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 部落格發佈需知

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同學務必詳閱!

● 撰寫文章請依前例格式編排。
● 請務必於文末加上標籤,以利搜尋。如不知標籤如何設定,首篇可空白,由管理員新增後,未來請依標籤設定。

兒童書店組◎綜合討論會一:傳遞知識的日本兒童書店

>> 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兒童書店組◎綜合討論會一:傳遞知識的日本兒童書店

組員╱陳玉金、王蕙瑄

一、研究設定
「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之旅」的「兒童書店組」利用2009年7月1日至8日參訪日本的機會,進行研究考察,希望可以藉由兒童書店實地觀察及資料搜集,歸納日本兒童書店經營模式,作為台灣兒童書店,甚至是童書出版業產銷的參考。
由於此行主要活動區域在日本東京,組員首先確認幾家位在東京的兒童書店,作為觀察重點,包含位在表參道的複合式兒童書店「蠟筆屋」(Crayon House)、銀座的教文館「納尼亞國」(ナルニア国),並參酌各方意見以及2007年6月《MOE》雜誌,日本兒童書店的專題報導,考量時間與動線,選擇幾家書店做為店面觀察:東京神保町的兒童書店「書屋」(BOOKHOUSE)、二手童書店「三輪書房」(みわ書房),以及位在吉祥寺的社區型書店「奶奶的寶盒」(おばあちャんの玉手箱)、小型繪本書店「湯姆盒」(Tom’s Box),西荻窪的兩家二手書店:「公雞文庫」(にわとり文庫)、「興居島屋」等,以及福音館出版社附設的售書區。此外,兼採訪以作家中川宏貴為號召的小咖啡廳書店「歌本咖啡」(Song Book Café)等。

在確定參訪兒童書店的採訪店數後,設定下列題目,作為重點觀察:

1.書店成立時間、店面大小、營業時間、休假日、是否為連鎖店。
2.書店主要經營理念。
3.調查主要販售書種?
4.書店除了售兒童書籍以外,是否有其他產品與服務。
5.是否有任何促銷活動?例如特別折扣?
6.是否有定期舉辦活動?如果有,活動的內容是哪些?對象是誰?有收費嗎?效果如何?
7.店內的工作人員有幾人?需要負責哪些工作項目?例如:基本門市清潔、電腦文書、收銀、客服、郵寄、整理圖書、美工文宣等?
8.經營上是否有面臨房租、空間、專業人才缺乏等?或者其他問題?
9.是否和當地的兒童圖書館做任何的合作?
10.店面擺設的原則,例如台灣書店有的依照作者姓名、出版社、讀者年齡,有沒有低幼的書擺得比較低,年齡層高的擺比較高的思考?
11.童書店和童書出版產業有密切關係,請問,日本童書出版近幾年有不景氣的問題嗎?如果有,對書店的經營,有沒有衝擊?網路書店的出現,對實體兒童書店是否有影響?
12.小書店與客人的互動有哪些?(例如:小型書店比較容易和客人交朋友?有沒有在這裡從小看書看到大的熟客?)
13.(此問題只對繪本作家中川宏貴先生的書店而言)有「鎮店作家」,會不會比較好?比起其他書店,這是否會讓客人感覺特別不一樣?

上述1~13觀察與記錄方向,主要作為店面觀察與網路搜尋重點,而13則針對可以採訪到店主中川宏貴的Song Book Café提問。

二、觀察與討論
在觀察東京兒童書店前,先透過網路與書籍,搜尋店面資料解決上述部分提問。而到了東京童書店現場,才發現原先預設的觀察重點,基本上是以台灣兒童書店為本位所做的思考。經過書店現場觀察,分析日本兒童書店,和台灣童書店最大的不同:首先是,日本兒童書店很少看到折扣書,和台灣甚至新書出版就開始打折的情況非常不同;其次,多數日本兒童書店陳設十分樸素,相較於台灣大型兒童書店的陳設玲瓏滿目,有很大差異。
至於日本和台灣兒童書店產生上述兩者差異的原因,無法透過現場店面觀察得知,於是從日本返國後,繼續進行深度探究,經過進一步資料蒐集,以及詢問曾經在日本留學,對於日本兒童書店有深入研究的紅蕃茄出版社前執行人邱承宗,發現兩國童書店的差異,必須回歸到書籍銷售的通路,還有通路和出版社之間的分工做比較,才能進入問題的核心。
於是擱置行前列出的童書店觀察重點,將兒童書店與通路、出版社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比較,發現日本兒童書店的圖書交易制度和台灣不同,童書店經營的想法和做法不同,甚至,連購書者的想法也不相同,以致產生上述的差異。以下分別將兩者間的核心差異,列點說明。

(一)日本和台灣圖書交易制度比較
兒童讀物經過出版社編輯、付印、出版後,再由經銷商將書籍送達兒童書店,其間的圖書交易制度,比較日本和台灣有何不同?張豐榮在〈淺析當前出版產業問題與解決之道〉一文中,說明兩者的差異。日本採「寄賣交易制度」,亦即「委託販賣制」。張豐榮解釋:「在書店陳列的出版品如果賣不掉,在一定期限內可以退貨。超過期限未退貨即視同買斷。」(頁12),文中並指出,此交易制度的優點為:因為能退貨,書店不需要冒賣不掉出版品的風險,在書店陳列更多商品,也給讀者更多選擇機會。缺點則是,因為可以退書,導致出版量激增,供書率經常會超過書店的販賣率。甚至書店採購人員,會不負責任,輕易下訂單,導致退貨越來越多的情形。
相較之下,台灣的交易制度主要採的是「月結制」,張豐榮解釋:「以當月進貨金額作為應收貸款。沒有退貨期限,永遠、隨時都可以退貨。」(頁13)這也是和日本最大的不同。而因為這種方式造成前幾年,台灣出版社以出書換現金的作法,造成經銷商和書店龐大負擔,於是目前有大型連鎖書店採用寄賣制(例如誠品書店)或銷結制(例如金石堂書店),亦即下游的零售商賣出多少書,就結多少款項給中、上游的供應商。而寄賣制和銷結制最大的不同是,前者庫存書的所有權歸供應商所有,後者庫存歸零售商所有,但同樣沒有退貨期限。
上述是日本和台灣的書店交易制度比較,更大的差異點,根據邱承宗的解釋,不在於交易結帳的不同,而是出版社和經銷商以及書店之間的工作分工。以日本兩大經銷商東販和日販的業務來說,在書籍尚未問世時,拿著樣書一家家拜訪書店店長,彙集情報告,重要的是,將預估的出版社印量告知出版社,以便精準的掌握書籍的印量,以及做為編輯的參考。早期還沒有電腦連線,書籍書版後必須依賴夾在書籍中的長方形印刷物,作為回條,註記數量的多寡和配送書店,作為經銷的參考。而經銷商的業務在跑書店的過程十分艱辛,夏天汗流浹背,冬天挨冷受凍,兩腿拼命行走,都是希望書店能夠替書籍做更好的宣傳和服務,例如書店規劃書籍的動線擺設等。

(二)日本兒童書店很少打折
誠品信義店資深員工林家成觀察台灣出版市場時表示:

某些出版業者為了應付連鎖書店以折扣搶奪市場而抬高定價,還為連鎖書店吹噓銷售量,這種市場亂象在鄰國日本是很難發生的,他們有一套業者都能遵循的促銷規則,每年只有週年慶才可以打折優待,若有業者冒大不諱,其他業者甚至會鬧到國會抗議。(林家成,2006,頁24)

以此次觀察日本兒童書店來看,因為今年是天文年,在「蠟筆屋」、「奶奶的寶盒」、「BOOKHOUSE」、「納尼亞國」等兒童書店,都可看到和天文相關的書籍展示區,方便讀者選取購書。正因為日本書籍經銷商負責書籍行銷規劃、書店負責賣書和收集情報,所以也堅持應有的利潤。在東京除了少數書店,像位在二手書店街神保町的「BOOKHOUSE」有少數的折扣書,以及特定的二手書店有販售折扣書之外,其他成人或兒童書店幾乎都是以定價出售。因為不打折,版稅可以完整的回饋給創作者和出版社,這和台灣折扣滿天飛,幾乎新書一出版就作七九折促銷活動的情形大大不同。
在台灣,很少有經銷商能做到日本經銷商所做的工作,多數只是被動等待經銷商做例行的書籍上架、下架和回收的動作。台灣的童書出版社除了業務單位需要出來拼業績,很多編輯都得幫忙行銷,現在更是被要求企劃書籍出版時,就得確定行銷方式。加上通路要求折扣、降價,出版社為了獲得應有的利潤,除了提高定價之外,甚至也採取和作者以售價作為版稅計算的標準,使得問題更加複雜,以致出版社和創作者之間,很難取得完全的信任。
台灣書店習慣將書籍銷售不佳的狀況,尋求經銷商解決,而經銷商處理的方式就是採取退書到出版社,轉嫁回出版社,逼得出版社不得不讓負責編書的編輯,除了編書也要協助舉辦各種促銷活動;而讀者更是習慣於越打越兇的折扣促銷,如果沒有促銷折扣,書籍就很難吸引讀者購書,整體呈現的是惡性循環的結果。

(三)日本兒童書店陳設樸實
在日本觀察兒童書店,除了在表參道的「蠟筆屋」複合式兒童書店,或是在神保町的「BOOKHOUSE」書店內部有放置桌椅給讀者翻閱書籍之外,位在銀座「教文館」書店大樓內的專門童書店「納尼亞書店」陳設則很樸素。除了經營成本考量之外,還有其他原因嗎?熟悉日本書店歷史的邱承宗在接受電子郵件訪談時解釋:

戰敗後的日本政府深確體認到知識傳承的重要性,大力鼓吹文化重建,於是大量人才分散到各國取經。數年後,人才紛紛回國涉足各行各業(當然有少數滯留當地),單以出版業界而言,有人轉行從事翻譯、有人從事物流新觀念或編寫傳統智慧,其中以游走校園的編輯、業務員最令人敬佩!他們向高學府的教授、學者提出知識下放的觀念,向國小教師遊說接受出版社規劃的學習直銷書,以致造就了科普書籍的普級化(文學繪本也是此時期興起)。

當時,一部份的人了解知識普及不在學校教育,反倒是出社會後的書籍接觸程度,因此產生團地(社區)書店的概念,而由經銷商四處尋找可能的地點、老闆加盟,像7-11的方式,於是有了專賣書籍(由經銷商規劃硬體設備)和文具店的區隔書店,直到紀伊國屋這類大型書店出現,有些都會型地區的社區書店才逐漸沒落。

根據實地觀察,日本社區書店陳設和大型書店相比,一般來說較為樸實,以此次參訪的「奶奶的寶盒」書店為例,位在社區巷弄內,二樓的店面中,一樓是擺設的店面,陳設書籍分類清楚,店面光源明亮,而二樓則是各種課程的小教室和讀書會的場所,書店也有會員制的服務,提供給專為會員挑選好的書籍。
由於認知到書店是提供知識流通的場所,邱承宗認為書店對日本人來說,並不是讓讀者享受奢華的地點,他們在乎書店的服務品質,以及照明設備是否足夠,而不是書店的外觀和硬體,因此多數大型書店,並不希望讀者站著把書整本讀完。

(四)二手童書店和網路書店的可能
除了走訪一般兒童書店,也參訪幾家二手書店。日本二手書店的發展很早,在小林一博的《出版大崩壞?!》(2001年出版)中描述1990年後期,日本出版銷售數字連續下滑(據了解,現在情況更慘,難怪書封除了書名《出版大崩壞?!》還有一行副標題:「目前持續蔓延中 將來也難以避免」,二手書店也在這個時候陸續出現,像「Book Off」這類的二手書店急速發展,而「Book Off」是大型的二手書店,大都設在郊區,在東京並沒有機會逛這家連鎖二手書店,書籍分門別類,也有很多兒童書籍。
此次到日本參訪,在西荻漥站找在兩家特色二手書店內,也有少量的兒童書。而「三輪書房」則是東京市區的神保町內,專業二手童書店,書種很多,對於早期日本的兒童讀物也特別設計宣傳刊物,還在網站上拍攝書籍和搭配文字說明介紹書店的重量級二手書。
由於在行前曾以網路書店的興起做為此次行程的重點觀察,而日本網路書店是否有取代或者超越實體書店通路的現象呢?以此次參訪的兒童書店幾乎都有設置網路書店,但以採訪「Song Book Café」中川宏貴的說明,日本這幾年出版景氣下滑,且網路購書也非書店主要收入來源。

三、他山之石
借鏡日本經驗,有哪些可作為台灣兒童書店的參考呢?由於台灣經銷商和書店以及出版社之間的分工問題由來已久,很難在短時間做調整,目前因為經濟景氣不佳,書店多採用退書和低折扣的方式,作為促銷取得經營利潤。而折扣書的問題,使兒童書店的利潤轉嫁回出版社,危及創作者的權益,新書不打折,此部份最值得台灣參考,再以法國為例,就曾經透過明文立法,禁止書店把新書做低於九折的促銷,以保障出版社與創作者的權益。從提問的設定,到觀察後的修正,兒童書店此行到日本探訪,收穫豐富!

參訪東京書店一覽表(依拜訪順序排列):
1.吉祥寺:「湯姆盒」(Tom's Box、繪本書店),「奶奶的寶盒」(おばあちャんの玉手箱、社區型兒童書店)。
2.西荻漥:「公雞文庫」(にわとり文庫、二手書店)、「興居島屋」(二手書店)。
3.神保町:「書屋」(BOOKHOUSE、專業兒童書店)、「三輪書店」(みわ書房、二手童書店)。
4.銀座:教文館「納尼亞國」(ナルニア国、專業兒童書店)。
5.表參道:「蠟筆屋」(Crayon House、複合式兒童書店)。
6.文京區:「福音館書店」(出版社附設售書區)。
7.東京近郊神奈川縣鎌倉:「歌本咖啡」(Song Book Cafe、複合式兒童書店兼咖啡店)。

參考書目:
《MOE》雜誌。2007年6月。
小林一博著。《出版大崩壞?!》,台北市:尖端出版社,2001年。
林家成著。〈台北國際書展落幕有感——台灣出版圖書業出了什麼問題〉《出版界》,第77期(2006年3月):頁22-24。
張豐榮著。〈淺析當前出版產業問題與解決之道〉《出版界》,第84/85期(2009年2月):頁10-19。

0 意見: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 Free Blogger Templates Joy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