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 部落格發佈需知

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同學務必詳閱!

● 撰寫文章請依前例格式編排。
● 請務必於文末加上標籤,以利搜尋。如不知標籤如何設定,首篇可空白,由管理員新增後,未來請依標籤設定。

公告◎國際兒童圖書館展覽牆

>>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展示地點:
台東大學(知本校區)人文學院四樓 兒童文學研究所所辦公室旁

展示時間:
2009年11月23日至12月11日

製作單位: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

感謝:
游珮芸老師、蔡蕙年、蘇愉婷、宗大筠
與所有協助佈置之同學。

Read more...

芝安◎芝芝遊日本(五):想念浪花家的鯛魚燒

>>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 游呀遊 ~ 鯛魚燒游進浪花家總本店 )))

位在麻布十番的浪花家總本店鯛魚燒
果然不負我們的所望
(我們四人可是一路從東京鐵塔走到這裡來喔!!!)
還好到的時候沒有網路上所說的"大排長龍"
可能是正好碰到陰陰綿綿細雨的天氣
人潮還沒湧現吧!!


(大家一起吃鯛魚燒!我們都是先從魚頭吃起哩!
有人會從魚尾巴嗎?下次試試看~~~)

鯛魚燒真的很大尾......
而且紅豆餡給的好大方.....
甜滋滋的紅豆泥們給烤得香酥酥的金黃外皮包住
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大口
熱呼呼的香氣直冒嘴中的絕妙組合
進一步溫暖了我的胃

鯛魚燒!!!
(台東好像有看到在賣,不知道好不好吃?)

Read more...

大大◎Hiking Japan│食,窺見優雅與知足[壹]鬼怒川

>>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前往日本前,早就告訴自己:「喂!這趟去,非他媽的吃個痛快!」結果到了日本,卻發現原來能撒錢的地方這麼多,吃的方面,反而就有所顧忌。「啊啦啦!這個盤子實在好漂亮啊!應該花點錢把它買下來。」、「哇!超便宜的胡麻醤,買個兩罐吧!」,結果,搞到最後,在日本吃的最多的,竟然是牛丼...

吃到好,原本是前往日本最大的目的,但是自己卻不經意的忽略了;雖然每天還是在追逐於食物的腳步,但是心理卻有一點點的失落。「應該吃點更好的在回來才是啊...」。

回到台灣,看著照片,卻發現自己在沒有預計下,記錄下了每一天的早餐,仔細回想,竟發現早上的用餐時間,原來這麼耐人尋味。我的日本朝食,是的,實在精采。

鬼怒川之晨

日本的涼爽,到今天,還留在我的心頭。那是一種想要把它收進心房涼爽,特別是鬼怒川。

寧靜的川水、清爽的微風、啁啾的鳥鳴,我與三個女人在清晨裡,走向鬼怒川。回想前晚的靜謐、坐在浴池中的神祕感受,我的心情準確的踏實著。踏讓日本這塊土地的興奮感,一直沒有散去,穿著木屐的我們,喀啦喀啦的,走著。

早晨的散步,絕對會催促人們飢餓因子的分泌,沿著街道逛上一圈,肚子早已餓的受不了,心裡想著現在要是有一塊剛出爐的麵包,配上新鮮的蔬菜、濃郁的奶油、順口的果汁,那真是在好不過的事了噢。走進旅館,換下木屐,新裡越來越期待,即將見面,來到日本的第一頓朝食。

嗯,真的是剛出爐的麵包配上新鮮的蔬菜,濃郁的奶油還有順口的果汁。



真的,這個早上,我只有「滿足」兩個字。

早餐對我而言,萬分的重要,我不只一次期盼著,與自己心愛的人,在早晨那種若有似無的溫柔中,共用著美味的餐點。我學習著早餐的技法,三明治、蛋捲、蛋餅、鬆餅、早晨沙拉、新鮮果汁,所有的早晨美味,都帶著一種陽光性的充實感,萬分幸福,萬分幸福。



美味的茄汁雞肉、新鮮無比的野菜、多汁肉厚的聖女番茄、細緻的ommelet(可惜沒有加牛奶),還有一個胖胖的麵包主廚甫自烤箱中取出的軟麵包、可頌、餐包,即使現在,閉起眼睛,我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個早晨,無比的陽光性。





或許過分誇張著,但是,那可是我來日本後,第一頓,完整、完美的早餐。

Share/Save/Bookmark

Read more...

公告◎岩崎知弘展覽牆

>> 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展示地點:
台東大學(知本校區)人文學院四樓 兒童文學研究所所辦公室旁

展示時間:
2009年11月4日至11月20日

製作單位: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

感謝:
游珮芸老師、嚴淑女、陳晉卿、
與所有協助佈置之同學。

Read more...

吉卜力美術館組◎綜合討論會一:吉卜力的再追尋

>> 2009年11月3日 星期二

吉卜力美術館組◎綜合討論會一:吉卜力的再追尋

參訪前的問題思考

  1. 宮崎駿的動畫通常都有強烈的主題與意念要傳達給觀眾,或者是夢想追尋的偉大,或者是孩童世界天真幻想的童稚樂趣,或者是對於人類戰爭與殺戮的批判,或者是對於自然生態保護的哲思,那麼宮崎駿所建造的博物館,會是什麼樣子的空間?是否將他在影片中的想法都收納進博物館中了?
  2. 美術館中有五個房間介紹動畫的產出製程,是如何呈現的呢?和台灣博物館的展示空間安排上又有什麼特別不同的地方值得學習呢?
  3. 美術館中為兒童所安排的活動空間是如何規劃的?是否會舉辦相關課程與活動?
  4. 為什麼稱為「吉卜力」?這也是之後網站中會介紹的。
  5. 黃玉蓮的《幸福の卡通之旅》八場日本卡通追尋之旅中,裡頭就有吉卜力的介紹。書中提到她在龍貓森林中迷路,也提到了龍貓森林的背後象徵意義,如果時間允許我也很想實地去感受看看,之後也會將這個部份作為介紹的一個重點。(龍貓森林在崎玉縣似乎有些遠,待查!)
  6. 吉卜力美術館中的販賣部也是ㄧ定要去的地方啦!既然宮崎駿已經將Totoro的肖像權賣給龍貓基金會了,那我好奇,這兒會賣什麼樣的產品?仍然可以看到基金會開發的相關商品嗎?另外,是否會有相異於市面販售系列商品的紀念品?希望可以拍照,雖然機率很低很低,我覺得。
  7. 有些在英文網頁上點選了也沒辦法得知內容的,例如The Hunting House、The Whale House等,可能要實地確認是否有特別的空間,或者真的只是圖檔而已。


參觀後的討論提問

1. 關於美術館本身的疑惑:(與原題1、2、6相關)

(1)以美術館本身的成立目的與定位探討:宮崎駿建造吉卜力美術館所要傳達出的主題意念是什麼?他如何地將自己的想法落實於美術館中?又是如何地將作品隱藏在美術館角落?或者為何成立吉卜力美術館?吉卜力美術館與其他的美術館相較如何地凸顯特色?

(2)以美術館本身的地理位置作探討:美術館為何選擇在東京?既然選擇建造在東京,為何又不像其他的景點一樣易達(地鐵站的出口之類的)?他如何將吉卜力美術館隱藏在大都會中的?如果從不同的方向進入美術館,使否各有不同的感受?例如,風之散步道、井之頭恩賜公園……?(可以討論不同方向進入吉卜力的感受,參考書例如《幸福の卡通之旅》)

(3)以美術館的建築形式與環境營造作探討:(與(1)會有些許重複)宮崎駿如何地呈現出自己的作品?是否取法奧地利的百水公寓?建築本身還有哪些特色?例如:(how and what)如何或者有哪些設計空間,營造出兒童遊戲與冒險的驚奇感?如何將自然的風與陽光帶進美術館中?高塔的設計目的為何?綠意的規劃有合特別之處?其他硬體設施尚可見的驚奇有哪些?

(4)以美術館本身所呈現出的展品作探討:門票的設計與入園方式的管制有合特別?各個展覽場中所能見的的展品有哪些?他們呈現出什麼特色?或者參觀之後的感受為何?同時試著思考為何以這樣的形式、這樣的空間、這樣的互動、或展覽方式呈現,例如:動畫室介紹動畫原理、當季主題展覽---波妞(有封閉式的展覽櫃,也有可以操作的球或海浪……)、龍貓公車(小朋友可以玩的大型絨毛玩偶)、機器人的位置(放置在高台,是否更能想像天空之城的幻奇?)、紀念品區的產品有何特色……

2. 為何取名「吉卜力」工作室?
3. 組員提到在參觀美術館時看到一些似曾相識的圖像,例如《霍爾的移動城堡中》的人面鳥,這些圖像是否對宮崎駿而言有啟發性的意義存在在,因而特別被擺置進美術館中?又這些圖像原本的靈感來源可能來自何處呢?例如《霍爾的移動城堡中》的人面鳥可能來自於德國的小說《鬼磨坊》


關於問題的初步回應

1. 參觀過程可感覺宮崎駿想要分享發生在一個動畫師身上的工作歷程與創作初衷:

(1)一樓動畫室介紹動畫發展源流並融匯展示吉卜力工作室的動畫成果。其中那些因著機關或器材而啟動的動態影像,其實是經由在靜止中尋找動作的連結,又在連續動作中切割出靜態的畫面,不斷地順向、逆向,循環、重復,那是動畫師的瘋狂腦袋才做得到的事,藉由一樓不同的展覽形式,讓常人得以一窺究竟。
(2)土星放映室中播放的動畫片,the whale hunt,取12格/秒的規格,以一種拙樸、畫風近似原作繪本樣貌的的姿態出現在一個僅容80人的小戲院。傳達的是說一個簡單故事的感動,而非最新的動畫技巧。
(3)宮崎駿所創造出來的動畫角色被安置的方式是自然、不做作的,並沒有按照年表或其他排列方式來呈現,少數特意將體感做出來的,如龍貓公車、機器人或是入口處的大龍貓,是為了加強觸感的感受,因此館內並沒有大型人像公仔,一幅彩繪玻璃一個意象,要的不是偶像化的營造。
(4)角落暗藏玄機,讓參觀過程充滿驚喜,呼應前述的自然存在。如:原窗內的小煤球、窗邊顯影的貓偶、窗景外的藍天等。

2. 美術館並無明顯館內館外之區分,有許多過渡地帶:推開彩繪玻璃門即到一個小露臺,或可坐看遊客或是簡單吃個三明治。通往餐廳的小橋是一個過道也是一個可將脖子轉360度好好觀察美術館建築的地方。龍貓公車體驗區往外的小露臺,是一個退離的空間,同時又是進入神秘高塔的起點。這些過渡地帶同時是讓陽光和風自在流動的地方。

3. 入口為向下延展,製造一種探秘的興奮感,而非往上的崇拜。一樓旋轉鐵梯,雖不在一樓進來的主要動線規劃之內,但是很容易抓住小孩的目光,邀請童心滿滿的來客拾級而上步入秘境,縱使大人一起加入爬樓梯的行列,也會發現略小的尺寸設計,以及終點處的小門,讓人仿佛置身愛麗絲般的奇異世界。

4. 「吉卜力(ghibli)」,原意為「在撒哈拉沙漠吹著的熱風」,取此名應該就是帶有「要在日本的動畫界掀起一陣旋風」的意味。「吉卜力」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偵查戰鬥機所使用的名字,由此可見宮崎大師真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飛機迷。雖然說現在工作室是叫做吉卜力(ジブリ),不過後來卻發現其實發音有誤,真正發音應為ギブリ( 類似 ㄍ一 ㄅㄨ ㄌ一),但已經來不及改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短篇作品「GHIBLIES」會取為「ギブリーズ」,而不是「ジブリーズ」的原因。(http://blog.roodo.com/feueauvent/archives/900393.html 2000/09/18)

預計研究書寫的介紹文

主題(1):吉卜力的建築

我們沿著風的散步道,進入井之頭公園,尋找隱匿其中的吉卜力美術館,隨著路旁里程數的遞減,興奮之情反而增升。宮崎駿本人是喜歡散步的,因此我們也跟隨著他的腳步,逐步踏入他的美術館。對於吉卜力美術館的建築,首先,我們想要先探究宮崎駿創建這座美術館的一些獨到思考,他所勾勒的美術館藍圖,所想要傳遞給參觀者的思維以及我們所參訪觀察到的美術館形貌等等,在與我們初出從網頁所讀到的介紹作對照,比較看看美術館想呈現出來的空間是否和我們實地參觀感受相符。接著,我們將對兩位建築師作介紹:百水(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與荒川修作,這兩位建築師的作品奧地利百水公寓與天命反轉屋都曾讓人與吉卜力美術館聯想在一塊兒,其中的連結性何在,我們會試著座簡單的介紹。


主題(2):尋找吉卜力的翅膀

擬從宮崎駿對飛行的狂熱切入,探討宮崎駿筆下的動畫世界與吉卜力美術館內俯拾皆是的飛行意象。再由飛行的主題延伸,深入介紹美術館內的展覽規劃,從一樓的動畫歷史到二樓的動畫工作室,發掘宮崎駿對動畫溯源以及展望未來的態度。最後,綜合以上觀點,希望說明宮崎駿作為一個動畫導演,如何運用他獨到的統籌能力(我更想說的是「妥協的能力」)率眾完成並營運這個美術館,成功的妥協並不會讓美感犧牲,「動畫」不只是無邊的想像,就像宮崎駿的電影常以真實人物和實際建築為藍圖一樣,活在現實當中,才能擁有想像的翅膀。

主題(3):血拼的天堂-Mamma Aiuto紀念品商店

「Mamma Aiuto」。斗大的幾個英文字配上一個似曾相識的動畫人物頭像,讓人不禁聯想這二者的關係為何,一開始看見幾個英文字會以為是英文,但怎麼念都沒有英文的腔調味,換成日文唸唸看也是沒有那種日式的腔調在,到底這個店名是什麼意思呢?進入店中,穿過狹窄的走道、琳琅滿目的商品充滿了這小小的一間店,剛開始人潮尚未湧進時,會覺得剛剛好,但當人潮逐漸遽增時,狹窄的走道反而變的更加讓人寸步難行,在吉卜力美術館唯一的一間紀念品商店讓人既喜愛又害怕。
除了那些精緻美觀又兼具實用的商品陳列在眼前之外,意外發現駐守在店裡的老船長悠栽悠栽的穿梭其中,令人心生好奇,卻又感到趣味橫生,是在舉辦COSPLAY嗎?還是說這是宣傳的手法呢?

完整版本請詳見:
http://docs.google.com/View?id=dckxrc3n_261ztqhntgx

Read more...

兒童書店組◎綜合討論會一:傳遞知識的日本兒童書店

>> 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兒童書店組◎綜合討論會一:傳遞知識的日本兒童書店

一、研究設定

  「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之旅」的「兒童書店組」利用2009年7月1日至8日參訪日本的機會,進行研究考察,希望可以藉由兒童書店實地觀察及資料搜集,歸納日本兒童書店經營模式,作為台灣兒童書店,甚至是童書出版業產銷的參考。
  由於此行主要活動區域在日本東京,組員首先確認幾家位在東京的兒童書店,作為觀察重點,包含位在表參道的複合式兒童書店「蠟筆屋」(Crayon House)、銀座的教文館「納尼亞國」(ナルニア国),並參酌各方意見以及2007年6月《MOE》雜誌,日本兒童書店的專題報導,考量時間與動線,選擇幾家書店做為店面觀察:東京神保町的兒童書店「書屋」
(BOOKHOUSE)、二手童書店「三輪書房」(みわ書房),以及位在吉祥寺的社區型書店「奶奶的寶盒」(おばあちャんの玉手箱)、小型繪本書店「湯姆盒」(Tom’s Box),西荻窪的兩家二手書店:「公雞文庫」(にわとり文庫)、「興居島屋」等,以及福音館出版社附設的售書區。此外,兼採訪以作家中川宏貴為號召的小咖啡廳書店「歌本咖啡」(Song Book Café)等。

  在確定參訪兒童書店的採訪店數後,設定下列題目,作為重點觀察:

  1. 書店成立時間、店面大小、營業時間、休假日、是否為連鎖店。
  2. 書店主要經營理念。
  3. 調查主要販售書種?
  4. 書店除了售兒童書籍以外,是否有其他產品與服務。
  5. 是否有任何促銷活動?例如特別折扣?
  6. 是否有定期舉辦活動?如果有,活動的內容是哪些?對象是誰?有收費嗎?效果如何?
  7. 店內的工作人員有幾人?需要負責哪些工作項目?例如:基本門市清潔、電腦文書、收銀、客服、郵寄、整理圖書、美工文宣等?
  8. 經營上是否有面臨房租、空間、專業人才缺乏等?或者其他問題?
  9. 是否和當地的兒童圖書館做任何的合作?
  10. 店面擺設的原則,例如台灣書店有的依照作者姓名、出版社、讀者年齡,有沒有低幼的書擺得比較低,年齡層高的擺比較高的思考?
  11. 童書店和童書出版產業有密切關係,請問,日本童書出版近幾年有不景氣的問題嗎?如果有,對書店的經營,有沒有衝擊?網路書店的出現,對實體兒童書店是否有影響?
  12. 小書店與客人的互動有哪些?(例如:小型書店比較容易和客人交朋友?有沒有在這裡從小看書看到大的熟客?)
  13. (此問題只對繪本作家中川宏貴先生的書店而言)有「鎮店作家」,會不會比較好?比起其他書店,這是否會讓客人感覺特別不一樣?


上述1~13觀察與記錄方向,主要作為店面觀察與網路搜尋重點,而13則針對可以採訪到店主中川宏貴的Song Book Café提問。

二、觀察與討論

  在觀察東京兒童書店前,先透過網路與書籍,搜尋店面資料解決上述部分提問。而到了東京童書店現場,才發現原先預設的觀察重點,基本上是以台灣兒童書店為本位所做的思考。經過書店現場觀察,分析日本兒童書店,和台灣童書店最大的不同:首先是,日本兒童書店很少看到折扣書,和台灣甚至新書出版就開始打折的情況非常不同;其次,多數日本兒童書店陳設十分樸素,相較於台灣大型兒童書店的陳設玲瓏滿目,有很大差異。
  至於日本和台灣兒童書店產生上述兩者差異的原因,無法透過現場店面觀察得知,於是從日本返國後,繼續進行深度探究,經過進一步資料蒐集,以及詢問曾經在日本留學,對於日本兒童書店有深入研究的紅蕃茄出版社前執行人邱承宗,發現兩國童書店的差異,必須回歸到書籍銷售的通路,還有通路和出版社之間的分工做比較,才能進入問題的核心。
  於是擱置行前列出的童書店觀察重點,將兒童書店與通路、出版社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比較,發現日本兒童書店的圖書交易制度和台灣不同,童書店經營的想法和做法不同,甚至,連購書者的想法也不相同,以致產生上述的差異。以下分別將兩者間的核心差異,列點說明。

(一)日本和台灣圖書交易制度比較
  兒童讀物經過出版社編輯、付印、出版後,再由經銷商將書籍送達兒童書店,其間的圖書交易制度,比較日本和台灣有何不同?張豐榮在〈淺析當前出版產業問題與解決之道〉一文中,說明兩者的差異。日本採「寄賣交易制度」,亦即「委託販賣制」。張豐榮解釋:「在書店陳列的出版品如果賣不掉,在一定期限內可以退貨。超過期限未退貨即視同買斷。」(頁12),文中並指出,此交易制度的優點為:因為能退貨,書店不需要冒賣不掉出版品的風險,在書店陳列更多商品,也給讀者更多選擇機會。缺點則是,因為可以退書,導致出版量激增,供書率經常會超過書店的販賣率。甚至書店採購人員,會不負責任,輕易下訂單,導致退貨越來越多的情形。
  相較之下,台灣的交易制度主要採的是「月結制」,張豐榮解釋:「以當月進貨金額作為應收貸款。沒有退貨期限,永遠、隨時都可以退貨。」(頁13)這也是和日本最大的不同。而因為這種方式造成前幾年,台灣出版社以出書換現金的作法,造成經銷商和書店龐大負擔,於是目前有大型連鎖書店採用寄賣制(例如誠品書店)或銷結制(例如金石堂書店),亦即下游的零售商賣出多少書,就結多少款項給中、上游的供應商。而寄賣制和銷結制最大的不同是,前者庫存書的所有權歸供應商所有,後者庫存歸零售商所有,但同樣沒有退貨期限。
  上述是日本和台灣的書店交易制度比較,更大的差異點,根據邱承宗的解釋,不在於交易結帳的不同,而是出版社和經銷商以及書店之間的工作分工。以日本兩大經銷商東販和日販的業務來說,在書籍尚未問世時,拿著樣書一家家拜訪書店店長,彙集情報告,重要的是,將預估的出版社印量告知出版社,以便精準的掌握書籍的印量,以及做為編輯的參考。早期還沒有電腦連線,書籍書版後必須依賴夾在書籍中的長方形印刷物,作為回條,註記數量的多寡和配送書店,作為經銷的參考。而經銷商的業務在跑書店的過程十分艱辛,夏天汗流浹背,冬天挨冷受凍,兩腿拼命行走,都是希望書店能夠替書籍做更好的宣傳和服務,例如書店規劃書籍的動線擺設等。

(二)日本兒童書店很少打折
  誠品信義店資深員工林家成觀察台灣出版市場時表示:


某些出版業者為了應付連鎖書店以折扣搶奪市場而抬高定價,還為連鎖書店吹噓銷售量,這種市場亂象在鄰國日本是很難發生的,他們有一套業者都能遵循的促銷規則,每年只有週年慶才可以打折優待,若有業者冒大不諱,其他業者甚至會鬧到國會抗議。(林家成,2006,頁24)
  以此次觀察日本兒童書店來看,因為今年是天文年,在「蠟筆屋」、「奶奶的寶盒」、「BOOKHOUSE」、「納尼亞國」等兒童書店,都可看到和天文相關的書籍展示區,方便讀者選取購書。正因為日本書籍經銷商負責書籍行銷規劃、書店負責賣書和收集情報,所以也堅持應有的利潤。在東京除了少數書店,像位在二手書店街神保町的「BOOKHOUSE」有少數的折扣書,以及特定的二手書店有販售折扣書之外,其他成人或兒童書店幾乎都是以定價出售。因為不打折,版稅可以完整的回饋給創作者和出版社,這和台灣折扣滿天飛,幾乎新書一出版就作七九折促銷活動的情形大大不同。
  在台灣,很少有經銷商能做到日本經銷商所做的工作,多數只是被動等待經銷商做例行的書籍上架、下架和回收的動作。台灣的童書出版社除了業務單位需要出來拼業績,很多編輯都得幫忙行銷,現在更是被要求企劃書籍出版時,就得確定行銷方式。加上通路要求折扣、降價,出版社為了獲得應有的利潤,除了提高定價之外,甚至也採取和作者以售價作為版稅計算的標準,使得問題更加複雜,以致出版社和創作者之間,很難取得完全的信任。
  台灣書店習慣將書籍銷售不佳的狀況,尋求經銷商解決,而經銷商處理的方式就是採取退書到出版社,轉嫁回出版社,逼得出版社不得不讓負責編書的編輯,除了編書也要協助舉辦各種促銷活動;而讀者更是習慣於越打越兇的折扣促銷,如果沒有促銷折扣,書籍就很難吸引讀者購書,整體呈現的是惡性循環的結果。

(三)日本兒童書店陳設樸實


  在日本觀察兒童書店,除了在表參道的「蠟筆屋」複合式兒童書店,或是在神保町的「BOOKHOUSE」書店內部有放置桌椅給讀者翻閱書籍之外,位在銀座「教文館」書店大樓內的專門童書店「納尼亞書店」陳設則很樸素。除了經營成本考量之外,還有其他原因嗎?熟悉日本書店歷史的邱承宗在接受電子郵件訪談時解釋:

戰敗後的日本政府深確體認到知識傳承的重要性,大力鼓吹文化重建,於是大量人才分散到各國取經。數年後,人才紛紛回國涉足各行各業(當然有少數滯留當地),單以出版業界而言,有人轉行從事翻譯、有人從事物流新觀念或編寫傳統智慧,其中以游走校園的編輯、業務員最令人敬佩!他們向高學府的教授、學者提出知識下放的觀念,向國小教師遊說接受出版社規劃的學習直銷書,以致造就了科普書籍的普級化(文學繪本也是此時期興起)。

當時,一部份的人了解知識普及不在學校教育,反倒是出社會後的書籍接觸程度,因此產生團地(社區)書店的概念,而由經銷商四處尋找可能的地點、老闆加盟,像7-11的方式,於是有了專賣書籍(由經銷商規劃硬體設備)和文具店的區隔書店,直到紀伊國屋這類大型書店出現,有些都會型地區的社區書店才逐漸沒落。

  根據實地觀察,日本社區書店陳設和大型書店相比,一般來說較為樸實,以此次參訪的「奶奶的寶盒」書店為例,位在社區巷弄內,二樓的店面中,一樓是擺設的店面,陳設書籍分類清楚,店面光源明亮,而二樓則是各種課程的小教室和讀書會的場所,書店也有會員制的服務,提供給專為會員挑選好的書籍。
  由於認知到書店是提供知識流通的場所,邱承宗認為書店對日本人來說,並不是讓讀者享受奢華的地點,他們在乎書店的服務品質,以及照明設備是否足夠,而不是書店的外觀和硬體,因此多數大型書店,並不希望讀者站著把書整本讀完。

(四)二手童書店和網路書店的可能


  除了走訪一般兒童書店,也參訪幾家二手書店。日本二手書店的發展很早,在小林一博的《出版大崩壞?!》(2001年出版)中描述1990年後期,日本出版銷售數字連續下滑(據了解,現在情況更慘,難怪書封除了書名《出版大崩壞?!》還有一行副標題:「目前持續蔓延中 將來也難以避免」,二手書店也在這個時候陸續出現,像「Book Off」這類的二手書店急速發展,而「Book Off」是大型的二手書店,大都設在郊區,在東京並沒有機會逛這家連鎖二手書店,書籍分門別類,也有很多兒童書籍。
  此次到日本參訪,在西荻漥站找在兩家特色二手書店內,也有少量的兒童書。而「三輪書房」則是東京市區的神保町內,專業二手童書店,書種很多,對於早期日本的兒童讀物也特別設計宣傳刊物,還在網站上拍攝書籍和搭配文字說明介紹書店的重量級二手書。
  由於在行前曾以網路書店的興起做為此次行程的重點觀察,而日本網路書店是否有取代或者超越實體書店通路的現象呢?以此次參訪的兒童書店幾乎都有設置網路書店,但以採訪「Song Book Café」中川宏貴的說明,日本這幾年出版景氣下滑,且網路購書也非書店主要收入來源。

三、他山之石


  借鏡日本經驗,有哪些可作為台灣兒童書店的參考呢?由於台灣經銷商和書店以及出版社之間的分工問題由來已久,很難在短時間做調整,目前因為經濟景氣不佳,書店多採用退書和低折扣的方式,作為促銷取得經營利潤。而折扣書的問題,使兒童書店的利潤轉嫁回出版社,危及創作者的權益,新書不打折,此部份最值得台灣參考,再以法國為例,就曾經透過明文立法,禁止書店把新書做低於九折的促銷,以保障出版社與創作者的權益。從提問的設定,到觀察後的修正,兒童書店此行到日本探訪,收穫豐富!

參訪東京書店一覽表(依拜訪順序排列):
  1. 吉祥寺:「湯姆盒」(Tom's Box、繪本書店),「奶奶的寶盒」(おばあちャんの玉手箱、社區型兒童書店)。
  2. 西荻漥:「公雞文庫」(にわとり文庫、二手書店)、「興居島屋」(二手書店)。
  3. 神保町:「書屋」(BOOKHOUSE、專業兒童書店)、「三輪書店」(みわ書房、二手童書店)。
  4. 銀座:教文館「納尼亞國」(ナルニア国、專業兒童書店)。
  5. 表參道:「蠟筆屋」(Crayon House、複合式兒童書店)。
  6. 文京區:「福音館書店」(出版社附設售書區)。
  7. 東京近郊神奈川縣鎌倉:「歌本咖啡」(Song Book Cafe、複合式兒童書店兼咖啡店)。

參考書目:
《MOE》雜誌。2007年6月。
小林一博著。《出版大崩壞?!》,台北市:尖端出版社,2001年。
林家成著。〈台北國際書展落幕有感——台灣出版圖書業出了什麼問題〉《出版界》,第77期(2006年3月):頁22-24。
張豐榮著。〈淺析當前出版產業問題與解決之道〉《出版界》,第84/85期(2009年2月):頁10-19。

完整版本請詳見:
http://docs.google.com/View?id=dckxrc3n_260c624dtfr

Read more...

岩村和朗組◎第一次成果展:小屋和山丘的完美結合

小屋和山丘的完美結合
──探訪岩村和朗的繪本創作舞台


探訪之路一波三折

今年七月,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的同學,在游珮芸老師的帶領下,前往日本進行八天的參訪行程,其中一站是「繪本之丘美術館」。此行還有個重要任務,就是將在美術館所見所聞,介紹給《繪本棒棒堂》的讀者。
當巴士駛進山林間的小路,我們進入充滿蓊鬱樹林的綠色世界中。大家的目光被山林的清新深深吸引,正陶醉其中,前方駕駛座卻傳來迷路的消息。令人疑惑的是,巴士的確循著岔路旁寫著「繪本之丘」的指示牌走,莫非標示牌錯了嗎?車子停滯好一段時間,等待司機先生確認路線,從雀躍期待慢慢變成不安,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我們開始擔心參訪的時間不夠。終於,巴士再度啟動,退回叉口往另一個方向前進,繞了一大圈山路,才算真正抵達目的地。從下車的地方往上走,每隔一段距離,就會看到熟悉的身影──岩村和朗老鼠系列作品中的小老鼠們,在矮叢間的立板上揮舞雙手,彷彿在說:「歡迎光臨繪本之丘,請往這邊走!」

與山林融為一體的建築

我們參訪的時節為七月,初夏的氣息縈繞,或許是處在山林間,空氣顯得格外的舒暢與清爽,在走動之中,身體感受到一股自然流露的清新氣息。踏上平整的石板路,另一端茂密大樹的隱蔽下,彷彿有個入口通往某處。如進入隧道般,矮叢夾道綠意伴隨,前方亮晃晃的光影呼喚著,讓人不由自主的加快腳步。手指率先攀上門把,赫見「愛思考的青蛙」有禮的招呼,推開木質玻璃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木製溫馨的小屋─岩村和朗繪本之丘美術館,我們到囉!。
美術館以原木打造,在山林簇擁下,合諧的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尖屋頂上、房子屋體皆使用大片大片的玻璃窗增加採光,營造出寬敞明亮的空間,讓建築物和遠方的景色有融為一體的感覺。這棟建築的玻璃還有個小秘密,從外觀上不易看出,但是在展覽的解說中有介紹:屋頂的玻璃窗,將太陽的熱力保留在屋內,使室內更加舒適;落地窗使用了二片玻璃,是為了不讓室內溫度流失,這個點子源自於寒冷的北歐國家──瑞典的生活智慧。
室內隨處可見到岩村和朗繪本裡的小動物們,例如:印有老鼠圖案的門票;三隻小老鼠布偶站在櫃台上的橫樑,好奇的看著來訪的客人;有小老鼠圖片的像框式廁所標誌,以粉紅、天空藍、淺草綠做使用者的區別;DM櫃上,猴子丹丹微笑的看著你。如同岩村先生在書裡設計十隻老鼠的用意,為了讓孩子獲得尋找、辨別每隻老鼠的樂趣,在美術館裡也有同樣的效果。此外,老鼠立牌、小玩偶、標誌、布簾等物品,替美術館做了有效的整體形象包裝。
步入將與岩村先生對談的空間,巧妙的燈光設計使聽眾自然聚焦,柔和的黃光落在中央的木桌,桌上擺有許多繪本,後方整片玻璃落地窗上,掛著一幅放大的繪本之丘地圖,外頭的光線從地圖邊緣透進來,打開旁邊兩扇玻璃門走出去,則是一塊長方形的小草庭院,從屋內走向戶外,幾乎沒有距離。左側靠牆有兩個展示書架,書架上放的都是岩村和朗先生的繪本和散文作品。右邊則是一台三角鋼琴。
我們坐在以桌子為圓心,排列成扇形的長板凳上,聽岩村先生為我們朗讀他的作品:《愛思考的青蛙》中的〈臉〉單元。帶上眼鏡的他,就像十四隻老鼠裡的爺爺一樣。朗讀中,時而皺眉時而睜大眼睛,配合抑揚頓挫的語氣,將青蛙與老鼠的對話,活靈活現的演奏出來。岩村先生在後來的對談中說,這個故事的創作就是從跟小朋友的對話當中得到的靈感。

繪本之丘的展覽

這次的展覽分為作品展和企劃展。作品展的主題是「我的庭院(ぼくの庭 )」,「庭院」指的是繪本之丘的田野,聚集著昆蟲和鼯鼠等無數生命。自然攝影家今森光彥和繪本作家岩村和朗,分別以照片和繪畫的方式來展現他們在這個領域的觀察。今森先生的作品是鏡頭下的真實,記錄不同角度、不同時刻的美景。岩村先生則將觀察範圍縮小,關注在原野上的動物們,除了寫生,也將動物擬人化成繪本裡的角色。寫生作品旁的解說牌,摘錄了岩村和今森兩人的對話,內容描述岩村先生與這些動物朋友相遇的故事,每一種動物都有牠們在繪本之丘的故事。例如:「與野兔間產生了關係」這則對話中,岩村先生描述他在梨樹小徑散步時,和野兔相遇的奇妙感受:「那一瞬間的感覺真的很好,互不相識的兩個生命,卻能感受到對方的存在,好像兩者之間產生了什麼關係。」
企劃展呈現繪本之丘農場活動、自然生態觀察的紀錄。岩村先生和理念相同的農場主人──佐藤幸男,舉辦「播種」、「收穫」等活動,讓孩子藉由體驗農事,感受「生命」、「食」、「農」間的連繫。而自然生態觀察中,孩子與生物們相遇的喜悅,則是岩村先生創作的動力。從展覽中可以看出美術館建立的宗旨,即是讓孩子能同時體驗世界和自然之美。

眺望繪本之丘,神遊里山風光

咖啡廳外的長型陽台上,擺放許多組銀色圓桌和L型椅,還有一架望遠鏡,透過鏡頭,剛好可以看到遠方樹幹上鼯鼠的家!從這裡望出去,就近能好好欣賞種植在美術館週邊的花草樹木。接著是一大片原生的自然草原,平整的斜坡草地再往前銜接的是,由好多塊不同顏色的綠組合而成的樹叢區,深淺濃淡、高低起伏,在光影的照射之下,顯現出不同層次的疊合美感。一跨過樹叢區,則可以看到許多像積木般的小房子散落在有群山環繞的平坦處,靜靜的,更增添了繪本之丘貼近自然的濃郁氣息。由近到遠的推移觀景,除了能發現植物分區的樹種變化、山丘和山谷的自然形貌,更享受了從高處向下俯瞰的寬廣視野,以及一整片天空與山巒接合的景象。
就是這樣的自然環境,孕育了許多動、植物,要是沒有迷路的話,也許就有機會到這片原野走走,體驗更多自然生態的樂趣。以美術館為圓心,360度旋轉望出去的範圍皆是一整圈的綠,由這個圈擴展至整個山丘山谷間,還有許多條大大小小的道路或步道交織其中,有的可以通往繪本之丘的農場,有的是要前往田地的路徑,有的更是岩村和朗先生的散步路線!從某些路線走,可以發現《14隻老鼠系列繪本》當中的故事場景,光是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很興奮,想要前往一探究竟了呢!

完整版本請詳見:http://docs.google.com/View?id=dckxrc3n_225gxkkfxdn

Read more...

公告◎岩村和朗展覽牆

>> 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



展示地點:
台東大學(知本校區)人文學院四樓 兒童文學研究所所辦公室旁

展示時間:
2009年10月13日至10月30日

製作單位: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

感謝:
游珮芸老師、岩村和朗先生、吳宜霈、林芝安、
吳幸娥、林瑞玉、簡文爵、余曉琪,與所有協助佈置之同學。

Read more...

公告◎第一次成果發表會剪影

>> 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


(請按下播放後開始。)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 第一次成果展

時間:2009年9月30日 09:00~17:00
地點:台東大學人文學院(知本校區)四樓 兒文所圖畫書教室

誠摯感謝所有與會師長、同學,
有您們的鼓勵,我們將會在未來,呈現更加精采的成果。

Read more...

公告◎八日行程精簡版8min

>> 2009年10月2日 星期五


製作人:陳晉卿

Read more...

玉金◎第一次成果展照片分享

>> 2009年10月1日 星期四

Read more...

我愛你們認真的模樣

>> 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9月30日第一次成果展」
我看到大家與人分享的心情
「興奮」寫在你們的臉上
每一個人佈置展場時,都好認真...
節制、計畫周詳、執行力百分百的書店二人組
(玉金,蕙瑄)

有人佈置完了,照張紀念照囉!

拼命剪呀、貼呀!
(蕙年)


照過來,這是成果喔!
達洋系列,耶!(姊姊的戰利品也在內喔)



默默地,像小老鼠,
我們是岩村和朗組呦!
(芝安,宜霈)


剪紙是主題喔!

(瑞玉)
閃靈刷手,敗家誰贏我?
(淑女)


我買吃的,都只剩下包裝紙啦!
(愉婷)

吉卜力組,默契一百喔,
(幸娥,貴妃)
這個也是默契一百!!!

我很認真!
(大筠)
我很得意! 你看食譜秘及!


月底沒錢還去印海報耶,加分!
(晉卿)


撤展前,拍一張吧!!
我在意的是
你們想傳達的努力和認真研究的精神
我在意的是
每一個人的成長
在每一個人心裡
因為走過而留下的痕跡
而儲備的力量和能力
我看到了
我所在意的
謝謝大家,
辛苦了。
@@@特別感謝建華老師的小米短片和和風繪本展區 @@@
















Read more...

岩崎知弘組◎綜合討論會一:典藏回憶與童真的美術館

>> 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一、 一座美術館的誕生

(一)畫家介紹
岩崎知弘(1918~1974),誕生於1918年12月15日,十四歲學習油畫和素描,十八歲學習書法。因紙畫劇「母親的故事」(1949年)而踏上專業畫家之路。她將西方的水彩畫融合了東方傳統繪畫的技術,鑽研出自己獨特的技法,得以表現細膩的感覺。也因此獲得波隆那國際兒童圖書展Graphic獎(1973年),德國萊比錫國際圖書設計展銅牌獎(1974年)等多項榮譽。1973年秋季發現罹患癌症,1974年8月8日因原發性肝癌去世,享年55歲。

知弘的繪畫特色即是她終其一生都以「孩童」為作畫主題。把兒童當成一生的繪畫主題是她繪畫的特色。即使沒有模特兒,她也能畫出十個月大的嬰兒與一歲兒的不同。在館內收藏的九千三百件以上的遺留作品中,可看到孩童們各種豐富生動的神態,充分顯示了知弘敏銳的觀察力和出色卓越的技巧。

知弘一生渴望和平,尤其希望世界上的兒童都能過著幸福和平的生活。她作畫的主題也一直以孩童及花卉為中心。因為年少時經歷過戰爭,或許知弘終其一生描繪小生命的光輝,正是希望藉此訴說和平的寶貴 。

這位享年55歲的日本女性畫家,一生的創作都以孩童為主角。在她歿後三年,於晚年東京的居所成立岩崎知弘美術館,保留她生前起居創作的工作室。1997年,再於長野安曇野,雙親的家鄉,成立安曇野岩崎知弘美館。歿後三十年,東京舉辦了一場紀念展,不論是藝文界,或者一般的主婦、學生,岩崎的畫作,仍然是人們心中共同的回憶,引發著人們內心的感動 。正如岩崎的創作理念所說:

「當我感到疲憊無力時,人心的溫暖讓我熱淚盈眶。我終生的職志不是畫雄偉壯觀的巨幅油畫,而是小小的繪本。希望看了這些繪本的子孩,長大成人後,繪本的溫情能留在他們心中的某個角落,當人生遭逢痛苦、絕望時,能回想起這些溫柔的感動……」



(二)美術館的誕生
1977年為了紀念岩崎知弘而建立的「知弘美術館・東京」(CHIHIRO ART MUSEUM)(前岩崎知弘美術館)。美術館位於東京,是以1952-1974年間知弘生活創作的故居改建而成,其建築費用來自捐款及知弘的繪畫版稅。這是為了實現眾多畫迷「希望隨時可以欣賞到知弘的作品」之心願所建的。這座專門為童書畫家建的美術館,在世界上可說是首創之舉。展覽的作品主要是以畫家岩崎知弘自1950年代後半起在各種繪本、兒童圖畫雜誌、教科書、書籍及月曆等持續發表以花卉及孩童為主題的繪畫而著名。

美術館自1980年代後半起開始收藏世界傑出繪本畫家的原畫,並逐漸擴大其營運範圍。1990年初,為了收藏並展示更多作品,同時擴展美術館活動,遂決定於長野縣安曇野地區的松川村建設新館。

1997年春季為紀念知弘美術館‧東京設立二十週年,安曇野知弘美術館於長野縣開幕。由於知弘的父母出身於長野縣,這裡可說是知弘的心靈寄託之地。

2002年為紀念知弘美術館‧東京設立二十五週年,全館改為無障礙空間,公共空間也增為原來的兩倍重新開幕。煥然一新的美術館中充滿了知弘的作品和回憶。

知弘美術館‧東京及安曇野知弘美術館的營運母體是財團法人岩崎知弘紀念事業機構。1976年6月為了紀念岩崎知弘的業績,繼承她希望帶給世界兒童和平的遺志,本著民主精神對兒童文化多元化的發展有所貢獻而設立的這個事業機構除了營運兩座美術館之外,並於國內外(北美、中國、越南和韓國)舉辦展覽,進行繪本的調查及研究,出版刊物,同時也與繪本相關團體進行國際交流 。


二、 美術館的空間規劃

(一) 建築沿革及特色
岩崎知弘美術館現址原為岩崎女士生活、創作的故居,岩崎女士過世後三年,即將故事改闢為美術館以為紀念。1997年,美術館成立20週年後,全面翻新改建成為無障礙空間的現代美術館。比較前後主建物的設計,前者保留較多畫家生前生活起居的空間,而後者除了將畫家的書房以原樣貌加以保留展示之外,更吻合現代美術館的規畫。

(二) 內外空間規劃
改建後的美術館,在空間的劃分上,略可分為主體建物與戶外庭園。磚紅色的主建物,配上花木扶疏的庭園,在巷弄住宅局中顯得格外亮眼。
美術館的一樓,劃分為兩個展室、一個多用途展示廳、咖啡休憩區、周邊商品區。踏入美術館的右手邊就是周邊商品區,或許是援用博物館學中對一般民眾進館後向右移動的慣性研究,美術館將這塊最受矚目的區塊,劃給了商品販售部。
入館後左手邊經過甬道後才是展區,甬道雖短,卻是空間轉換的過渡,也是調整心緒的過門。甬道同時被規畫為咖啡休憩區,一邊的落地窗大幅地採擷庭院的光影,讓疲倦的雙眼暫時休息,感動的心靈也能在此沈澱。


三、 美術館的經營
(一) 經營理念
知弘美術館.東京是以畫家為主的美術館,並以畫家生前住所改建而成,坐落在社區巷弄中,其建館的初衷是是希望讓大家可以隨時欣賞到知弘的作品,因為畫家經歷過戰爭,她溫柔的畫是希望孩子不要經歷苦難,透過微小的生命來訴說和平的珍貴。加上是在社區的美術館,經營理念是與社區結合,提供大人和孩子舒服的休閒空間,可以推著嬰兒車看看溫柔的畫,喝茶吃飯度過輕鬆的親子時光。

緣於實現眾多畫迷「希望隨時可以欣賞到知弘的作品」之心願,選擇在畫家1952至1974年間生活創作的故居,成立紀念美術館。數十年來,經歷安曇野新館的成立,東京舊館的改建,擴大美術館的營運與增添館內的收藏。然而,美術館的經營理念始終如一。美術館的營運主體-財團法人岩崎知弘紀念事業機構成立於1976年,繼承岩崎知弘希望帶給世界兒童和平的遺志,本著民主精神推動兒童文化多元化的發展,無論在美術館的經營、展覽的策畫、講座的舉辦、繪本的研究調查、出版刋物的發行、或者是國際交流上,無不是希望有更多人可以欣賞到知弘的作品。如同在岩崎的畫作中總是保有著孩童的純真般,美術館的經營事業即便紛雜繁重,仍以原初單純的「心願」為其經營理念。


(二) 經營方式
而美術館將珍藏的插畫作品是為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因此原稿的收藏、保存、研究及展示是美術館重要的經營理念。因此其經營方式是將這些收藏品透過多元的方式及活動來與觀眾相遇。
1. 靜態
a. 出版品
書影http://www.chihiro.jp/common/chihiro/booklista.php
美術館總共蒐藏9400多件知弘的插畫作品。美術館會挑選不同時期的作品出版成為插畫書,或在每年出版紀念專輯。目前出版的圖畫書有47本,台灣翻譯出版的有《人魚公主》(青林)、《久兒之星》(和英)、《寶寶的歌》《洗澡嘩啦啦》《鈴鈴鈴,電話響了》(以上三本寶寶書台灣麥克)(可以找出網路上的書影放在簡報中)。紙芝居(Kamishibai)有《小美人魚》、《雪后》等。插畫書約57本。圖畫故事書約18本。其他相關出版品約70幾本。
由於插畫作品很多,因此會將作品授權給不同的作家當成詩集、故事或短文的插畫,或當成課本的插圖等。
b. 周邊產品授權
畫家的作品授權給許多不同的廠商製作相關周邊產品。包括衣服、袋子、卡片、複製畫、手機吊飾、相框、杯子、鑰匙圈和抱枕等。(展示商品網站)
c. 國際交流
希望讓畫家的作品備更多人看見及欣賞,美術館接受國內外展覽的邀約,有專人編制與展覽地區洽談展覽的主題及挑選畫作,目前已在許多國家展覽過。包含韓國、中國等。邀約國際知名的插畫家與研究者,進行畫展與講演。

d. 國內外蒐藏品(展示網站) http://www.chihiro.jp/common/collection/index.html
為了擴展館藏的內容及符合美術館展品多樣化的特色。並將美術館當成兒童美術的基點,進一步推動國內外圖畫書團體的交流。美術館收藏1945年後傑出的現代名畫,在圖畫書上史上有名的作品,也包括各國傑出畫家的名作。這些收藏品成為展示及相關活動的重要資源。目前共收藏29個國家172位名師作品共16400件,其中包括獲得凱迪克獎、安徒生獎、布拉迪斯插畫展(BIB)最優秀獎等世界珍品。可以讓觀眾欣賞歐洲、北美、南美、非洲及大洋洲等國作品。例如:艾瑞卡爾(好餓好餓的毛毛蟲)(美國)、長新太(日本)、 阿諾羅北兒(美國)、杜桑凱力(斯洛伐克)等。
同時也收藏1000件以上的史料,包含江戶初期的畫卷、19,20 世紀珍貴圖畫書,介紹現代圖畫書的樣式及插畫的歷史。
2. 動態
a. 普及教育
為了讓更多人有機會欣賞岩崎的畫作,除了畫作的展示活動,美術館更積極的走入社區,親近民眾,舉辦各種教育性企劃和活動,使知弘美術館廣受社會不同年齡層人士的喜愛。

在館內,除了每月的單週週末安排「畫廊解說」,雙週週末安排「繪本時間」,館方另外還招募志工赴各小學進行繪本故事演說。

而為了強化美術館與民眾的聯繫,美術館定期的寄送「會員通訊」。雖然名為「會員」通訊,事實上,一般民眾只要透過網站便能取得通訊的電子檔。方便民眾得知美術館的各項企畫與活動。目前美術館的官方網站,除了日本語,尚有英文、韓文、中文簡體、中文正體等四種國家語言,透過網路平台將普及於海外。

在這趟的訪視中,當我們走出車站前往美術館的途中,在街道上懸掛了許多岩崎的畫作,向館員詢問後方知,原來是社區商店街的祭典活動,為了突顯地方特色,因而主動向館方請求懸掛岩崎的畫作。美術館與社區的結合於此可見一斑。目前館方推動的普及教育約有下列方案:

●對小學生提供講解展示品的服務
●研究會(舉辦插畫研討會等相關研習活動,曾邀請安野光雅、長新太、谷川郡太郎等。)
●為小學生、中學生、養老院及醫院做巡迴展覽和講解
●在館內用錄影機或放映器材講解作品
●小朋友的創作工作坊
●暑期講座
●談話會(講故事會)
●志工在館內及到小學說故事
●參與社區慶典活動,或使用畫架當成布置的圖案。

b. 周年紀念活動
週年會邀請會員來參加紀念活動,同時出版紀念專刊。
c. 會員制度
會員是美術館經費重要來源之一。因此從1984年開始建立會員制度,知弘藝術美術館之友,每年出版提供美術館通訊。每年出版五次通訊,主要提供會員相關展覽訊息、圖畫書研究成果,也提供會員的討論空間。1999年開始成立美術館網站,同時提供會員討論空間。每年也會舉辦一次會員聚會。入會費每年3600日元。


四、 美術館的特色

知弘美術館不管在畫家本身的收藏品、相關展品的收藏、研究、推廣活動,甚至相關出版品、展演及周邊產品的推出都將一個以單一位畫家的美術館經營的豐富而多元。不僅與社區建立親近的關係,更讓美術館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同時變成一個觀光景點。符合文化產業中由藝術產業而讓藝術商業化,活絡藝術品的生產與回饋,提升社會的文化藝術的重要功能。美術館的經營方式可以做為台灣要成立畫家美術館或兒童文學館的重要參考。


Read more...

兒童書店組◎綜合討論會一:傳遞知識的日本兒童書店

兒童書店組◎綜合討論會一:傳遞知識的日本兒童書店

組員╱陳玉金、王蕙瑄

一、研究設定
「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之旅」的「兒童書店組」利用2009年7月1日至8日參訪日本的機會,進行研究考察,希望可以藉由兒童書店實地觀察及資料搜集,歸納日本兒童書店經營模式,作為台灣兒童書店,甚至是童書出版業產銷的參考。
由於此行主要活動區域在日本東京,組員首先確認幾家位在東京的兒童書店,作為觀察重點,包含位在表參道的複合式兒童書店「蠟筆屋」(Crayon House)、銀座的教文館「納尼亞國」(ナルニア国),並參酌各方意見以及2007年6月《MOE》雜誌,日本兒童書店的專題報導,考量時間與動線,選擇幾家書店做為店面觀察:東京神保町的兒童書店「書屋」(BOOKHOUSE)、二手童書店「三輪書房」(みわ書房),以及位在吉祥寺的社區型書店「奶奶的寶盒」(おばあちャんの玉手箱)、小型繪本書店「湯姆盒」(Tom’s Box),西荻窪的兩家二手書店:「公雞文庫」(にわとり文庫)、「興居島屋」等,以及福音館出版社附設的售書區。此外,兼採訪以作家中川宏貴為號召的小咖啡廳書店「歌本咖啡」(Song Book Café)等。

在確定參訪兒童書店的採訪店數後,設定下列題目,作為重點觀察:

1.書店成立時間、店面大小、營業時間、休假日、是否為連鎖店。
2.書店主要經營理念。
3.調查主要販售書種?
4.書店除了售兒童書籍以外,是否有其他產品與服務。
5.是否有任何促銷活動?例如特別折扣?
6.是否有定期舉辦活動?如果有,活動的內容是哪些?對象是誰?有收費嗎?效果如何?
7.店內的工作人員有幾人?需要負責哪些工作項目?例如:基本門市清潔、電腦文書、收銀、客服、郵寄、整理圖書、美工文宣等?
8.經營上是否有面臨房租、空間、專業人才缺乏等?或者其他問題?
9.是否和當地的兒童圖書館做任何的合作?
10.店面擺設的原則,例如台灣書店有的依照作者姓名、出版社、讀者年齡,有沒有低幼的書擺得比較低,年齡層高的擺比較高的思考?
11.童書店和童書出版產業有密切關係,請問,日本童書出版近幾年有不景氣的問題嗎?如果有,對書店的經營,有沒有衝擊?網路書店的出現,對實體兒童書店是否有影響?
12.小書店與客人的互動有哪些?(例如:小型書店比較容易和客人交朋友?有沒有在這裡從小看書看到大的熟客?)
13.(此問題只對繪本作家中川宏貴先生的書店而言)有「鎮店作家」,會不會比較好?比起其他書店,這是否會讓客人感覺特別不一樣?

上述1~13觀察與記錄方向,主要作為店面觀察與網路搜尋重點,而13則針對可以採訪到店主中川宏貴的Song Book Café提問。

二、觀察與討論
在觀察東京兒童書店前,先透過網路與書籍,搜尋店面資料解決上述部分提問。而到了東京童書店現場,才發現原先預設的觀察重點,基本上是以台灣兒童書店為本位所做的思考。經過書店現場觀察,分析日本兒童書店,和台灣童書店最大的不同:首先是,日本兒童書店很少看到折扣書,和台灣甚至新書出版就開始打折的情況非常不同;其次,多數日本兒童書店陳設十分樸素,相較於台灣大型兒童書店的陳設玲瓏滿目,有很大差異。
至於日本和台灣兒童書店產生上述兩者差異的原因,無法透過現場店面觀察得知,於是從日本返國後,繼續進行深度探究,經過進一步資料蒐集,以及詢問曾經在日本留學,對於日本兒童書店有深入研究的紅蕃茄出版社前執行人邱承宗,發現兩國童書店的差異,必須回歸到書籍銷售的通路,還有通路和出版社之間的分工做比較,才能進入問題的核心。
於是擱置行前列出的童書店觀察重點,將兒童書店與通路、出版社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比較,發現日本兒童書店的圖書交易制度和台灣不同,童書店經營的想法和做法不同,甚至,連購書者的想法也不相同,以致產生上述的差異。以下分別將兩者間的核心差異,列點說明。

(一)日本和台灣圖書交易制度比較
兒童讀物經過出版社編輯、付印、出版後,再由經銷商將書籍送達兒童書店,其間的圖書交易制度,比較日本和台灣有何不同?張豐榮在〈淺析當前出版產業問題與解決之道〉一文中,說明兩者的差異。日本採「寄賣交易制度」,亦即「委託販賣制」。張豐榮解釋:「在書店陳列的出版品如果賣不掉,在一定期限內可以退貨。超過期限未退貨即視同買斷。」(頁12),文中並指出,此交易制度的優點為:因為能退貨,書店不需要冒賣不掉出版品的風險,在書店陳列更多商品,也給讀者更多選擇機會。缺點則是,因為可以退書,導致出版量激增,供書率經常會超過書店的販賣率。甚至書店採購人員,會不負責任,輕易下訂單,導致退貨越來越多的情形。
相較之下,台灣的交易制度主要採的是「月結制」,張豐榮解釋:「以當月進貨金額作為應收貸款。沒有退貨期限,永遠、隨時都可以退貨。」(頁13)這也是和日本最大的不同。而因為這種方式造成前幾年,台灣出版社以出書換現金的作法,造成經銷商和書店龐大負擔,於是目前有大型連鎖書店採用寄賣制(例如誠品書店)或銷結制(例如金石堂書店),亦即下游的零售商賣出多少書,就結多少款項給中、上游的供應商。而寄賣制和銷結制最大的不同是,前者庫存書的所有權歸供應商所有,後者庫存歸零售商所有,但同樣沒有退貨期限。
上述是日本和台灣的書店交易制度比較,更大的差異點,根據邱承宗的解釋,不在於交易結帳的不同,而是出版社和經銷商以及書店之間的工作分工。以日本兩大經銷商東販和日販的業務來說,在書籍尚未問世時,拿著樣書一家家拜訪書店店長,彙集情報告,重要的是,將預估的出版社印量告知出版社,以便精準的掌握書籍的印量,以及做為編輯的參考。早期還沒有電腦連線,書籍書版後必須依賴夾在書籍中的長方形印刷物,作為回條,註記數量的多寡和配送書店,作為經銷的參考。而經銷商的業務在跑書店的過程十分艱辛,夏天汗流浹背,冬天挨冷受凍,兩腿拼命行走,都是希望書店能夠替書籍做更好的宣傳和服務,例如書店規劃書籍的動線擺設等。

(二)日本兒童書店很少打折
誠品信義店資深員工林家成觀察台灣出版市場時表示:

某些出版業者為了應付連鎖書店以折扣搶奪市場而抬高定價,還為連鎖書店吹噓銷售量,這種市場亂象在鄰國日本是很難發生的,他們有一套業者都能遵循的促銷規則,每年只有週年慶才可以打折優待,若有業者冒大不諱,其他業者甚至會鬧到國會抗議。(林家成,2006,頁24)

以此次觀察日本兒童書店來看,因為今年是天文年,在「蠟筆屋」、「奶奶的寶盒」、「BOOKHOUSE」、「納尼亞國」等兒童書店,都可看到和天文相關的書籍展示區,方便讀者選取購書。正因為日本書籍經銷商負責書籍行銷規劃、書店負責賣書和收集情報,所以也堅持應有的利潤。在東京除了少數書店,像位在二手書店街神保町的「BOOKHOUSE」有少數的折扣書,以及特定的二手書店有販售折扣書之外,其他成人或兒童書店幾乎都是以定價出售。因為不打折,版稅可以完整的回饋給創作者和出版社,這和台灣折扣滿天飛,幾乎新書一出版就作七九折促銷活動的情形大大不同。
在台灣,很少有經銷商能做到日本經銷商所做的工作,多數只是被動等待經銷商做例行的書籍上架、下架和回收的動作。台灣的童書出版社除了業務單位需要出來拼業績,很多編輯都得幫忙行銷,現在更是被要求企劃書籍出版時,就得確定行銷方式。加上通路要求折扣、降價,出版社為了獲得應有的利潤,除了提高定價之外,甚至也採取和作者以售價作為版稅計算的標準,使得問題更加複雜,以致出版社和創作者之間,很難取得完全的信任。
台灣書店習慣將書籍銷售不佳的狀況,尋求經銷商解決,而經銷商處理的方式就是採取退書到出版社,轉嫁回出版社,逼得出版社不得不讓負責編書的編輯,除了編書也要協助舉辦各種促銷活動;而讀者更是習慣於越打越兇的折扣促銷,如果沒有促銷折扣,書籍就很難吸引讀者購書,整體呈現的是惡性循環的結果。

(三)日本兒童書店陳設樸實
在日本觀察兒童書店,除了在表參道的「蠟筆屋」複合式兒童書店,或是在神保町的「BOOKHOUSE」書店內部有放置桌椅給讀者翻閱書籍之外,位在銀座「教文館」書店大樓內的專門童書店「納尼亞書店」陳設則很樸素。除了經營成本考量之外,還有其他原因嗎?熟悉日本書店歷史的邱承宗在接受電子郵件訪談時解釋:

戰敗後的日本政府深確體認到知識傳承的重要性,大力鼓吹文化重建,於是大量人才分散到各國取經。數年後,人才紛紛回國涉足各行各業(當然有少數滯留當地),單以出版業界而言,有人轉行從事翻譯、有人從事物流新觀念或編寫傳統智慧,其中以游走校園的編輯、業務員最令人敬佩!他們向高學府的教授、學者提出知識下放的觀念,向國小教師遊說接受出版社規劃的學習直銷書,以致造就了科普書籍的普級化(文學繪本也是此時期興起)。

當時,一部份的人了解知識普及不在學校教育,反倒是出社會後的書籍接觸程度,因此產生團地(社區)書店的概念,而由經銷商四處尋找可能的地點、老闆加盟,像7-11的方式,於是有了專賣書籍(由經銷商規劃硬體設備)和文具店的區隔書店,直到紀伊國屋這類大型書店出現,有些都會型地區的社區書店才逐漸沒落。

根據實地觀察,日本社區書店陳設和大型書店相比,一般來說較為樸實,以此次參訪的「奶奶的寶盒」書店為例,位在社區巷弄內,二樓的店面中,一樓是擺設的店面,陳設書籍分類清楚,店面光源明亮,而二樓則是各種課程的小教室和讀書會的場所,書店也有會員制的服務,提供給專為會員挑選好的書籍。
由於認知到書店是提供知識流通的場所,邱承宗認為書店對日本人來說,並不是讓讀者享受奢華的地點,他們在乎書店的服務品質,以及照明設備是否足夠,而不是書店的外觀和硬體,因此多數大型書店,並不希望讀者站著把書整本讀完。

(四)二手童書店和網路書店的可能
除了走訪一般兒童書店,也參訪幾家二手書店。日本二手書店的發展很早,在小林一博的《出版大崩壞?!》(2001年出版)中描述1990年後期,日本出版銷售數字連續下滑(據了解,現在情況更慘,難怪書封除了書名《出版大崩壞?!》還有一行副標題:「目前持續蔓延中 將來也難以避免」,二手書店也在這個時候陸續出現,像「Book Off」這類的二手書店急速發展,而「Book Off」是大型的二手書店,大都設在郊區,在東京並沒有機會逛這家連鎖二手書店,書籍分門別類,也有很多兒童書籍。
此次到日本參訪,在西荻漥站找在兩家特色二手書店內,也有少量的兒童書。而「三輪書房」則是東京市區的神保町內,專業二手童書店,書種很多,對於早期日本的兒童讀物也特別設計宣傳刊物,還在網站上拍攝書籍和搭配文字說明介紹書店的重量級二手書。
由於在行前曾以網路書店的興起做為此次行程的重點觀察,而日本網路書店是否有取代或者超越實體書店通路的現象呢?以此次參訪的兒童書店幾乎都有設置網路書店,但以採訪「Song Book Café」中川宏貴的說明,日本這幾年出版景氣下滑,且網路購書也非書店主要收入來源。

三、他山之石
借鏡日本經驗,有哪些可作為台灣兒童書店的參考呢?由於台灣經銷商和書店以及出版社之間的分工問題由來已久,很難在短時間做調整,目前因為經濟景氣不佳,書店多採用退書和低折扣的方式,作為促銷取得經營利潤。而折扣書的問題,使兒童書店的利潤轉嫁回出版社,危及創作者的權益,新書不打折,此部份最值得台灣參考,再以法國為例,就曾經透過明文立法,禁止書店把新書做低於九折的促銷,以保障出版社與創作者的權益。從提問的設定,到觀察後的修正,兒童書店此行到日本探訪,收穫豐富!

參訪東京書店一覽表(依拜訪順序排列):
1.吉祥寺:「湯姆盒」(Tom's Box、繪本書店),「奶奶的寶盒」(おばあちャんの玉手箱、社區型兒童書店)。
2.西荻漥:「公雞文庫」(にわとり文庫、二手書店)、「興居島屋」(二手書店)。
3.神保町:「書屋」(BOOKHOUSE、專業兒童書店)、「三輪書店」(みわ書房、二手童書店)。
4.銀座:教文館「納尼亞國」(ナルニア国、專業兒童書店)。
5.表參道:「蠟筆屋」(Crayon House、複合式兒童書店)。
6.文京區:「福音館書店」(出版社附設售書區)。
7.東京近郊神奈川縣鎌倉:「歌本咖啡」(Song Book Cafe、複合式兒童書店兼咖啡店)。

參考書目:
《MOE》雜誌。2007年6月。
小林一博著。《出版大崩壞?!》,台北市:尖端出版社,2001年。
林家成著。〈台北國際書展落幕有感——台灣出版圖書業出了什麼問題〉《出版界》,第77期(2006年3月):頁22-24。
張豐榮著。〈淺析當前出版產業問題與解決之道〉《出版界》,第84/85期(2009年2月):頁10-19。

Read more...

公告◎第一次成果展

>> 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Read more...

公告◎寄出去的、遲到的,手紙

>> 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害羞的,我們遲寄了目的地為日本的手紙,
老師說,那些曾經在日本與我們相遇、交談、歡笑的人們,
或許會在收到後,嚇一大跳吧。

我一邊整理著充滿回憶的照片,
一邊想著:「啊!嚇一大跳,會不會動一下肩膀呢?」




天佑台灣,也請順便保佑我們過去的,朋友 in Tokyo吧!

Read more...

reii◎跟著咕咕貓重遊吉祥寺

>> 2009年9月13日 星期日

想回味第三天散步心情的人兒,不妨試試『グーグーだって猫である』。

中文片名:咕咕貓(很不吸引人的片名)
英文片名:Goo GooThe Cat
片長/國別:116min/日本
上映日期:日本08.09.06(票房3.6億円)/台灣09.07.24(沒找到台灣票房..好奇..
導演/編劇:犬童一心
演員:小泉今日子、上野樹里(Last Friends, 交響情人夢)、加瀨亮(儘管如此我沒做過、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森三中

劇情簡介:(無雷)
出道良久的漫畫家小島麻子,在陪伴多年的貓咪サパ離開之後,創作隨之停擺。而後,第二隻貓咪的到來,給予麻子和助手們新的重心,也迎來生活的改變——愛情好像靠近了一點,然而無常的距離也不遠……

改編自大島弓子的同名作品,獲第12回手塚治蟲文化賞短編賞。



私推薦(無雷)


我呢、是因為貓咪和吉祥寺,而不覺得片子慢。

正因不快,那天我們出三鷹站、沿著風之散步道、穿越井之頭自然文化園、逗留吉卜力半日、再穿越井之頭公園、前進吉祥寺的段段風景和回憶,便巧妙成為電影的插曲,反復迴旋、直至終幕。

♪還記得拜訪吉卜力那天的下午,令大家興奮的主打行程之一、吉祥寺的烤雞肉串嗎?在電影裡看得到那一排熟悉的菜單木牌(對,就是大家看老半天,還問說可不可以看著實物點菜的牌子),那間店內側墻的窄木梯在鏡頭上很有茶館的Fu,不知道那天有沒有人到過裡面瞧瞧?呵,現在想起我們當時那一列綿長的覓食隊伍,就覺得領軍的老師耐力實在好到驚人!

♫記得之前曾討論過為何吉卜力要落腳在僻靜、不易到達的地點,安于城市的一個秘密角落嗎?看了電影,讓我嚇好大一跳,赫然發現我們一行悠悠路過的某處,竟可能在一個周末吸納高達15萬人次的來客!

♪大大發揮驚人毅力找到的炸牛肉丸,讓我跟fulu酥軟在徒步街的長板椅上(說真的那天的啤酒好喝極了)。美食的誘惑實在無敵,歷經一番趕路、問路、繞路,等我們三人站定佐藤炸肉鋪前、聞著誘人的炸物香氣時,眼見排隊的人數不過五、心中大喜,沒想到身後街口稍遠處才是人龍的起點…。現在說起這些都無所謂了,反正吃到就是王道!電影中上野樹里和森三中大啖炸牛肉丸的畫面,我相信沒吃過的人看了都會忍不住嚥嚥口水。

(讓我寫下一段前再嚥一下)

♫風之散步道上,SingEr一直惦念著有位學姐文章中提及的黑泥路,結果那條黑泥路在我們離開吉卜力之後才遇上。記得嗎?大家走在井之頭公園的林子裡、三兩成群,或讚林相優美、或嘆氣氛怡人,快門咔嚓聲不絕于耳。在電影裡,整個井之頭公園可都是貓咪的遊樂場。

♪片中還出現一處跟西新宿的思出橫町相仿的街廓,叫做ハーモニカ橫町,我懷疑某次找晚餐時曾經過那裡,但實在記不清了。如果有人在自由行時間又去過吉祥寺周遭的話,或許有更多印象也說不定。

♫最後一句話最簡單,貓咪真的很可愛,強力推薦給Cat People!

P.S.圖片後為私影評雷文,想看電影的可跳過。
(左:森四中,取自電影劇照;右:佐藤炸牛肉丸)

(左:兒文團研究覓食路徑中.. 右:吉祥寺散步地圖,取自電影官網




私影評(有雷)


看片之前,完全沒聽過這部片,第一反應還以為是動畫,因為片名很容易聯想到落跑雞、快樂腳之類的電影。炎炎夏日,心想既然是與貓咪有關的喜劇片,將就一點消磨時間也罷。

電影開始,果然有貓咪,卻一下子就死了,隨後展開的情節,導演力圖兼顧每一條支線,卻拖累全片的節奏,不到兩小時的片子,讓人覺得仿佛兩個半小時長,又覺得故事應該在一個半小時結束。幸好我跟了兒文團去日本,一邊細數去過的地方,就像前面私推薦說過的,一邊用親身的回憶填補了片中的疲處。

不過這部片有幾個我很欣賞的地方。

首先,選角挺好。小泉今日子的氣質、上野樹里的粗蠻、森三中的喜感、加瀨亮與小泉今日子的搭配,還有其他大大小小角色,都十分到位。至于那個貓咪サパ的真人版女演員,雖然像貓,可惜不像サパ 那隻貓(長相對她的影響不大,嚴格說是她的服裝害了她…)。

再來,手法細膩。看導演處理拍攝光線、漫畫主體、和許多前後呼應的情節,不難發現其用心與用力。整體看或許不夠大器,但是無大高潮而小趣味頻頻的觀影過程,讓我有種看日劇的錯覺,倍感熟悉、安心(但這對一部電影來說不一定是好事)。

另外,因應動物電影的拍攝困難,運用跳躍的剪接結合集錦靜照,呈現類紀錄片的質感,也很動人。

最厲害的還是行銷(有點疑惑這樣的票房算好嗎?不清楚日本市場…)。取材自得獎漫畫,有吸引跨族群的效果。音樂部分,有原聲帶的規劃,主題曲由女主角演唱,互惠唱片公司和電影公司亦是雙贏(不清楚片中樂團是否真實存在,或有可能是配合電影推銷新人?若他們早已出道,這些話就失禮了)。吉祥寺周邊風情,透過場景設計,大幅融入劇情,置入性效果佳,與電影相輔相成。其他像是直美喝果汁的鏡頭啦、一群人進行老人體驗時奔跑經過的飯店啦、討論新企劃和與サパ會面的咖啡館啦,這些招牌出現的秒數則有點久,不過我私心將佐藤炸肉鋪和吉祥寺烤雞串排除在外,這是一種鏡頭尷尬與否的直覺,很難負責任地解釋清楚。

好。到此忍不住再回頭說些壞話和牢騷。

導演身兼編劇,自然也是好壞兼俱。好的臺詞和對白能夠更加突顯,但是,後製剪接就更難取捨了,只好拖個大尾巴。批評一大堆,其實我看不懂的地方也一堆(呃,看不懂的人話才多…)。

誰能告訴我“Gwash”是什麼呢?
還有裡面突然出現一段cosplay的打鬥,也讓我霧煞煞。
演死神的外國人,更是讓我一直聯想到金城武(這是暗批其詮釋差的意思)。


也許,要看過大島弓子的漫畫才會更懂這部電影吧。最後再放一張我那天拍的照片,謝謝耐心看完此文的人,若有看過此片的,留言討論一下唄。

(井之頭公園一景)



後記:和我一起看片的朋友,如今閑來無事便會追著她的愛貓問:咪咪~你知不知道我喜歡吃什麼?

Read more...

偷偷◎名不符實三大問

>> 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Q&A

註:日本意指東京、新宿、原宿、涉谷等途經地方之概括。

1. 為什麼日本的烏鴉和鴿子那麼多? 牠們的存在就像是台灣的麻雀嗎?但街道卻很乾淨,Where is 鳥屎?

2. 好像日本地鐵、電車上的女生臉上有不少人會長有像星座圖上星星那樣多的痣?可能的解釋是什麼?(十顆以上吧)

3. 為什麼日本男女愛抽煙?連公共場所都是。(連飯店的客房都有煙味)

4. 為什麼日本男人可以接受腿那麼瘦,是受什麼審美影響,或是? 鼻子那麼挺,又是託什麼種族之福嗎?

5. 日本流行之源頭?

6. 為什麼日本的街人會排隊睡覺?

7. 為什麼日本的甜點那麼便宜?聽說台幣物價感覺是日幣除以9?

以上,超過3點了耶。請眾大師解惑!感恩。

Read more...

玉金@烏鴉與馬桶

>>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烏鴉」和「馬桶」,有什麼關係嗎?其實是因為這幾天重新整理日本行的資料,突然想到之前在網路上找到的兩則《紐約時報》的中譯新聞,可以跟大家分享,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閱〈烏鴉暴增 日本城市新公害〉、〈免治馬桶花樣炫 日節能破功 〉。(上面的照片是蕙瑄拍的,很清楚的大烏鴉。)

另外,從日本回來後,和白百合的台灣同學msn才知道,我們真的超級幸運,去日本的那幾天是少數放晴的日子。日本今年氣候反常,雨下得特別多,我們去之前和之後都一直下雨,下到她們不得不去買雨鞋了。

期待九月三十日,台東見唷!報告完畢。

烏鴉暴增 日本城市新公害
http://city.udn.com/50132/2871569?tpno=26&cate_no=0
2008-05-21/聯合報/C3版/教育 陳世欽

免治馬桶花樣炫 日節能破功
http://city.udn.com/50132/2922642
2008/06/26聯合報 國際 編譯陳世欽 原文請見5月20日紐時周報頭版下

Read more...

公告◎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 課程 Q&A

為方便回覆各位同學之疑問,
除於公告下方回覆留言外,
如有特殊疑問,包括課程方面、報告方面、活動方面等,
均可於此篇留言詢問;
游老師研究室收到問題後,將會進行回覆,
並逐一整理問題,以便搜尋。

Read more...

公告◎9/30 第一次成果展 展場選擇留言區 Q&A

展區開始申請,請於此篇留言,以便游老師研究室確認展區規劃。
如對第一次成果展有問題者,請於此篇順代提出。

  • 活動展區規劃簡易說明請於925日前傳送至游老師與大大信箱;
  • 此次小型展覽,已「個人為佳」,若以小組形式可考慮改變為個人展;
  • 展區垂直部份確定以教室外公佈欄呈現,如需使用,請於此篇回覆;
  • 回覆方式:
  1. 展區選擇請至部落「展場選擇留言區」進行留言,依照留言順序安排產區。留言請註名姓名與展區編號,例如:宗大筠:展區5。若有展區重複,則依留言時序為定。
  2. 展出內容可涵括數位影像、實體物件等呈現。若需使用電子器材,請於「活動展區規劃簡易說明」之「展出內容概述」中告知,以利場地安排。
  3. 共同展示書櫃區可提供同學擺放日本購得之書籍,可於「活動展區規劃簡易說明」之「展品項目」中告知。於書櫃區展示之所有書籍煩以MLA形式撰寫書目,以利成果展當天之紀錄與佈置。

Read more...

貴妃◎微服出巡遊記四:在三鷹森林遇見宮崎駿

>> 2009年9月7日 星期一

要去三鷹之森的這天,心情格外興奮;雖然走了好久好長的路,但沿路上看見了吉卜力的接駁公車和一些步行距離的告示牌,興奮的心情並沒被漫長的路途所澆熄。
對於吉卜力、三鷹之森略有所聞,都是在網路上看到的資料,只要有去日本旅遊的人,相簿裡、網誌裡、文章裡幾乎都有關於這個美術博物館的介紹及遊玩心得。既然聽聞了這個好玩的景點,再加上這次的日本行剛剛好有排進吉卜力美術館的行程,這讓我的心雀躍不已,迫不及待的想親自帶著相機和雙眼去一窺究竟。
當我們穿越了井之頭恩賜公園,正想著「怎麼還沒到…」「還要多久才會到呢?」的時候,前頭隊伍傳來了「到了!」「到了!」的歡呼聲,原本沉重的腳步隨即又輕盈了起來,快速向前奔去,看到了入口前的招牌、接待處的豆豆龍,相機咔嚓咔嚓的又不停的拍了起來;當鏡頭瞄向長長的隊伍及擁擠的人潮,心整個涼了大半,畢生最討厭的二件事就在此刻一次遇上了;排長長的隊伍和人山人海的人潮。
真是令人不願回想的時刻,總之,就是排了隊,到了入口,拿了日文的簡介和一張底片的門票,就入場參觀了,由於裡頭規定不能拍照,這對於我們這組要做吉卜力報告的組員們來說是一大頭疼的事情,我跟幸娥為了能忠實的呈現裡頭的樣貌,很努力的用筆將裡頭的構造畫下來,但藝術天份畢竟不是頗高的我們,畫出來的樣子可說是零零落落,我終於忍不住還是偷偷的拿起了相機偷拍了兩、三張照片,為了想要抓住裡頭的每一處景,並非只能用筆墨記錄下來,而是得靠相機忠實的將其美景留住,因為這裡的景都有好多好多的小巧思;像是玻璃上的窗花畫滿了關於宮崎駿動畫的人物及場景、廁所也布置的像是機關一樣、頂樓的機器人和魔法石也是令人動容的設置,由此可見日本人的細心及對於宮崎駿的尊敬與崇拜。
裡頭的精品店新奇的東西很多,像是紙做的轉輪(右邊有個把手轉輪轉它的話,上面的波妞就會動)、窗花的卡片(吉卜力美術館的窗花做成的卡片)、波妞的動畫書(翻它裡頭的波妞會動)…等,由於這次是主打波妞,所以關於波妞的產品都在促銷,為此還闢了間波妞的動畫室,介紹波妞的製作過程…等,跟動畫有關的事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精品店裡頭有個像是船長的人物,聽說他就像是導遊一樣的存在,導覽你進入宮崎駿的世界,但是我怎麼看就是會讓我想到海綿寶寶的那個片頭曲(孩子們,準備好了嗎?是的!船長!太小聲囉!是的!船長~~喔…是誰住在深海的大鳳梨裡,海綿寶寶!……)那裡頭的船長,真想叫他跟我一起來唱個海綿寶寶……
有間動畫創作展覽室,最令我感到驚嘆連連,一進去裡頭,就可看見大門旁邊有個迷你的小房子,裡頭有幾個窗口是放著模型,正當我打算好好的瞧一瞧時,小孩子開始發揮起什麼都要玩一下,什麼都好好奇的心理開始把玩起這間迷你小房子裡每一扇能開的窗戶和門,打擾著我想一探究竟的心理,我瞄了瞄在我一旁的幸娥,他也只是默默的給了我一眼無奈的眼神,我也只好無奈的慢慢退到後面,遠眺著這幢迷你小房子,這一眺讓我發現他每個窗戶上都有年份,窗子裡打開則有該年份出的宮崎駿動畫作品,這著實的讓我驚奇啊!遁著年份的遞增,一面回想著自己看過的動畫作品,慢慢的回想該作品的故事內容。我想這就是每個窗口的意義吧,隨著打開的窗口進入該作品的世界,回想著劇情內容,彷彿是要喚醒我們內心沉睡的宮崎駿。
接著往下一個會動的壁畫,每一幅壁畫皆是介紹了當時動畫的歷史,(詳情請見我們這組的吉卜力報告),隨著每一幅壁畫慢慢的前進,接著就看見一個櫃子,裡頭擺了許多的小梅與小皋與豆豆龍玩跳繩的模型,每個動作都不一樣,但看的出來是有連續性在的,正常我想著這是什麼樣的展示時,旁邊一個超大的半圓形箱子則解答了我的疑惑,也讓我大為驚嘆。
這個大型的半圓形箱子裡頭有個大圓盤,而底下圓盤的面是小梅與小皋與豆豆龍玩跳繩的模型,每個模型都有一個連續的定格動作,就這樣子繞著圓盤圍一圈,中間是龍貓公車,最上面是蝙蝠,接著就開始快速的旋轉起來,裡頭的燈光也瞬間暗了下來,正當我們疑惑的時候,左右的閃光燈開始叭噠叭噠的響了起來,赫然發現原本是個模型箱的東西,變成了一個超大的圓型劇場,裡頭的模型跟著動了起來,這讓我好興奮好興奮,於是就在那重覆看了好久,真想把它搬回家去收藏。至於這是什麼樣的原理呢!詳情還是請見我們這組的吉卜力報告吧!在此就不多說了。
接著又往旁邊移動到另一個方型的箱子,這個透明箱子是在呈現動畫底片運轉上映的過程,這讓我想起了以前的電影院裡的放映室,也是把膠捲放進去,然後就有一台機器在那轉轉轉的播放,播過的膠卷就送往另一台機器捲起來,看起來是沒什麼特別的,但有趣的是裡頭播的動畫,是關於人類的演進,從遠古的恐龍時代,慢慢的進化進化到一個人類,最後就在山頂上遇見一個女孩然後就拿著花跟她求婚了。
參觀完了吉卜力後,我們就前往吉祥寺,就為了吃烤雞串(とりやき),真的很好吃,事隔已久已經忘了它是什麼味道,總之印象中是好吃就對了!接著我就被斜對面的達洋給吸引住了,也就是瓦奇菲爾德的店,裡頭賣的都是關於達洋的精品,像是手機吊飾、手帕、餐具、包包、書、胸針、吊牌…等,當然我也不免俗的來這裡偷偷的敗一下買回去送人,其實價錢跟台灣賣的差不多,因為都很貴!
在這條街上,敗了些許的東西後,我們就去「天命反轉屋」了。既然來到三鷹市,就一定要來看看這奇特的建築,它是由荒川修作所建造的一個住宅,外觀看起來就是由圓型和正方型這二種形狀的空間,三個一棟的疊在一起,共三棟,所以有九戶的住家,我們參觀其中一戶,是由吊床公司承租下來當展覽場地的,進去要門票,而且很貴…心痛了很多下…
我們大夥玩吊床玩的很盡興,同時也聽了些關於這棟建築的歷史與建築師的理念,了解到這並不是隨便亂蓋的,而是關係到人生活的健康有關,利用住宅的奇形怪狀,讓居住的人無形中能夠鍛鍊自己的身體,讓自己愈來愈健康,住的愈來愈有趣。最後告別了這奇形怪狀的住宅後,走了二、三天路程的雙腳已經開始跟我抗議了起來,讓我在走路的時候頻頻的發軟,但難得來到了日本,怎麼可以被鐵腿給打敗呢!接下來晚上的藥妝行又是另一個血拼的開始。

Read more...

大大◎版面更新、Uniqlo、移軸鏡攝影原來如此豆知識

>> 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發現了,我們的版面進行了更新,
除了banner的圖片改成了ちひろ美術館的夏日雛菊外,
還在下面的連結列新增了「編輯文章」,
讓大家可以更方便的進行編輯。

最大的不同,似乎是點入部落格,會出現一種近似夏日的悠閒樂音。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日本東京眾多的,UNIQLO呢(註一)!


UNIQLO事二三


UNIQLOCK

UNIQLO一直以來都進行著網路部落格時鐘的製作,
結合自家服裝與日本知名舞蹈團體所編製的舞蹈,
也就是所謂的「Music-Dance-Clock」(樂-舞-時計)。

FPM(FantasticPlastic Machine)製作之背景音樂,
搭配無名の心 -Core of Woomin-所編的freestyle dance,
UNIQLO Calendar率先於2007年推出UNIQLOCK
從一開始的選秀過程紀錄於Youtube開始,便不難讓人嗅出強烈的宣傳策略,
可愛的十六歲左右青春少女們進行激烈的面試,
脫穎而出少女如松永かなみ、石津悠,目前也逐漸的在日本的演藝圈嶄露頭角;
UNIQLO Calendar不斷的更新著逗趣可愛,且具有強烈「溫柔氣息的」致入性行銷的網路策略。
UNIQLOCK」,已經不再只是一個網路時鐘了。


今年推出的UNIQLO Calendar少了服飾的廣告版面、可愛的萌系少女,
同樣由FPM製作之熱帶島國樂曲,
帶來了一個充滿童話、模型感受的獨特攝影技法──移軸鏡攝影(Tilt-shift photography)。


UNIQLO Calendar

大大不能確定這一系列的移軸鏡攝影是由哪位大師操刀拍攝,
(在日本提到移軸鏡攝影,就不得不提到本城直季 Naoki Honjyo啊!)
但自日本各地細心拍攝的移軸鏡攝影影片,加上日曆與天氣功能,
不僅新奇感十足,更具實用性,
似乎UNIQLO長久以來的思想─「元氣的、舒適的過著每一天」。


那談談「移軸鏡攝影」吧

到底什麼是「移軸鏡攝影」呢?


(圖片來源:http://www.laune-life.com)

移軸鏡攝影(Tilt-shift photography)泛指利用移軸鏡頭創作的作品。移軸鏡頭的作用,本來主要是用來修正以普通廣角鏡拍照時所產生出的透視問題。但後來卻被廣泛利用來創作變化景深聚焦點位置的攝影作品。因此,移軸鏡攝影這個名詞,便成為利用改變景深聚焦點位置創作玩味作品的代名詞。
(文字來源:toldbb)



(圖片來源:http://www.laune-life.com)


移軸鏡攝影(Tilt-shift photography)基本上改變了焦平面與鏡頭的對齊位置 - shift,藉此改變影像的透視,這個技術常用於建築攝影,可以讓建築物維持在兩點透視的狀態,另一種則是tilt,改變鏡頭與焦平面的平行狀態,藉此控制景深,因為景深變淺,即使是遠景,看起來也像是縮小模型的顯微攝影一樣,非常有趣。
(文字來源:動畫筆記本)



(圖片來源:http://www.laune-life.com)

"Tilt-shift" actually encompasses two different types of movements: rotation of the lens plane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called tilt, and movement of the lens parallel to the image plane, called shift. Tilt is used to control the orientation of the plane of focus (PoF), and hence the part of an image that appears sharp; it makes use of the Scheimpflug principle. Shift is used to change the line of sight while avoiding the convergence of parallel lines, as when photographing tall buildings.

In many cases, "tilt-shift photography" refers to the use of tilt and a large aperture to achieve a very shallow depth of field.
(文字來源:wikipedia)



簡單來說,移軸鏡攝影即是改變拍攝時的「景深」,
將遠處的東西拉近,讓景深變淺,
也就是說,把原本看起來遙遠的東西,
拉到我們視覺的淺處,讓距離感出現「消失」的訊息,
以創造「玩具」、「模型」、「夢幻」的眾多感受。

有人說,移軸鏡頭攝影創造了「烏托邦式完美世界的消極理想」(註二),
也有人說這樣的拍攝方式,
「讓觀眾化成上帝來嘲笑和俯視這般世俗的玩偶」,
型塑我們生活的地球成為「沒有災難痛苦的伊甸遊樂場」(註三),
但對大大來說,這樣的拍攝手法對我們這些大男孩而言,
是一種對於童年即將到來的強烈預感,
那種照片當中的甜美換化而成虛擬的真實,
才是我們所追求的一種不存在的力量。

UNIQLO花費苦心,夾帶著行銷的意圖,
利用移軸鏡頭攝影來軟化日本,甚至更多城市人們的心靈,
那種小孩會笑、青年會笑、成人會笑、老人會笑的影像呈現,
何嘗不是一種令人舒服的成果呢?

模擬移軸教學by Photoshop
http://www.promoshk.co.cc/2009/02/photoshop-1.html
移軸鏡製作網站
http://tiltshiftmaker.com/


那麼,大大的習作,來獻一下醜。







版面更新了,看的實在令人高興,
大家的文章可以說精采極了,
一篇一篇文章中那種「虛擬的真實」,
一樣的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請務必加油,大家,一生懸命的努力下去吧!

在此,送上幾個實在經典的移軸鏡頭攝影影片與相簿,
希望大家有機會,也可以試試看屬於自己的移軸鏡頭影像喔!

咖拉咖拉走下的人們,看起來是不是一點心機都沒有呢。

Bathtub V from Keith Loutit on Vimeo.


©2008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Project info @ http://vimeo.com/5137183
消失的五官,讓人類看起來都十分溫柔。

Origin II from Keith Loutit on Vimeo.


©2008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Project info @ http://vimeo.com/5603832
溫暖的陽光,熱呼呼的,哇哈!

Beached from Keith Loutit on Vimeo.


©2008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Project info @ http://vimeo.com/1785993

Flickr Group about Tilt-shift Miniature Fakes

©2008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Project info @http://www.flickr.com/groups/59319377@N00/pool/

註一:「UNIQLO」這個字指的是「UNIQUECLOTHING WAREHOUSE」(意指獨特衣服批發店)原本縮寫成「UNICLO」,但是在1988年登記註冊時,將「C」筆誤成「Q」,而後便以「UNIQLO」為名,成為一個美麗的錯誤。
註二:http://kaiak.tw/?p=4013
註三:http://ballkafka.blogspot.com/2009/04/blog-post_19.html

參考資料:
jas9 Taipei/
http://jas9.blogspot.com/2007/06/uniqlouniqlock.html
野孩子/
http://wannabewildkid.blogspot.com/2009/06/uniqlo-calendar.html
習慣是扼殺創意的毒藥/
http://www.wretch.cc/blog/ozzy5836/6664698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Tilt-shift_photography
KaiaK.tw/
http://kaiak.tw/?p=4013
波夫波的廁旁手記/
http://ballkafka.blogspot.com/2009/04/blog-post_19.html
動畫筆記本/
http://chihmingchang.blogspot.com/2008/12/blog-post.html

Read more...

Seal(蕙年)@我的東京地鼠日記:形形色色的日本人(三)

※ 頒獎篇。獎項:和極力推動「觀光」形象不搭的五大臭
去過日本多次的我,或許一直都是以觀光團體的身份來看日本,所以對於日本人的印象總停留在「親切有禮好笑容」的好形象上。不過這次半自由行,讓我和姐姐在上完既定課程後,有機會一人一背包一相機兩條腿地到處走逛,因而發現了日本人不同的面貌。
在吃喝玩樂的過程,雖然遇到的絕大部份還是「親切有禮好笑容」的好形象日本人,也會在我們有困難時適時伸出援手(這些好心人的事蹟請參酌「我的東京地鼠日記:形形色色的日本人(二)」),但我還是在完全快樂自由行的7月6日,一連遇到了五大臭。以下將就他們的臭臉事蹟及位置,依名次逐一公布,好讓大家下次去到哪裡玩耍時,可以有個警戒!
第五臭:臭天氣。就像個喜歡鬧脾氣的小孩一般,明明前幾天和早上剛出門時都是個適合遊玩的天氣狀態:不太熱的陰天,不須打傘,也無須熱得滿身汗。但奇怪的事就在於,只要我和姐姐一離開車站或逛街的店門口,大雨就會不斷地下,甚至有一度是越下越大,讓人越淋越火大,感覺上好像是故意來澆熄我們的遊興的壞孩子。幸好傍晚在搭摩天輪時,壞孩子不彆扭了,讓太陽公公出來露一下面,不然的話,名次可是會更往前的。

因為放晴,所以名次才能提前
第四臭:台場賣蛋包飯的廚師。台場的維納斯堡是許多日本人及觀光客喜歡到訪的觀光地,所以照道理來說,這裡的服務人員也應該是「親切有禮好笑容」的,但很抱歉,我們在台場吃晚餐時,遇上的廚師並不符合這種形象。沒笑容的點餐、收錢、找錢,再加上平淡的蛋包飯味道,讓此位廚師榮登了第四臭的寶座。恭禧他!
看表情就知道痛苦指數
第三臭:上野ァメ橫町的水果大叔。特殊的販賣水果方式(把所有水果切成片塊狀,插在竹籤上販賣)讓我們覺得新奇,但我們家阿姐照相時──無論是正大公明的拍,還是如同狗仔般的偷拍──總會用的閃光攻勢卻讓認真削水果的水果大叔不爽。於是就在我沒發覺阿姐又要〝犯案〞時,電光火石間的光芒讓我和水果大叔都嚇了一大跳,當下我的心底一涼,因為我瞧見水果大叔手持刀子且以凌厲的目光〝殺〞向我們,還好最後水果大叔沒拿著刀子追出來,不然我和姐姐就得在人來人往的ァメ橫町上演街頭狂奔記了!眼神凌厲 的水果大叔攤
第二臭:上野ァメ橫町藥妝店女店員。雖然這是一位會說標準京片子的中國籍店員,但她平板的說話語調+無表情的臉色,讓我們他鄉遇故知的興奮感全沒了,感覺上只是在和一個身處冰庫(因為即使外頭下著大雨,但這家藥妝店仍然開著強冷氣)的僵屍(因為女店員的臉很白,不曉得天生膚色白,還是妝太白)對話。〝架〞恐怖!(真糟,我又造口業了,閻羅王請原諒我!)
〝鏘……鏘……鏘……鏘……〞請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榮登此次自由行評比的第一臭:上野ァメ橫町賣海鮮蓋飯的女老闆。冠軍理由如下:對照著她和店內另一合夥人的談笑風生,面對客人時的面無表情、點餐時的平淡語氣+偶爾的斜眼、不看人的前進模式和鮭魚皮上的魚鱗,冠軍的頭銜,真是當之無愧啊!
因為魚鱗,所以美味打了折扣
以上就是此次日本行當中,我所遇到的特殊形象日本人,雖然和他們的相遇過程有些不愉快,但還不至於影響我對日本的好印象,所以下次還有機會去日本的話,我想我還是會抱持著愉悅的心情去面對我看到的一切的!

Read more...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 Free Blogger Templates Joy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