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崎知弘美術館行前研究計畫(98兒文暑)
>> 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岩崎知弘美術館】行前研究計劃
◎鈺茹、舒琪(98兒文暑)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對象:
岩崎知弘年表與戰爭重要記事
1918年-岩崎知弘出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32年-與高田三郎助等畫家學習油畫和素描。
1937年-
1938年-與第一任丈夫結婚,但不久後,丈夫因故身亡。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45年-美國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日本宣布投降)
1949年-成為專業插畫家(與松本善明結婚)
1951年-兒子松本猛出生。
1966年-造訪安徒生故鄉奧登塞,提筆為安徒生的故事畫下了插圖。
1973年-獲得波隆那國際兒童圖書展Graphic獎。
1974年-獲得德國萊比錫國際圖書設計銅牌獎(八月因原發性肝炎過世)
1977年-在岩崎知弘東京的故居成立知弘美術館。
1997年-安曇野知弘美術館於長野縣[2]開幕。
三、研究問題:
1、經歷過二次大戰的岩崎知弘,用女性獨特的溫柔手法描繪出一幅幅感人的畫作,在這其中,柔和調色的出發點真或是一顆單純愛孩子的心意?抑或是為了民族療傷的補償心態?
2、岩崎知弘終身致力於兒童繪畫相關領域,其繪畫風格常會引起人們對於美的感動,而藏在那「美」後面的傷痛實是與『二次世界大戰』息息相關,筆者想要從戰爭的歷史角度來看其創作。
3、在巷弄中的岩崎知弘美術館,是全世界第一座童書插畫家的專門美術館,足見岩崎知弘在日本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更可見日本人對於兒童文學作家的重視與珍惜,那是全民共識下的結果;想要在知弘美術館的週遭社區走走,看看美術館與社區在連結『美』的環節上,是否有相扣的加乘效果?而且日本的美學教育,小至碗盤的擺設,大至建築物的呈現,試探日本人是如何從這些小細節中傳達給孩子們的。
四、研究限制:
1、研究者不諳日文,館內與館外的相關資訊,僅能靠漢字猜解或是英文譯本去研讀,在資料的彙集部份,對於日文的資料的判讀或有誤差之處。
2、關於日本的美感教育的部份,僅能以研究者從媒體、書籍或身旁友人來做冰山一角的推敲,酌以日本行七天的行程之所見所聞來分析,會以第一人稱的敘事角度來看待。
五、參觀重點:
1、美術館內的空間規劃設計及動線走向。
2、美術館內的展品擺飾及畫家繪畫風格。
3、美術館內與兒童互動的情形,觀察「不可觸」或「可觸」之地區畫分。
4、美術館與商業文化的結合,如藝品區、咖啡館等。
5、美術館外鄰近住家社區的環境美化,是否有因著美術館而另有妝點著墨設計(在台灣,不少建案都會因有著名景點而藉機打廣告)?
六、預期效益:
1、概括了解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在其中的角色。
2、岩崎知弘的生平與背景。
3、岩崎知弘美術館的空間規劃。
4、岩崎知弘的創作理念與畫風轉變之研究。
5、整理岩崎知弘年表。
6、岩崎知弘美術館的參觀研究報告。
七、延伸閱讀
1、 《久兒之星》。齊藤隆介著;岩崎知弘繪。臺灣:和英,2003。
2、 《窗邊的小荳荳》。黑柳徹子著;岩崎知弘繪。臺北市:鴻儒堂發行,1993。
3、 《紅蠟燭與人魚》。小川未明著;周姚萍譯。臺灣:小魯文化,2004。
4、 《佐賀的超級阿嬤》。島田洋七著;陳寶蓮譯。臺北市:先覺,2006。
5、 《來自硫磺島的信》Letters From Iwo Jima。克林伊斯威特導演。
美國:華納兄弟影業,2007。
八、參考書目及網站
1、《童話、兒童、文化產業》。傑克ž齊普斯原著;
張子樟校譯;陳貞吟等譯。臺北市:臺灣東方,2006。
2、《京都一年》。林文月。臺北市:三民,1996。
3、《百年戰爭檔案War》。韓叢耀、高金虎編著。臺北市:世潮,2001。
4、《二次世界大戰十大著名戰役》。于重宇編著。臺北市:靈活文化,2004。
5、http://www.chihiro.jp/global/zht/index.html
6、http://teajack.blogspot.com/2009/06/blog-post_27.html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