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玩具美術館(台北班)
>> 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一、老師或專業人員的角度之研究與探索:
(一) 東京玩具美術館成立的歷程及其空間設計
(一) 東京玩具美術館成立的歷程及其空間設計
1.美術館的成立歷程
原本建立於西元1935年日本新宿區的第四小學校,隨著時代的變遷,因少子化的影響,就學人口急速的銳減,於2007年3月遭到廢校處置,而在當地社區的共同集體意識下,決心重新打造這個曾經是孩子歡樂天堂的校園,變身成為孩子們的遊戲場。於是在非營利法人“日本GOOD TOY委員會”負責運營下,利用第四小學校,成立了「東京玩具美術館」,讓這個一度失去孩子歡聲笑語的場所,以“遊樂天堂”的身份全新亮相,並在2008年4月12日 於東京新宿區開館,散播玩具的魅力和歡樂。
2.空間設計的理念
(1)木造場館~希望小孩在有木材的空間成長,享受自然的氛圍,並配合林務局木造計畫,打造一個自然呼吸的空間,供孩子們徜徉遊戲。
(2)主題區~在館內,針對各項主題分門別類,讓遊客們能針對不同主題,了解不同種類的玩具,擁有不同的視覺享受。
3.館內設施概要
(二) 東京玩具美術館的佈展與經營,背後的設計理念與教育性。
1. 玩具美術館佈展和經營模式:
(1)企劃展和世界接軌
玩具美術館不定期會策劃特定主題企劃展,並藉由各項企劃展,讓民眾能與世界接軌,認識更多玩具的風貌。在本次企劃展主題為「藝術和娛樂玩具」,會場所展出的是春日昭雄教授所珍藏的各項玩具,藉由本次的企劃展,將各項奇珍的玩具,呈現在孩子與大人面前。
(2)社區活動回饋社區
平日美術館會舉辦一些活動,如:跳蚤市場、小學幼稚園入館參觀或玩具特展活動……等。藉由一系列的活動,讓原本是廢校命運的第四小學堂,為社區注入不同的活力,帶來新的氣象。
(3)收入來源
美術館的入口,一進門就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積木,每一個積木上頭都刻有贊助者的姓名。 “日本GOOD TOY委員會” 是個非營利的機構,其經營模式大多採取民間贊助、會費收入和活動門票收入……,來維持美術館各項的經營開銷。
2.設計理念:
玩具博物館的目的,讓孩子們透過玩具和遊戲能得到喜悅,並透過創造性地使用玩具的各種工具和材料,讓孩子們利用雙手創造喜悅,打造一個玩具的天堂。此外,也讓玩具當作是橋樑,增進人與人的互動和溝通,而非是小孩寂寞的玩伴,讓玩具可以使人們放鬆和舒壓,大小孩皆可以在此學習和愉悅,提供兒童和成人有更多的樂趣,並從中得到知識。
3.教育性:
玩具稱之為學齡前兒童的教科書,說明玩具對兒童智力的開發及兒童教育的重要意義,因此,東京玩具美術館的成立,則顯得格外重要。
(1)自主性操作學習~創意動手DIY
玩具的功能與否並不是很重要,大家關切的玩具如何引發孩童的想像力及創造力,並帶出的趣味,啟蒙持久的興趣。因此東京玩具美術館設計課程,讓孩子創意動手做玩具,從做中學“提高兒童的表現力,帶出無窮的創造力”, 東京玩具美術館旨在培養自己動手思考的孩子、表現豐富的孩子和不屈不撓的孩子。讓孩子們有效運用玩具的教育基本元素,創造出“玩”性、“物”性完美結合的創意玩具,實現玩具的教育價值。
(2)合作性操作學習~團體活動
有人曾經提出「藝術是成人的遊戲,遊戲是兒童的藝術」的看法。如果孩童們可以成群結伴在這裡開心和玩具玩遊戲,這一定是東京玩具美術館感到相當欣慰的事情。玩具和遊戲對孩童具有教育作用,玩具遊戲不僅可以促進孩童的智力和動作的發展,還可以促進孩童在團體中的人際交往能力、並讓孩童在團體中學習規則和培養善良寬厚的性格。東京玩具美術館十分歡迎幼兒園或國小學生來此進行參訪活動,每次的參訪,館內開放空間,讓兒童們盡情玩耍,也設計集體創意活動,讓兒童在活動中,促進人格人際的養成,此外還有助於培養孩童集體觀念和互相合作精神,增強兒童們集體觀念和意識。
(3)建構性操作體驗學習
兒童發展啟蒙專家瑪莉‧辛格指出:「架構越簡單的玩具,玩起來越複雜;相較之下,架構越複雜的玩具,玩起來越簡單。」東京玩具美術館,陳列了五花八門、各種類別的玩具,不管是架構簡單或複雜的玩具,這裡應有盡有。這些玩具功用強大,兒童在實地操作,各類玩具可以提供不同的教育功能,例如:如各種棋類、各種智力玩具等,可提高幼兒分析、綜合、比較、判斷、推理等能力,在玩耍、遊戲中受到教育。而各種球、木馬、轉盤、等玩具,可讓兒童在活動中,進行體能鍛煉。另外娛樂玩具,如:不倒翁、拉線滑稽人、帶發條的玩具等,可以引起兒童們的歡樂和愉快的情緒,培養培養兒童開朗的性格。
(4)直觀感知學習~藝術教育
教育家裴斯塔洛齊主張直觀教學法,其認為兒童獲得知識,最方便也最可靠的方式,就是「直接觀察」。東京玩具美術館提供了許多玩具,每個玩具擁有不同的造型和顏色,有些造型獨特,而有些則顏色瑰麗。因此東京玩具美術館讓兒童們直接從實物的觀察中入手,以感官經驗為基礎,強調由孩童們善用感官,直接去感受學習的事物,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如此的「直觀」必能提供兒童無比的興趣使其樂此不疲,無形中藉由玩具的顏色、圖像、聲音和造形,進行不一樣的藝術饗宴,替孩童們上一堂好玩又有趣的藝術課程。
(5)情境模仿學習~角色扮演
在玩具之街中,黃色、紅色主題玩具內,場館為孩童模擬了生活真實情境,並藉由玩具的直觀形象性和仿照生活的真實性,可以引起幼兒的聯想活動。如商店、茶屋……等等,孩童們可以在盡情的在情境商店中,進行角色扮演活動,模擬經濟行為,另外也可以在茶屋中扮家家酒,體驗飲茶文化和培養飲茶禮儀,對孩童來說是一個良好的情境模仿、教育學習的環境,能促使孩童們在這樣開展創造性的角色遊戲。
(6)玩具醫院的成立~愛物惜物的教育
東京玩具美術館,館內設有修理破損玩具的“玩具醫院”,如果有心愛的玩具,因破損而需要注入新生命,館內提供經驗豐富的醫生幫忙診治,醫生們用他們的巧手,修復破碎的玩具,也修復人們受傷的心靈。然而,這樣的玩具醫院的成立,也提供了教育意義,讓我們可以在這樣教導並灌輸兒童,愛物惜物的觀念,讓兒童們能將好觀念落實於生活中。
(7)專書與教案的開發與設計~教師專業知能的增進
日本GOOD TOY委員會,不定期舉辦會員的研習會,集思廣益著手進行玩具教材教案的開發,並將創意教案編寫成冊出版專書。另外委員會也會定期出刊「好玩具」雜誌,在雜誌內提供玩具的各項新知和理論。以上做法,對教育第一現場的人員來說,提供了一個管道,增進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知能。
(8)建立好玩具的新標準
東京玩具美術館,針對好玩具的評選自有一套標準。他們認為好玩具應該是持久的、實用的、在造型方面是有功能性的,並且針對玩耍的人可以針進彼此間的溝通。這樣的評選標準對兒童來說,不啻是提供新的玩具觀和教育觀,也大大改觀了我們對好玩具的印象。
(三)侷限:電子遊戲是否應該被收進博物館的展品中?
玩具美術館從市場上挑選一些玩具用於舉辦“GOOD TOY”常規展和企劃展。館內玩具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給,但眼尖的遊客一定可以發現,在館內展場中鮮少發現電子遊戲玩具。針對這一點,館方表示,在玩具的類別中不可能排除電子類玩具,這是比例和平衡的問題。館方認為,理想中的玩具,仍以木造或動手做玩具為主,木造玩具可以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並藉由動手做的玩具,讓大人、小孩和玩具一起交流,體驗玩具帶來的樂趣。此外,木造玩具比電池類的玩具,好修理持久性夠,不須特殊零件,反觀電池類玩具,其內部設計愈來愈精密,壞了不能修,非持久性。所以針對以上考量,東京玩具美術館在玩具的策展和收藏,仍以木造、持久性玩具為主。
(四)日本籌畫、經營玩具美術館的方式與作法,可作為台灣未來的參考模式1. 日本籌畫、經營玩具美術館的方式與作法
日本東京玩具美術館在區公所的統籌並集合社區居民意識下,邀請了一個非營利單位「日本GOOD TOY委員會」,重新將一所廢棄小學,改頭換面,內部裝載著不同的知識,為社區居民帶來不同的學習。這樣的作法,不僅增進社區活動發展,讓社區居民可以有文藝活動,並於假日擁有好去處,培養親子時間。此外,區公所也可以將閒置的公有空間發揮最大的效能,一方面增加區公所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場地給非營利單位,讓他們築自己的夢~玩具美術館,將玩具貼近人們的生活。
2.各國玩具圖書館:
除了日本的玩具美術館之外,目前,瑞士、瑞典、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都設有玩具圖書館,對於玩具而言,這不啻也是一種將效能發揮到極致的好方式。玩具圖書館,就是出借玩具的俱樂部,在那裡,玩具一一的被分門別類、編號、登記,然後提供出借服務。此類資源集中再發揮最大效益的玩具經營方式,也和日本玩具美術館一般,有異曲同工之妙。
台灣近來也面臨少子化問題,學校學生數銳減,學校的閒置空間加大,也許日本東京美術館結合社區資源的做法,以及各國玩具圖書館的經營方式,值得台灣借鏡。
二、家長的角度之研究與探索:
(一) 天下父母心──給孩子最好的
1.與自然共存
「孩子,我要給你最好的」這句話是所有父母內心的聲音。什麼才是最好的?
能幫助智力開發的玩具?廣告中最先進的電子產品?還是回歸自然的木造玩具?
只要走訪「東京玩具美術館」之後,答案就很清楚。全館1200坪 幾乎全部覆蓋木造地板,場地內的隔間也都是木料材質,觸手可及的玩具們,更是以木造為大宗。以館內的設施為例,舊校舍原作為音樂教室的空間,由木匠施工變身改造成為「玩具森林」,地板由檜木鋪墊而成,孩子們在這裡可以脫去鞋子入內玩耍,森林其實是一株巨樹的模型,巨樹旁用木柵圍成一圈,模擬出樹洞的空間,換個角度想,又像是一個不懸掛在空中的樹屋,孩子在此可以恣意的玩耍,沒有高空危險的憂慮。裡頭設有球池一座,池中放置的不是坊間可見的塑膠球,而是帶著芬芳香氣的木球兩萬顆,讓孩子扎扎實實的來一場森林浴。嬉鬧的聲音也不怕打擾人,音樂教室舊有的隔音設備可以隔離聲音,保持空間的獨立性。
每年,玩具美術館都會送出禮物給新宿區出生的小寶寶,禮物的內容就是木造的玩具。美術館希望孩子能從小生活在木造的環境中,所以希望透過木製的小玩具,點燃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熱情。木造玩具集安全、環保、益智於一身,這不正是父母想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嗎?
2.與成人共享
日本GOOD TOY委員會的理事長多田千尋說:「我們希望能讓參觀者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素材,使大人和孩子都能在交流中盡情歡笑,補充心靈營養。」
換言之,玩具美術館的成立是為了成人和孩子的歡樂能交流。
既然強調互動與交流,那麼玩具的條件必須是可以操作,還要有合作的對象。在二樓展示世界的玩具房間內的玩具,遊戲設有一定的規則,要找到共同玩耍的對象,且要花上一段時間才能完成。此刻陪同的家長,不再是旁觀者,同時也是遊戲參與者。這樣的玩具製造了孩童與家長之間的互動,從遊戲中建立起親子的情誼。
在這個美術館裡,成人可以在遊戲之中找到回歸童年的記憶之鑰,洗滌生活中的疲憊。遊戲提供了活水源頭,暫時拋卻煩惱,成人得到的是放鬆的情緒,孩子得到的是幸福的記憶。
3.給孩子獨立的力量
在日本社會裡,這幾年出現一種「尼特族」(NEET),意思是: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這個新興名詞最早出現在英國,是指結束義務教育後,既不升學也不工作,也不參加職業培訓的年輕人;日本政府2004年9月公布的「勞動經濟白皮書」,則將它定義為學校畢業之後既不做家事也不上學,也沒有工作意願的15~34歲未婚族群。
依據日本勞動機構的調查,2005年日本尼特族已經超過六十二萬人。父母過度保護,是尼特族小孩增多的主因。經濟成長加上少子化的趨勢,父母捨不得孩子吃苦,願意不斷提供金援,孩子失去獨立的能力和父母廝守,對孩子來說不是福音,反而是一種堪憂的現象。
要解決孩子依賴的心態,就要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玩具美術館」肩負教育的責任,館方設計許多活動課程,讓孩子學會自立自強。本次參訪時進行的「玩具動手做」的活動,特別能感受到館方的用心。這個活動開宗明義強調對孩子的教育要秉持著三大目標:一、用自己的力量完成;二、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三、要能表現豐富的想像力。在活動中,我們這群大人玩得不亦樂乎,可以想見動手做玩具對孩子的影響力有多麼深遠。
孩子自己動手做玩具,可以了解玩具「得之不易」,應該要好好珍惜;自己動手做玩具,玩具是獨一無二,充分發揮創意;自己動手做玩具,也是一連串解決問題的過程,孩子要學會觀察、要有理解的能力,還要支配手指頭聽頭腦的命令,該怎麼度量、怎麼翻折,關關都是過程,也是有趣的挑戰。
東京工業大學教授森政弘曾說:「沒有感動,談不上教育。」他致力於機器人大賽的推廣,鼓勵學生動手做機器人,他的目的也是要讓孩子藉著活動訓練自己主動研究、解決問題,並對各種物品產生愛惜之心,讓孩子動手做玩具,就是要打動他們的心。
(二) 美好的文化傳承
美術館蒐藏了全世界十五萬件玩具,但是電子遊戲與電池類的玩具,卻不在 蒐藏之列,為什麼呢?從訪談中得到這樣的訊息:「生活中不可能沒有電子玩具,只是比例和平衡的問題,希望孩子接觸創意手作的玩具,雖然不排斥Will這類的現代化玩具,但希望大家能平衡。」他們努力想要改變家長的思考方式,提供好玩具的挑選準則,實用、不易壞、能進行維修……,最新的不見得就是最好的。
其實,不論新、舊時代的玩具,只要能製造出玩耍的趣味,就是好的玩具。在漆成紅色的小房間裡,擺置的是日本傳統的玩具,在定期舉辦的活動中有一項是志工阿嬤教導孩子玩沙包,簡簡單單的幾個小沙包,就能製造一下午的歡愉。
在靠近門口的角落有一座小茶室,這兒是舉辦小小茶會的場所,參與的孩子可以享用抹茶還有和果子,學習日本的喝茶文化。透過喝茶讓禮貌教育深化在兒童的心中,孩子體驗禮貌所帶來的正向感受,才有能力發自內心表現出禮貌的行為,並且養成自身的好習慣。
這個紅色的世界傳承了日本的文化,也讓孩子對父母或祖父母的童年多一層了解,能夠跟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童年的小玩意兒,還真是一件美妙的事呢!
三、兒童文化研究者的角度之研究與探索:
玩具主要是供人玩樂的產物,尤其是兒童的。但是關於玩具的起源,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可能是來自於遊戲,也可能來自於民俗或者來自於宗教。但根據現在的研究比較傾向於最後一種理論,也就是說-玩具是從巫術中產生的。
也就是說日本的玩具發展也依循著這樣的脈絡發展而成,最初也許也只是用來當作宗教的用品,漸漸地才演變成為人所玩樂使用的玩具。傳統的日本玩具較常見的有:押繪羽子板(哆啦A夢漫畫裡常出現類似羽毛球的遊戲)、花紙牌(有點像撲克牌)、雙六(棋類)、日本風箏、江戶獨樂(人偶陀螺)。可惜這次在東京的玩具美術館都沒有看到。
而現今日本的玩具與日本戰後大眾文化的發展關係相當的密切。在一九六零年代日本已經開始有自製的首部電視卡通「原子小金剛」,也出現了許多漫畫周刊,這些現象帶動了日本模型流行。
但在一九七零年代的「星際大戰」遊戲機的出現使日本大眾的興趣轉向電視遊樂器。日本的電玩產業的發展與開端也變從此時定下根基。
到了一九八零年代初期便出現了「御宅族」這個名詞。就這個角度而言,御宅族可以說是以物質社會為父,資訊化社會為母的「新人類」。
由現代日本玩具的發展可以看出,於日本人而言,除了傳統文化的玩具與一般兒童玩具之外,其實很多玩具都受到流行大眾文化的影響,影響層面更不僅限於兒童,而更拉抬至成人的位置。玩具對於日本人來說,其實更可以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而台灣因為鄰近日本又曾被日本統治,對於日本文化的接受度與喜好度都相
當地高。除了傳統日本文化的玩具比較少見於台灣市場之外,日本現代的玩具:電視電玩、食玩、模型、掌上型電玩、扭蛋幾乎都可以在台灣的鬧街上見到蹤跡,可見受到日本影響之鉅。
而玩具因為大多數的製造者與設計者都是成人,所以也在無形之中參入了成人的意識形態,甚至可以說,玩具一開始就是存在於成人的意識型態之中,因為玩具的源頭不是玩具,只是宗教的產物。而現代的玩具因為受到商業流行文化的影響,其實參雜到了更多的成人意識形態是消費,玩具被當作贈品與消費品,隨時需要汰舊換新,不再一直是兒童的寶貝,而是更快速的更換與丟棄。
隨著現代消費文化的發展,已經有購物慾望的兒童,所選擇的玩具或許不會是東京玩具美術館所選擇出來的「GOOD TOY」,而是更多搭配卡通或是零食、速食所販售出的玩具,這些我們明明知道對孩子來說絕非良好設計的玩具,卻在現代的消費文化裡,不斷地進入孩子的生活,也讓不加思索的大人,不斷地從小灌輸孩子這些消費觀念。
參考資料:
書籍
1伊旭塔.雷曼(2008)。學習動機-決定孩子學習成敗的關鍵。台北:天下。
2倪寶誠(2003)。民俗玩具。台北:城邦文化。
3彭菊仙(2008)。教養好好玩。台北:野人。
4劉子倩,西澤三紀,韓伯龍 譯(2007)。欲望與消費:海洋堂與御宅族文化。
台北:北市美術館。
期刊
1孫曉萍(2010)。日本東工大教授森政弘—給孩子的心點上一把火。天下雜誌,
460期,102-105。
2黃柏嘉(2011)教孩子做個好主人、好客人。親子天下,20,頁數。
網路資料
1無路可逃-解讀彭弘智的玩具裝置 http://www.etat.com/itpark/artists/hung_chih/exhibition.htm
4玩具在兒童身心發育中作用http://www.yaolan.com/edu/201012301426762.shtml
5各類不同玩具的教育功能各是什麼 http://www.xugu.net/03/edu/toy/jX010104.htm
6什麼是玩具圖書館? http://www.xugu.net/03/edu/toy/jX010804.htm
7裴斯塔洛齊教育思潮對幼兒教育的啟示 http://www.growth.com.tw/mainths/
9東京玩具美術館 http://www.goodtoy.org/ttm/service.html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