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 部落格發佈需知

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同學務必詳閱!

● 撰寫文章請依前例格式編排。
● 請務必於文末加上標籤,以利搜尋。如不知標籤如何設定,首篇可空白,由管理員新增後,未來請依標籤設定。

走訪繪本之丘‧遇見岩村和朗

>>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兒夜一 怡君、韻淑;語碩二 佳蓉

壹、前言
  藉由此次課程前往日本造訪「繪本之丘美術館」,拜訪岩村先生並與他進行座談,雖然時間短暫,透過彼此的交流以理解岩村先生的理念與生命經驗。
  
  岩村和朗先生希望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應該要多接觸大自然,這也是美術館的經營理念。讓本組組員聯想到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做中學」的理念,他主張從實踐中學習。楊冠政(1997)提到實施環境教育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在自然環境中教學,也就是戶外教學。呂建政(1999)也提到大自然提供了無數的教學題材,遍佈在各個學科之中。良好的戶外教學正是形成合情合理之學校教育的方式之一。
在此次日本行中,組員們親自去體會岩村先生想表達的觀點,發現大自然的美好,了解兒童文學種子如何在美術館中被呈現,透過繪本之丘美術館,帶著讀者跟他一起思考、觀察、體驗,一步步踏入岩村和朗先生的思考哲學。
 
貳、研究對象

一、 岩村和朗
(一)簡述
  岩村先生1939 年生於日本東京,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工藝科。他在大學時期,就參與NHK幼兒節目的動畫製作,之後更展開圖畫書的創作。1975年,他帶著妻子和五個小孩離開東京,到車程3小時的益子町居住。他和家人一起設計房子、建造畫室、引水源、種蔬菜,在這個大自然的舞台上,他更能敏銳地感受到四季的變化,觀察到每種、甚至每個動物的不同個性。(Lin姐姐,2007)

(二)中文出版品:
《14隻老鼠系列》:圖‧文/岩村和朗
《7隻小老鼠系列》:文/山下明生 圖/岩村和朗
《我愛吃餅乾》:文/間所壽子 圖/岩村和朗
《森林裡的松鼠系列》:圖‧文/岩村和朗
《愛思考的青蛙系列》:圖‧文/岩村和朗
《你要去哪裡?去看我的朋友!》:圖‧文/艾瑞‧卡爾(Eric Carle)岩村和朗
(Bethel,2009)

二、 繪本之丘美術館

  美術館座落於大片青草地小丘的上方,為了保存週遭自然環境的原始風貌,岩村先生沒有刻意栽種美化的植物,只有在夏天來時修剪野草,因為不要讓草長得比小朋友還要高。到美術館參觀的小朋友們,除了可以欣賞到館內展出的畫作,更重要的是可以到繪本之丘的農場裡參觀見習。在農場裡小朋友可以跟著有經驗的農夫佐藤先生學習如何種植作物,播種、插秧、照顧作物、收成,可以在牛棚裡看見活生生的牛,像岩村先生一樣親身體驗自然,感受生命。(曹瑞芝,2007)


美術館得到的建築類獎項

參、問題限定

  研究者將以三個角度設定研究問題,分別為老師(或專業領域上)、成人或父母、兒童文學研究者的身分。老師的身分將設定為現職老師,並著重在他如何運用繪本之丘美術館進行教學。而成人的一般民眾,並無限定職業。再藉由文獻探討及實地訪察中,分析研究者所提出的問題。


佳蓉:
老師的角度:繪本之丘美術館之戶外環境教育教學資源調查研究

  先界定「戶外環境教育」,分析繪本中的環境教育教學內容,再經由實地探訪,觀察繪本之丘的環境資源,選定主題、焦點及角度,以戶外環境教育教學資源規劃教學內容。希望能藉由繪本之丘的發展實例,讓台灣的專門性美術館產生發想。

一、戶外環境教育的定義:
  實施環境教育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在自然環境中教學,也就是戶外教學(楊冠政,1998)。根據美國國家教育協會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1970 所下的定義「戶外教育不是一單獨科目,而是所有學校科目、知識和技能的綜合。它也不是將學校科目搬到戶外教學。教師使用環境(自然或人為、公園或都市地區、歷史地標或風景區等)去幫學生瞭解各學科、環境和人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協助藝術、科學研究或傳播學等學科的教學。」因此,戶外教學與環境教育的關係極為密切,當要進行戶外教學時,使用整個環境當媒材,結合各個學科,了解、體驗環境和人之間的關係。

二、繪本之丘的環境:
  
  岩村和朗先生的繪本,主要以大自然為主;所設立的繪本之丘美術館,也是佇立在大自然中。除了本館以外,大至整個山丘,小至動物、小花、小草……等,都是小朋友可以探索的。岩村先生認為:「讓孩子親身體驗,他們自然會知道什麼是好的。」


圖一:繪本之丘全景手繪版。

(一)本館:
  館內配置相當的簡單,主要分為入口售票處、販賣部(食物、紀念品)、展場、演講交流區、戶外草地。配置簡易示意圖如下:


1.演講交流區:岩村先生會在此進行和讀者互動,舉凡說故事、訪問……等活動,此區有圖書可以閱覽、有木製的觀眾椅、有繪本中的遊戲可以玩,相當溫馨的小地方。若教師帶領孩子到此地教學,可以在這個交流區做討論,或是有機會和岩村先生進行活動。

圖三(左上):交流區全景;
圖四(右上):繪本中的遊戲。









圖五 (左下):可翻閱的圖書,皆為岩村和朗先生的作品。
圖六(右下):岩村和朗先生說故事。
2.展場:
  展場大部分為書面的介紹,舉凡海報、著作、說明……等,大多為書面的呈現,櫃台並沒有租借語音瀏覽器,現場較無看到媒體相關的輔助器材。若需要有人導覽整個展場,必須要岩村先生本人、現場工作人員,或是教師先行了解後,和學生說明及進行活動。


(二)繪本之丘:
  研究者在現場實地考察後,發現繪本之丘佔地相當的大,和自然環境的結合緊密。離美術館最近的地方,是一個叫「えほんの丘」的地方,裡面是一片樹林,沿路有用木頭當棧道,但是到了冬天積雪時,若帶學生戶外參觀,就必須注意安全。因為下雪時,現場有點濕滑,若不小心行走,相當容易滑倒。

  因為季節、高度的關係,冬季面貌相當明顯。岩村先生說過,這裡的四季很分明。是學生體驗四季的變化相當好的大自然教室,可以體會動植物如何在整個大自然中合諧的相處,而人類該如何順應自然的生活著,才不至於讓整個生態失衡。「尊重自然,和諧生活」是這裡最棒的體會。













圖七:「えほんの丘」入口指示牌。










圖八:「えほんの丘」散步道。

三、結論:
  現代的社會環境,有些地方已經過度開發,近年來台灣幾次天災下來,顯現出大自然反撲的可怕力量。有些人開始有意識的思考著如何和大自然相處,如何保護自然、修復自然……等。教育可以從基礎扎起,從小灌輸孩子正確的概念,讓孩子從小就體會到尊重大自然,在自然的節奏中生活著,自然也會有不一樣的美麗驚喜給孩子,彼此抱著感恩的心生活著,也可以開始體會生活環境的美好。

  硬體部分,在科技的部分不多,大多是最原本的呈現方式。環境很簡樸、溫馨,教師可以事先引導孩子認識岩村和朗先生的作品,及美術館的理念,到現場時可以將重點著重在美術館外的環境,讓孩子實際的體驗、體會,在大自然的環境中學習,孩子每個人能體會到的東西不一樣,但是藉由課程設計,用開放的心看學生的學習。在岩村先生引導繪本的過程中,他並不會特地講解故事中所要傳達的意思是什麼,或是內容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他只是用生動的表情,詮釋整個繪本,最後讓餘韻持續,不做討論。這就像整個環境一樣,不特別的說要體會什麼,單由個人去經驗、去獲得。戶外環境教育可貴的部分,就是每個人會因為生長背景不同,體驗也會不同,或許是生理上的活動,也或許是心靈上的感受,都會因人而異。

  繪本之丘美術館是一個和大自然緊密結合的美術館,想傳達給參觀者的,不是賣了幾本書或紀念品,也不單單只有岩村和朗先生的創作思考、作品,是深刻的體會出他設立繪本之丘美術館的理念。每個老師帶領孩子到此處所想要傳達的重點不一定相同,但若能夠在這戶外環境教育中,帶給孩子一些感動,可以是對岩村先生創作堅持的感動,可以是對岩村先生對自然細膩的觀察、喜愛的心感動,也可以是對大自然的感動……等,這些感動或許就可以在孩子心中萌芽。

參考資料:
曹瑞芝(2007),繪本之丘美術館,樂多,大師們的 童心與靈感──來自於 大自然。上網日期:12:37,1月30,2010。網址:http://blog.roodo.com/toffee/archives/2690967.html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台北:明文書局。


韻淑:
成人的角度:繪本之丘美術館參觀者之特性、態度

  相較於兒童是被他人帶往美術館,無選擇的權利,是什麼樣的誘因使成人主動前往繪本之丘美術館?進館並非免費,想必會有個人不同的考量。

  所以在這份報告中,除了原本它所針對的兒童族群外,還有哪些成人也對這樣的主題式美術館感到興趣?以及這些成人的外在特質(年齡、性別、職業……等)又是如何?參觀態度又是積極的還是被動的呢?若不是身為父母的成人,那來這裡的目的又是為何?以上的問題都是本組感到好奇的,所以也想透過此次參訪仔細觀察一下,希望能夠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

  在這次的日本行中,我們造訪了有如偶像劇《綠光森林》中的「綠光小學」,完全以木頭打造的小房子,被溫帶森林所重重包圍,四周彷彿充滿著綠色的小精靈,那就是知名繪本作家岩村和朗先生所創立的──繪本之丘美術館最真實的寫照。

  雖然展覽內容的部分,可能礙於展場規模的關係,比想像中來的少一些,但這次所觀察到的展覽內容裡,我更了解到作者岩村和朗先生的創作歷程:從發想到野外觀察到製作繪本,其中又歷經多次修改,其中的醞釀期真的很長,最後才終於成為我們手中的精美繪本,這個過程真的很不簡單,而岩村和朗先生在搬到東京市郊櫪木縣時,更是身無分文,便在雜木堆裡自己蓋房子並開始新生活,好不容易後來出版了十四隻老鼠等暢銷繪本,經濟狀況才慢慢獲得改善,後來更在1998年時開始籌備創立繪本之丘美術館,歷經了五個春秋,還有附近居民的認同及共同合作,繪本之丘美術館終於開幕了!

  在多年的努力下,附近的農場主人終於欣然同意他的理念,並全力支持他,岩村和朗先生說:「身為一名以大自然為主要題材的創作家,我十分希望推廣生命教育的意涵,其中有兩大重點:一是人的生存是仰賴各種生命的供應,二是每種生命都有繁衍的本能,而兩點都在農場中一一可見。」所以在繪本之丘美術館也會不定期舉辦播種、捉魚、烤地瓜等自然體驗課程,只可惜這次參訪中並無法體驗到,也希望以後博物館還能夠加以擴建,把十四隻老鼠系列繪本中的樹屋,重現在這片綠光森林中,也可以多把書中的場景模擬出來,甚至還能安排一些大地尋寶的遊戲,比如說:在美術館周圍的森林中多設一些景點,每個景點都可以找到不同的拼圖或得到一些新知識,最後走完全程並拼完拼圖或完成有獎徵答者,就可以獲得神秘小禮物一份……想當然爾,這麼做要耗費的人力或資金成本都將更大,但也能讓這個美術館更有吸引力及可看性。

  若以一般成人的角度來看,繪本之丘美術館比較適合踏青野餐及親子同樂,因為展覽的內容老少咸宜,而來此參觀的人也多為親子或三代同堂,大多數人也對岩村和朗的作品多多少少有一點認識,若非原本就對岩村和朗的作品有認識或了解的人,也可透過繪本之丘美術館獲得第一次親密接觸,當然,若本來就對岩村和朗先生的作品有所接觸的人,來此將獲得更多的樂趣。

  在與岩村和朗先生的訪談中,我們發現這個美術館主要的經營者仍是岩村和朗先生及他的兒女,算是小而美的家族經營模式,當然,也可看出岩村和朗先生經營這間美術館不是為了追求利益,而是為了宣揚自己對於環境教育和生命教育的重視,以及重返自然生活的理念,但若要把這個理念更加發揚光大,也勢必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資本才行,只靠門票的收入是很難收支平衡的,尤其是在冬季營業淡季的時候,所以也仰賴眾多周邊商品的營業額來支撐大局。

  所以,繪本之丘美術館中還販賣了許多紀念品,從明信片、樸克牌到拼圖、鑰匙圈、磁鐵……都應有盡有,可說是岩村和朗迷的天堂。而在餐點方面,則是走精緻小巧路線,所以選擇並不多,都是簡單的茶點及蛋糕。至於服務態度方面,則是好到讓人印象深刻,已屆古稀之年的岩村和朗先生也十分具有親和力,不僅不厭其煩地回答我們所有人的提問,又保持一貫的爽朗笑容一一替所有人簽名合影,這些特點都有別於規模較大但卻人滿為患的吉卜力美術館,這也是繪本之丘美術館最迷人之處吧!










結論:
  其實,如果政府可以再多花點心思,補助在地的知名作家或藝術家成立自己的文化交流空間,例如:每週六晚上八點定時舉辦現場演場會的新東糖廠文化園區、都蘭的月光小棧、撒可努的獵人學校……都是頗為成功的案例,雖然仍有一些待改進的地方,但造訪這些藝文空間的觀光客或居民相信不少,而有關本地的文化藝術也就這樣點點滴滴的向外傳達出去,終至為一個好的成功證明,唯有如此,也才能讓形而上的文學藝術或文化理念,有了更具體的生命與實踐。

  但我們也不必太過悲觀,雖然台東地處邊陲,但是我們仍有像是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鐵道藝術村等優質的文化空間,雖然其交通發展不便利,但這塊土地至今仍舊保有不受世俗污染的環境,以及淳樸的民風,其中,更應為我們所珍惜的,乃是與這塊土地緊緊相連的南島文化。也因此,我們的這塊淨土,是適合發展生態旅遊或自然環境教育等課程的,這一切只在於我們是否能夠善用在地的文化資產,並加以妥善保存和利用,從各種面向試探其可能性,除了靜態的展覽之外,有特色的在地文化更值得我們去努力發揚光大,這樣一來,台東才能漸漸打破「文化沙漠」的醜名,而成為一片充滿期待,並洋溢著人文氣息的世間樂土、美麗境界。

  在不久的將來,更期待台灣人的素養可以隨著地方文化氣息的提高,而漸漸隨之提升,透過每一個人的努力,讓台灣不再只是一座充滿暴戾之氣的貪婪之島,而能成為一座真正名副其實的美麗島。

怡君:

兒童文學研究者的角度:精緻主題式美術館經營模式探討──以繪本之丘美術館為例

  有鑒於前人已做過繪之丘美術館之介紹與相關研究,因此本組將目標設定為美術館的經營。
  在美好的理想中,仍舊必須兼顧現實的考量,一棟精緻的美術館要如何發展、建立特色、如何使盈虧平衡等等皆是必須面臨的問題。如果有心引進相同理念的美術館至台灣,勢必考慮到許多經濟面上的因應問題,除了一開始的資金籌備到後續的館務管理,藉由此次難得的機會,皆是此行探訪的重點。

(一)實地訪查重點:
動機-設館理念
未來走向-館內似乎朝著多元方向發展,如有賣販售木雕以及擺放並宣傳其他作者繪本。因此未來是否走向多元性之美術館,或將強調什麼主題呢?
經營方式-出資者、維持方式、盈虧、人事經費
參觀動線-實地觀察美術館的巧思

  岩村和朗:「一直以大自然為題材畫繪本,想讓小孩子了解「活著」是一件什麼樣的事情,傳遞此觀念最基本的是「由其他生命維持我們的生命」,也就是「吃」這件事情。這就是建立繪本之丘美術館的動機。
選擇在繪本之丘建立美術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有農場,在農場中可看到食物的生產過程,人類用農牧業來生產食物,而人類要怎麼活下去?岩村先生認為最重要的就是「飲食」,因此選擇此地作為美術館的地點。
從上段談話中可看出岩村和朗先生想表達的理念,實際參觀過繪本之丘後,我認為此理念實踐程度非常高,雖然因為是冬天,缺少了許多可評估的重點(例如農場見習、遊客訪問等),但在冬天暖陽的照射下,相偕於草原上席地而坐,樸質溫和的農村景致使人心情安定,一手麵包一手草莓的吃著,讓人了解到岩村先生說過:「讓孩子親身體驗,他們自然會知道什麼是好的」這句話的深刻意義。

  對談完,沿著步道往農場走,四周盡是白雪覆蓋,雖冷的直發抖,在聽過岩村先生分享的生態觀察,這條美麗的小路撘配上森林彷彿就像伸手招喚著我們過去,讓我不禁想起《手套》一書中描寫的小動物們,是不是也在躲哪個地方,會不會被我們不經意的打擾了呢?

  實地到館參訪發現,繪本館與農村、牧場的結合是緊密的,與其說是來參觀繪本館,不如說來此地的親子們是來郊遊兼體會農村樂趣,原先期待會看到大量書中場景,實地才發現,繪本中的小老鼠們就存在這片丘陵中,也許在被風雪覆蓋的小路旁、也在被挖空的栗子殼裡,進而驚訝的發現岩村先生所想表達的,就是這麼簡單,他要給孩子們的是一個「真實」的世界,繪本早已存在、故事早就上演,只待你走入大自然中親身體會。所以就像是我們常常看到的體驗活動,未來此館的經營理念如果不會改變,肯定會繼續引導孩子們親近大自然,了解所謂「生活」的大道理。
繪本之丘美術館目前經營方式是岩村先生家三代同堂,由長子、長女管理美術館的家族經營模式。美術館逢連休遊客會比較多,夏天也是相對多人次的季節,至於我們到訪的冬天是美術館最慘澹的淡季。岩村先生苦笑著告訴我們:「門票是 無法使美術館維持下去的,館內的收入來源除了門票外,還依靠周邊商品及繪本販售來維持營運,其餘則是盡量節省經費,展覽品自己佈置,窗簾、桌子也都是自己製作的。」(岩村先生神氣的指給大家看)。因此美術館的經營方式是小而美,並且趨向傳統家族傳承的企業。

  美術館主體比想像中還要小,但是,沿著木板鋪成的山丘小路、幅員廣大的牧場與農田,都涵蓋在參觀的動線中,岩村先生為了獲得當地居民支持可是親自解說設館理念許多次才促成。在館內參觀過後前往戶外散步是不錯的選擇,館外設有停車場,山丘步道僅容2人並肩而行,或許是因為淡季的關係,空間與路線的規劃是綽綽有餘的,非常適合家庭郊遊踏青。

結論:
  實地走訪後才發現,此館與原訂主題有所差距,若要以精緻主題式美術館為題,吉卜力美術館會更切合主題,而繪本之丘美術館則是較樸實無華的主題式美術館,因此題目應更改為「繪本之丘美術館經營模式探討」。
  至於本題目最初的重心,也就是引進台灣的可能性,我認為是相當困難的。尤其是在台東地區,若無政府的輔導補助,即便是如「誠品」般的大型連鎖書店,也經營的非常艱辛。
  從經營的層面來看,台灣有許多生態牧場經營方式與繪本之丘是相像的,成本卻較美術館低很多,這使得同樣經營方式的美術館增加許多競爭對手。從經費的角度來看,美術館的建立即是一筆可觀的經費,而後續的人力與修繕才是最令人頭痛的部份,例如好不容易才成立的台東故事館,現在卻成為台東縣政府的燙手山竽。而在文化風氣不如日本盛行的台灣,一般民眾對於美術館的支持度想必不會比牧場高。
  雖然繪本之丘這樣的美術館是很棒的藝文與休閒空間,可惜台灣並沒有如岩村先生般慷慨的支持者來實行這項理念,將場景搬到台灣一細想,真正打從心裡佩服岩村先生慷慨而無私的理想。

參考文獻:
Bethel(2009),岩村和朗,xuite日誌,書目整理‧岩村和朗/作品年表&中文譯本。上網日期:23:50,3月17,2009。網址:http://blog.xuite.net/bethelhone/teatime/22872748

Lin姐姐 (2007),繪本之丘美術館,yahoo部落格,繪本介紹-岩村和朗與14隻老鼠。上網日期:22:23,1月29,2010。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jw!87JgwR6aHBVHQV8manBgfcU-/article?mid=277&prev=2024&l=f&fid=19

周儒、呂建政譯(Donald R. Hammerman ;William M. Hammerman;Elizabeth L. Hammerman著)(1999):「戶外教學」。台北:五南

曹瑞芝(2007),繪本之丘美術館,樂多,大師們的童心與靈感──來自於大自然。上網日期:12:37,1月30,2010。網址:http://blog.roodo.com/toffee/archives/2690967.html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明文。

Read more...

林子欣、歐素敏、盛學斌~童心、童趣、吉卜力、皮克斯

>> 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作業名稱:童心、童趣、吉卜力、皮克斯
學生姓名:林子欣、歐素敏、盛學斌
修業時間:98學年台東夜間班
修業科目: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

童心、童趣



身為宮崎駿動畫粉絲們定不能錯過的聖殿——吉卜力美術館,在這裡近距離地看到自己所尊崇的動畫大師,其筆下的世界竟是觸手可及,相信動畫迷定都雀躍不已。
關於宮崎駿
宫崎駿生於1941年1 月5 日,四兄弟中排行第二。他們家原本住在東京都文京區,後來二次大戰因戰時疏散,舉家遷往宇都宫市和鹿沼市。住鹿沼市的伯父經營了一家飛機場,宫崎駿的父親在那間工廠擔任主管。宫崎駿的母親 是個很嚴格的人,頭腦很聰明。宫崎駿的么弟後來回憶說,他看到《天空之城》中的海盗婆婆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母親,雖然長得完全不像,但是個性倒神似。
宫崎駿小學一到三年级都在宇都宫市的小學就讀,後來他們搬回東京,便轉到東京的學校讀書。1947年的时候,宫崎駿的母親患了结核病,在床上整整躺了九年。從《龍猫》這部電影中就可以看到宫崎駿一家的這段灰暗日子的影子。
1958年,日本影史上第一部長篇彩色電影動畫《白蛇傳》(東映動畫制作)上映了,還是高三學生的宫崎駿迷上了這部片子,原本就喜爱漫畫的他開始對動畫產生興趣。宫崎駿從前就喜歡塗塗畫畫一些軍艦、飛機之類的東西,不過不太會畫人,他也曾立志要當一名漫畫家。
高中畢業之後,宫崎駿進入東京學院大學就讀,主修政治經濟學。1963年,宫崎駿從大學畢業了,進入東映動畫工作。第一部参與制作的作品是東映在同年12月的劇場動畫《Wanwan忠臣藏》。緊接著宫崎駿參加了東映首次制作的第一部TV動畫──《狼少年ken》。
當時他提出的一些企劃常常不被採用,但是宫崎駿還是堅持著他的理想。看了俄國動畫片《雪之女王》之後,宫崎駿心中的創作火焰更為旺盛了,他後來這樣回憶道:“我看到了動畫的製作是何其慎重且值得珍惜的事業....動畫是一個如此精粹,又可讓我們貫穿想像力來表現的藝術....它的力量不會輸給詩、小說或歌劇等其他藝術形式。”
1964年,宫崎駿當上東映動畫勞工協會的秘書長,當時高田勛是該協會的副主席(據說宫崎駿是社會主義者)。那年宫崎駿開始和他的同事太田朱美小姐約會。1965年秋,宫崎駿自願幫高畑勛導演的《太陽王子》的制作小组,擔任場面設計及原畫。同年十月,宫崎駿和太田朱美小姐结婚了,1967年一月他們有了第一個兒子。《太陽王子》在1968年上映後,宫崎駿和他的太太一起参加《穿長靴的猫》的制作。隔年,兩人又一起參加制作《空飛buyulei船》。1969年四月,第二個兒子也出生了。
1971年,宫崎駿離開東映動畫,和高畑勛、小田部羊一等人一起進入“A-Pro”工作。1973年,他和高田勛兩人合作的動畫《Panda》上映了,這部作品中宫崎峻一人身兼四個職務─原案、脚本、場面設計、原畫,個人風格有頗大的發揮。六月的時候,宫崎駿、高畑勛和小田部羊一離開“A-Pro”,加入“Zuiyo Picture”。七月,宫崎駿到瑞士去拍外景,尋找他的下一部作品《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海蒂》的靈感,在這部作品中他擔任場面設計及畫面構成。1975年,他又到義大利和阿根廷拍外景,準備制作《尋母三千里》,同樣也是擔任場面設計。
1978年,第一部全程由宫崎駿監制的作品──《未來少年柯南》在NHK 播出,頗受好評,宫崎駿的思想與風格在本片中大大地展現。1979年他進入東京movie新社,1980年執導《鲁邦三世Caliostro城》(劇場版),再度展現《未來少年》的冒險電影風格。1982年長篇漫畫《風之谷》在德間書店的Animage雜誌上開始連載,這部漫畫一直連載到1994年才完結。1982年11月,退出東京movie新社,當自由作家。
1983年,宫崎駿導演的動畫版《風之谷》開始籌劃,高畑勛擔任制片,由Topcraft工作室副負責整部影片的制作。同年七月,宫崎駿的母親去世,享年71歲。
1984年三月劇場動畫《風之谷》上映,豐富的想像力及深沉的内容,震撼了觀眾和整個電影界。四月,宫崎駿和高畑勛兩人合夥創立了“二馬力”會社。
1985年,Studio Ghibli 創立,開始制作《天空之城》。從《天空之城》以後,宫崎駿就一直Studio Ghibli 在工作,到現在為止一共陸陸續續制作了《龍猫》、《魔女宅急便》、《紅豬》、《風之谷》、《On Your Mark》、《神隱少女》、《霍爾的移動城堡》,到前二年的近作《崖上的波妞》。
宫崎骏小时候就開始畫漫畫並崇拜漫畫泰斗手塚治虫,但在後來的創作過程中,他發現他畫的只是手塚的仿造品,無論怎麼努力,也突破不了這一桎梏。所以,宫崎駿批評手塚的漫畫破壞了日本動漫畫業業的發展。
很多人以為宫崎駿在制作了《神隱少女》後便要退休,並不在制作動畫片了,事實上,宫崎駿的身體的確不能再導演一部电影了,他自己曾說,幹動畫電影的導演這簡直是嘔心瀝血,所以由於身體的問題他不能在親自執導一些諸如《神隱少女》的大制作了,而且也可以给年青人們提供機會。但這並不等於他會放棄動畫製作的工作,宫崎駿也可以參予一些動畫製作中不太累人的活,例如编劇、人物設定等。


關於吉卜力工作室
在1984年「風之谷」上映之後,不論是票房表現或影片的水準方面均獲得了相當大的成功,於是,在德間書店的支持下,1985年,「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了。同年,吉卜力開始制作「天空之城」,自此以後,吉卜力工作室成為一個專為宫崎駿和高畑勛制作動畫的工作室。
「吉卜力(GHIBLI)」這個名字事實上本意是指「撒哈拉沙漠上吹的熱風」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義大利軍飛行員將他們的偵察機也命名為「吉卜力」。宫崎駿是個飛行器狂,當然也知道這件事,於是决定用「吉卜力」作為他們工作室的名字。而在這個名字的背後,還有一層含意,也就是希望這個工作室能在日本動畫界掀起一陣旋風!!
吉卜力工作室是一个相當特殊的團體,不論在日本國内或是國際間都是一樣。因為吉卜力工作室原則上只制作由原著改编,劇場放映用的動畫。由於制作劇場版的動畫必須冒相當大的票房風險,所以一般的工作室通常都以制作TV動畫為主,雖然偶爾會制作一些劇場動畫,但是大多數也是由著名的TV版動畫改编而成的。
30年前,名叫宫崎駿和高畑勛的兩個年輕人相遇了。那時他們一起在一個叫「東映動畫」的工作室里工作。這個工作室原本也是只制作電影動畫的,但是在时代潮流的影響之下,他們無可選擇還是做了一部TV的動畫「阿爾卑斯山的少女」,于1974年播出,由宫崎駿制作,高畑勛導演。這部卡通在全世界都廣受歡迎。
  然而,在制作這部卡通的時,宫崎駿和高畑勛逐漸領悟到,電視版這種制作時間和成本都大受限制的動畫形式,是没有辦法達到表現他們心中真正追求的境界的。他們所追求的,是純粹而高品質的動畫,是能真正深入人心,刻畫人們生命中喜悦與悲傷的動畫。這一股信念,正是他們在「風之谷」成功之後,毅然成立「吉卜力」工作室的根本動機。他們的理想,是將全副精力都灌注在他們的每一部作品之中,絕不犧牲品質向有限的時間和預算妥協。每一部作品都將由宫崎駿和高畑勛制作導演,一切的指示都由導演来下達,導演的决定擁有最高的優先權。吉卜力工作室這幾年以來,一直堅持這樣的理念,而這可說宫崎駿和高畑勛這兩位出類拔萃的導演和全工作室人員努力的成果。
  吉卜力工作室的成員們,從来都没想過這個工作室竟然能一直存活到現在。「我們制作一部電影,如果它成功了,就再做下一部。如果失敗了,那這個工作室就得结束生命。」吉卜力成員們當初就是抱着這樣的心態出發的。為了使風險减到最低,他們沒雇用半個全職的工作人員。在制作一部影片的時候,他們大约會召募七十個左右的人員組成小組,電影完工之後,小組即自動解散。他們工作的地方,就只有位於東京市郊一間房子中的一層樓而已,而且還是租來的。一切的管理决策都由高畑勛一手包辦,在他的良好經營之下,吉卜力工作室才得已順利地完成「天空之城」的制作,並在1986年上映,成功地吸引了七十八萬名觀眾到電影院觀賞,同時得到了極高的評價。
  吉卜力工作室接下来的兩部電影是「龍猫」和「螢火蟲之墓」,負責導演的分别是宫崎駿和高畑勛。當時兩部電影的制作時同時進行的,整個制作過程簡直是一片混亂。而令人驚訝的是,即使是同時制作兩部電影,品質却絲毫没有降低的跡象,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吉卜力做到了,他們的政策方針是將制作良好的影片擺在第一位,公司的經營和成長則是其次。這就是吉卜力和其他的工作室不同的地方。如果没有這樣的政策,想制作這兩部電影根本是不可能的。
   談吉卜力工作室的歷史時,有一個人是不得不提到的,他就是德間康快,吉卜力的總裁。同時,他也是德間書店的總裁,除了負責發行業務之外,他也參與了一些公司發展及其他的事務。
德間康快很少來吉卜力的工作室,因為他原則上希望吉卜力工作室能自由地發展,自由地做决定。但是在有需要的時候,他總是站在第一線幫忙。當初將宫崎駿的漫畫風之谷搬上銀幕,正是出自他的决定,同時,吉卜力工作室也是由他一手創建的。
要將「龍猫」和「螢火蟲之墓」這兩部电影發行上映,吉卜力工作室遇到了不小的困難。因為這兩部電影和他們的之前的幾部电影相較,顯得相當的沈悶。當時,德間康快自己不惜風塵僕僕地游走於發行片商之間,位這兩部片拼命地爭取發行上映的機會。最後在他的努力之下,终於說服了片商。如果缺少了他的任何一點努力奉獻,吉卜力工作室現在早已不在了。

作品
1984風の谷のナウシカ-風之谷 Nausicaa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
1986天空の城ラピュタ-天空之城 Laputa:Castle in the sky
1988となリのトト口-龍貓 My neighbor totoro
火垂るの墓-再見螢火虫 Tombstone for Fireflies
1989魔女の宅急便-魔女宅急便 Kiki's delivery service
1991おもこびでぼろぼろ-兒時的點點滴滴 Only yesterday
1992红の豚-紅豬 Porco Rosso
1993海がきこえる-海潮之聲 (Ocean Waves)
1994平成狸合戦ぽんぽこ-平成狸合戰 Pom Poko
1995耳をすませば-心之谷 Whisper of the heart
On Your Mark (動畫MTV)
1997もののけ姬-魔法公主 Princess mononoke
1999となりの山田くん山田一家 My Neighbors Yamadas
2001千と千尋の神隠し-神隱少女 Spirited Away
2002貓の恩返し-貓之報恩 The cat returns
2004ハウルの動く城-霍爾的移動城堡 Howl's Moving Castle
2008崖上的波妞

吉卜力作品在日本的收入排行榜
名次 作品名稱 發行商 上映年份 發行收入 票房收入 觀影人數
1 神隱少女 東寶 2001 年 304億 2350萬人
2 霍爾的移動城堡 東寶 2004 年 196億 1500萬人
3 魔法公主 東寶 1997 年 113億 193億 1420萬人
4 崖上的波妞 東寶 2008 年 155億 1200萬人
5 貓的報恩 東寶 2002 年 64.6億
6 紅豬 東寶 1992 年 28億 304萬人
7 平成狸合戰 東寶 1994 年 26.5億 325萬人
8 魔女宅急便 東映 1989 年 21.5億 264萬人
9 兒時的點點滴滴 東寶 1991 年 18.7億
10 心之谷 東寶 1995 年 18.5億 208萬人
11 隔壁的山田君 松竹 1999 年 7.9億
12 風之谷 東映 1984 年 7.9億 91萬人
13 螢火蟲之墓 東寶 1988 年 5.9億 80萬人
14 天空之城 東映 1986 年 5.8億 77萬人
• 表格中的金額單位為日圓。
• 在這個排行榜上《風之谷》也包含在內。
• 在日本,1999年之前都是計算「發行收入」,2000年才 改為計算「票房收入」。
• 資料來源:日本電影創作者聯盟。

吉卜力配音員的特色
吉卜力的動畫作品大多起用實力派的知名配音員(日本稱為「聲優」)。從「紅豬」開始主角的配音(CV、Character Voice)卻大都聘請並非以專業配音為本業的演員。尤其是常常起用在電視上有名的演員(例如《哈爾移動城堡》中的木村拓哉、《地海戰記》的岡田准一)這是因為宮崎駿表示「專業配音員的演技過於成熟,令人厭倦」(原文:声優の演技はこなれていて嫌だ。)。因此,吉卜力動畫招到許多動漫迷的批評。此外,吉卜力動畫的另一個特色就是有許多兒童角色,只要是在宮崎駿的作品中,都會起用與那個角色相同年齡的演員作為配音員。宮崎駿表示「小孩子的聲 音當然是由小孩子來配音最自然」。針對這點也有反對的意見(大多是動漫迷),認為倒不如起用擅長使用高音來飾演小孩子或幼童的配音員(例如金井美香、金田朋子等)。也有認為小孩子的角色就應該要使用小孩子純真無暇的聲音才對。此外在吉卜力製作的廣告和預告片中,旁白向來都是由矢島正明配音。

迷路於美麗城堡
看過《崖上的波妞》、《移動城堡》、《龍貓》、《紅豬》、《神隱少女》等動畫嗎?這些我們熟悉的日本動畫,都是宮崎駿先生與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2001 年 10 月 1 日,在東京三鷹的井之頭公園旁,由宮崎駿精心策劃的吉卜力美術館(Ghibli Museum, Mitake)正式開館。美術館工程和設計就像吉卜力的動畫,講究每個細節,要讓每個小朋友自在的在裡面玩,所以雖然是美術館,卻從來沒有導覽,不會有人告訴你:「這是什麼⋯⋯」、「往哪裡走⋯⋯」之類的話。
位在東京西郊三鷹的吉卜力美術館(ジブリ),從五年前創館後人潮就一直絡繹不絕,不僅僅是因為動畫人物深受小孩子喜歡,而是其中蘊藏著無數的驚喜,使人就算去過了還會想再去,參觀吉卜力美術館有點麻煩,就是它屬於預約制,不接受現場買票。一天有十點、十二點、二點和四點四個入場時間。第一任館長就是宮崎駿的長子宮崎吾郎,二○○五年起由中島清文接任館長至今。



走進館內的庭園,會發現售票亭內有一隻超級大龍貓在賣票。可別被騙了,這隻大龍貓並不賣票,它是宮崎駿對訪客開的一個小玩笑。



要買門票,必須到Lawson便利商店預約才行,美術館本身是不賣票的,走進矮門口,就可以跟櫃台換票(不論是在Lawson訂票或是JTB直接購買的都只是兌換卷),是一張內夾幻燈片的創意門票(霍爾的移動城堡中的一幕),十分值得收藏。



吉卜力美術館一樓正廳,當中挑高三層樓,頂棚為大片圓形天窗引進自然光。一邊有迴旋樓梯、一邊為古色古香的電梯(翻拍自導覽手冊)

一樓有「動起來的房間」(Pyon Pyon Room)這裡介紹的是動畫原理, 這裡的展品包括 :《天空之城》機械兵的「上昇海流」,機械兵展出雙手,平面的飛鳥畫在視覺殘留 的動畫效果下,活像圍著機械兵在飛舞。



來到吉卜力美術館的一大bonus,是得以在一樓的土星劇場裡欣賞未對外發表的動畫短片。憑入場卷可以看一次。這回上映的,是小老鼠相撲,非常可愛逗趣。無須語言,大人小孩全都看得津津有味。(翻拍自導覽手冊)

龍貓 Pyon Pyon ,利用泥膠造成的龍貓主角們模型如貓巴士、大中小龍貓及該片主角姊妹倆,在視覺殘留的動畫效果下動起來。



美術館二樓一隅,特地布置成大師的工作室。很像西方古堡的場景,可以看出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這也反映在他的多部作品中。但從日本傳統出發的那幾部作品,我覺得更為動人。(翻拍自導覽手冊)
大型的動畫膠片機,及七至十個用膠片重疊而成層次分明的膠片畫,這些都是相當難忘的視覺經驗。看到動畫形成的過程,宮崎駿的歷年動畫一字排開,看到的瞬間真的是超感動的,然後透過旋轉盤和底片播放明白解說動畫的來由,接著就到樓上的手稿區,那裡從最初的黑白手稿到完成的彩色完稿都一應俱全展示在牆上,順著指示牌走過一趟就可清楚理解動畫是如何成形,館內有兩台手動放映機,吸引每個人去轉動,由於轉動速度不同,產生的畫面效果也不同,你可以控制影片裡人物的動作快慢、往前或往後,感覺自己就像是放映師。另外,在模擬吉卜力工作室的展示間,牆上貼滿了草圖,地上有一個玻璃罐的鉛筆頭非常特別,原來那些是工作室使用的鉛筆,當鉛筆短到握不住時,他們就將兩枝鉛筆連結成兩端都可用的鉛筆,再短到不能用時,就套上一段空筆桿加長繼續用,可見工作人員的用心,也提醒我們要愛惜物品。還有一間特別展覽室目前展示的是波妞特展。



紀念商店「曼馬由特」(名稱來自作品《紅豬》中的空賊團):銷售與吉卜力工作室和企劃展示內容相關的紀念品品屋。

逛完一圈,當然要去造訪禮物店了。美術館的禮物店,以紅豬裡的空中海賊集團Mamma Aiuto為名。裡面,人山人海。



龍貓巴士成焦點
館內最知名、最受小朋友歡迎的展出品,就是《龍貓》裡的那輛貓巴士。小朋友可以在裡面鑽來鑽去,歡笑聲不斷,是全館最high的焦點。




頂樓花園,其實不算「花」園,因為這裡故意呈現相當自然原野景觀,在一片「荒煙蔓草」當中,最凸顯的就是巨大的銅製的機器人--拉普達士兵(ロボット兵,出自動畫《天空之城》一片)



拉普達士兵側面。這尊銅像高約五公尺,像守護神一般俯視著頂樓。這裡也是大家必定拍照留念之處,到此的每個遊客都輪番向前合照。



天空之城拉普達的中樞石碑(上面刻的是拉普達文字)。

處處驚喜



吉卜力美術館最迷人之處,就是各個角落的家具、擺飾設計都呈現匠心獨具、迷人巧思,極具童話夢幻般的形式,令人驚豔不已。



造型新奇可愛的器具:有轉盤的出水台、貓咪水龍頭、不銹鋼魚型座椅。
院子裡的水井,真的可以打水上來,滿出來的水順著紅磚砌成的小水道流進像臉型的排水孔蓋讓大家知道簡單的排水功能。



遇見草帽咖啡屋


規劃
• 展覽內容企劃展示室:以特定的作品和作家、製作工作室為主的企劃展覽
• 常設展示室:動畫的原理、原始的動畫片展示,重現製作工作室的場景,可以看到歷年吉卜力作品的原稿等資料。
• 《龍貓》中的貓巴士(小朋友可以進入其中遊玩)
• 屋頂上的機器人士兵(ロボット兵,來自動畫作品《天空之城》)、天空之城拉普達的中樞石碑(上面刻了拉普達文字)
• 圖書閱覽室:收藏許多兒童文學書籍(角野榮子的《魔女宅急便》等),還有吉卜力的相關書籍,可以購買。
• 映像展示室「土星座」:放映美術館專用的動畫電影,以及與企劃主題展覽相關的作品。放映室可容納80人,對應DTS音訊。
• 龍貓的售票亭(トトロのニセ受付)
• 咖啡廳「草帽」(麦わらぼうし):提供獨創的餐點
• 商店「曼馬由特」(名稱來自作品《紅豬》中的空賊團):銷售與吉卜力工作室和企劃展示內容相關的紀念品

行程安排建議



吉卜力美術館位於東京23區以外的三鷹市,是一個居住型的衛星都市;對東京人來 說,就像是我們從台北東區的市中心到北縣樹林土城一帶的概念。三鷹市是很美麗的地方,位於多摩丘陵的中心,多摩丘陵就是平成狸合戰片中的 舞台。位於車站南邊的井之頭恩賜公園,是面積十分大的一個森林公園,綠樹成蔭,非常適合各種休閒活動。吉卜力美術館就位在公園的西南側。




三鷹車站南端,有一條叫做玉川上水的引水渠道,一直流向南方,經過井之頭公園。水渠兩旁街道遍植綠樹,在樹蔭下沿著玉川上水一路散步到井之頭公園,十分優閒愜意。要前往三鷹,利用JR總武線 / 中央線 (兩線互通) 是最直接的辦法。到達三鷹站後,從南口出站。南口位於二樓 的步道橋上,出站後往左手邊看,就會看到站前廣場的邊邊有小巴士站;



這裡是吉卜力美術館接駁巴士 (台灣人都說是龍貓公車) 的乘車處。


童心童趣--駿親自製作展出物,跟小朋友開玩笑
館長表示,當宮崎駿手邊沒有動畫電影要忙時,喜歡小孩的他常到這座美術館,並親自製作展出物,透過製作物跟小孩溝通、開玩笑,宛如童心未泯的老爺爺。
「我覺得他(宮崎駿)是很有童心的人,好像十幾歲的小孩一樣,」館長描述,宮崎駿每當做好一個館內的新展出物時,就會很得意地拿給大家看,還一邊很興奮地說,「你看你看,是不是很棒?」
有一次,宮崎駿在館內畫十隻青蛙,以重疊的方式藏在不容易發現的地方,有些青蛙在水面上,有些在水底下。宮崎駿看到小朋友在找青蛙時被騙,他就好高興。
宮崎駿不只自己心裡永遠住著一個小孩,除了喜歡小孩之外,他也希望喚醒大人們沈睡已久的赤子之心。透過他的動畫作品,也透過吉卜力美術館,讓人們重新體會純真的美好。
順著鐵梯走上屋頂,《天空之城》裡的大型機械兵倚立在蘆葦叢中,有 4 公尺高,許多人喜歡和他合照。在他的背後還隱藏了一個祕密的日式公園,讓人繼續探訪,最後可由飲食區出館,遊客離開時,幾乎是一邊走一邊回頭看,我想他們一定還想再來吧!


吉卜力、皮克斯
在參觀日本吉卜力動畫館回台後,台灣剛好在展皮克斯,一樣引起廣大的人前往參觀,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動畫的魅力真是無遠弗屆,在日本參觀及卜力動畫館得先預約,來自世界各處的宮崎駿迷,而在台灣展的迪士尼動畫有多部是大家所喜歡的或熟悉的,很多人認為機會難得,想一窺動畫世界的奧妙,所以不論是宮崎駿或皮克斯都引領了一股風潮,這些動畫吸引人的元素是什麼?這些動畫也是兒童文學的範疇,而動畫和讀者之間又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呢?
我想對於宮崎駿的動畫和迪士尼的動畫二者之間的風格有許許多人在討論,但是這之間的差異或風格不是短短幾個篇幅就可以比較完畢的,但無諱言的他們當中有些相似處,茲僅從觀賞美術館或動畫展中提出一些想法:
動畫影片是文學作品或藝術品?這些帶給人們尤其是兒童們許多感動的影片,我相信背後必有一大群默默耕耘者歷經汗水結集而成。在皮克斯展看到了許多動畫創作者對動畫的理念:

電腦不會自動創造動畫,一如鉛筆不會自己繪製卡通,電腦動畫仍是出自藝術家之手。

的確我們相信只有純粹的動畫技巧無法創造出精采的故事,這些動畫作品雖然利用了很多技巧,但他們的製程也是藝術家們嘔心瀝血之作,一部動畫的完成無疑就猶如一件藝術品的誕生。宮崎駿的作品更是講究,有人說在他的動畫任一地方停格,畫作之精細就猶如一件藝術品。

彩繪腳本的確能在一張圖畫中呈現整部影片的樣貌,猶如整部電影的路徑圖,我將其稱為來自未來的明信片。

彩繪腳本很重要,關係著一部影片的精神,彩繪動畫之講究實有其道理,同時動畫的色彩、肌理、物體、光線、折射、倒影等都是影響影片之重要因素。

宮崎駿所要建造的是什麼要的博物館?他所想要傳達的意念是什麼?他所要建造的事一個充滿趣味的地方,一個可以讓身心靈放鬆的地方,也可以探索,可以尋趣與思索的地方。在離開美術館時可以感受到心裡比入館前更加的滋潤。為了建造這樣的美術館,建築物本身必須像影片一樣巧妙的結合在一起,舒適的空間讓人有如在家一般的感覺,特別是在不擁擠的時候。因此我們可以藉這次的參觀來檢視一下吉卜力美術館是否符合他的初衷。美術館入口處一映入眼簾的就是大家所喜歡的龍貓坐在售票口(當然不是真的售票),再者館內巧妙的運用了許多動畫裡的角色,讓人驚喜連連。
說到吉卜力美術館就不能不提到它環保與自然的理念,因此很多的設計都能讓自然的光線透進來,
整個美術館力求符合宮崎駿的概念,就連餐廳都是吉卜力美術館的精神象徵,供應的是家庭式的料理,從準備到上菜都講究要在吉卜力的廚房親自料理。
我想比較不符宮崎駿建館初衷的大概是參觀者的人數太多了,以致於無法讓參觀者可以適意的探索。
有一間展覽館原始陳列宮崎駿工作室零亂的書桌,桌上擺滿了參考書籍涵蓋了各個領域有歷史、自然、人文、科技等等,宮崎駿喜歡看書也讀兒童文學、我想這些都是創作作品的先備知識,作者構思故事或交代背景時才能塑造出一個個精采又有說服力的故事。

Read more...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 Free Blogger Templates Joy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