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知弘美術館研究計劃(98兒文暑)
>> 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東京知弘美術館研究計劃
98兒文暑 鈺茹 舒琪
【前言】
本著一顆發現驚奇的心,我們參訪了位於東京的知弘美術館;因為感動著她對於兒童的愛,我們發現了友善與美好,是可以油然而生的;此研究計畫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爭歷史為我們的出發點,從中去探究身為大和民族的岩崎知弘是如何看待這場戰爭,以及身為女人、成為母親的她,是怎樣利用她的天賦去帶領著人們遨遊插畫的世界。
98兒文暑 鈺茹 舒琪
【前言】
本著一顆發現驚奇的心,我們參訪了位於東京的知弘美術館;因為感動著她對於兒童的愛,我們發現了友善與美好,是可以油然而生的;此研究計畫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爭歷史為我們的出發點,從中去探究身為大和民族的岩崎知弘是如何看待這場戰爭,以及身為女人、成為母親的她,是怎樣利用她的天賦去帶領著人們遨遊插畫的世界。
【民族與戰爭】
岩崎知弘在1918年冬天出生,那一年正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一年,號稱已經結束的世界大戰,因戰勝國嫌分贓不均,戰敗國心有未甘,於是,埋下了第二次大戰的伏筆;協約國統帥,法國福熙將軍在凡爾賽宮簽署協定時,講了一句:「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戰。 」。
然而,和平的維持根本不到20年,1931年,日本刻意在中國東北發動了柳溝條事件 ,隨即,東北最大的城市瀋陽即落入日本手裡,日本這樣故意的挑釁已不是第一次了,爾後,更有意無意的在中國挑起零星戰事,進而爆發出1937年的蘆溝橋事變。而在當時,岩崎知弘正隨著相親結婚的先生在偽滿洲國 ,她那年才19歲;隔年,岩崎知弘的先生因故自殺身亡,她回到日本;1943年,岩崎知弘又再一次來到了中國東北,日本此時戰況每日愈下,岩崎知弘只好打道回府;1944年,兩顆原子彈打破了日本想要稱霸世界的美夢 。
「青春時代粉碎我種種希望的戰爭體驗,讓我的人生方向產生巨幅轉變。實在太喜歡平和的、豐滿的、美麗的、可愛的東西,因此對恐怖的事物感到無限的憤怒。」這是經歷過痛苦戰爭的岩崎知弘說過的一句話,親眼目睹了戰事的可怕,並知道自己的國家也做了許多殘忍的事,親身體會戰後物質缺乏的年代,戰爭之於她,是個不堪回憶的過往,也因此,善於畫作的她,心中充滿著「給世界所有的兒童和平與幸福。」,而她那雙有著上帝賜福的神奇雙手,畫出了許許多多撫慰人心的可愛畫作,藉著畫作,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因著可愛孩子洋溢出來的幸福感。岩崎知弘畫中的孩童眼珠,大多只有黑色的瞳孔部分,這樣的畫法,更使欣賞畫作的人們都可將畫中人物看成是自己或是投射成身邊的孩子。
【戰爭與女人】
1974年,岩崎知弘的作品《戰火下的孩子們》,獲得了德國萊比錫國際圖書設計銅牌獎;書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失去了笑容,黑白的顏色,簡單幾筆的線條,孩童眼神中出現了無語問蒼天的苦痛,讓閱讀這本書的讀者也跟著不開心起來。
蠟筆屋創辦人落合惠子認為:「繪本是一種開始於兒童、但卻沒有年齡限制的讀物。」 ,是的,繪本是從0歲到99歲都可翻閱的故事,不論是文字,或是圖畫,我們都可以從中擷取到作者隱藏在後面的涵意;而《戰火下的孩子們》一書,孩童哀傷的眼神讓看過的人久久無法釋懷,甚至,不敢也不忍可怕戰爭的痛苦再度加諸在我們的孩子身上。
一位日本小學教師曾這樣說過岩崎知弘的作品:「每次看到岩崎女士的作品,我就會聯想到『人性』的優雅到底指的是什麼?人性的優雅指的應該是毫不在意的表情,能支撐起整個地球全部重量般的偉大力量吧!岩崎女士的作品就含有這種人性的優雅表現。」 。岩崎知弘的反戰意識與傳遞的手法透過溫柔的、獨特的女性特質,透過一筆又一筆的水彩渲染,堅定的告訴世人,美的驚歎號不在於強硬的給予或接受,而是來自內心發出的驚呼聲,她的畫作大多是以花卉與孩子為主,就是想要輕輕柔柔的帶給全世界幸福又甜蜜的『美』感受。
【女人與工作】
日本女性在我們的印象中,一旦結婚,便要放棄自己的工作,專心待在家中相夫教子。然而,在翻閱宮崎駿的『折返點1997~2008』一書,看到了這樣的一段話:「日本人以為日本的女性從古至今都非常的溫柔,但那其實是騙人的。日本男性之所以將女性完全壓倒,要她們乖乖聽話,肇始於面臨美國和歐洲的頻頻叩關而不得不現代化的時候,男人開始擅自進行一些經濟活動,轉而要求女性能夠認同所致。不然在那之前,日本女性其實擁有相當多的權利和行動力。 」。
岩崎知弘戰後仍活躍於她的工作中,和丸木俊一起辦繪畫學校,而且,1964年,為了爭取畫作的著作權,便以岩崎知弘為首,和其他作家聯手帶領『兒童書出版美術家聯盟』;對於這樣一個充滿工作活力的日本女性,實在是顛覆了我們對於大和民族的女性形象;而,宮崎駿在遍查日本歷史時,發現在百年前的日本女性,其實是強悍自由又爽朗的,而且在各行各業中,她們不僅是擁有充份的力量,也非常有主見,因此在他的動畫「魔法公主 」中的女性角色,便以上述特質塑造當時的女性角色。
【女人與母親】
岩崎知弘與第二任先生松本善明的相遇,是她在從事報社記者的時期。兩人互為欣賞,岩崎知弘喜歡松本善明為人著想的體貼想法,松本極為尊敬岩崎在繪畫上的天份,兩人在一起工作,日久生情,一拍即合,1949年便共組家庭,1951年,岩崎知弘唯一的兒子松本猛出生,那年,岩崎知弘32歲,在兩年前她已經開始了插畫家的事業 。
在戰後物資缺乏的時期,糧食都得是配給的,這樣艱苦的日子,岩崎知弘一面要工作,一面要照顧家庭,她不稱苦,反而是隨處拿起畫筆,以水彩素描的方式,畫出了許多他們家生活的場景,不僅是兒子因為踢被子,一隻腳露在棉被外的可愛模樣,連她先生在浴缸裡泡湯的姿態 ,也被岩崎知弘以俯角的視野,用畫筆記錄了下來。
身為母親,可以很深刻的體會到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點一滴的進步,都是很值得去歡欣鼓舞的,更何況,岩崎知弘有雙愛畫圖的手,她畫中的孩子,呈現出來的雖是靜態的畫面,他們轉過去的身影,咬手指頭的模樣,洗澡時拿著浴巾的小手,翻滾的樣子,嬰兒玩自己的小腳,在在都顯示出岩崎知弘細膩的觀察力,畫作與讀者的互動感十足,彷彿,孩子是朝著自己走過來的,甚至,我們還可以感受到孩子們在下雨天裡踏水窪的快樂呢!想要帶給世界兒童和平與幸福,是岩崎知弘創作時堅持的理念。
【母親與工作】
在彙集岩崎知弘相關資料的同時,腦中的問號不斷冒出,她不用照顧孩子嗎?她不用辭掉工作在家處理家務嗎?婚後她怎麼可以繼續工作呢?種種的疑問盤旋著,直到參觀完知弘美術館,我有種很深刻的感觸,若是一個女人可以為她喜愛的事物努力打拼,認真積極的態度依然還是會有人認同的,即便是在父權觀念極重的日本社會,支持岩崎知弘畫作大有人在,她的先生松本善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母親與小孩】
母親懷胎十月,腹部隆起變化,在孩子出生前,母親時刻保持小心翼翼,而,孩子出後,擔心更是絲毫不減。母貓生下小貓後,有人經過,或是小貓要被抱走,母貓會立刻弓起背,毛髮肅立,採攻擊姿勢,這是動物的本能;身為人類,我們的天性亦是如此,生產後的幾個月,母親的身心都還是處在很柔軟的狀態,看到自己可愛的孩子,心裡面油然而生要好好照顧他們的保護感。
岩崎知弘有好幾幅母親緊緊抱著孩子的畫作,深深讓讀者體會到「為母者強」,在《戰火下的孩子們》一書裡,母親抱著孩子 ,眼神充滿著種種的疑問,為什麼會有如此可怕的事情會發生在世界上?為什麼要讓孩子受傷?為什麼你爭我奪要用武器與暴力呢?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種,為什麼讓『戰爭』成為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選項呢?
母親愛孩子是天性使然,就是因為愛著自己的孩子,更是希望他們能夠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下成長,岩崎知弘用她的作品,以母親的角度試圖喚醒人們『善』與『愛』的意念,友善的對待孩子,給足孩子勇氣與安全感,如此,等到孩子們長大成人,他們也會用我們對待他們的方式,一代一代的永續下去。
【母親與美術館】
1977年在東京岩崎知弘居住了22年的故居,成立了世界第一座以插畫為主要展示的美術館,美術館的概念是:「顛覆美術館的思想框架,不見得要有大幅畫作才可以成立美術館。希望改變大家對於插畫非正規美術,其作品價值不高的想法,而且插畫中也是有值得珍藏的作品。」;知弘美術館的宗旨為:「一為繪本的珍藏與原畫的保存,二則是為世界兒童帶來和平與幸福。」,希望能夠讓知弘美術館可以成為大人小孩都可以享受的空間。
美術館的分區分為展覽室、圖書室、餐飲區,商品區、知弘畫室、知弘庭院與嬰兒遊戲區;美術館經過多次的改建與擴增,由專業團隊做規劃與設計,2002年做了一次很大的改變,是為了要改成無障礙空間,樓梯旁的電梯是給行動不便及帶有推車的人使用的,空間是足以讓坐輪椅的人上下。
岩崎知弘在1918年冬天出生,那一年正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一年,號稱已經結束的世界大戰,因戰勝國嫌分贓不均,戰敗國心有未甘,於是,埋下了第二次大戰的伏筆;協約國統帥,法國福熙將軍在凡爾賽宮簽署協定時,講了一句:「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戰。 」。
然而,和平的維持根本不到20年,1931年,日本刻意在中國東北發動了柳溝條事件 ,隨即,東北最大的城市瀋陽即落入日本手裡,日本這樣故意的挑釁已不是第一次了,爾後,更有意無意的在中國挑起零星戰事,進而爆發出1937年的蘆溝橋事變。而在當時,岩崎知弘正隨著相親結婚的先生在偽滿洲國 ,她那年才19歲;隔年,岩崎知弘的先生因故自殺身亡,她回到日本;1943年,岩崎知弘又再一次來到了中國東北,日本此時戰況每日愈下,岩崎知弘只好打道回府;1944年,兩顆原子彈打破了日本想要稱霸世界的美夢 。
「青春時代粉碎我種種希望的戰爭體驗,讓我的人生方向產生巨幅轉變。實在太喜歡平和的、豐滿的、美麗的、可愛的東西,因此對恐怖的事物感到無限的憤怒。」這是經歷過痛苦戰爭的岩崎知弘說過的一句話,親眼目睹了戰事的可怕,並知道自己的國家也做了許多殘忍的事,親身體會戰後物質缺乏的年代,戰爭之於她,是個不堪回憶的過往,也因此,善於畫作的她,心中充滿著「給世界所有的兒童和平與幸福。」,而她那雙有著上帝賜福的神奇雙手,畫出了許許多多撫慰人心的可愛畫作,藉著畫作,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因著可愛孩子洋溢出來的幸福感。岩崎知弘畫中的孩童眼珠,大多只有黑色的瞳孔部分,這樣的畫法,更使欣賞畫作的人們都可將畫中人物看成是自己或是投射成身邊的孩子。
【戰爭與女人】
1974年,岩崎知弘的作品《戰火下的孩子們》,獲得了德國萊比錫國際圖書設計銅牌獎;書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失去了笑容,黑白的顏色,簡單幾筆的線條,孩童眼神中出現了無語問蒼天的苦痛,讓閱讀這本書的讀者也跟著不開心起來。
蠟筆屋創辦人落合惠子認為:「繪本是一種開始於兒童、但卻沒有年齡限制的讀物。」 ,是的,繪本是從0歲到99歲都可翻閱的故事,不論是文字,或是圖畫,我們都可以從中擷取到作者隱藏在後面的涵意;而《戰火下的孩子們》一書,孩童哀傷的眼神讓看過的人久久無法釋懷,甚至,不敢也不忍可怕戰爭的痛苦再度加諸在我們的孩子身上。
一位日本小學教師曾這樣說過岩崎知弘的作品:「每次看到岩崎女士的作品,我就會聯想到『人性』的優雅到底指的是什麼?人性的優雅指的應該是毫不在意的表情,能支撐起整個地球全部重量般的偉大力量吧!岩崎女士的作品就含有這種人性的優雅表現。」 。岩崎知弘的反戰意識與傳遞的手法透過溫柔的、獨特的女性特質,透過一筆又一筆的水彩渲染,堅定的告訴世人,美的驚歎號不在於強硬的給予或接受,而是來自內心發出的驚呼聲,她的畫作大多是以花卉與孩子為主,就是想要輕輕柔柔的帶給全世界幸福又甜蜜的『美』感受。
【女人與工作】
日本女性在我們的印象中,一旦結婚,便要放棄自己的工作,專心待在家中相夫教子。然而,在翻閱宮崎駿的『折返點1997~2008』一書,看到了這樣的一段話:「日本人以為日本的女性從古至今都非常的溫柔,但那其實是騙人的。日本男性之所以將女性完全壓倒,要她們乖乖聽話,肇始於面臨美國和歐洲的頻頻叩關而不得不現代化的時候,男人開始擅自進行一些經濟活動,轉而要求女性能夠認同所致。不然在那之前,日本女性其實擁有相當多的權利和行動力。 」。
岩崎知弘戰後仍活躍於她的工作中,和丸木俊一起辦繪畫學校,而且,1964年,為了爭取畫作的著作權,便以岩崎知弘為首,和其他作家聯手帶領『兒童書出版美術家聯盟』;對於這樣一個充滿工作活力的日本女性,實在是顛覆了我們對於大和民族的女性形象;而,宮崎駿在遍查日本歷史時,發現在百年前的日本女性,其實是強悍自由又爽朗的,而且在各行各業中,她們不僅是擁有充份的力量,也非常有主見,因此在他的動畫「魔法公主 」中的女性角色,便以上述特質塑造當時的女性角色。
【女人與母親】
岩崎知弘與第二任先生松本善明的相遇,是她在從事報社記者的時期。兩人互為欣賞,岩崎知弘喜歡松本善明為人著想的體貼想法,松本極為尊敬岩崎在繪畫上的天份,兩人在一起工作,日久生情,一拍即合,1949年便共組家庭,1951年,岩崎知弘唯一的兒子松本猛出生,那年,岩崎知弘32歲,在兩年前她已經開始了插畫家的事業 。
在戰後物資缺乏的時期,糧食都得是配給的,這樣艱苦的日子,岩崎知弘一面要工作,一面要照顧家庭,她不稱苦,反而是隨處拿起畫筆,以水彩素描的方式,畫出了許多他們家生活的場景,不僅是兒子因為踢被子,一隻腳露在棉被外的可愛模樣,連她先生在浴缸裡泡湯的姿態 ,也被岩崎知弘以俯角的視野,用畫筆記錄了下來。
身為母親,可以很深刻的體會到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點一滴的進步,都是很值得去歡欣鼓舞的,更何況,岩崎知弘有雙愛畫圖的手,她畫中的孩子,呈現出來的雖是靜態的畫面,他們轉過去的身影,咬手指頭的模樣,洗澡時拿著浴巾的小手,翻滾的樣子,嬰兒玩自己的小腳,在在都顯示出岩崎知弘細膩的觀察力,畫作與讀者的互動感十足,彷彿,孩子是朝著自己走過來的,甚至,我們還可以感受到孩子們在下雨天裡踏水窪的快樂呢!想要帶給世界兒童和平與幸福,是岩崎知弘創作時堅持的理念。
【母親與工作】
在彙集岩崎知弘相關資料的同時,腦中的問號不斷冒出,她不用照顧孩子嗎?她不用辭掉工作在家處理家務嗎?婚後她怎麼可以繼續工作呢?種種的疑問盤旋著,直到參觀完知弘美術館,我有種很深刻的感觸,若是一個女人可以為她喜愛的事物努力打拼,認真積極的態度依然還是會有人認同的,即便是在父權觀念極重的日本社會,支持岩崎知弘畫作大有人在,她的先生松本善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母親與小孩】
母親懷胎十月,腹部隆起變化,在孩子出生前,母親時刻保持小心翼翼,而,孩子出後,擔心更是絲毫不減。母貓生下小貓後,有人經過,或是小貓要被抱走,母貓會立刻弓起背,毛髮肅立,採攻擊姿勢,這是動物的本能;身為人類,我們的天性亦是如此,生產後的幾個月,母親的身心都還是處在很柔軟的狀態,看到自己可愛的孩子,心裡面油然而生要好好照顧他們的保護感。
岩崎知弘有好幾幅母親緊緊抱著孩子的畫作,深深讓讀者體會到「為母者強」,在《戰火下的孩子們》一書裡,母親抱著孩子 ,眼神充滿著種種的疑問,為什麼會有如此可怕的事情會發生在世界上?為什麼要讓孩子受傷?為什麼你爭我奪要用武器與暴力呢?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種,為什麼讓『戰爭』成為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選項呢?
母親愛孩子是天性使然,就是因為愛著自己的孩子,更是希望他們能夠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下成長,岩崎知弘用她的作品,以母親的角度試圖喚醒人們『善』與『愛』的意念,友善的對待孩子,給足孩子勇氣與安全感,如此,等到孩子們長大成人,他們也會用我們對待他們的方式,一代一代的永續下去。
【母親與美術館】
1977年在東京岩崎知弘居住了22年的故居,成立了世界第一座以插畫為主要展示的美術館,美術館的概念是:「顛覆美術館的思想框架,不見得要有大幅畫作才可以成立美術館。希望改變大家對於插畫非正規美術,其作品價值不高的想法,而且插畫中也是有值得珍藏的作品。」;知弘美術館的宗旨為:「一為繪本的珍藏與原畫的保存,二則是為世界兒童帶來和平與幸福。」,希望能夠讓知弘美術館可以成為大人小孩都可以享受的空間。
美術館的分區分為展覽室、圖書室、餐飲區,商品區、知弘畫室、知弘庭院與嬰兒遊戲區;美術館經過多次的改建與擴增,由專業團隊做規劃與設計,2002年做了一次很大的改變,是為了要改成無障礙空間,樓梯旁的電梯是給行動不便及帶有推車的人使用的,空間是足以讓坐輪椅的人上下。
美術館內營造出來的氣氛,是寧靜的,多以木頭建材為主,搭配微黃的燈光,為寒冷的天氣添上溫暖的氣息;我們上上下下的走訪,樓梯的規劃動線不會驚動到看展品的民眾,更不會影響到正在用餐的人們;館內平坦的木質地板,沒有吱吱的惱人聲響,輪椅或是嬰兒推車在上面行走,底下的木板吸收掉了絕大的聲音,整個館內的噪音分貝,我想絕對是低於65分貝,比吹風機開啟時的聲音還要小。
館內特別設有給嬰幼兒活動的遊戲間,裡面有繪本、有玩具,隔音效果很好,不少媽媽或是婆婆都會帶著小孩到裡頭遊玩,母乳室也是設在遊戲間裡面,館方貼心的放上小床,旁邊還有幾條乾淨的小棉被,我想那是為臨時愛睏的小小孩準備的吧!「愛孩子」果然是知弘美術館的強項,連這細微之處都替參訪的媽媽設想到了,貼心滿分。
【美術館與小孩】
美術館內展場的部份,畫框的底緣高度約在120公分左右,讓孩子稍稍抬起頭來就可以欣賞到,因為館方希望藝術是「親民」的,而不必是用「仰望」的;放在一旁的知弘畫冊,是鼓勵大家可以隨手閱讀,只消好好坐在椅子上,慢慢享受知弘的作品;站在旁邊看展覽時,身後兩個婆婆坐在椅子上,相互輕輕的朗誦著書上的詩詞,能夠在畫家的故居閱讀,迷人的文字加上原畫的加持,這樣的閱讀方式好幸福,看了好感動,就算是不懂日文,也能夠細細品味著畫冊,如此閱讀美術館,『繪聲繪影』,另有一番滋味。
與其他畫家所不同的是,岩崎知弘常會以頑皮的孩子為其畫作的題材,她深知孩子是不可能安安靜靜的坐在一個地方太久的,因此,整體的規劃看似安靜的展覽館,其實在走道、擺放的物品及食物吧台的高度,都是以不會讓孩子受傷為最高原則,寬敞的樓梯及玄關是足夠讓他們跑上跑下的:樓梯上的把手磨到沒有尖銳的木屑,牆壁的轉角是有弧度的,擺放在洗手台邊的花盆,也是放在孩子伸手拿不到的範圍,除非是爬上去,不過,在這樣井然有序的地方,小孩是可以感受到秩序的。
大多數的美術館,給人的印象總是不太好讓孩子親近的。可是,知弘美術館的參觀民眾裡,可以見到許多父母推著孩子前來看畫,甚至,還有婆婆用一條揹巾抱著孩子,輕聲細語的對著不到一歲大的孩子解釋作品,讓在一旁做紀錄的我們頓時溫馨感十足;如果孩子鬧了,圖書館及遊戲間是可以提供孩子看書或是休憩遊玩;館內還有個『知弘的庭園』,帶著孩子去認識岩崎知弘喜愛的花花草草,踩踩草地,和緩孩子興奮的情緒;美術館內的工作人員不會大聲的禁止孩子,無須大聲,孩子們自然可以體會館內寧靜的氣氛,看著有些孩子躡手躡腳的走著,真的是非常的可愛。
【美術館與社區】
隱身在住宅區的知弘美術館,旁邊沒有大型的停車場,看不到遊覽車的來來去去,美術館門口前的公佈欄會貼出館內的公告,公佈欄旁邊寫著英、日語的「知弘美術館」,不是很顯眼,據說是館方刻意的低調,為的是不要打擾到附近居民的安寧;再者,從上井草車站,繞過巷弄,走進社區裡的美術館,沿途中的建築物大多是以灰白顏色為主要的基調,美術館則是以酒紅色為其建築體的色調,很容易就可以知道我們已經抵達知弘美術館了;入口的玄關,有個屋簷向外延伸出去,製造出來的陰影,微微遮住了櫃台,一進去,一分為二的空間,面對門口向右邊走去是商品區,左邊是走道兼咖啡雅座,餐桌旁透明的落地窗,映入眼簾的是知弘的庭園,有一座男童牽著小馬的雕塑立在園裡,在小小的草地上,頗具童趣。
知弘美術館是世界上歷史最久、收藏最多的插畫美術館,一年會有五次不同主題的特展,目前已舉辦一百多次的主題展,定期還會介紹來自不同國家的繪本,及其他畫家的作品,這次,我們碰上的是以「岩崎知弘的老師」為主題的畫家作品展,可以看到這些大師們的作品是如何影響岩崎知弘的;而今年的三月到五月,則是慶祝黑柳徹子『窗邊的小荳荳』出版30週年 ,將會展示出『窗邊的小荳荳』中的插畫原著。
知弘美術館希望可以藉由各種的教育活動,讓社會不同年齡階層的人都可以認識岩崎知弘;館內展覽的部份會提供人員解說,影片說明及體驗教室,定期會有說故事的活動,夏天會舉辦夏令營及中學生暑期義工活動,每年都會吸引不少學生前來做導覽志工;在館外的活動,則是會前往中小學、老人安養中心及醫院舉辦巡迴展示及講解,去年,台灣曾在台北、台中及台東三個場次舉辦岩崎知弘的畫展,廣受好評。
【結語】
日本人的「美學」意識,是融在日常生活中的,是認真對待生活的態度。
在我們的行前研究計劃中,有個關於日本美學意識的傳遞問題,館內人員一臉疑惑的看著我們,她的問號反而點醒了我們;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曾說過:「魔鬼藏在細節裡。」,日本人對生活中微小的細節,非常注重,好比紅豆湯裡黃色地瓜與白色年糕的擺放、電車上穿著一身黑的上班族、連乾淨整齊的街道都是清潔人員拿著熱蒸氣清掃的結果,良好的生活習慣成了自然而然,難怪,當我們提問時,館內人員會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他們認為美術館是培養「美的鑑賞」很重要的地方,岩崎知弘的遺族為此,將90%的版稅捐給財團,希望藉此繼續發揮美術館的功能。
岩崎知弘畫裡的純真與自然,是發自真心傳遞「愛」與「幸福」的想望;因為愛孩子,所以畫孩子;因為喜愛花,所以畫花;因為不忍,所以畫下了傷痛;在她廿五年專業畫家的生涯裡,九千四百多件發表過的作品,幾乎每一天會有一件以上的作品完成,對岩崎知弘而言,畫畫是自然而然的,是生活,是感動,是美。
跨過時空的界線,我們因著畫作認識了岩崎知弘,透過圖像的個人解讀,我們與畫家產生了共鳴;「經由別人的驚叫,你看到了滿天的繁星;經由別人的一種陶醉,你看到了夕陽;經由別人的一種歡唱,你看到了花的開放。 」,透過感受,透過體會,我們在知弘美術館,看到了友善、寧靜與謙和,還有岩崎知弘想要傳達給人們一顆疼惜世界兒童的心。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