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 部落格發佈需知

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同學務必詳閱!

● 撰寫文章請依前例格式編排。
● 請務必於文末加上標籤,以利搜尋。如不知標籤如何設定,首篇可空白,由管理員新增後,未來請依標籤設定。

吉卜力美術館◎行前計畫(簡美玲、林麗麗 )

>> 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

◎暑期班 簡美玲 台北班周淑琴 林麗麗

壹、研究動機


宮崎駿這位家喻戶曉著名的動畫大師,迪士尼將他尊稱為動畫界的黑澤明,對亞洲及台灣的影響力甚至遠超其他動畫電影,即將進入他的吉卜力美術館,心中當然充滿期待與好奇。

然而,對於宮崎駿我們到底知道多少呢?對於他的團隊及美術館又了解多少?對於宮崎駿最早的印象來自於螢火蟲之墓、龍貓,這些作品曾深深打動我年少的心,直到最近才知道原來螢火蟲之墓並非他的作品。至於大家都熟悉的天空之城、紅豬、魔女宅急便、魔法公主、神隱少女、霍爾的移動城堡及波妞,一部部膾炙人心的作品,更奠定了他在全球動畫世界無可替代的地位。

於是,我們試著重新打開舊時的記憶,並注入新的閱讀,重新探訪宮崎駿、認識宮崎駿、與宮崎駿相遇。

貳、研究對象(一)宮崎駿介紹

出生:1941年1月5日 出生地於東京都文京區
學歷:1963年畢業於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學部
經歷:大學畢業之後原本打算以漫畫家維生, 1964年進入東映動畫。著手製作了「狼少年KEN」、「貓熊家族」、「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等電視卡通。之後到過TELECOM,1982年自立門戶,1984年成立二馬力動畫事務所。曾經以「龍貓」一作席捲了1988年的所有電影獎項,1994年3月連載完畢的漫畫作品「風之谷」,總共歷時12年才完成。這部作品不僅具有豐富的娛樂性,並且還探討人類將何去何從的問題。之後每幾年推出一部動畫,都造成日本及亞洲的轟動,原本在魔法公主後宣佈退休,但是後來以神隱少女復出並造成更大的迴響。其動畫有幾個特性,就是少女、飛行、環保和反戰。以下為他的創作年表:

宮崎駿創作年表
1968: Horus: Prince of the Sun 太陽王子 (TV) (場面設計/原畫)
1969: Puss in Boots 魔法貓 (TV) (原畫)
1971-1982: Lupin III 魯邦三世 (TV)
1972: Panda Kopanda (原案/腳本/原畫/動畫)
1974: Heidi 小天使 (TV) (場面設定/畫面構成)
1976: 3000 Miles in Search of Mother 尋母三千里 (TV)
1977: Rascal 苦兒流浪記 (TV) (原畫)1978: Future Boy Conan 未來少年 (TV)
1979: Anne 小安妮 (TV) (場面設定/畫面構成)
1979: Lupin III: Castle of Cagliostro 魯邦三世劇場版
1981-1982: Sherlock Hound 福爾摩斯 (TV)
1984: Nausicaa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 風之谷的娜烏西卡 (原作/腳本/監督/原畫)
1986: Laputa - Castle in the Sky 天空之城 (原作/腳本/監督)
1988: My Neighbor Totoro 龍貓 (原作/腳本/監督)
1989: Kiki's Delivery Service魔女宅急便 (製作/腳本/監督/原畫)
1992: Porco Rosso (the Crimson Pig) 紅豬 (原作/腳本/監督)
1995: Whisper of the Heart 心之谷 (製作/腳本)
1995: On Your Mark恰克與飛鳥的MTV (原作/腳本/監督)
1997: Monster Princess 魔法公主 (原作/腳本/監督)
拍完魔法公主之後,宮崎駿就宣佈因為體力的關係,決定退休了。其他幾部常常被張冠李戴的作品,大多是宮崎駿的老夥伴高[火田]勳(Isao Takahata)的作品,這些誤植是因為他們同在吉卜力中,而且作品風格相近的緣故。
1988: Grave of the Fireflies 螢火蟲之墓 (高[火田]勳)
1991: Omohide Poro Poro 點點滴滴的回憶 (宮崎駿:製作;高[火田]勳:監督)
1993: Ocean Waves 海潮之聲 (TV) (望月智充)
1994: Heisei Tanuki Gassen Pom Poko 歡喜碰碰狸 (宮崎駿:企劃;高[火田]勳:監督) 2004:Howl's Moving Castle 移動城堡(宮崎駿:腳本;宮崎駿:監督)
2008:Pony 崖上的波妞(宮崎駿腳本;監督;原作)

宮崎駿他的超級團隊~吉卜力工作室於1984年成立,由宮崎駿高畑勳與鈴木敏夫共同籌畫。「吉卜力GHI-BLI」這個名字本意是指〝撒哈拉沙漠上吹的熱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義大利空軍飛行員(紅豬的背景)
將他們的偵察機也命名為〝吉卜力〞,身為飛行器狂的宮崎駿,
自然也決定用〝吉卜力〞作為他們工作室的名字。

(二)吉卜力美術館介紹
一.基本資料:
規模:佔地面積:地基面積/4000m2,建築面積/3550m2
展示面積:3500m2
地點:181-0013 東京都三鷹市下連雀1 丁目1-83
(東京都立井之頭賞賜公園西園內)
開放時間:上午10 點 ~ 18 點,每週二休館
營運方式:採預約參觀制,當日憑證在入口處交門票入場。入場指定時間為每日四個時段,如下表所列,不清場,閉館時間前皆可。

場次時間:
第1 回 10 點 (10 點30 分前入場)
第2 回 12 點 (12 點30 分前入場)
第3 回 14 點 (14 點30 分前入場)
第4 回 16 點 (16 點30 分前入場)
二.入館費用:

觀眾類別
金 額
大人、大學生 1000 円
高中、初中生 700 円
小學生 400 円
幼兒(4 歲以上) 100 円
4 歲以下 免費

三.交通路線圖:
電車JR 中央線到三鷹站南口後,轉乘美術館專用彩繪小巴士,需
另行購票(單程200 円,來回300 円)

四.博物館介紹
「一起當個迷路的小孩!」(入口標語)
由宮崎駿結集建築、機械、模型、動畫等各類藝術家之力共同建構而
成的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是依據所在地三鷹市的文化設施需求而規劃
建置, 地下一樓是「土星座」電影放映廳,播映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短篇動
畫,二樓展示區是宮崎駿的動畫工作室三樓設有賣店與書店,另一端則是讓小朋友大排長龍的龍貓公車。
以上是美術館的介紹,走吧!美術館正在向我們招手囉!

参、問題探究:  
1.吉卜力美術館成立的靈感、背景、理念,受當時日本哪些影響?在這座美術館中可以看到哪些宮崎駿提倡的自然保護和環保精神?(成人角度)

2.探討宮崎駿在動畫中所創作的建築美學和有趣空間如何在美術館中呈現?-尋找吉卜力美術館中貼近兒童需求與樂趣的空間(老師角度)

3.宮崎駿如何透過作品行銷日本文化?(兒童文學研究角度)

肆、實地訪查重點:
1.找尋吉卜力美術館中符合自然環保的概念

2.觀察符合兒童需求的空間和樂趣,如設計的活動和高度設定

3.若時間允許,藉由参訪東京都立小金井公園~江戶東京建築文化園,回顧東京四百年歷史文化及吉卜力團隊創作吸取的創作養分中找尋宮崎駿作品中的日本文化

4. 參觀心得~試與國內兒童美術館的比較

參考資料:
1.宮崎駿。《出發點1979~1996》。黃穎凡、章澤儀譯。台北市:台灣東販,2006年5月。
2.樂在工作:進入宮崎駿.高(火田)勳的動畫世界。作者:鈴木敏夫 。譯者:鍾嘉惠。台北市:台灣東販,2009年7月10日。
3.吉卜力美術館官網宮崎駿。.
http://www.ghibli-museum.jp/2010年1月30

Read more...

國際兒童圖書館組◎行前研究計畫

◎林儀瑋、陳美雲

壹、研究動機

台灣近年來推動閱讀不遺餘力,為了讓兒童更親近閱讀,培養兒童建立自主閱讀的習慣,各縣市多成立活潑、多元並具想像空間的故事館或繪本館,營造出良好的閱讀氛圍,使兒童在館內閱讀時能進入閱讀情境,享受閱讀的樂趣。但這些機構竟未有一所像日本國際兒童圖書館一樣,享有國家級的地位,令人不禁好奇,該館究竟如何成立?其背後的需求考量因素有哪些?

日本國際兒童圖書館由日本首區一指的設計師安藤忠雄負責監修設計,該館開館之後,據說吸引將近三成建築專業人士進館參觀,其建築特色魅力究竟何在?對大人而言,國際兒童圖書館有其研究及參觀的價值,但以孩童觀點來看,這座圖書館是否一樣充滿魅力,吸引兒童前往使用?國際兒童圖書館在日本兒童文學界具有哪些領導地位?其重要功能有哪些?從成立至今的報導中,該館有哪些缺失(例如:標榜國立卻藏書不豐)?是否已尋求改善?以上種種問題吸引我們想深入探詢,一窺究竟。

貳、認識研究對象

一、建物歷史背景

日本國際兒童圖書館位於東京上野公園內,原是舊有的帝國圖書館,建物創建於明治39年(西元1906年),昭和4(西元1929)年增建完工,並於昭和22(西元1947)年改稱為國立圖書館,其後因為國立國會圖書館(西元1948年)的成立,國立圖書館直到平成10(西元1998)年便一直以上野圖書館之名做為國立國會圖書館的支部,其建物從外觀到內部極為講究古典、深具西洋風格,是明治時期文藝復興式代表性的建築,因而被東京都列為指定保存的歷史建築。1995年日本圖書館協會向國立國會圖書館建言,以國會圖書館上野圖書館原址做為「國立國際兒童圖書館」,日本政府特別聘請安藤忠雄負責設計監造,1998年開始改建,2000年5月5日兒童節開館,但整棟建築直到兩年後才全部整修完成,於2002年全面開館。

二、設計師監修的建築新風貌

國立國際兒童圖書館是一棟鋼結構的磚造建築,建物本身為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的建築,改建總工程花費約94億日圓,除在地基加進最新防震設備外,並極力修復明治時期的裝潢,甚至研發仿製舊有的牆壁塗料,因此無論是乳白色的壁面、挑高的天井、華麗的吊燈、花梨地板或黑檀門扉都得以重現原貌。另外,安藤忠雄在建物上加入個人獨特的現代風格,用玻璃帷幕和灰色泥柱導入新鮮自然光,使該館不再瀰漫一股陰霾的古建築氣氛。

三、新建築的空間規劃

國際兒童圖書館一樓的中心是「兒童室」,是以兒童為對象的自由閱覽室,裡面收藏日本創作和國外翻譯童書,房間內的書架呈一個大圓形,大圓內外是一層層豎立的圖書,中間則是排成小圓的低矮座椅,可供孩童或親子共讀使用,房間角落有數台電腦供孩童檢索查詢想找的圖書。在「兒童室」隔壁是「認識世界室」,裡面收藏世界各國的地理、歷史和民俗習慣的讀物,讓孩童藉由閱讀各國書籍來和世界聯繫,開拓未來。另外圖書館一樓還有一間只在週末開放的「說故事室」,由圖書館員進行一天2回,每回20分鐘的繪本說故事活動,其聽眾必須是小學以下的孩童。

二樓左右各有一間大型的「資料室」,是專門收集、保存童書及相關資料的房間,使用者必須年滿18歲且須填寫卡片才能進入使用。「第一資料室」收藏日本和亞洲各國刊行的童書、期刊和相關資料,其中日本部份因出版作品極多,開架空間有限,只陳架近代作品,較早期的作品列為閉架資料,需用電腦檢索再向圖書館員調取。「第二資料室」收藏亞洲地區以外的各國童書、期刊和相關資料。另外二樓還有一間「會議室」,提供給公共圖書館員及學校圖書館員培訓、研習用。

三樓共有四個部份,「博物館」為一主題展示場,用來舉辦各種主題童書的展示會。「媒體交流區」則設有多部電腦,讓來館者使用製成光碟的電子出版物。「大廳」則當演講廳使用,不定期邀請兒童文學作家或相關學者專家到場演講。另外還有一間「工作室」,被當作兒童文學研究會的房間使用。

從國際兒童圖書館的網站中可觀看到,一到三樓皆有一間大型的書架室可供藏書,難怪據說這所圖書館號稱藏書能力可達40萬冊,不知這次參觀是否有機會進入?真想一睹館內目前藏書量的丰采。

四、開放時間

1.開館時間:星期二—星期日 9:30am---17:00pm
2.休館時間:
固定休館日:每星期一
國定假日:5月5日兒童節除外
年假期間:12月28日─1月4日
休室日:2樓「第一、第二資料室」星期日不開放
3樓「博物館」展示會準備期間不開放

參、研究問題

  1. 日本大阪已有一間國際兒童文學館,是日本第一所國際兒童文學研究、資料及情報中心,為何還要選定上野圖書館做為國際兒童圖書館?兩者的差異何在?
  2. 國際兒童圖書館是日本第一間專門為兒童打造的圖書館,除了定期舉辦童書的展示會、邀請作家及專家學者演說以及周末說故事活動外,該館還曾舉辦過哪些活動來吸引大眾前往參觀?是否利用豐富資源,幫助學校推動閱讀?其作法有哪些?
  3. 日本使用過該館的家長認為,該館以「國立」為名卻藏書不如預期,標榜「國際」卻外國書不見多,此情況是否已改善?
  4. 國際兒童圖書館從開館自今已吸引眾多成人爭相一睹大師監修丰采,對兒童而言,該館空間規劃是否切合兒童需求,引領兒童前往閱讀的興趣?

肆、實地訪察重點
  1. 入館人數及年齡層調查
  2. 館內空間安排、使用規劃及藏書擺設之調查
  3. 館內設施(如:電腦檢索、閱讀座椅、館際服務、電子出版光碟)體驗
  4. 對館員提出有關該館歷史沿革的訪談

參考資料:
  1. 日本國際兒童圖書館網站 http://www.kodomo.go.jp/english/oh.html 
  2. 林宜和,<探訪日本的國際兒童圖書館>,《全國新書資訊月刊》,91年8月,頁3-5。
  3. 陳麗鳳,<日本兒童圖書館參觀紀要>,《台北市立圖館館訊》,第十八卷一期http://www.tpml.edu.tw/TaipeiPublicLibrary/download/eresource/tplpub_periodical/articles/1801/180110.pdf 
  4. 潘淑慧,<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的組織與經營>,《台灣圖書館管理季刊》,第二卷第四期,95年10月,頁57-68。http://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99288381225.pdf

Read more...

吳彩鳳、卓玉惠◎吉卜力美術館組:行前研究計畫

◎吳彩鳳、卓玉惠

一、研究動機:
看過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就會很想去看他設計的另一個作品【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宮崎駿是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落實在美術館內呢?

台灣許多的展覽館花了許多經費蓋的美輪美奐的,一旦完成,啟用後又淪為蚊子館乏人問津。我們想了解吉卜力美術館有什麼特別的宣傳或活動吸引人去參觀?當宮崎駿的電影上映時當然是吉卜力美術館最吸睛的時刻,一旦沒有上映電影時,平時吉卜力美術館會吸引那些人去參觀呢?

美術館中有五個房間介紹動畫的產出製程,是如何呈現的呢?和目前在台灣的皮克斯影展內的設計又有何異同呢?

大人和小孩一同逛展覽,常見到大人逛得很投入,小孩無聊的要命滿場亂跑,畢竟大人與小孩的認知理解能力是有差別的。吉卜力美術館的展品陳設出發點是大人或小孩,例如:展品的視覺高度、展品的解說難易、展品的知識性、展品的娛樂性,哪一種人可以領略到較高的樂趣?今年元旦假期,我們在高雄市立兒童美術館和科工館發現許多針對孩子設計的展覽,都是可動手做,或玩,或鑽來鑽去,吉卜力為兒童所安排的活動空間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呢?


二、研究對象: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

(一)宮崎駿Ghibli吉卜力美術館:
住所:〒181-0013 東京都三鷹市下連雀1丁目1-83(都立井頭恩賜公園西園内)
宮崎駿在東京近郊的三鷹市建立吉卜力美術館已經開幕讓喜歡他作品的觀眾可在館內重溫他過去的動畫作品。宮崎駿過去的作品包括《風之谷》、《天空之城》、《龍貓》、《魔女宅急便》等。

美術館由宮崎駿本人設計,處處宮崎駿的動畫,讓人置身於繽紛的童話世界。三鷹充滿夢幻色彩和童真,用色鮮豔,畫滿花草樹木,就如地區有不少樹木,環境幽靜,美術館開在這哩,特別有意思。而美術館的入門票設計十分獨特,就如一張35厘米的電影底片,上面繪有宮崎駿的動畫作品。
美術館的建築設計,也反映了宮崎駿對自然的熱愛,和動畫作品的主題遙遙呼應。博物館共有三層樓,還有一個野草叢生的天台,就像經常在宮崎駿作品裡出現的原始森林。
美術館的口號,是「做個迷路的孩子吧」,所以沒有指定的參觀路線。在美術館裏,參觀者能欣賞到宮崎駿的原畫,也能深入瞭解宮崎駿的動畫製作過程。
宮崎駿Ghibli吉卜力美術館網址:http://www.ghibli-museum.jp(以上資料版權屬於日本吉卜力工作室)
(二)開放時間:
1.開館時間:100am---1800pm (一天共有10:0012:0014:0016:00四次入館時間,在指定時間開始30分鐘以內(ex:10:00~10:30)入館,離館時間自由。
2.休館時間:週二,換展期間,年末年始。

三、研究問題及方向

(一)老師的身份(或專業領域上)角度:宮崎駿是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落實在美術館內呢?吉卜力美術館有什麼特別的宣傳或活動吸引人去參觀?
(二)家長或成人的角度:吉卜力美術館的展品陳設出發點是大人或小孩,例如:展品的視覺高度、展品的解說難易、展品的知識性、展品的娛樂性,哪一種人可以領略到較高的樂趣?吉卜力為兒童所安排的活動空間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呢?
(三)兒童文學研究者的角度:美術館中有五個房間介紹動畫的產出製程,是如何呈現的呢?和目前在台灣的皮克斯影展內的設計又有何異同呢?
四、參考網頁及書目:
  1. 台灣旅遊生活網http://travel.tcoc.org.tw/columnpage/specol/totoro/totoro.asp
  2. 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http://www.ghibli-museum.jp
  3. 青井汎。《宮崎駿的動漫密碼》。台北:大地,2009

Read more...

岩村和朗組◎行前之研究計畫

◎兒夜一怡君、韻淑、語碩二佳蓉

壹、研究動機

  剛聽到「岩村和朗」這個名字,對他還很陌生,但是說到「14隻老鼠」、「森林裡的松鼠系列」、「愛思考的青蛙」……等繪本,就讓組員們倍感親切。原來這位就是從小便耳熟能詳的繪本創作家。

  這次有這個機會到日本造訪「繪本之丘美術館」,行前讀了一些美術館介紹、作家的相關資料及作品。資料中提到岩村和朗先生希望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應該要多接觸大自然,這也是美術館的經營理念之一。讓本組組員聯想到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做中學」的理念,他主張從實踐中學習。楊冠政(1997)提到實施環境教育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在自然環境中教學,也就是戶外教學。呂建政(1999)也提到大自然提供了無數的教學題材,遍佈在各個學科之中。良好的戶外教學正是形成合情合理之學校教育的方式之一。

  因此本組組員開始感到好奇,岩村先生會如何實踐他的想法呢?如何藉由經營美術館去散播兒童文學的種子?而這套經營模式是否適用於台灣呢?帶著些許忐忑不安及滿滿的期待,前往繪本之丘美術館尋找答案。

貳、研究對象

一、 岩村和朗

  • (一)簡述
  岩村先生1939 年生於日本東京,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工藝科。他在大學時期,就參與NHK幼兒節目的動畫製作,之後更展開圖畫書的創作。1975年,他帶著妻子和五個小孩離開東京,到車程3小時的益子町居住。他和家人一起設計房子、建造畫室、引水源、種蔬菜,在這個大自然的舞台上,他更能敏銳地感受到四季的變化,觀察到每種、甚至每個動物的不同個性。(Lin姐姐,2007)

  • (二)中文出版品:
  1. 《14隻老鼠系列》:
    圖‧文/岩村和朗

    《14隻老鼠大搬家》
    《14隻老鼠吃早餐》
    《14隻老鼠挖山竽》
    《14隻老鼠過冬天》
    《14隻老鼠去郊遊》
    《14隻老鼠洗衣服》
    《14隻老鼠賞月》
    《14隻老鼠捉迷藏》
    《14隻老鼠晚安》

  2. 《7隻小老鼠系列》:
    文/山下明生 圖/岩村和朗

    《7隻小老鼠搭電車》
    《7隻小老鼠到海邊玩水》
    《7隻小老鼠挖地瓜》
    《7隻小老鼠愛釣魚》

  3. 《我愛吃餅乾》:
    文/間所壽子 圖/岩村和朗

  4. 《森林裡的松鼠系列》:
    圖‧文/岩村和朗

    《春天到了》
    《森林裡的鳥寶寶》
    《西北雨來囉》
    《晚上的朋友》
    《好紅好紅的紅毛衣》
    《暖呼呼的下雪天》

  5. 《愛思考的青蛙系列》:
    圖‧文/岩村和朗

    《愛思考的青蛙》
    《愛思考的青蛙-路通到哪裡》
    《愛思考的青蛙-夜晚從哪裡來》

  6. 《你要去哪裡?去看我的朋友!》
    圖‧文/艾瑞‧卡爾(Eric Carle)岩村和朗
                    (Bethel,2009)
二、 繪本之丘美術館

  美術館座落於大片青草地小丘的上方,為了保存週遭自然環境的原始風貌,岩村先生沒有刻意栽種美化的植物,只有在夏天來時修剪野草,因為不要讓草長得比小朋友還要高。到美術館參觀的小朋友們,除了可以欣賞到館內展出的畫作,更重要的是可以到繪本之丘的農場裡參觀見習。在農場裡小朋友可以跟著有經驗的農夫佐藤先生學習如何種植作物,播種、插秧、照顧作物、收成,可以在牛棚裡看見活生生的牛,像岩村先生一樣親身體驗自然,感受生命。(曹瑞芝,2007)
  • (一)開放時間:10:00~17:00(最晚入館時間16:30)
  • (二)參觀費用:成人900日幣,(國)高中學生700日幣,小學生500日幣,兒童300日幣 ,20人以上團體必須預約,享有10 %的折扣。
  • (三)休館時間:星期一
  • (四)地址:〒324-0611 栃木県那須郡那珂川町小砂3097
  • (五)電話:0287-92-5514、FAX:0287-92-1818
  • (六)館長:岩村和朗
  • (七)注意事項:禁止吸煙、展覽照相。

美術館得到的建築類獎項:
  • 平成10年度マロニエ建築賞(栃木縣)
  • 平成11年度優良木造施設優秀賞(木材利用推進協議会)
  • 第3回木材活用コンクール最優秀賞・林野廳長官賞(日本木材青壯年團體連合會)
  • 第3回JIA環境建築賞・一般建築部門最優秀賞(社團法人日本建築家協會)
  • ハートビル認定建築物(1997年)

參、問題限定

  研究者將以三個角度設定研究問題,分別為老師(或專業領域上)、成人或父母、兒童文學研究者的身分。老師的身分將設定為現職老師,並著重在他如何運用繪本之丘美術館進行教學。而成人的一般民眾,並無限定職業。再藉由文獻探討及實地訪察中,分析研究者所提出的問題。

肆、研究問題及方向

一、老師的角度:繪本之丘美術館之戶外環境教育教學資源調查研究

  先界定「戶外環境教育」,分析繪本中的環境教育教學內容,再經由實地探訪,觀察繪本之丘的環境資源,選定主題、焦點及角度,以戶外環境教育教學資源規劃教學內容。希望能藉由繪本之丘的發展實例,讓台灣的專門性美術館產生發想。

  • (一)實地訪查重點:
  1. 教育價值-教學上可應用的影片、教具、環境…
  2. 體驗-岩村先生認為:「讓孩子親身體驗,他們自然會知道什麼是好的。」因此探訪館內的體驗活動,了解從做中學的樂趣。
  3. 安全性-環境的安全性
  4. 繪本內容-聽聽岩村和朗先生如何表達繪本中的文字、圖像,如何引導小朋友,情意、知識、思考。

二、成人的角度:繪本之丘美術館參觀者之特性、態度

相較於兒童是被他人帶往美術館,無選擇的權利,是什麼樣的誘因使成人主動前往繪本之丘美術館?進館並非免費,想必會有個人不同的考量。

  所以在這份報告中,除了原本它所針對的兒童族群外,還有哪些成人也對這樣的主題式美術館感到興趣?以及這些成人的外在特質(年齡、性別、職業……等)又是如何?參觀態度又是積極的還是被動的呢?若不是身為父母的成人,那來這裡的目的又是為何?以上的問題都是本組感到好奇的,所以也想透過此次參訪仔細觀察一下,希望能夠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
  • (一)實地訪查重點:
  1. 經營理念-建築特色、展覽內容、教育意涵
  2. 性能價格比(C/P值)-原畫、展覽、體驗、環境等是否有可看性
  3. 附加價值-環境是否適合情侶約會、踏青野餐、親子同樂等
  4. 經營方式-導覽方式、服務態度、商品價位、促銷手法


三、 兒童文學研究者的角度:精緻主題式美術館經營模式探討──以繪本之丘美術館為例

  有鑒於前人已做過繪之丘美術館之介紹與相關研究,因此本組將目標設定為美術館的經營。
在美好的理想中,仍舊必須兼顧現實的考量,一棟精緻的美術館要如何發展、建立特色、如何使盈虧平衡等等皆是必須面臨的問題。如果有心引進相同理念的美術館至台灣,勢必考慮到許多經濟面上的因應問題,除了一開始的資金籌備到後續的館務管理,藉由此次難得的機會,皆是此行探訪的重點。
  • (一)實地訪查重點:
  1. 動機-設館理念
  2. 未來走向-館內似乎朝著多元方向發展,如有賣販售木雕以及擺放並宣傳其他作者繪本。因此未來是否走向多元性之美術館,或將強調什麼主題呢?
  3. 經營方式-出資者、維持方式、盈虧、人事經費
  4. 參觀動線-實地觀察美術館的巧思


  • 參考文獻:
  1. Bethel(2009),岩村和朗,xuite日誌,書目整理‧岩村和朗/作品年表&中文譯本。上網日期:23:50,3月17,2009。網址:http://blog.xuite.net/bethelhone/teatime/22872748

  2. Lin姐姐 (2007),繪本之丘美術館,yahoo部落格,繪本介紹-岩村和朗與14隻老鼠。上網日期:22:23,1月29,2010。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jw!87JgwR6aHBVHQV8manBgfcU-/article?mid=277&prev=2024&l=f&fid=19

  3. 周儒、呂建政譯(Donald R. Hammerman ;William M. Hammerman;Elizabeth L. Hammerman著)(1999):「戶外教學」。台北:五南

  4. 曹瑞芝(2007),繪本之丘美術館,樂多,大師們的童心與靈感──來自於大自然。上網日期:12:37,1月30,2010。網址:http://blog.roodo.com/toffee/archives/2690967.html

  5.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明文。

Read more...

安徒生公園組◎來去安徒生公園玩耍吧!(研究計畫)

>> 2010年1月30日 星期六

◎慧雯、伊芳

一、研究動機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安徒生,如果可以巧遇他?那會是怎樣的相遇?

安徒生在兒童文學中,是如此獨一無二的伴隨著我們的童年,耳熟能詳的故事,一讀再讀的喜悅,都豐富著我們每個人的幼小心靈,在不知不覺中,他已經悄悄的走進我們的生活中,穿越時空,帶著他精采的故事進入我們的腦海裡,悠閒徘徊,故事的雋永是令人回味無窮的,而創造故事的人,亦是讓許多人緬懷,在他的故鄉丹麥有個安徒生公園,在紐約也有個安徒生的雕像,在上海,也出現了他的蹤跡,而我們這次要到日本千葉縣的船橋市去造訪「安徒生公園」,去追尋他的蹤影。

這是個既有趣又令人期待的旅程,有趣的是,第一次參訪的經驗,期待的是,當童話與文化產業碰撞在一塊時,不知會有什麼樣的火花出現?童話?文化產業?藉由這次的旅行,我們想要探討安徒生童話的意象在日本的文化產業中,如何表現?「安徒生公園」是否能夠讓我們感受到安徒生的氣息?日本人如何重塑安徒生的世界?去參觀的人們呀!是否也能暢遊其中,流連忘返呢?

準備好,就出發吧!

二、研究對象

(一)安徒生介紹

「當我回顧我的一生,才驚訝地發現,我的童話故事竟是我最受歡迎的作品…… 大概沒人知道,『醜小鴨』其實描述的就是我自己!」 ─安徒生

1.生平:

1805年4月2日,安徒生出生在烏丹斯的貧民區中,他的父親是個窮鞋匠,母親是目不識丁的洗衣婦,家中經濟十分拮据,衣衫襤褸又其貌不揚的安徒生自卑感很強,因此從小就不喜歡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每天都待在家裡玩父親做給他的洋娃娃,或做白日夢,沉迷在自己編造的幻想世界裡。

由於他的手很巧,不但擅於剪紙,閒暇時也常常替他的洋娃娃做衣服,加上偶爾和其他小孩相處時總會情不自禁把自己編成故事中的英雄或主角,並說給別人聽,奇言異行讓他處處受到冷嘲熱諷,使得安徒生更加退縮進內心世界,也更堅定了想要出人頭地的念頭。14歲那年,安徒生便毅然決定離家前往哥本哈根尋求發展機會。

一抵達後,安徒生就跑到皇家劇院去求職,想要做一個劇壇紅星,雖然他沒有如願以償,但卻獲得貴人賞識,得到了在劇院中半工半讀當見習生的機會。藉由工作上的接觸,他開始寫劇本,並數度投稿給皇家劇院,院長也發現他確是個人才,便替他申請獎學金讓他受教育訓練,為他的寫作生涯奠下正規教育基礎。

安徒生此間閱讀大量名家如哥德、拜倫的作品,也學著創作詩篇與劇本。17歲發表作品《嘗試集》,24歲出版長篇幻想遊記《阿馬格島漫遊記》,第一版銷售一空,原本在飢餓中掙扎的安徒生從此脫離貧窮的陰影。
安徒生是從寫成年人的文學作品開始的,不過他對丹麥文學──也對世界文學──的最大貢獻,卻是童話。

1835年,安徒生在創作了詩歌、小說、劇本,並受到社會承認之後,他認真地思考一個問題:誰最需要他寫作呢?他感到最需要他寫作的人莫過於丹麥的孩子,特別是窮苦的孩子。他們是多麼寂寞,不但沒有上學機會,沒有玩具,甚至還沒有朋友。他自己就曾經是這樣一個孩子。為使這些孩子淒慘的生活有一點溫暖,同時通過這些東西來教育他們,使他們熱愛生活、熱愛美和真理,他就要為他們寫些美麗的作品,富有現實意義的作品。他覺得最能表達他的這個思想的文學形式就是童話了。他要寫童話,要做一個童話作家。

安徒生從此成了一個具有特殊風格的童話作家。他過去的歷程──艱苦的生活、學習、寫作和旅行,在他看來完全是一種有意義的準備和練習,即為童話的創作墊下基礎。從此童話成了他的主要創作活動。他花費40載光陰,為孩子撰寫了164則童話,文體包括故事、散文、散文詩及兒童小說。文體簡潔樸素,但充滿豐富想像力與濃厚詩情及哲理,又能反映所處時代和社會生活,表達平凡人的感情與意願。因此他的童話,表面上是「為孩子們講的故事」,實際上卻適合任何年齡層。

2.創作分期:

(1)說給孩子們聽的故事──充滿濃厚鄉土氣息的「浪漫主義」(1835~1844):
安徒生第一集童話出版之後,當時以詩人厄楞士雷革(1779~1850)為首的「浪漫主義」運動正在丹麥進行。安徒生和當時的浪漫主義者不同,他那種富於想像的活潑文體絲毫沒有華而不實的味道,而是充滿濃厚的鄉土氣息。
此期代表作品:《拇指姑娘》、《國王的新衣》、《小美人魚》。

(2)新的童話──轉向嚴酸的現實主義(1845~1852):
安徒生此時期的作品從濃郁的浪漫主義轉向嚴酸的現實主義,自詡為「新的童話」,不僅照舊為小讀者喜愛,而且也吸引成年人──同時還使他們看了不得不深思。
此期代表作品:《賣火柴的小女孩》、《母親的故事》和《影子》。


(3)新的故事──內涵已壓縮到單純「故事」的範圍(1852~1873):
安徒生此時直接描寫現實生活的小說,雖然寫法仍保留童話特點,幻想亦相當豐富,但其生活歷練更深,思想視野更為寬宏。有時則是用童話形式所寫的散文詩。
此時期代表作品:《沙丘上的故事》、《樹精》、《幸運的貝兒》。


感謝─致安徒生

你父親製的鞋子不能征服荊棘的路,
你母親的手也沒有洗淨人們的骯髒;
而你點起來的燈啊,
將永遠地,永遠地亮在這苦難的世界上。

在那北風嗚嗚地吹著大喇叭的冬夜,
我不會寂寞,更不覺得冷;
因為溫暖著我的有你的書的爐火,
坐在身旁的是那個賣火柴的小姑娘。
縱然那北方的春天曾拒絕我家的邀請,
我還是像雀鳥那樣快樂,太陽般的健康;
過去的牧豬奴已長成為一個戰士;
我這從農場裡出來的醜小鴨啊,
已生出一對天鵝的翅膀。

感謝你給我以你的童話的教室。
感謝你給我以你的心的蜜糖。
感謝你給我以愛情和營養。
今天,我要在我詩的小城裡

完成一座偉大的建築,
那就是立起你這丹麥老人的銅像。
─楊喚


(二)安徒生公園

1.緣由:
日本政府在推廣綠化及保護環境的前提下,鼓勵鄉鎮單位成立基金會等相關組織來推動環境保育並兼行觀光效益,把逐漸被破壞殆盡的自然景觀以主題公園的方式來做有利的保存。「安徒生公園」便是在此背景下設置而成,隸屬於千葉縣船橋市公園協會之下,而船橋市與丹麥的安徒生市為姊妹市,故以安徒生為公園主題,有彼此交流的意味所在。
2.園區規劃
安徒生公園是日本少數大型的自然式主題公園,佔地約28.5公頃。園區規劃不僅為孩子們設計,大人們也可以在其中快樂的找回童心,是個充滿綠色的公園,園區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1) ワンパク王国(頑皮王國):
是在船橋市五十周年紀念時(1987年)建立的頑皮王國,在野外設置了各式各樣的遊樂運動器材,如:以船橋市流傳故事的主人公十衛門為idea設立的十衛門塔、頑皮城(有滑道設施可以一口氣從城頂滑下來來、盪繩、水池、噴泉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一座特別製作的「呼喊和平像」(由岡本太郎製作,作為象徵船橋市的平和都市宣言記念,1988年10月建立。)及大廣場可以提供騎馬、騎腳踏車、觸摸小動物等活動,還有微型電動列車(SL)或新幹線型的迷你電動式電車,大人也可以搭乘。

(2)メルヘンの丘(童話之丘):
為安徒生主題區,因為和丹麥的安徒生市為姐妹市,所以把這主題區依照1800年時安徒生成長的地方做設計規劃,整體非常有丹麥風格。
有風車(以現存1800年代被建設的風車為範本、由專業人士組合成的風車。本體高約16.4m、1片風車葉片的長約11.3m)、水池(以童話醜小鴨為中心思想。中央的天鵝像高約4.2m)、農家、小橋、划船等等設施,還有童話館。
重現當年安徒生的房間,並且收集他所有故事的繪本以供閱讀外,還有播放故事的video及閱讀繪本的區域,以及每個月會辦相關的活動讓民眾參加。特別之處在於此區內有一個安徒生的雕像(在安徒生市的安徒生公園内H.C.安徒生的雕像複製。是在丹麥外第一個被許可複製的雕像。高約2.8m,連底座也包含的話高約5m)。

(3)自然体験ゾーン(自然體驗區):
在ワンパク王國區的北西部既存的樹林地或濕地,約一公頃的範圍,有水邊茂密的植被和濕地,在下游梯田散布在路的周圍,可以讓小孩體驗不同的自然形態和生態環境。

(4)子ども美術館(兒童美術館):
除了提供材料讓兒童發揮創作(像是料理、陶藝、織染、木工等等)以外,還有各式各樣的活動,如:最有名的就是依照季節而不同的人形故事劇(野外劇場),及美術和主題展覽等等。還有姆指姑娘世界,可以變成裡面的角色來體驗姆指姑娘生活,以及地中館,可以觀察水杉等植物的根及生長過程。

3.參訪資訊:

(1)開園時間:
AM 9:30~PM 4:00
※ 3月20日~10月31日間的星期六日及國定假日、
7月20日~8月31日全日的開園時間調整為AM 9:30~PM 5:00
(2)休園日:
每個星期一
※若遇星期一為國定假日,休園日則改為星期二。
※若國定假日為星期五或星期六的話,休園日則改為星期二。
(3)入園費用:
一般民眾900円、高中生600円、國中小200円、幼兒(4歳以上)100円。
※65歳以上、身心障礙者(照護者一名)免費。(需於入園時出示證明)
※25人以上團體打九折。

三、研究問題

1.日本人如何重塑安徒生的世界?東西方的文化如何結合?
2.四個主題區域的設計意義與目的?與「安徒生」的關聯為何?是否與童話內容相呼應?
3.對兒童而言,以「安徒生」為主題的公園和一般的公園有何不同?若家長選擇「安徒生公園」為兒童的遊戲場所,有何特殊的意義與價值?
4.與其他國家的「安徒生公園」有何不同之處?

四、實地訪察重點

1. 安徒生公園的空間規劃。
2. 安徒生公園的營運。
3. 安徒生公園的參訪動線。
4. 安徒生公園的設計理念。
5. 安徒生公園的使用者年齡階層。
6. 安徒生公園的參訪感想。

【參考資料】
遇見永遠的童話大師—安徒生
http://www.ylib.com/author/andersen/index.htm
童話丹麥4--烏丹斯(Odense)-安徒生兒時故鄉
http://blog.yam.com/syhtaiwan/article/23141217
船橋市安徒生公園
http://www.park-funabashi.or.jp/and/index2.htm

Read more...

公告◎《國文天地》雜誌出爐!

>> 2010年1月29日 星期五






五組的文章已收錄於《國文天地》第二十五卷第八期一月號,
《國文天地》也已將雜誌寄送至兒文所,
除玉金學姊與晉卿學長外,其餘學姊同學均可在阿寶老師研究室索取。

索取內容包含:國文天第一本、授權信一封,
如查收雜誌與信件,請務必回覆本文,
誠摯感謝。

(圖片掃描至《國文天地》第二十五卷第八期一月號,版權所有,煩勿轉載)

Read more...

吉卜力美術館組◎成果發表會─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

>> 2010年1月14日 星期四

三鹰之森吉卜力美術館(三鷹の森ヅブリ美術館)
◎簡文爵、林瑞玉、吳幸娥

宮崎駿與吉卜力動畫聞名世界,吉卜力美術館開館時間,遊客更是絡繹不絕。是什麼樣的美術館,能吸引這麼多的遊客,作為日本參訪行程當中的必行之點?是動畫作品的收藏展示館?還是動漫迷的朝聖之地?作為日本文化產業這門課的一個研究子題,下面是我們的研究與探訪:

宮崎駿與吉卜力

1941年宮崎駿出生於東京,在家中四個兄弟中排行老二。四歲那年,正值二戰尾聲,家鄉遭受戰火洗禮加上與家人躲空襲避難的親身經驗,影響了他往後許多作品中關於戰爭的反省。六歲那年,母親即因罹患肺結核需離家療養,接下來長達九年的時間,小宮崎駿除了要忍受自己的孤獨,還要照顧兩個更小的弟弟。這樣的童年稱不上完滿,但是日後驚艷全球的動畫導演此時已悄悄在磨練功力……。

由於父親在伯父經營的飛機工廠工作,從小宮崎駿就對各式飛行器產生強烈的興趣,甚至立志長大要成為飛行員。缺少母親陪伴的童年,為了安慰兩個年幼的弟弟,小宮崎駿常常拿起紙筆,隨手邊畫、邊講故事,這些與飛機有關的故事便這樣漫天飛舞,一路飛進未來,飛到宮崎駿創作的電影裡,因此在他每一部的電影裡頭都可見到飛行的元素。

宮崎駿對飛行器的狂熱,延燒至他創作的每個層面:動畫、漫畫、雜誌隨筆,甚至是高手感打造的吉卜力美術館,俯拾皆是飛行的意象。動畫部分,從會飛行的主角,如:魔女琪琪、龍貓、霍爾、神隱少女中的白龍等等,到各式設計奇異的飛行器,如:紅豬駕駛的老飛機、娜烏西卡的白色飛行器、天空之城中大大小小的飛行道具等等,皆透過動畫師的細膩筆觸,幻化成無數精彩的飛行鏡頭,貫穿宮崎駿的每一部電影。一九八○年代,在製作《風之谷》、《天空之城》、《龍貓》、《魔女宅急便》等賣座電影的空檔,宮崎駿還曾為模型雜誌撰寫隨筆文章,之後集結成冊為《宮崎駿的雜想筆記》,於1992年出版,此書披露了宮崎駿少為人知的軍事嗜好,其中當然也包含了各式飛行器的探究。

飛行,作為一種夢想,宮崎駿憑藉他的藝術創造力傾力實踐。觀賞宮崎駿的電影,就像走進他精心佈局的飛行器展覽會場一樣,飛行的方式與飛行器的種類令人目不暇給。而2001年10月1日開幕的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讓宮崎駿的動畫國度誕生在現實的世界。

1963年宮崎駿自大學畢業之後,進入東映動畫工作。受訓三個月之後,正式成為基層動畫師(in-betweener) ,之後也曾轉換至不同的動畫公司工作,一直到1985年,宮崎駿和他的合作夥伴高畑勳決定自組工作室,取名「吉卜力」(原文有誤,待原作者修改後於部落格上更新),開始產出許多部往後知名的動畫作品,例如1986年《天空之城》、1988年《龍貓》、1988年《螢火蟲之墓》、1989年《魔女宅急便》、1992年《紅豬》、1997年《魔法公主》、2001年《神隱少女》、2004年《霍爾的移動城堡》,到前二年的近作《崖上的波妞》(2008)。

「吉卜力」(ジブリ,Ghibli)原意是「在撒哈拉沙漠吹起的熱風」,二戰時期,義大利的軍用偵查戰鬥機也曾以此命名,熱愛飛行器的宮崎駿以此為工作室命名,一方面足見其對於飛機的喜好,一方面也期許工作室能在動畫界掀起旋風般的成就。果不其然,吉卜力旋風除了橫掃日本,甚至馳名歐美市場,2002年《魔法公主》榮獲柏林影展動畫片金熊獎,宮崎駿與吉卜力因此揚名國際!

童心與生態關懷

不管從外觀還是裡面,吉卜力美術館充滿了大自然的氣息,綠色的生命力似乎就是從這座美術館源源不絕的散發出去,自然生態與都市的結合,就如沙漠中的綠洲般,令人心曠神怡。而進入了美術館,雖然少了綠色植物的相襯,但卻能在這片宮崎駿的幻想世界中,感受到他內心那頑童般的氣質,與對大自然的感受。

《紅豬》算是宮崎駿的自傳性作品,他自喻為劇中主角波爾哥,將「處在俗世而身不由己」的矛盾心情構思成波爾哥的傳奇故事。兒童是最為接近超脫世俗規範的一個年齡層,正因為如此,宮崎駿所富有的童心正是他在這片身不由己的社會中,唯一可安身喘息的小小場所。在這片屬於他的小小天地中,充滿了他的幻想與夢想,而「動畫」則是成就他內在世界的一個舞台,亦是一個抒發心中感受的媒介。

宮崎駿的動畫作品,除了帶給我們歡樂與感動之外,還教予了我們關於自然生態與人類的共存問題:龍貓們住的大樹洞、《風之谷》中的王蟲們、魔法公主與森林中的動物們及山大王、《神隱少女》中的河神、波妞住的海底世界,每部動畫的主角們都有著跟大自然生態共存共榮的心,他們尊敬自然、嚮往自然、愛護自然,這就是宮崎駿的幻想王國所創造出的世界。

這令人想起之前去日本與岩村和朗相會時,岩村先生所分享的理念——「與大自然共存」:由自身開始做起,藉以傳染至每一個人的心中,讓大家打從心底的認同大自然、認同共存的理念,而非只有人類才是地球上生存的物種,森林、動物、植物……等,各式的物種也是地球上的一份子,人類並沒有權利為了生活而剝奪它們的生命及生存的空間。從宮崎駿的動畫中,也能看出這樣的發聲,默默地藉由媒體的傳播力量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或許這就是宮崎駿的動畫電影所帶給我們的直擊心靈的感動吧!

在宮崎駿的童心世界中,大人扮演的則是旁觀者、照顧者、被拯救者或是麻煩製造者的角色居多;像是在《神隱少女》裡頭,千尋為了拯救已被變成豬的爸爸和媽媽、在《崖上的波妞》裡,宗介的媽媽則是扮演了旁觀者和照顧者的角色、在《霍爾的城堡》裡,霍爾的老師莎莉蔓和荒野女巫則是扮演了麻煩製造者的角色。在宮崎駿的動畫中,無論是旁觀者、照顧者、被拯救者或是麻煩製造者,大人們幾乎都是以配角的身份出現,由此可見,在宮崎駿的童心世界中,兒童則才是主角。而隱藏在兒童主角內心世界裡的宮崎駿,就和孩子一樣單純,被大人責罵時則認為大人們是壞人,如果被褒獎時則認為大人們是好人,這樣的投射作用,在在地顯示出「兒童宮崎駿」是多麼的頑皮可愛。

在宮崎駿的動畫中的青少年或是兒童主角們都非常的堅強、努力又富有勇氣。而宮崎駿將主角的年齡定位在青少年或是兒童,除了投射自己內心的兒童,或許宮崎駿的用意有二種:一是希望能藉由小主角們為了大自然生態而努力奮鬥的姿態,傳達至大人的心中,利用「連孩子們都能為大自然生態盡一份心力,更何況是大人?」的比較心態,激起大人們心中對於大自然生態的心;二是希望能在小孩們的心中留下愛護自然、尊敬自然的理念,以同等心態來告訴孩子們自然生態的重要。或許這樣的理念,這樣的心情不能傳達至每一個人的心中,但是如果有接收到這樣訊息的人,能夠從自身做起,帶動周遭的人,繼以傳染至每一個城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我想不止是宮崎駿本身,只要是對於大自然生態有著一份共存相依的心,都會相當的高興自身的理念與理想能獲得地球上每一個人的共識,並藉由他們的手、他們的心逐步實現。

如果沒有像宮崎駿那樣,擁有一顆像頑童般俏皮的心,是做不出像這樣的動畫的。從兒童的觀點看世界、看大自然生態,進而發現大人時常忽略的小細節,而這些小細節對於兒童來說可能是個轉戾點或是發展內心想法的一個關鍵,宮崎駿將這些小細節融入動畫中,藉由自己的幻想世界引導孩子們的心靈、開導大人們的心視界。

結合童心與自然生態關懷的作品,是宮崎駿動畫的主軸,而這樣的軸心理念,當然也落實在美術館的空間規畫當中。或許,宮崎駿繪製美術館草圖時,筆觸的運行是跟隨著心中的小孩在想像空間的遊走而具象顯現於紙張上的。因此,來到美術館的孩童,總是能夠悠遊穿梭,體會無窮樂趣。

美術館的建築發想

吉卜力美術館,可說是由宮崎駿一手催生打造的立體分鏡腳本,踏進宛若有機體的彩色建築,就好像走進了導演娓娓敘說動畫夢想的電影場景。迷宮秘境般的空間呼應夢想的曖昧性,「迷子になろうよ、いっしょに」(一起變成迷路的孩子吧),在美術館網站首頁的這句話,貼切地傳達創館的理念。走進這座美術館,沒有指標顯示參觀動線,也沒有解說牌的文字推銷動畫的知識,從入口順著向下延展的樓梯,探索秘密的興奮感陡升,在眼前敞開的是蘊涵多種藝術風格的展場與展品,無所謂順序,快感恆在。在這裡直徑不一定是捷徑,唯有熱情才是主宰,訪客的熱情自然會引領他們踏遍每一處驚喜的角落,而建造美術館的這群獻身動畫的瘋狂人們,他們不悔的熱情,將一個個動畫靈感乍現的瞬間,轉化為巧妙的感官意象感染每一位訪客,將夢想種在那些樂於探索世界的小孩身上。

人潮一波一波,從風之散步道、從JR中央線、從日本其他城市、從更遠的地方漫流過來,吉卜力美術館就此成為三鷹市的觀光新地標。為了維持參觀品質,美術館採取門票預售制度,並設下每日進館人數限制,儘管如此,吸引力還是直達海外,國際觀光客無畏於多重購票換票手續之苦,尤其以家庭旅行和自助旅行者為大宗,若瀏覽門票代理商Lawson便利商店的網站,可見吉卜力美術館購票資訊位於視窗正中極顯眼區域,並有許多活動消息不定期發布。初期甚至有分時段進館的人數限制,網路上還有人販賣黃牛票,如此大受歡迎與廣獲好評的原因除了直接指向宮崎駿本人和吉卜力工作室的歷來口碑與魅力,其他多方資源的協力亦是不容忽略的關鍵。

先從版權看起,說起來吉卜力美術館並不是吉卜力工作室或是宮崎駿的美術館,它的正式名稱為「三鷹市立動畫美術館」(三鷹市立アニメーション美術館),而官網資料 顯示美術館經營衍生之相關版權為財團法人德間紀念動畫文化財團(財団法人徳間記念アニメーション文化財団)所有。此文化財團是由德間書店、日本電視臺、三鷹市出資設立,主要負責美術館的管理及營運,其中董事亦包含宮崎駿、鈴木敏夫等吉卜力成員。美術館實際收益部分交由曼馬由特隊股份有限公司(株式会社マンマユート団)經手,此公司即為吉卜力工作室相關企業 。如此複雜(或可看作得天獨厚)的成立背景,造就吉卜力美術館成為日本第一所公立私營的動畫美術館。至於建造美術館的構想由來,就要從兩方面溯源來談。

三鷹市政府於1992年著手規劃在井之頭恩賜公園內建設文化設施,但是具體內容遲未定案。而吉卜力工作室與德間書店這頭也在1997年開始,沿著JR中央線沿線區域尋覓適合的地點籌建自己的動畫館,最後雙方的需求疊合,從1998年開始展開反覆協商,同時媒合其他企業參與建造,結果是三鷹市政府同意接受「負擔附寄方式」(負担附き寄附を受けることについて),透過捐贈的方式讓吉卜力美術館成為三鷹市的公共文化設施,藉以解決公有地不容私建物的難題 。因此吉卜力美術館與日本其他私營美術館的一大差異在於它的資訊非常公開透明,你可以在網站上面找到美術館條例、文化財團的經營年報、事業計畫書、收支預算書等資料,加上細膩的組織分工,美術館開館後的營運便不限於策展賣票讓人參觀而已,三鷹市所舉辦的「三鷹之森動畫祭」到今年三月即將邁入第八屆 ,德間紀念動畫文化財團從2003年起每年提供二至三名獎助學金鼓勵動畫研究,吉卜力工作室持續推出供土星座獨家放映的短片新作,美術館的日誌從開館前一年開始不間斷紀錄美術館的點滴,這些都是持續活化美術館,永續經營的基礎。

前面提及參與建造的那些民營單位,在這次美術館的企劃案之前即與宮崎駿和吉卜力工作室有著長期合作的關係。德間書店,1954年由報社起家,極盛時期曾擴展成德間書店集團,如今回到出版事業為主。其首任社長德間康快(とくま やすよし)很早就發現並肯定宮崎駿的才華,長期支持與挹注他的創作,宮崎駿的漫畫《風之谷》就是在德間書店的漫畫雜誌《アニメージュ》(Animage)連載而嶄露頭角,後來順應《風之谷》電影版的企劃,德間書店旗下成立了吉卜力工作室,陸續推出叫好叫座的動畫電影,直到2005年吉卜力工作室才脫離德間書店成為獨立的公司 。而日本電視臺,為日本第一家民營電視臺,也是日本播放電視動畫的主力電視臺之一。早年宮崎駿參與製作的電視動畫《魯邦三世》即於日本電視臺播映,吉卜力工作室成立後,日本電視臺也曾經投資《魔女宅急便》的拍攝,吉卜力工作室則為其製作40週年紀念形象廣告,而電視臺2003年啟用的新商標上,有一隻看似小豬形狀的logo圖案,就是宮崎駿為電視臺設計的吉祥物,名字叫做「なんだろう」 。

確定合作的模式之後,美術館於2000年3月奠基開工,至2001年6月竣工、10月1日開幕,當中是一連串的創意激盪與實務妥協。以建築的樣式為例,宮崎駿原先的構想是要夯出一個土丘把美術館藏在裡面,但是礙于公園地的建築高度限制,只好轉向把美術館往下埋,於是變成地下一層、地上二層的結構,又將地下層的一半挖空,形成開放式的中庭空間,加上館內外其他空橋、過道,讓人置身其間難以分辨此樓是第幾層樓!
宮崎駿在建造美術館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自外觀察似是全面地參與,或可說是全面地主導。然而,究竟宮崎駿理想中的美術館是什麼模樣?又為甚麼他想要蓋一棟美術館呢?這些問題的答案好像可以很簡單,到過美術館現場的人或許會有心領神會的感受。但若要於此以文字論述說明,實有令人不安的難度,因為無法掌握第一手資料,而且宮崎駿向來仰賴直覺勝過邏輯,實在難以揣測他的真實想法。因此,若想理解他的信念與想法,不妨試著換個角度切入,就拿宮崎駿近期接受的訪問內容為例:宮崎駿的最新作品《波妞》,上映後得到許多迴響,票房同樣亮眼,雖然未及之前傳奇性的成績,不過在進軍西方市場方面,倒是拓展了更多的知名度,宮崎駿也因此片接受了大量採訪。引起共同好奇的主要問題之一常圍繞著為何導演鍾情手繪,以及導演對3D動畫的看法。宮崎駿常以下面的比喻回應:吉卜力工作室就像揚帆的木船一般,在動畫的海洋中航行 。或許會有沉沒的可能性,但是宮崎駿相信2D與3D可以共存,理應共存。

回到美術館的議題,或許我們可以試著這樣理解:動畫世界與現實世界並非平行不能相通,就像宮崎駿的作品偏好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卻以奇幻的筆調敘說故事;應該能找到一個方法,結合各自的優勢,其中最重要的是「感覺」,意指除了看動畫會用到的視覺、聽覺之外,整個身體的感官覺知都應該受到相當刺激。例如,美術館的放映室是為了播放吉卜力原創動畫短片而建,從光線、音響、座位的選擇與安排,到放映設備的刻意強調,都是為了讓觀眾從「身體」開始感覺一部電影。為符合如此由感覺出發的構想,在美術館的經費上就難以妥協。
建築史研究學者藤森照信(ふじもり てるのぶ)首次參觀館區後,感慨美術館的預算必然完全超支,雙倍的預算,多出來的一倍耗資,為的是琢磨教人驚喜的手感與質感。美術館內的濕壁畫、富肌理的灰泥外牆、彩繪玻璃中對顏色的執著、常設展的模型與裝置、弧形的牆面,甚至是讓人休息的傢具,還有更多說不完的細節與角落等等,這些細緻的成品背後是一群毅力過人的藝術家與工匠藝師共同的堅持與成就。
吉卜力美術館投注的不只是宮崎駿本人的夢想,還有一齊建造美術館的工作團隊,他們的參與也為美術館添妝增艷。宮崎駿的引力讓他們逸出了接單按圖施工的常軌,許多人在緊迫的時間與工程的壓力之下,挑戰不曾做過的事情。以屋頂的機器人士兵為例,造型作家鯱丸邦生(しゃちまる くにお)在接受委託製造這個五公尺高的金屬機器人之前,宮崎駿只形容機器人會立在美術館的屋頂,神情彷佛在說:「嘿,你在做什麼呢?」。就這樣,鯱丸邦生從紙上作業開始,到鍛造焊接,用了將近一年時間,每天超過12小時,沒有週末、沒有新年假期,終於完成這份「訂單」,而他交件後的感覺是掏走了自己的一部分,看到成品卻難以相信是自己完成的,最後他在機器人內部幾個地方偷偷地塞了種子,想像自己完成的是一個有著機器人外形的花器!


師法自然,建築亦自然

一路從三鷹車站沿著風的散步道漫步,每一百公尺立在行人道旁的龍貓路牌,催促著邁步前行的腳步,待進入井之頭恩賜公園,遮天的綠蔭開始發酵接近吉卜力美術館的情緒,來到公園的入口,亭子裡的超級大龍貓,瞬間釋放了到達美術館的喜悅,如果,不是隔離在玻璃櫥窗內,相信到訪的遊客一定忍不住向大龍貓飛奔撲抱而去。

初見吉卜力建築的外觀,不似先前參觀迪士尼樂園般,有著立即性地情緒引爆與歡樂震撼。美術館並非直接地延展矗立在前方,眼前並沒有開闊宏偉的建築群向遊客搖旗呼喊,反而是粉彩色系的建築物半被遮蔽在綠色植物當中,頭頂上,亮晃晃的陽光處傳來其他人的喲喝聲,原來,早有人先一歩爬上屋頂處向我們招手了。

2005年由吉卜力所製作發行的《宮崎駿和吉卜力美術館》影片中,特別介紹了一座位於義大利中部的Calcata山城,好奇的動漫迷,曾經將山城的側影與雲霧繚繞的天空之城相對照,展示其相似之處。然而,影片中所對應出來的更多相似性則是在於美術館的空間呈現上。Calcata這座小山城,因為腹地的限制,城區內盡是許多迂迴的小徑四處接連各家門戶,也因為地形的限制,屋舍層疊錯落,要到下一戶人家的門廊,得登上幾個階梯,或者,行走巷子中,身旁就一戶人家的窗子開在你的腳邊。這樣的上下穿梭,藉由著鏡頭的帶領,轉換到吉卜力美術館中,令人恍然大悟。

或許對於美術館的外觀,有些人會有似曾相似之感。宮崎駿當初設計美術館的外觀時,一部分靈感來自於孩子們的黏土勞作。孩子們手中的黏土,捏塑出不同的色層,堆疊起來,看來真是可口美味極了,於是啟發了宮崎駿的童心,他想:「如果也能蓋出這樣的建築,一定很美吧!」另外一位啟發者,則是橫山和弘(Kazuhiro Yokoyama)先生,看著橫山先生為家裡的牆壁著色,啟發了宮崎駿想要用灰泥作為美術館建築外觀的想法。

線性、方整的建築,在日本,或者在現代建築中,隨處可見。對於這樣的一成不變,宮崎駿反而想要以不規則的曲線來打破大家習以為常的建築習慣。他自己曾在訪問中表示:他想要構築出曲線的、非統一標準的、或圓弧般的形狀,而這樣的產品是仰賴大量生產的材料工廠所無法提供的。這樣的建築理念與色彩美學,讓人聯想到奧地利的風格建築「百水公寓」(Hundertwasser Haus)。或許,博學多聞的宮崎駿,在草繪美術館時,確實也將百水的精神納入美術館中。

百水(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1928年出生於維也納,嚴格說來他是一位藝術家,而非本業建築。1983~1986年間維也納市政府委託他設計百水公寓,與建築師Josef Krawina與Peter Pelikan共同建照這棟集合住宅。百水本身是個自然主義者,是個強調人與自然必須和諧共存的環保人士。他以為人類的心靈被五種層次的表層所包覆:其一是皮膚,其二是衣服,其三則是建築物,四是社會認同感,第五層則是地球生態圈。因此,融入自然環境的綠色建築,與整體的生命供養,息息相關。這棟百水公寓正是他自然理念落實的範例。

百水公寓的建築靈感來自於西班牙建築師高迪(Gaudi)的Casa Mila,保留了曲線、不規則與階梯形狀之外,百水公寓還築構了屋頂和室內的花園,作為綠色建築的循環系統之一。同樣對於都市建築的工整線性與統一色調感到不耐,因此百水公寓的牆柱都是百水率領工匠慢慢漆塗、拼貼出來的,整棟公寓可以說是百水與工匠們的集體創作,由百水掌握大架構的設計,細部裝飾則由工匠們自由發揮,找不到市場上制式化的模組零件。

若是要刻意尋找出吉卜力美術館與百公寓的相仿之處,美術館外觀的灰泥色系與屋頂花園的設計都可以是直接的聯想。另外,美術館原先是想要建築在山丘以下的,這和百水所設計的部分建築模型也相當類似,都是將人類的建築垂直隱藏,而將水平的空間還給綠地。另外,美術館內土星放映室大廳中的不規則地面,也容易令人聯想到百水的曲線模型住宅。

參觀吉卜力美術館的遊客,或許也會從吉卜力建築聯想到另一位日本藝術家荒川修作(アーティスト,Shusaku Arakawa)。1995年荒川修作與妻子Madeline Gins共同於崎阜縣西部的養老町養老公園內建置了一個「天命反轉地」,取名天命反轉,意在於建築本身的意念是能讓人保持身體的動能,一旦身體隨時處於活動的狀態,生理與心理機能的衰退自然延緩,則有可能反轉天命,延緩壽命。反轉地的主要建築群可以區分為「極限で似るもの家」(極限相似的家)以及「楕円形のフィールド」(橢圓形原野)兩個部分,前者的居家空間設計錯置,打破為了便利性而擺設的家具位置;而後者則是一大片公園地,有迷宮、險坡、森林地與奇異風景,整個園區築構在一片斜面之上,行走其上挑戰身體的平衡感,雖然錯綜擺置著一些圍牆與建築體,園區與周遭自然環境,卻又相互融合。

引申同樣的概念,2005年荒川修作於東京三鷹市建築了另一批天命反轉住宅,提供租賃。反轉住宅的外觀色彩繽紛,色塊與不規則形狀的堆疊,讓住宅本身看起來像個巨型的積木作品。住宅本身提供租賃,每一層樓的房型約略不同,大致上大同小異,都是以小家庭人口為核心規劃,市內的空間全然地呈現開放性,不設置任何的門檔區隔空間,藝術家的設計理念在於,如此居住其間的人們可以彼此分享空間與聯繫感情。住宅內的其他特色在於,同樣以提升人體動能為核心,因此有圓弧形的房間可以挑戰攀附力,也有梯架可以上下移動,不平整的地板則提供了最直接的觸覺刺激,除了行走,躺臥其上,身體也可以達到完全的舒緩。反轉屋可以說是藝術呈現的建築,除了外觀上的色彩繽紛,室內的空間同樣顏色交錯,然而,縱使這麼多種顏色紛陳在眼前,依然不會有被色彩包圍的暈眩感與窒息感,因為藝術家聲稱,這些顏色都是自然色系的重整與排列,完全是我們眼睛所熟悉的視覺色彩。

無論是天命反轉地或者反轉住宅,荒川修作的建築作品和吉卜力美術館所呈現出來的相似點在於身體動能的觸引。建築物本身都藏有迷宮、迴廊、小洞穴引發遊客好奇心,建築本身也都有向上延展的設計讓遊客攀爬,而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則是建築本身的最大挑戰與最成功之處。

三位藝術家各自在建築領域上展現出不同的建築生命,其所呈現的建築風貌與藝術家本身的創作風格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然而,無論是百水、荒川修作或者宮崎駿,對於建築卻有著共同的信仰:一來,他們都展現出對於自然的追求,二來他們都表現出一種藝術家的俏皮與遊戲心,用曲線、不規則邀請欣賞者加入其中,盡情踩踏、觸摸、攀爬與彎身探索。


漫步•美術館

美術館的官方網站上,宮崎駿寫下建立美術館的願景:「我想要建立的美術館是有趣的,又是靈魂的休憩所;我想要建立的美術館能讓喜愛享受的人盡情享受,讓喜歡感受的人盡情感受,離開美術館的當下,富足充實。」因此,宮崎駿想望的美術館就像動畫般樸實優雅,陽光與微風滿溢室內空間,既不擁擠也不繁雜,既是創意的收容所,也是孩子的遊戲場。孩子們在此接受成人的尊重對待,成人們在此回味童年。

在《宮崎駿的迷路森林》一書的簡介裡提到:「那一些風清雲淡的日子裡,無意間走進宮崎駿的動畫森林,從此成了迷路的小孩。就算找不到森林的出口也心甘情願。這裡有成長的歡笑,也灑滿辛勤的汗水,但天空永遠蔚藍,草地也永遠青蔥鮮嫩,不折不扣就像一個風景怡人的動畫桃花源。」這就是吉卜力美術館所帶給人的感覺。一走進館內,沒有任何的參觀指示路線,童趣般的裝潢像是個三層樓的超大遊樂場,讓參觀的大人們不由自主的自動降低年齡層,化身成身高不滿120公分的兒童,興奮的在館內穿梭,走到哪玩到哪,看見大小不一的入口也一股腦兒地不顧自己高大的身形,硬是曲膝彎腰的穿過小門,通往每個展示空間,即使是窄小低矮的旋轉鐵欄樓梯,也不顧一切加入小孩們的隊伍,一塊兒努力仰頭,向上爬升。這種別有洞天的吸引力,讓我們這些迷途的孩子,寧願迷失在這座動畫森林也不願走出。

會有這樣的設計當然不是為了我們這些厚臉皮的大人,而是為了更貼近那些正值探索時期的孩子們,滿足他們探索的心理所設計。如前面所言,宮崎駿的童心童趣,不僅僅展現在動畫作品內,美術館的建置,更是孩子們身體感官的立即刺激,立體的空間,更能靈活引發身體的動能。「互動性」,無疑地是設計上的關鍵考量,像是廁所的大按鈕,只要一按門就會自動打開;波妞企畫展裡的大型波妞橡膠水晶球,不斷地拍打之後,波妞就會慢慢地漂浮到你面前;遊戲室的大龍貓公車,任隨孩子們攀爬、撲抱;屋頂花園中,幾條小徑隱沒在綠草當中;還有展板上簡潔明瞭的圖說文字,也是極少漢字,大多以平假名和片假名的拼音字為主,方便孩子們唸讀……這些都是為了能輕鬆快速的吸引到兒童的注意,並在短時間當中讓他們產生興趣,而立即進入享受遊戲的樂趣之中。

但吉卜力則是運用建築本身的設計以及裝潢,來營造出自然的動線,利用週邊自然的景物與整座美術館做結合,呈現出一體成型的樣貌,除了讓人在館內迷路之外,原本緊鄰著美術館的井之頭恩賜公園,裡頭的森林小徑,繼續成為迷路的遊戲場。

整座美術館,內外之間充滿許多過渡地帶,推開一扇門可能看到是一面鏡子,或是連到一個小露台,你可以欣賞自己的笑臉或是觀察在露台休息的情侶。龍貓公車遊戲區往外有另一個小露臺,那是一個退離的空間,同時是進入神秘高塔的起點。還有前面提過的地下中庭和空橋過道,這些過渡地帶是讓陽光和微風自在流動的地方,也值得你將脖子轉個360度,細細品味宮崎駿悉心調和的美感。關於宮崎駿的電影場景設計,有一種形容稱之為「擬洋風」 ,說的便是他擅長融合東西方不同的風格。導演自己也曾說過真正的國際性是建立在民族性之上的,這麼做並非為了迎合或是擴大觀眾族群,而是據以形塑他理想中的故事背景,同樣的道理,在吉卜力美術館中,隨處可見宮崎駿鍾愛的設計風格與元素,例如飛行、機械以及富含擬洋風味的裝飾。

關於飛行意象的呈現,天頂上像極了螺旋槳的大風扇、屋頂的機器人士兵、飛行石、還有其他大小展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館內最大的一面彩繪玻璃花窗,從館外列隊等候處看去,這扇弧形的窗戶就像是一個睜著惺忪睡眼的怪物嘴巴!若是站在這個怪物嘴巴裏面往外看,透過陽光進入眼簾的五彩光影捕捉了各異其趣的飛行姿態,大小龍貓張開手臂騰空而起、千尋依伏在白龍背上雙飛、紅豬的水上飛機向著彩虹滑行、還有兩個小小的飛行器正在角落蓄勢待發。

機械元素的呈現可見於兩座鐵鑄旋轉梯、舊時代的雙向門電梯、廊道與空橋的鐵條欄杆,在這些地方選用的材質,反應宮崎駿對機械質感的偏好,更獨到的設計是將之與溫暖的木結構和繽紛的彩繪玻璃結合,創造出童話般的氛圍。

另外一組對比是顏色的選擇也屬絕配,英式冷調的綠與紅與南歐和煦的大地色系,放在一起整體視覺卻不顯衝突,點綴其間的鄉村風格讓人不知不覺心情閒散、腳步放慢,此時走進廁所若是看到一個老奶奶在打盹,一點也不會令人意外呢!


作為文化產業的吉卜力

吉卜力美術館的設置,一方面可能是宮崎駿的發想,覺得時機已然成熟,可以在動畫空間之外,建立一座實體的美術館作為動畫的延伸展示空間,另一方面,或許正如前言,是童心夢想的實踐,以一座大型城堡滿載童稚想像的歡樂。這座美術館,既是宮崎駿的遊樂場也是動畫作品的展示場,前者承擔了主題樂園的娛樂功能,後者則肩負了知識傳承與美學薰陶的重任。然而,以產業的角度來審視吉卜力美術館的建立,則可視為動畫產業當中的必然,水到而渠成的功業。

在日本,有許許多多的紀念館與產業展示空間,有的可能是為了緬懷藝術家而整理出的一個展示空間,作家作品相互結合,賦予作品更深層的生命意義,另一種產業展示空間,則是另一種相輔相成,給予閱聽者更多認識與追逐作家、作品的機會,這樣的展示空間,目的除了滿足讀者們的喜好,其背後所衍生出來的經濟效益更是產業投資者願意用心經營的最大動力。例如,位在靜岡清水室的小丸子樂園、鳥取縣大栄町的柯南意象,或者高知縣香北町的麵包超人美術館,都是為了滿足動漫迷而刻意營造出來的一個空間,這樣的空間記憶強烈地築構在作品當中,而仰賴作品給予它們新樣貌的同時,這樣的空間營造又重新增強了作品的知名度。人們對於原鄉的探究始終懷有一種莫名的回歸情感,於是這樣的空間所發散的引力,必然更勝過隨處可得的周邊產品,強烈地呼喚入迷的讀者,回歸探訪。人潮的移動,正好又是觀光產業的企求。

吉卜力美術館當然也是產業的美術館,儘管宮崎駿賦予它更多的意義與價值,它仍舊帶來經濟產業上的利益。回顧三鷹市的發展,和吉卜力相互呼應的規劃與建設俯拾皆是。慕「吉卜力」之名而來的遊客,千里迢迢的飛至日本,轉搭JR,在三鷹車站下車,沿著風的散步道邊欣賞日本街景,邊看著龍貓造型的公里數牌倒數,或者興奮地等待龍貓公車的接駁,體驗搭成龍貓專車的樂趣。美術館內空間規劃,自然隨處可見動畫的圖像,喚引遊客的熟悉感。然而,宮崎駿為參訪者所準備的,卻是更多的感動,巧妙地、有意無意地安排在各個展示室當中。

─餐廳--カフェ「麦わらぼうし」

美術館內唯一的餐廳,取名Straw Hat Café(草帽咖啡廳),這個名字是否也讓你聯想到哪一部動畫呢?餐廳外面的紅豬告示牌寫著今日特餐內容,室內的杯盤擺設都是宮崎駿的動畫人物,供應的餐點也是新鮮烘焙的家庭式料理,從內到外都是宮崎駿美術館另一種形式的展場延伸。

作為美術館內唯一的用餐場所,自然餐廳的設計也同樣配合美術館的同一概念:既是休憩亦是娛樂的舒適角落。如此,餐廳的印象自然不能過於擁擠與喧雜,所供應的食物當然也要能夠溫暖與和緩疲憊的精神。在這樣的理念之下,草帽咖啡廳使用了醒目的紅作為門面與窗櫺的主色,再輔以自然的木頭裝潢與鵝黃色的牆面,柔和的色系緩和了點餐等候的不耐。餐廳內的桌椅,各自禮貌地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即使遊客滿座,也不至於彼此相互干擾,服務生送餐時,更不用擔負閃躲與傾覆的危險,優雅地完成服務。天氣好的日子,陽光自天窗接引自室內,在屋內享受天光,呷一口家庭式烘焙料理,身體舒爽了,精神也「元気」了。

餐廳內的遊客可以閒逸,餐廳外的參觀者同樣享受休憩。因為室內空間有限,畢竟無法容納眾多的遊客,於是,除卻貼心安排的一行等後入內的座椅之外,餐廳外圍,也擺滿了桌椅,天氣炎熱時,撐起一張張大傘,遮蔽陽光。不耐等候的遊客,同樣可以在這兒吃食自己準備的午餐,另有一番郊遊樂趣。

─動畫準備室--「映画のはじまる所」

動畫準備室也就是工作室的呈現,展示出動畫前置作業期的工作空間,參觀的遊客可以看見一幅幅的人物、角色素描張貼在書桌前面,也可以見到繪圖上色的一些媒材、工具與顏料擺置,還有一大堆的參考資料雜放在工作桌周圍,讓人感動原來一個小小的機械、一株小小的植物,都得靠一一的翻閱與考察,才能準確下筆。我們眼前晃過的那一分鐘動畫畫面,不知要耗費多少心力才能成就呢!

動畫準備室的空間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都以一張工作桌為中心,桌子周圍所放置的物品,大致上說明工作者所負責的主要工作內容。其中一張桌子,旁邊斜立了一塊大板子,板子上貼滿了動畫人物草圖,有些曾在動畫中出現過,有些則不同於後來的動畫影像,看見熟悉的圖像,參觀的遊客往往驚喜聲此起彼落。工作桌旁的窗檯上,擺放了一些雜物,其中最醒目的是五、六瓶顏色繽紛的迷你彈珠汽水瓶,或許這些童趣小物讓動畫工作師偶爾停下來休息時,回憶起歡樂的童年,又或許,陽光照耀在這些小小汽水瓶上頭時,發酵了更多色彩與躍動的影像。

除了繪製草圖的工作桌,另外還有幾張桌子也令人印象深刻。有一張桌子旁掛了一張半開大小的顏色表,海報旁則收納了一櫃子瓶瓶罐罐的顏料,每一個顏色所衍生出來的色系,都有好幾個瓶子的色料陳列在櫃子裡,可以這樣隨興地玩顏色,真是動畫師的福利!還有一張桌子前方擺放了各式各樣的工具,這一牆面的工具,在修車廠內很普遍,放置在工作檯前,對照著頭頂上的飛機模型,讓人不禁好奇,是否動畫中的機械,都曾用這些工具模擬打造過?還有一個讓人莞爾的角落是導演的工作區,桌面與地板上堆放了無數類別的書籍,每堆書籍前面都蹲伏了一個綠色小公仔,埋首書中,努力蒐集靈感,如果遍尋不著新想法,則面壁苦思,然後才能快速揮灑出牆上一幅幅的腳本圖。

企畫展示室--「企画展示室」

這個空間配合宮崎駿當期的動畫作品做展示,我們參觀的時候正值波妞特展,展示室牆面上主要展示動畫相關畫作,周圍還設置一些互動的展示品,例如有一部機器能隨著手搖桿的操作,讓波妞奔馳於晃動的波浪上。展示場的中央放了一個很大的玻璃櫃,一疊疊的原稿以及動畫腳本就靜靜地堆置在裡頭,享受功成身退的禮讚!

如果想要好好地了解一部作品的生命,這個空間無疑地提供了動畫迷許多珍貴的畫面。當動畫作品中連續的畫面,被靜止在某一個畫面時,這個畫面卻又能在閱讀者的心中重新啟動曾經觀賞過的動畫片段,於是動畫的觀賞者可能在這一個瞬間與畫面起了新的共鳴,或許也可以捕捉到陳列者挑選出這些圖像的心意。對於還沒有觀賞過動畫作品的參觀者而言,則是在走馬看花之餘,先鋪陳一些意象,為日後的觀賞先收藏共鳴的興奮。然而無論是否看過動畫作品,一看到展示場中央的原稿,心中的感動漣漪,必然在無聲的駐足與凝視間點滴、迴盪。

─紀念品屋--マンマユート(MAMMA AIUTO)
「MAMMA AIUTO」斗大的幾個英文字配上一個似曾相識的動畫人物頭像,這間記念品屋--MAMMA AIUTO原為義大利文,中文譯為「媽媽救救我」,是從紅豬這部電影動畫裡的空賊角色--曼馬由特.波士這名字而來;裡頭的擺設除了那些精緻美觀又兼具實用的商品,像是衣服、胸針、卡片、吊飾、包包、文具用品……等,當然還有一些是受到孩子們喜愛的玩偶、模型、紙雕藝術品……等,這些精美的商品和來自各國的觀光客們齊聚一堂,讓人驚歎:原來宮崎駿的旋風除了在台灣捲起了潮流,也在全球各地造成了轟動與影響。紀念品店內有位駐店的老船長,悠哉地穿梭店內,除了幫忙銷售《崖上的波妞》DVD,也提供遊客照相留影服務。紀念品店內有一櫃展示區人群較少,販售的是較為精緻的瓷器或者玻璃製品,其中還有幾項較有趣的商品,販售的都是鑄鐵類的擺飾品,這方面的商品,或許可對應吉卜力美術館的金屬印象,讓遊客感染宮崎駿的鑄鐵喜好。

─遊戲室--ネコバスルーム 

《龍貓》裡的小皋和小梅乘坐在那看似毛茸茸且富有彈性的龍貓公車座椅上,在鄉村田野中奔馳高飛的畫面,是不是讓你夢想著乘坐一次看看呢?沿著紀念品屋右邊的走廊,聽見孩子們的嬉鬧聲,向前走去就可以看到龍貓公車在一間木質地板的小型遊戲室裡頭供人嬉玩,周圍還有安全圍欄圍起,圍欄外還有兩位護導人員在看護著兒童遊戲,還管控著在裡頭玩耍的兒童人數,由此可見日本人對兒童的安全是多麼地細心與貼心。不過在這裡的龍貓公車比在電視上看到的尺寸還要小,因為場地限制,所以才把龍貓公車按照原尺寸縮小,好容納進這片小小遊戲室之中,因此它可是有年齡限制的,在吉卜力美術館的網頁上也清楚的說著「ネコバスは小学生以下限定です」(貓巴士是限定國小生以下的喔),超過年齡限制的小朋友,只能說抱歉囉!看著一群小孩子圍在龍貓公車旁,興奮地穿梭在其中,心中的溫馨感油然而生。當隨行的家長們舉起相機,想記錄下眼前孩子們天真玩耍的一面時,在一旁的護導人員便舉起手和善地微笑著用日文說:「對不起,這裡不能照相喔!」這時才讓人想到原來吉卜力美術館的館內一律都是不能拍照的。

─動畫展示室--「動きはじめ」の部屋 
來到這間動畫展示室,一進門就可看見右手邊高大的洋房,而打開洋房的窗戶,可看見宮崎駿團隊們工作的模型及各年代的作品,由上而下依序排列下來。在洋房的對面,也就是入口的門前,一個透明的大柱子裡頭可以見到機器人被往上飛翔的群鳥圍繞,動畫帶給我們的驚奇正要開始。再往前的牆上,漸進式地藉由動態是的展示框,解釋動畫的歷史及製成的過程,而中央靠牆壁的大型半圓箱子裡,圍著圓心由下而上、由內而外都擺滿了捏塑成不同姿勢的動畫人物模型,燈光一暗,裡頭的模型開始高速地轉了起來,正當我們納悶之際,圓柱體的上方開始啪嚓啪嚓地打起了閃光燈,神奇的畫面出現了!箱子裡頭的模型們開始動了起來,這不禁讓人驚呼視覺暫留所創造出來的神奇意象。再往前走,又見到一只大箱子,裡頭不停的跑著膠卷,就像是個放映機的剖面圖,看著膠卷上的圖,經過了多少的步驟才變成螢幕中的動畫。動畫的歷史就這樣簡潔地呈現,言簡意賅,原理簡單,成果卻很動人。

─映像展示室--「土星座」

吉卜力美術館裡有一間電影院,不是把錄放影機和液晶電視或投影幕的線接一接,放進一片DVD按下「播放」的那一種放映室,而是貨真價實又超乎期待、專為小孩著想的電影院。踏入土星座,一場比10分鐘長一些的漫遊就要展開。紅紅椅子全部坐滿屁股大概只能容納80個人,就算頭很大、脖子很長的大人坐在前一排,也不怕擋住後排小小孩的視線。電影開始之前,側邊的橢圓窗戶敞開,陽光斜透進來,牆上和天花板的彩繪風景,讓人舒服自在,完全沒有摸黑進電影院,還要低頭找座位的刻板印象。觀眾席的正後方,冒出一個像火車頭又像電話亭的奇怪隔間,原來是開放式的放映間,可以觀察放映師如何溫柔地將膠卷放到放映機裡,還有發亮的光束直直射到大螢幕上。

在這裡播放的動畫短片,都是吉卜力工作室特別為美術館創作的,只在土星座獨家放映!從開館到現在,已經累計將近10部短片,我們這次參觀看到的是2001年出品的《捕鯨記》(くじらとり,the whale hunt,16mins),整部電影沒有字幕,對白也不多,採12格/秒的規格,以一種拙樸、畫風近似繪本原作的樣貌呈現,色彩飽滿溫暖但是對比並不過度,從四周包覆過來的聲音輕輕柔柔,傳達出「說一個簡單故事」的感動,而非最新的動畫技巧。
其他短片中,有的靈感是從吉卜力的動畫長片延續而來,例如《小梅與貓巴士》(めいとこねこバス),滿足了許多龍貓迷,宮崎駿除了導演,還身兼配音員,親自下海為這部短片配音呢。土星座的特映短片,無疑是吸引人一再拜訪美術館的一大誘因!

─其它
屋頂上除了機器人士兵,不難發現後頭有條小路,穿越過這羊腸小徑,一塊魔法飛行石就擺放在中央,馬上將我們的情緒更深一層的帶入《天空之城》的世界當中,異次元世界的裂縫,彷彿就在屋頂大肆張開,將這群來到吉卜力美術館參觀的人們吸入進這奇幻的旅程。走進美術館內,室內窄小的迴旋梯像是將屋外《天空之城》的場景,拉進飛船裡,美麗的窗花上放滿了許多宮崎駿動畫裡曾出現過的人物,就像是他們沿著整座吉卜力美術館的牆上,悠遊其中,天頂上的風扇也似乎暗示著我們這艘「大飛船」正在起飛著。走到了後側的天橋,有兩位貓偵探在窗邊交頭接耳,窗前的大樹成為了他們最好的隱蔽場所,走下樓梯,餐廳旁的洗手檯可看見黑貓奇奇正堅守崗位站在水龍頭上,像是在提醒著來訪的遊客們有沒有隨手關水。
這座美術館內,到處都看得到設計者的小巧思,將動畫裡頭出現的人物、動物、物品、造型裝飾……等,一一置入真實空間,與公共用品做結合,這些小巧思帶給遊客無邊的幻想與樂趣,就像是一支鑰匙,開啟了遊客們的聯想力,也考驗了遊客對於宮崎駿動畫的辨識度,讓這趟美術館的奇幻之旅增添更多的喜悅與感受。

結 語

在日本新宿區高樓大廈櫛比鱗次地增建,占領城市的初期,這些摩天大樓曾經吸引眾人注目。三十年後,當宮崎駿再次造訪新宿,擁擠的建築,完全推翻這個城市的新穎意象。宮崎駿曾說,好的建築不會隨著年歲而衰敗,而他想建造的美術館,就是這樣一座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建築。參觀吉卜力美術館,親身感受眾人對於這座建築的禮讚,詢問參訪過的遊客,多數的人確實如宮崎駿所願,滿載著滿足愉快的心情,期待著下一次的造訪。

且不管吉卜力美術館當中可以探查出多少與其他建築相仿的蛛絲馬跡,也先忽略吉卜力美術館的建造是否強繫著文化產業的利益,在這座美術館當中所能夠感受到的童心、童趣、藝術薰陶與自然氣息,很少能在其他的美術館當中一次享受。多數的美術館是冷硬的知識裝載,功能性宗旨往往限制了娛樂性的開展,或者,以娛樂為宗,對於藝術性與知性的陶養,也僅能點到為止。宮崎駿將製作動畫的精神貫徹至美術館的建構當中,其豐富與細膩程度,展現在知識的展演、藝術的薰陶、和娛樂的歡愉層面上,無可挑剔。這是宮崎駿一貫的認真與執著,理當,值得更多的掌聲與肯定。


(一) 美術館基本資料:
館址:東京都三鷹市下連雀1丁目1-83(都立井之頭恩賜公園西園內)
面積:建地約4000㎡,建物約3500㎡
耗資:50億円
營運單位:財團法人德間記念動畫文化財團(財団法人徳間記念アニメーション文化財団)
收益管理單位:曼馬由特隊股份有限公司(株式会社マンマユート団)

(二) 美術館參觀資訊:
開館時間:10:00-18:00(周二休,另有冬季休館維修時間)
購票方式:Lawson便利商店販售入場交換卷 (http://www.lawson.co.jp/index.html)
門票費用:成人、大學生1,000円,高中生、國中生700円,小學生400円,幼兒(4歲以上)100円,四歲以下免費。

不知是公共設施的定位或是美術館自身的理念,吉卜力美術館的門票費用以日本的物價來說相對十分低廉,尤其對兒童分外友善,若與東京迪士尼樂園單日票價相比,小學生的票價價差可達10倍之譜!而館內不允許攝錄影的限制在網站上的說明看來,並非針對美術館的智慧財產權為單一訴求,而是關注訪客用心看的權益,希望訪客能夠想像到美術館參觀像是進入一個故事書世界,自己成為故事的主角,不要被相機的觀景窗侷限住感官的體驗。只是低廉的票價與便捷的交通,讓美術館一直維持爆滿的盛況,讓人參觀時不免緊張,算是小小的遺憾。


參考資料:
(一) 書目資料
  1. 中島ゆかり、河村孝司編。《三鷹の森ジ ブリ美術館》。東京都:財団法人德間記念アニメーション文化財団,2006年12月。
  2. 宮崎駿。《出發點1979~1996》。黃穎凡、章澤儀譯。台北市:台灣東販,2006年5月。
  3. 吳旻峰。《宮崎駿動畫卡通作品研究》。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
  4. Pinko。《宮崎駿的迷路森林》。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年8月。
  5. Rand, Harry. Hundertwasser. Los Angeles: Taschen, 2003.

(二) 網站資料
  1. P的建築新觀點。〈巴洛克城市中的後現代——Hundertwasser Haus〉。http://blog2.travelplus.com.tw/patrick/archives/000656.html。2010/1/2
  2. 養老天命反転地官網。http://www.yoro-park.com/j/rev/。2010/1/2
  3. 三鷹天命反転屋官網。http://www.architectural-body.com/mitaka/。2010/1/2
  4. Doco’s天命反轉地。http://www.wretch.cc/blog/Doco/8774339。2010/1/2
  5. 吉卜力美術館官網。http://www.ghibli.jp/。2010/1/5
  6.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第39期電子報。http://www.cesroc.org.tw/eNEWS/index39.htm#07。2010/1/5
  7. 三鷹之森動畫祭。http://www.mitaka-univ.org/iafesta/index.html。2010/1/5
  8. Wikipedia。〈德間書店〉http://zh.wikipedia.org/wiki/德間書店。2010/1/5
  9. Wikipedia。〈吉卜力工作室〉http://zh.wikipedia.org/wiki/吉卜力工作室。2010/1/5
  10. Wikipedia。〈日本電視臺〉。http://zh.wikipedia.org/wiki/日本电视台。2010/1/5
  11. 游珮芸〈吉ト力的掌舵者鈴木敏夫〉。http://syararira-goalforpaperfight.blogspot.com/2008/08/toshio-suzuki.html。2010/1/5
  12. New York Daily News新聞稿。http://www.nydailynews.com/entertainment/movies/2009/08/08/2009-08-08_hayao_miyazaki_the_walt_disney_of_japan_still_does_animation_the_old_fashioned_w.html。2010/1/5

Read more...

兒童書店組◎成果發表會─日本東京兒童書店大蒐秘

>> 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

組員╱陳玉金、王蕙瑄


一、 前言

日本圖書出版產業向來是台灣學習的對象,根據一份2009年9月在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公佈的全球出版業五十強排名,排行前五十名中,英國佔有九家、德國九家、日本七家(按牌名依序為:小學館、集英社、講談社、學研社、角川書店、文藝春秋、新潮社),資料顯示日本在全球以及亞洲的出版產業(亞洲另有中國、韓國各有一家進入排行)都位居領先群,其中日本七家上榜,排名首位的「小學館」早期以出版兒童教材為主,目前則是綜合型出版社,從漫畫、小說到線上讀物都有出版。

日本人口數約1.28億,根據日本出版科學研究所統計,全日本共有4,400餘家出版社,每年新書書目為7萬餘種,其中2,300種為漫畫書,雜誌3,500種。每年出版圖書超過40億冊,其中漫畫15.4億冊,每種圖書的平均印量為5,200冊,平均每天新書出版數量達到100餘種。每年還出版近5,500種非營利性的學術雜誌以及年銷售額達500億日元的電子書。 由於日本圖書市場的高度競爭與蓬勃發展,整體圖書出版產業都值得台灣參考。

出版社的興盛,代表整體圖書出版業的繁榮。一般而言,圖書業可分為三大領域,包含上游的出版、中游的發行,以及下游的零售,書店屬於零售通路之一。而書店販售的出版品在店銷零售通路上,因為種類繁多,且單品數量少,不管在進退貨或是銷售訂購等事務,都需要有效管理,在店面的擺設,以及行銷方式,特別在眾多不同類型的零售通路中有其特殊性。而在眾多不同類型的書店中,兒童書店販售商品和販售對象明確,也因為商品和客戶族群的過度集中,其經營相較於一般綜合性書店或成人書店,當然也有所不同。「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之旅」的「兒童書店組」利用2009年7月1日至8日到日本參訪,進行研究考察,希望藉由兒童書店實地觀察及資料搜集,考察兒本兒童書店特色,歸納經營模式,作為台灣兒童書店,甚至是童書出版業產銷的參考。

二、 東京兒童書店介紹

(1) 行前問題設定與修正
由於日本圖書出版產業大多集中在東京,加上此行主要活動區域在日本東京,組員首先確認幾家位在東京的兒童書店,作為觀察重點,但考量時間與動線,選擇如下幾家不同類型的兒童書店做為店面觀察,此外,兼採訪以作家中川宏貴為號召的小咖啡廳書店「歌本咖啡」(Song Book Café)。

走訪書店一覽表:
大型童書專門店 1.「蠟筆屋」(Crayon House) 表參道 2009/07/05
2.「書屋」(BOOKHOUSE) 神保町 2009/07/04
社區型書店 3.「湯姆盒」(Tom’s Box) 吉祥寺 2009/07/03
4.「奶奶的寶盒」(おばあちャんの玉手箱) 吉祥寺 2009/07/03
5.「歌本咖啡」(Song Book Café) 鎌倉 2009/07/06
出版社附屬書店 6.教文館「納尼亞國」(ナルニア国)銀座 2009/07/05
7.福音館出版社附設的售書區 文京區 2009/07/08
二手書店 8.「三輪書房」(みわ書房) 神保町 2009/07/08
9.「公雞文庫」(にわとり文庫) 西荻窪 2009/07/03
10.「興居島屋」 西荻窪 2009/07/03

確定參訪兒童書店行程後,在進行研究計畫時,首先設定和書店相關的內部與外部問題,作為重點觀察,例如:書店成立時間、店面大小、營業時間、休假日、是否為連鎖店。調查主要販售書種?是否有任何促銷活動?例如特別折扣?是否有定期舉辦活動?如果有,活動的內容是哪些?對象是誰?有收費嗎?效果如何?店內的工作人員有幾人?需要負責哪些工作項目?例如:基本門市清潔、電腦文書、收銀、客服、郵寄、整理圖書、美工文宣等?經營上是否有面臨房租、空間、專業人才缺乏等?或者其他問題?……等。

接著在實際到東京兒童書店走訪前,透過網路與書籍資料,搜尋相關書店資料,發現書店市場管理的完整項目,包含下列重點:
書店市場管理體系圖 :(表格,略圖)

而經營書店最重要的目的,是對顧客進行促銷,希望能藉此提高顧客的購買力。理想的店面設計,應該是一個能為顧客設想,讓顧客能在愉快的心情下購物,因此書店所在的環境、立地條件、店鋪設計、格局規劃、擺設陳列、色彩、照明等,都是需要觀察的重點。好的書店首先在外觀上,要有特色、能吸引特定的客群,內部則須具備下列原則 :

˙具有魅力:具有吸引顧客的魅力。
˙顧客區隔:鎖好顧客層後,才能樹立獨自的風格。
˙差別化:讓顧客明顯的意識到和別家店鋪有何與眾不同的地方。
˙舒適性:陳列與擺設的感覺使顧客能在舒適的環境下購物。
˙合宜的動線:店內的格局規劃,使讀者能自由自在的優遊其間。
˙防範竊盜:通暢的視野以預防竊盜。
˙活用賣場面積:有效的活用賣場面積,以兼顧顧客的服務與提升業績。
˙組合化:將相關商品加以組合,以提供購買者的便利。
˙經濟性:店舖改變造型或重新裝潢時,應確立目的並且考慮經營層面的經濟性。
˙整體性:店舖的機能並非單一性的,調和總體機能,才得以發揮整體的功效。

綜合上述經營書店的各項重點,在時間與人力(兩位組員)能應付的狀況下,決定就書店的外觀(環境、立地條件、看板設計)、店鋪設計(格局規劃、動線是否合宜、色彩照明如何等)與商品構成(主要販售書種)做為重點紀錄。以下為此行兒童書店組走訪東京兒童書店所做的基本資料與觀察重點紀錄。

(2) 東京兒童書店重點介紹

1.「蠟筆屋」(クレヨンハウス、Crayon House)
[基本資料]
˙地址:東京都港區北青山3-8-15
˙營業時間: 11:00am~7:00pm,餐廳到10:00pm
˙電話:03-3406-6492
˙官網:http://www.crayonhouse.co.jp/html
˙坪數:約25坪。
[重點紀錄]
˙位在東京的高級地段的巷弄內,大眾交通運輸便利。看板設計特別設計,以狐狸和蠟筆的造型搭配英文字樣標示設計,具有童趣,也很明顯。
˙本店為複合式兒童書店,一樓為兒童書區。進門處的小空間,設有搭配天文年設的專書區、雜誌、漫畫、動動書(Pop up)等陳設,書架分別有紅色及黑色書架,以及矮櫃和立架,方便兒童閱讀,地板為紅磚。進入內部長方形區域後,地板改為木料,右側為櫃檯及服務人員區,左側有展示區,展出松岡達英的繪本作品及原畫,並有以老闆落合惠子作品《繪本屋的100個幸福處方》書中所列舉的書名。內部區域外圍為書牆,內部以不同的文類和作家為名的書區,分置矮書櫃以及平台,在不同的文類分別有吊牌標示,其中繪本佔大多數比例高,也有少數兒童文學專業書。另外,靠落地窗處,有一長型書桌,內側也有圓桌,供讀者休憩和閱讀。整體照明光線明亮、色澤溫馨。

2.「書屋」(BOOKHOUSE)
[基本資料]
˙地址:東京都千代田區神田神保町2-5/北沢ビル1階
˙營業時間:11:00am~6:30pm
˙電話:03-3261-5691
˙官網:http://www.bh-jinbocho.jp/shop.html
˙坪數:約30坪。
[重點紀錄]
˙位在神保町,在舊書店街中別具風格。書店看板簡單清爽。店門口以折扣書花車和立架式陳列吸引讀者。
˙內部格局為長方形規劃,櫃台設在最後方,讓讀者沒有壓力。四周以立架式書牆圍繞,書櫃為咖啡色系。內部地毯為深藍花底,搭配紅色沙發,及動物玩偶,陳設舒適,方便家長帶小孩在此選購閱覽,以及說故事、簽書會等使用。
˙環繞著中央休息區外圍的書,有按照作家姓氏排放的繪本、幼兒適讀的繪本和玩具書,也有和課程相關的新書,靠左側前方的區域,擺放相關的主題書展示。
˙店內的左側書牆上,寫著「50%OFF出版社在庫僅少本」表示「這面牆的書籍,是出版社僅剩的庫存書,對折拋售,賣完沒了。」也表示這些是有點小瑕疵或回頭書,買了別再要求換書。這在此行的兒童書店中為僅見的一家。

3.「湯姆盒」(ドムスボックス、Tom’s Box)
[基本資料]
˙地址:東京都武藏野市吉祥寺本町2-14-7 LIVES 1F裡面
˙營業時間:11:00am~08:00pm,過年期間休假
˙電話:0422-23-0868
˙官網:http://www.tomsbox.co.jp/index.html
˙坪數:約5坪。
[重點紀錄]
˙位在吉祥寺站,東急百貨附近的巷子裡,位在複合式商店內的一小角落,書店的招牌LOGO和木質立牌十分可愛。
˙只有四、五坪大的長方形空間,以繪本為主要商品。入門右手邊和對面的牆上正展出荒井良二(2005年第三屆林格倫紀念文學獎的得主)的插畫作品以及他的繪本展出和販售。
˙書店中央平台,擺放成人書籍和少量的文具,進入書店對角是櫃檯,也是小型工作檯,另兩側幾乎到天花板的書架上放著琳瑯滿目的繪本。
˙經店員笹倉京小姐告知這家繪本書店從1993就已經成立。書店老闆土井章史先生自己就是獨立工作室的編輯,Tom’s Box同時也是工作室的名稱,過去他是一般書籍和漫畫的編輯,後來轉任繪本編輯,因此認識了很多知名的插畫家,像是長新太、井上洋介等人。本店以幾位老闆熟悉的繪本作家作品為特色。

4.「奶奶的寶盒」(おばあちャんの玉手箱)
[基本資料]
˙地址:東京都武藏野市吉祥寺本町2-31-1山崎ビル1~2F
˙營業時間: 11:00am~07:00pm
˙電話:0422-21-0921
˙官網:http://obatama.com/
˙坪數:一樓約20坪。
[重點紀錄]
˙位在吉祥寺站,東急百貨附近的巷子裡的三角窗地點,為社區型兒童書店,有兩層樓,外牆以灰色小磁磚,搭配透明的玻璃門窗,可以清楚看到店內的陳設。看板為白色燈箱,上面除了紅色店名,還標示繪本、兒童書、世界的玩具等字樣,清楚說明書店的主要商品。
˙共有兩樓,一樓為童書和玩具區,二樓為教室。內部格局方正,外圍以咖啡色系書牆為主,內部則是平台搭配矮書架為主要陳設。內部主題書展為天文書展,以及和夏天相關的書展。書店內的玩具很多。
˙結帳櫃台設在進門內側左邊,如果購書不索取紙袋,可以獲得貼紙贈送,以鼓勵環保。
˙書店提供會員每月配書設計,主動替讀者做選書計劃。

5.「歌本咖啡」(Song Book Café)
[基本資料]
˙地址:神奈川県鎌倉市笹目町6-6 大栄ビル1階
˙營業時間:11:00am~05:00pm,毎週木曜日~月曜日、休業日:毎週火曜、水曜日。週2休。
˙電話:046-725-0359(電話、FAX共通)
˙官網:http://www.songbookcafe.com/
˙坪數:約8坪。
[重點紀錄]
˙位在鎌倉市的縣道上,外部以木版設計的圖象LOGO掛在門上,以白色圍欄內的紅門迎接客人。
˙店內中央並排幾張桌子(平日應該也可以隨意移動),進門的左右兩面牆掛著繪本原畫,下方書架,右側擺放的是中川宏貴先生寫過的繪本和音樂CD。進門對面的書架上,擺放中川先生推薦的書,不限兒童書。書店左側書架上方掛著販售的繪本原畫,書架上則陳列中川先生喜愛的插畫家的繪本,還有以店內LOGO設計的杯子、便條紙等商品。書籍排列順序,則是照幼稚園小孩看的書放最下面、依序往上,年紀也提高。
˙書店最後方是小巴台,由中川太太負責客人點的下午茶點和咖啡等,也是結帳台。
˙由於店主為知名繪本和兒歌作家,有許多慕名而來的客人。店面雖小,但陳設燈光和內部書籍和畫作,整體有溫馨感。

6.教文館「納尼亞國」(ナルニア国)
[基本資料]
˙地址:東京都4-5-1銀座中央區
˙營業時間:10:00am至08:00pm
˙電話:03-3563-0730
˙官網:http://www.kyobunkwan.co.jp/Narunia/
˙坪數:約30坪。
˙位於銀座,是一家老字號的出版社,設立於1885年。整棟大樓都是書店,只有位於六樓的納尼亞國是童書書店,須由教文館的大樓進入。
˙擺設較為樸素,但明亮寬敞,書架的擺放位置也比較寬闊,中央幾個書櫃都設置矮櫃,使得目光一望即可探進整間店,白色的日光燈也比較明亮。
˙書籍分類為:讀物類、繪本、研究類、高中生讀物等。但年齡層以及主題分類都比較模糊。研究類的書比較齊全完整,佔了一大架櫃,前後皆有。
˙書店內有納尼亞十週年展,書區擺在一進門的左手邊。
˙搭配簽書會,平台展出作者君島久子女士的作品。
˙內部的獨立空間有小畫廊,展出繪本原畫。

7.福音館出版社附設的售書區
[基本資料]
˙地址:東京都文京區漢駒込6-6-3
˙營業時間:上午11:00~19:00
˙電話:03 - 3942 - 1246
˙官網:http://www.fukuinkan.co.jp/
˙坪數:約10坪。
[重點紀錄]
˙福音館大樓看起來有商業大樓的氣派,門口還有築基石寫著1983年築基,共占四層樓。但主要為編輯和出版營業單位,書店販售區位在一樓。
˙一樓書店是辦公廳中兼做書店,同時也提供編輯們在工作中查詢用。
˙書店的櫃位簡單明瞭,但沒有太多的分類標示,靠窗一排擺設有玩具。中間設有桌椅,很像研究室和圖書館的所在。
˙福音館出版的月刊很多,年齡分層相當清楚,知識性讀物也很多元,翻譯許多有名國外作品,國內的有名作家也多在福音館出書,所以環顧一圈,雖然都是賣福音館自己出版的書籍,與一般書店不同,但是數量和種類已經相當可觀。

8.「三輪書房」(みわ書房)
[基本資料]
˙地址:東京都千代田區神田神保町2-3神田古書センター5F
˙營業時間:平日10:00am~6:30pm日曜・祭日11:00am-05:30pm,定休日:第一・第三日曜日(但8月のみ毎日曜日・4,5月は第三日曜のみ)12/31~1/3は休業致します。
˙電話:03-3261-2348
˙官網:http://www.miwa-shobo.com/
˙坪數:約10坪。
[重點紀錄]
˙位在東京神保町舊書店街上的神田古書大樓五樓。
˙搭樓梯上五樓,進入狹長型的小書店,在頂到天花板的書架前,地板上還堆疊著一、二層二手書。
˙販賣的二手書有:日本繪本、外國繪本、日本童話、外國童話、研究、戰前、一般兒童本。書籍擺放有大致區隔,找書雖然要碰運氣,但分類算是清楚。部分較為老舊的舊書,還有特別用玻璃紙包起來。
˙櫃檯位在進門的左方,老闆三輪峻(MIWA TAKASHI)親自看店,也是書店特色之一。

9.「公雞文庫」(にわとり文庫)
[基本資料]
˙地址:東京都杉並區西荻南3-17-5
˙營業時間:12:00~22:00 星期一休假
˙電話:03-3247-3054
˙官網:http://niwatorib.exblog.jp/
˙坪數:約10坪。
[重點紀錄]
˙位在巷弄內的一樓,書店狹小,看板為藍底白字的書店招牌,落地窗門為透明玻璃。
˙店內以原木材質的地板,配上兩旁以及中央的深咖啡色書架,搭配各種木質書箱,擺放二手書。
˙繪本類的兒童讀物擺放在靠近門口處,兒童文學專業書籍不少,且有特別陳列,價格是一般定價的二分之一。繪本區,有150日元專櫃書。
˙提供給客人裝書的紙袋,特別設計一隻鏤空的公雞造型。
˙櫃檯設在書店最後方,唯一的店員也在那裡,不打擾客人看書。黃色燈泡,有老舊且溫馨的氣氛。店內有養一隻貓,散發著慵懶的氣氛。

10.「興居島屋
[基本資料]
˙地址:東京都杉並區西荻北3-31-6
˙營業時間:12:00~24:00
˙電話:03-3396-3350
˙網址:http://www.suginamiku-town.com/mypage/sg019269
˙坪數:約15坪。
[重點紀錄]
˙位在巷弄間,為綜合型二手書店,因此兒童讀物只是其中一小部份。透明的落地窗門,內部陳設一目瞭然,商品很容易辨識。看板店名設計和門外的裁縫車和古書標誌,營造復古風。收購的書籍內容也清楚標示,其中包括繪本。
˙店面為長型格局,兩旁和中央的書架都到天花板,書架底部前設置平台和木頭書箱。書架為木製咖啡色,天花板保留水泥原樣,昏黃的燈泡,頗有懷舊氛圍。櫃檯設在最後方,老闆坐鎮在那裡。
˙童書數量不算太多,但部份繪本價格也很便宜,書況也不錯,大致是訂價的一半。

三、 東京兒童書店觀察心得

由於受到時間和語言的限制,除了上述經由現場觀察與紀錄,取得東京部份日本兒童書店的相關資訊,在回台後,研究小組繼續透過網路相關資訊搜尋和書報雜誌等資料取得,以及透過與指導老師游珮芸教授的提問答覆,和對日本兒童書店有深入了解的專家邱承宗協助釋疑,再與誠品書店兒童專區督導張淑瓊訪談,綜合此行觀察日本東京兒童書店值得台灣兒童書店做為參考的現象觀察重點如下:

(1)折扣少見、物流完善
到了東京童書店現場,發現日本兒童書店和台灣童書店最大的不同在於,日本兒童書店很少看到折扣書,和台灣甚至新書出版就開始打折的情況非常不同。日本童書定價相對於台灣童書,大約貴四分之一以上的價格,一本精裝繪本要價三、四百元台幣以上,在二手童書店內售價大致是定價的一半。根據在日本完成研究所學業的游珮芸老師表示,在日本,新書不打折是常識。日本童書店很少做折扣促銷,台灣則是幾乎新書一上市就得打折促銷。

而日本新書不打折的現象和書籍銷售系統有關,必須回歸到書籍銷售的通路,還有通路和出版社之間的分工做比較,才能進入問題的核心。根據採訪邱承宗先生的解釋,這是因為出版社和經銷商以及書店之間的工作分工的差異,以日本兩大經銷商東販和日販的業務來說,在書籍尚未問世時,拿著樣書一家又一家拜訪書店店長,彙集情報告,重要的是,將預估的出版社印量告知出版社,以便精準的掌握書籍的印量,做為編輯的參考。早期還沒有電腦連線,書籍書版後必須依賴夾在書籍中的長方形印刷物,作為回條,註記數量的多寡和配送書店,提供經銷參考。而經銷商業務在跑書店過程十分艱辛,夏天汗流浹背,冬天挨冷受凍,兩腿拼命行走,都是希望書店能夠替書籍做更好的宣傳和服務,例如書店規劃書籍的動線擺設等。

以此次觀察日本兒童書店來看,因為2009年是天文年,在「蠟筆屋」、「奶奶的寶盒」、「BOOKHOUSE」、「納尼亞國」等兒童書店,都可看到和天文相關書籍展示區,方便讀者選取購書。正因為日本書籍經銷商負責書籍行銷規劃、書店負責賣書和收集情報,也堅持應有的利潤。在東京除了少數書店,像位在二手書店街神保町的「BOOKHOUSE」有少數的折扣書,以及特定的二手書店有販售折扣書之外,其他成人或兒童書店幾乎都是以定價出售。因為不打折,版稅可以完整的回饋給創作者和出版社,這和台灣幾乎新書出版就折促銷活動大不同。

在台灣,很少有經銷商能做到日本經銷商所做的工作,多數只是被動等待經銷商做例行的書籍上架、下架和回收的動作。台灣的童書出版社除了業務單位需要出來拼業績,很多編輯都得幫忙行銷,現在更是被要求,企劃書籍出版時,就要確定行銷方式。加上通路要求折扣、降價,出版社為了獲得應有的利潤,除了提高定價之外,甚至也採取和作者以售價作為版稅計算的標準,使得問題更加複雜,以致出版社和創作者之間,很難取得完全的信任。

台灣書店習慣將書籍銷售不佳的狀況,尋求經銷商解決,而經銷商處理的方式就是採取退書到出版社,轉嫁回出版社,逼得出版社不得不讓負責編書的編輯,不僅編書也要協助各種促銷活動;而讀者更是習慣於越來越低的折扣促銷,如果沒有促銷折扣,書籍就很難吸引讀者購書,整體呈現的是惡性循環的結果。

(2)知識與美感交流場所
在日本觀察兒童書店,除了在表參道的「蠟筆屋」複合式兒童書店,或是在神保町的「BOOKHOUSE」書店內部有放置桌椅給讀者翻閱書籍之外,位在銀座「教文館」書店大樓內的專門童書店「納尼亞書店」或是社區型的書店「奶奶的寶盒」則很樸素。除了經營成本考量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呢?

熟悉日本書店歷史的邱承宗解釋:日本政府在戰敗後,深切體認到知識傳承的重要性,大力鼓吹文化重建,於是派遣大量人才分散到各國取經。數年後,人才紛紛回國涉足各行各業,單以出版業界而言,有人轉行從事翻譯、有人從事物流新觀念或編寫傳統智慧,其中以遊走校園的編輯、業務員最令人敬佩!他們向高學府的教授、學者提出知識下放的觀念,向國小教師遊說接受出版社規劃的學習直銷書,造就了科普書籍的普級化(文學繪本也是此時期興起)。當時,一部份的人了解知識普及不在學校教育,反倒是出社會後的書籍接觸程度,因此產生團地(社區)書店的概念,而由經銷商四處尋找可能的地點、老闆加盟,像7-11的方式,於是有了專賣書籍(由經銷商規劃硬體設備)和文具店的區隔書店,直到紀伊國屋這類大型書店出現,有些都會型地區的社區書店才逐漸沒落。

由於認知到書店是提供知識流通的場所,邱承宗認為書店對日本人來說,並不是讓讀者享受奢華的地點,他們在乎書店的服務品質,以及照明設備是否足夠,而不是書店的外觀和硬體,因此多數大型書店,並不希望讀者站著把書整本讀完。而根據實地觀察,日本社區書店一般來說,陳設和大型書店相比,較為樸實,以此次參訪的「奶奶的寶盒」書店為例,位在社區巷弄內,二樓的店面中,一樓是擺設的店面,陳設書籍分類清楚,店面光源明亮,而二樓則是各種課程的小教室和讀書會的場所,書店也有會員制的服務,提供給專為會員挑選好的書籍。

此外,在日本童書店,牆上或多或少的「繪本原畫展」最讓人驚艷,無論是蠟筆屋的松岡達英(科學繪本作家)、「湯姆盒」的荒井良二(2005年第三屆林格倫紀念文學獎得主)、「納尼亞國」精緻的原畫展室,還是「歌本咖啡」裡與眾不同的原畫銷售展,日本童書店在文字所能呈現的「知識」提供之外,也提供美感的藝術空間。

(3)童書耀眼明星──圖畫書
在東京的童書店,使人目不轉睛的就是五花八門的圖畫書,從零到三歲的幼兒玩具圖畫書,到幼兒園、小學生閱讀的圖畫書,各種主題、各種風格的插畫,不管是在小小四五坪大的「湯姆盒」(Tom’s Box),還是在人潮擁擠的「蠟筆屋」(Crayon House),圖畫書雖然只是兒童讀物的其中一項文類,卻是兒童書店最耀眼,質與量皆豐美的一個區塊。

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說:「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特別是在歐洲……大眾文化的需求、插圖頁的興隆、印刷技術的進步、日益增長的對教育──特別是對幼兒教育的關心,以及兒童文學的國際交流等……使圖畫書所具有的表現力和教育價值開始受到了人們注目。」(《我的圖畫書論》,頁206)

是以,日本童書業最發達,也最受重視的就是繪本,年紀低幼的孩子閱讀豐富多彩的圖像,年紀漸長的孩子閱讀文字,高年級的孩子從文字與圖像的結合中,領受節奏與藝術之美。如果說近幾年台灣童書逐漸有被繪本淹沒佔領之勢,那麼此次走訪東京童書店,會發現繪本仍然居於兒童讀物的領導地位。儘管根據中川宏貴在受訪時表示,日本目前繪本印量大不如前,但因為之前已奠定基礎,在日本造就了許多繪本插畫家和作家,林立在全日本各地,以插畫家為主軸的繪本美術館就是另一項例證。

此外,在多家書店的繪本中,出現台灣較少出現的日本重要畫家作品,例如西村繁男這位出生於1947年的繪本畫家,由於他以繪本形式表現日本的歷史故事十分出色,在多家以繪本為主的兒童書店都出現他的繪本專區,可能因為題材的關係,在台灣並沒有譯本。此外,關於繪本知識和提供給成人閱讀、介紹繪本的專業書,也有很多版品,例如松居直、落合惠子關於圖畫書的相關書籍等,在「蠟筆屋」和「納尼亞國」就有一整櫃書架陳列。

(4)二手童書店和網路書店的可能
日本二手書店的發展很早,在小林一博的《出版大崩壞?!》(2001年出版)中描述1990年後期,日本出版銷售數字連續下滑,此書還有一行副標題:「目前持續蔓延中 將來也難以避免」,而根據日本出版科學研究所的統計,日本的圖書總銷售額在1997年達到10,930億日元的頂點之後便一路下滑,出現了連續11年的負成長。2006年,日本出版業的總銷售額為9,326億日元,2008年則滑落至8,878億日元。 當然滑落的原因和紙書無法抵擋網路閱讀和手機以及電子書的發展都有密切關係,但二手書店在2001年迅速興起,因為壓縮到新書書店以及創作者的利潤空間,確實曾在日本引起極大的震撼與討論。

在日本的二手書店中,「Book Off」算是大型二手書店,大都設在郊區,此行在東京並沒有機會逛這家連鎖二手書店,但在東京的西荻漥站附近找到「公雞文庫」和「興屋島居」兩家特色二手書店內,看到少量的兒童書,書況和價格都很吸引人。而「三輪書房」則是東京市區的神保町內,極為少數的專業二手童書店,書店內的兒童讀物書種很多,對於早期日本的兒童讀物也特別設計宣傳刊物,還在網站上拍攝書籍和搭配文字說明介紹書店的重量級二手書,雖然書店設備和裝潢簡陋,但因為特色鮮明,對於日本童書愛好者是能挖寶的好去處。

由於研究小組在此行之前,曾以網路書店的興起做為此次行程的重點觀察,想了解日本網路書店是否有取代或者超越實體書店通路的現象呢?但以此次參訪的兒童書店幾乎都有設置網路書店,而採訪「Song Book Café」中川宏貴先生的說明,日本這幾年出版景氣下滑,且網路購書也非書店主要收入來源。相較於二手書,網路的發展和手機閱讀的盛行,以及未來電子書的後續發展,對於實體書店和紙書的未來,可能才是最大的競爭對手。

四、 小結

在此報告完成之前,2009年的各項出版資訊陸續出爐,幾則新聞特別引人注目,例如:〈學生雜誌陷困境 發行量下滑不及原來十分之一〉說明網路的興起,數位出版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特別是手機閱讀在日本更是一種閱讀新趨勢。創刊於1922年,小學館成立初期,也是日本最早按年級創刊發行的學生雜誌《小學五年級學生》、《小學六年級學生》 已經無法支持,宣布在2010年停刊。而關於實體圖書出版,2009年底,日本《產經新聞》一則有關日本出版業的調查資料公佈顯示,2009年的書籍和雜誌的銷售金額已經跌破近二十年來,一直維持的兩兆日圓大關,比起去年少約900億日圓(約新台幣300億元),除了通貨緊縮的問題之外,日本的經濟萎縮也已侵襲出版業。

然而新興閱讀趨勢也正興起中,例如:〈年輕人親近網路 疏遠電視和雜誌〉 報導中,提及日本10歲-30歲的手機用戶上網時間在增加,用於玩電視遊戲和看電視、閱讀雜誌的時間卻在減少,同時台灣媒體也有〈兒童每日看媒體3小時 看書6分鐘〉 的報導指出,根據吳翠珍主持的「2009全國兒童媒體使用行為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國小兒童每天只有不到4小時的閒暇時間,有3小時花在媒體上,佔閒餘時間的75%。網路則是兒童認為最重要的媒體,兒童每天平均講手機的時間近9分鐘;上網約47分鐘;70分鐘看電視,約49分鐘打電動。調查結果也顯示,相對於影音媒體,當代兒童閱讀平面報紙與書籍雜誌的時間偏低,每天不到6分鐘。從研究中發現孩子所「閱讀」的內容,已非傳統的平面閱讀媒介,而是大量的閱聽影音。面對這些不斷擴展的各種媒體,紙本書和實體書店的未來,值得持續關注後續的轉變。

而借鏡日本兒童書店的觀察經驗,雖然書店坪數大多不大,但不論在書籍擺放陳列和專題書展、提供讀者各項服務,或是新書發表會、畫展等,在各店幾乎都可看到,這部分台灣兒童書店也有許多相似的作法。兩者較大的差異,在於台灣經銷商和書店和出版社之間的分工問題則是由來已久,很難在短時間做調整,目前因經濟景氣不佳,書店多採用退書和低折扣的方式,作為促銷取得經營利潤。而折扣書的問題,使兒童書店的利潤轉嫁回出版社,危及創作者的權益。日本書店新書不打折,此部份最值得台灣參考,再以法國為例,就曾經透過明文立法,禁止書店把新書做低於九折的促銷,以保障出版社與創作者的權益,然而台灣在進入折扣戰的時代,似乎已很難回頭。誠品書店的張淑瓊在受訪時說:「除非和童書相關的人,包含做書的人/賣書的人/推廣書的人/買書的人/讀書的人,都是真心的為了孩子,而不是為了訂單!」唯有童書店的主導者,在財物問題、立地條件、人員組織等,都能有妥善規劃之外,還需要有理想性,並且和社會深度結合,了解閱讀所需,才能有新的競爭力。從提問的設定,到觀察後的修正,兒童書店組此行到日本探訪,收穫豐富!

參考書目:
小林一博,《出版大崩壞?!》,陳惠莉,蔣千苓譯,台北市:尖端出版社,2001.10。
《MOE》雜誌。2007.6。
行政院新聞局,《2009年出版年鑑》,台北市:行政院新聞局,2009.11。
本刊資料室,〈商品知識--書店經營的基礎概念-1-〉,《出版流通》,第84期,2002.10,頁10-13。
本刊資料室,〈書店經營的基礎概念--促銷與店舖陳列技巧(1):漫談促銷的意義與店頭促銷〉,《出版流通》,第87期,2003.2,頁24-27。
本刊資料室,〈書店經營的基礎概念--促銷與店舖陳列技巧(2):漫談店的店舖的技能與陳列的技巧〉,《出版流通》,第88期,2003.4,頁20-24。
本刊資料室,〈坪效和商品週轉率〉,《出版流通》,第85期,2002.11,頁16-18。
松居直,《我的圖畫書論》,郭雯霞、徐小潔譯,上海市:人民出版社,2009.3。
張豐榮,〈淺析當前出版產業問題與解決之道〉,《出版界》,第84/85期,2009.2,頁10-19。

網路資料:
楊明珠,〈日出版業銷售額大減台幣300億元〉,台北《中央社》,2009.12.25。網址:http://www.cna.com.tw/SearchNews/doDetail.aspx?id=200912250287。
〈全球出版50強美德日英佔據大半江山〉上海《文匯報》,2009.10.20。網址:http://blog.udn.com/jason080/3443374。
舟舟,〈日本出版市場概況〉,《出版商務週報》,2009.7.6。網址:
http://blog.udn.com/jason080/3169469。
周雲鳳,〈學生雜誌陷困境 發行量下滑不及原來十分之一〉,《中國文化報》,2009.11.5。網址:http://blog.udn.com/jason080/3503915。
王英斌,〈年輕人親近網路 疏遠電視和雜誌〉,《中國新聞出版網》,2009.8.19。網址:http://blog.udn.com/jason080/3288764。
林永富,〈兒童每日看媒體3小時 看書6分鐘〉,《台灣醒報》,2009.12.16。網址:http://www.awakening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10579。

採訪資料:
採訪邱承宗日本兒童書店相關問題,2009.6.15~9.13。
採訪張淑瓊誠品兒童書店相關問題,2009.12.30。

Read more...

岩村和朗組◎成果發表會─岩村和朗 繪本之丘美術館

>> 2010年1月9日 星期六

岩村和朗 繪本之丘美術館

◎吳宜霈、林芝安




這份報告已是第三次介紹岩村和朗繪本之丘美術館了。第一次,以描述性的文字記錄當時在美術館之見聞;第二次針對美術館之理念與推廣活動,與岩村和朗作品的相關探究。這一次,我們重新思考、審視手邊的資料,尋求更深層的發現,並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做出發,來呈現這次的報告。報告內容主要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份從美術館的名稱著手,檢視美術館與所在地理位置的關連性,並帶出創館緣由,以及美術館因應環境條件採取的特殊建築方式。第二部分著重在美術館的內部展覽,以展覽的整體概念為基礎,檢視其展覽內容及動線如何規劃,並增加合展人──今森光彥先生的相關資訊,找出其與本展覽的關聯。第三部份從展覽內容延伸而出,探討美術館的活動規劃,以及如何透過活動實踐館長之理念。第四部份談論與岩村和朗實際接觸後的感動和想法。最後的結論則整理前面四個部份,並做出此行探究之總結。

Read more...

公告◎成果發表會演講大綱:聚焦藝術—策劃一個給兒童的藝術展覽

聚焦藝術
—策劃一個給兒童的藝術展覽


◎林琦珊


描述一個普遍的觀展經驗
當我們走進美術館,看見潔淨的牆面上,掛著數幅風格相異的畫,每張畫的旁邊,有張比名片略大的紙片,上面寫著數行字,燈光昏暗。在瀏覽過幾幅畫之後,我們很快的抓住了這些畫之間的關聯……

需要為兒童設計展覽嗎?

  • 兒童的世界:以切身經驗為基礎的世界、界限模糊的真實與想像世界
  • 兒童的視角
  • 兒童的視覺語言

一個兒童展覽的誕生—以學學文創的展覽「跟著畫家逛台北」為例
  • 構成展覽的元素:內容、場域、觀眾
  • 展覽發展的階段:需求→想法→場地→預算→執行→運作
  • 參與各階段的人員:贊助者、策展人、建築師、平面設計師、教育/導覽人員、公關企畫、觀眾

藝術展覽,難辦?-左右展覽的因素
  • 高額的預算
  • 有限而需求特殊的市場
  • 當代兒童的特殊視覺經驗

另一種可能性—以台北市立美術館特展「建築實驗室」為例
  • 以活動方式附屬於大型展覽
  • 精簡而有效率的工作團隊
  • 獨立預算
  • 共同宣傳

Read more...

公告◎成果發表會 與會貴賓簡歷

林琦珊 (資深策展工作者)


學經歷
─ 德國弗萊堡大學藝術史碩士
─ 德國柏林國家畫廊實習員
─ 台原藝術文化基金會台北偶戲博物館籌備處副研究員
─ 學學文創志業小學學藝術實驗室總監
─ 馬偕護專幼保科兼任講師

演講參考書目
─ Edmund Burke Feldman著, 李文珊等譯(民92)。藝術教育的本質。台
北:五觀藝術。
─ Alan Gartenhaus著,陳羚芝譯(民94)。觸發創意的博物館。台北:五
觀藝術。
─ Gardner, Howard: Art Edu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Los Angels:
Getty Publications, 2003
─ Kirchner, Constanze u. Kirschemann, Johannes (Hrsg.): “Wenn Bilder
lebendig werden…” Anstöβe zum Umgang mit Kunstwerken. Hannover:
BDK-Verlag, 1996


謝宗哲 (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助理教授)

學經歷
─ 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學博士
─ 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助理教授

演講參考書目
─ 《伊東豐雄的建築冒險記10則》,伊東豐雄著,謝宗哲譯,田園城市文
化事業2007。
─ dA夯建築雜誌第六期『流動性』, 謝宗哲編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2006。
─ 《設計活動吧》,小嶋一浩編著,謝宗哲譯,田園城市文化事業,2005。

Read more...

公告◎台東大學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 成果發表會

◎日期:2010年1月13日 (三) 08:00 ~ 17:40

◎地點:知本校區 南島文化研究所會議室

◎活動宗旨:
 1.海外參訪成果書面展示與專題報告
 2.學術、業界相關人士與會指導

◎活動簡述: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於2009年7月1日至7月8日進行為期八天的日本海外參訪活動,深入日本東京美術館、圖書館、兒童書店等兒童文化相關產業,進行多面向的研究與紀錄。返國後,經過一學期之討論與深入研究,呈現針對日本部分兒童文化產業之精析成果。

指導老師游珮芸帶領同學至海外參訪產生親身經歷,佐以網上教學、部落格共同經營發表,以及公開成果發表會的課程進行模式,誕生台東大學兒文所前所未有的獨特授課模式。經歷一學期虛擬與實際的面談與討論,藉由文字、影像,以點對點式(小組─文化產業)忠實呈現八天於日本東京之所見所聞,詳實紀錄、審慎蒐集相關資訊,試圖型塑一種普及化、親切、優質、溫柔的學術概念。

揉合此一概念,特於期末舉辦成果發表會,內容涵括海外參訪成果發表、台灣文化產業達人講座、海外參訪實物特展等,期望可與台東大學師生共同分享於日本之獨特經驗,更臻未來台東大學兒文所與日本文化產業之連結與煤合。

會議議程

08:00 ~ 08:15
報 到

08:15 ~ 08:30
開幕式暨訪日成果影片播放

08:30 ~ 09:30
專題一:室內+室外=100%展覽
主持人 郭建華老師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A-1 岩村和朗 繪本之丘美術館
發表人 林芝安、吳宜霈
與談人 林琦珊老師

09:30 ~ 10:50
演講一:聚焦藝術—策劃一個給兒童的藝術展覽
主持人 吳玫瑛老師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演講人 林琦珊老師

10:50 ~ 11:00 休 息

11:00 ~ 12:00
專題二:揉進溫柔的美術館
主持人 曹俊彥老師 (資深兒童文學創作者、台東大學駐校藝術家)
A-2 岩崎知弘 ちひろ美術館‧東京
發表人 嚴淑女、陳晉卿
與談人 林琦珊老師 (資深策展工作者)

12:00 ~ 13:00
午 餐

13:00 ~ 14:00

專題四:剛柔之間──一間國家兒童圖書館的誕生
主持人 黃淳雅老師
C-1 國立國會圖書館 國際兒童圖書館(ILCL)
發表人 蔡蕙年、蘇愉婷、宗大筠
與談人 謝宗哲老師

14:00 ~ 15:20
演講二:生機盎然的建築風景
主持人 游珮芸老師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演講人 謝宗哲老師 (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助理教授)

15:20 ~15:40 茶 敘

15:40 ~ 16:40
專題五:色彩、空間、夢境、重組──拼貼建築後現代
主持人 施能木老師 (台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副教授)
C-2 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
發表人 吳幸娥、林瑞玉、簡文爵
與談人 謝宗哲老師

16:40 ~ 17:40
專題三:日本東京兒童書店大蒐秘
主持人 杜明城老師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B-1 東京 兒童書店
發表人 陳玉金、王蕙瑄
與談人 曹俊彥老師 (資深兒童文學創作者、台東大學駐校藝術家)

17:40~
賦 歸

歡迎各位台東大學學生蒞臨,兒童文學研究所誠心的邀請您!

Read more...

岩村和朗組◎絵本の丘の主題曲(游老師提供)


Classical Guitar of Tabei
絵本の丘の主題曲

Read more...

公告◎吉卜力美術館展覽牆

>> 2010年1月1日 星期五




展示地點:
台東大學(知本校區)人文學院四樓 兒童文學研究所所辦公室旁

展示時間:
2009年12月7日至1月5日

製作單位: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

感謝:
游珮芸老師、吳幸娥、簡文爵、林瑞玉
與所有協助佈置之同學。

Read more...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 Free Blogger Templates Joy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