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
「吉卜力」(ghibli)是由宮崎駿命名,意思是在撒哈拉沙漠上吹著的熱風。「ghibli」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義大利的一種偵察機名字。另外「ghibli」的發音依照義大利原音發音應為「ギブリ(gi bu ri)」,但因宮崎駿本人當初的誤解,唸作「ジブリ(ji bu ri)」,此名因此顯得獨一無二,工作室本身也因而順理成章,不打算對唸法再作修正。
2001年10月由宮崎駿擔任館主的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開幕了。在美術館門口訪客可以看到宮崎駿開設博物館的理念:「吉卜力美術館是故事的開頭,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你。」美術館的門票以動畫的膠卷底片加工製作而成,分為好幾種不同的動畫圖案,非常具有收藏價值。
然而,「做個迷路的孩子吧!」一個獨特的口號,創造了參覽美術館的遊樂趣味。美術館雖佔地不大,但館內遊覽線路猶如迷宮,沒有規定的路線規畫,讓「迷路」成為了參觀時的樂趣之一,人們可以隨意觸摸展品,親身感受到宮崎駿世界的無窮樂趣。
吉卜力美術館一樓正廳,當中挑高三層樓,頂棚為大片圓形天窗引進自然光。一邊有迴旋樓梯、一邊為古色古香的電梯。藉由五個主要的展示間,讓孩子們可以了解動畫製作的過程,例如製作工作室,以「電影開始的地方」(Where a Film is Born)為主題桌子上滿是電影資料、小道具、沒有完成的畫稿…,介紹一部動畫從頭到尾的艱辛製作過程,彷彿一部動畫正在專心構思製作中。
另外,二樓的大型龍貓巴士遊樂間、圖書閱覽室、紀念品專賣店與三樓陽台上聳立著天空之城的機械兵,都讓美術館處處是驚奇。
而地下一樓有一間可容納80人的企劃展示室,是名為「土星座」的電影放映廳,專門播映吉卜力工作室所出品的短篇動畫,播放的影片依照參觀日期不同而有所變動,影片沒有中、英文字幕可看,但有趣的內容與活潑生動的畫面,讓人即使語言不通也能會心一笑。
美術館的每個部分,從展場的陳列、商品的設計,到隨心所欲的「迷路」動線處處充滿驚奇與特色,除了能欣賞到宮崎駿的原畫與設計,並深入了解宮崎駿的動畫製作過程,非常值得入館參觀。
研究問題
本組試著利用吉卜力美術館內部的各項陳列的軟體和硬體作主軸,以老師、家長與成人角度和兒童文學研究者的角度來探討:
1. 老師角度
吉卜力特殊的門票設計及展場摺頁是否方便教師在帶學生參觀時方便教學?孩子如
何從展館中獲取不同的知識(如片子的意涵、動畫製作、畫面建構等) ?
2. 家長或成人角度
吉卜力美術館中刻意讓觀眾迷路的動線設計是想表達甚麼樣的意涵?宮崎駿 如何將自己的麗念傳達給兒童?在帶領兒童參觀時會有甚麼樣的趣味?
3. 兒童文學研究者
吉卜力美術館的陳設來自於宮崎駿哪些電影的場景,是否具代表性?是否可 以探究其陳設選擇的原因?這樣的陳設方式和一般的展示空間有何不同?
參考資料
1.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http://www.ghibli-museum.jp
3.〈博物館教育功能中的直接參與性導覽活動〉,徐蓉蓉,明倫學報,1期,1996年12月,頁41-46
4.〈從探索學習的觀點探究博物館參觀活動單的運用〉,張美珍,科技博物,7卷2期,200306,頁63-79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