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 部落格發佈需知

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同學務必詳閱!

● 撰寫文章請依前例格式編排。
● 請務必於文末加上標籤,以利搜尋。如不知標籤如何設定,首篇可空白,由管理員新增後,未來請依標籤設定。

留存記憶.帶走感動-「知弘美術館.東京」空間規畫與文化產品探析 (98級博二 林慈鳶)

>> 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一、  前言
2010711月期間,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游珮芸教授協同郭建華教授策畫的「凝視孩子心靈的畫家-岩崎知弘展」,在台東生活美學館展出,讓筆者有機會認識這位日本家喻戶曉、享有「兒童畫家」美譽的岩崎知弘女士,以及其遺族與支持者共同創立,現今公認成立最早、世界規模最大的繪本美術館-知弘美術館。該次展覽(「凝視孩子心靈的畫家」)是知弘美術館首次在台灣舉辦的大規模展覽,不但巡迴台北、台中、台東三地展出岩崎女士的畫作,還配合舉辦演講、座談和工作坊等各種活動,與台灣觀眾分享知弘美術館的經營、策展與文化產品開發經驗,對繪本美術推廣起步較晚的台灣來說,可說是相當珍貴難得的觀摩與學習機會。
猶記得副館長竹迫祐子女士,在台東場次的專題演講所言:「知弘美術館開發文化產品,在滿足觀眾將『記憶』與『感動』帶回家的需求」,令筆者印象特別深刻。基於這份啟發以及個人對繪本館經營的好奇,今年初(20111),筆者進一步參加游教授帶領的「日本兒童文化產業探究」課程,實地到東京的知弘美術館見學,尋找竹迫副館長口中所說的「記憶」與「感動」元素,並試著理解知弘美術館的這一經營理念。藉著撰寫本文,期望能為台灣未來想經營繪本美術館的有志者,提供一些可用的參考。
由於實地參訪時間、攝影及語言的限制,筆者僅選擇從「空間規畫」與「文化產品」兩方面,探析知弘美術館採用哪些空間規畫的手法,以及透過哪些文化產品的開發方法,讓觀眾對知弘美術館留下美好的記憶,帶走深刻的感動。本文據以分析的資料來源,除了美術館實地觀察、訪談所收集到的資料外,也參考知弘美術館的網站資料,以及2010102日,竹迫祐子女士在台東大學的專題演講-「美術館與文化創意產業」錄影。

二、  岩崎知弘與知弘美術館
畫家岩崎知弘出生於1918年,福井縣武生市(現今的越前市),成長於東京。1949年出版紙芝居《おかあさんのはなし》(母親的故事)(童心社),隔年獲得文部大臣賞,因而踏上專業畫家之路,開始以繪本、故事書、紙芝居、書籍插畫等形式創作,曾獲得1973年波隆那國際兒童圖書Graphic獎、1974年德國萊比錫國際圖書設計展銅牌獎等大獎。代表的繪本作品有《おふろでちゃぷちゃぷ》(洗澡嘩啦啦)(1970,童心社)。《あめのひのおるすばん》(下雨天,我一個人在家)(1968,至光社)、《戦火のなかの子どもたち》(戰火中的孩子們)(1973,岩崎書店)等。1974年因原發性肝癌去世,享年55歲。
          少年時期即開始學習油畫、素描和書法等技巧的岩崎知弘,從作品可看出她擅長的獨特畫風,在融合西方水彩與東方水墨的技巧,表現細膩、柔美的氛圍。由於自身經歷戰爭的年代,為了傳達世界和平的祈願,作品大多以孩童和花卉為主要題材,描繪其豐富生動的神態,藉由小生命透出的活力和希望,向世人宣告幸福和平的珍貴。這也是岩崎知弘作品得以雋永不朽、廣獲認同的重要原因。
          為了記念岩崎知弘的創作事業,其遺族與岩崎知弘紀念事業機構透過捐款及繪本版稅,在1977年成立了「岩崎知弘繪本美術館」(後改名為「知弘美術館」)。該館由岩崎知弘在東京的故居改建而成,除了典藏岩崎知弘遺留的9300多件作品,也廣收世界傑出繪本畫家的原畫,被視為當今世界首創、規模最大的繪本美術館。直到1997(知弘美術館成立20週年),為了擴展美術館活動,另在知弘父母的出生地長野縣,成立了「安曇野知弘美術館」,原位於東京的知弘美術館也再次改名為「知弘美術館.東京」。兩館現任的館長為黑柳徹子女士(日本暢銷少年小說《窗邊的小豆豆》作者)
          從館名來看,知弘美術館定位為「美術館」,如此把繪本等童書「插畫」視為正規的「藝術品」看待,並對插畫原畫給予專業性典藏、展覽和教育推廣,在台灣是少見的。根據安曇野知弘美術館首任館長松本猛(岩崎知弘長子)的說法,知弘美術館的成立初衷,除了保存母親遺作外,也為了打破當時社會以精緻藝術為中心的美術觀念,幫助大眾重新認識繪本插畫的藝術價值(日本絵本學會,2004)。由於美術館經營的成功,現今東京館的參觀人數每年高達5萬人,位處較偏遠的安曇野館也達約16千人(20111月現場訪談副館長竹迫祐子)。但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在這個吸引大量人潮的美術館幕後,兩館編制的工作人員僅有25人。除了工作人員的付出和努力,知弘美術館館舍本身的魅力、週邊文化產品的創意開發,以及展覽每兩個月定期更新等,想必都發揮了相當的作用,值得作為未來台灣繪本館學習借鑑的對象。

三、  知弘美術館的空間規畫
「知弘美術館.東京」的館舍,由岩崎知弘在東京練馬區下石神井的故居改建而來(外觀見圖1,入口見圖2,館內平面圖見圖3)2004年獲得第45回建築業協會賞(BCS),可見知弘美術館的建築受到外界相當肯定。筆者從現場訪視、觀察,發現知弘美術館空間規畫有許多用心之處,分析如下:
圖1:美術館外觀
圖2:美術館入口
圖3:美術館平面圖
    (一)    建築外觀不追逐潮流以造形吸引觀眾震撼
知弘美術館的建築外觀(1)整體以穩重不張揚的深紅色呈現,一方面將館舍本身與週邊住宅區作了清楚的區隔,一方面也可用來象徵知弘終生的繪畫,都在表現兒童和花卉等小生命,展現溫暖的活力與希望,甚至令人聯想知弘代表作之一《ゆきのひのたんじょうび》(雪天的生日)(1973年,至光社),繪本封面那位戴著紅色毛線帽的可愛女孩(印有該圖像的明信片,現今在知弘美術館商店被標示為同類商品中銷售量最高者)。此外,作為美術館與觀眾直接接觸的建築外觀,知弘美術館並不追隨當代美術館的潮流,以耀眼光鮮、複雜特異的造型吸引觀眾剎那間的震撼。相反的,知弘美術館將表現的舞台留給室內的空間,讓觀眾進館實地的踩踏與瀏覽,感受身邊處處流動著有關知弘繪畫的回憶,那些才是愈久彌堅、令人永久銘記在心的。
(二)    服務台、美術館商店與咖啡廳三區間連成一線不加隔間
就知弘美術館而言,建築本身從知弘生前自宅改建而來,相較於現代新建的大型美術館,勢必遇到空間不夠充足的問題。然而,走進知弘美術館大門,映入眼廉的包含正前方的「服務台」、右側的「美術館商店」(4)和左側的「咖啡廳」(5),三個區間連成一線,作為美術館的整體門面。它們彼此不加以隔間,以及利用連續大面積的落地窗取代不透明的水泥牆面,大大提升空間的開闊度。再加上咖啡廳前,沿著落地窗接續擺放一張張輕便的餐桌椅,為三個區間連成一線的視覺效果做了更加明顯的延伸。從這些都可看出知弘美術館如何克服空間侷限的巧思,讓觀眾體驗寬敞開放、輕鬆不受壓迫的空間感,進而留下舒適愉快的參觀記憶。
此外,知弘美術館將服務台、商店與咖啡廳這三個區間配置在一起,同時緊臨美術館的入口-觀眾入館、出館都必定經過,甚至不買票看展也可在此參觀停留。一方面可以想見知弘美術館對文化消費的重視,另一方面,也可說知弘美術館意識到,提供觀眾追念知弘的管道,不再侷限於展示區,商店和餐廳也是幫助觀眾留存美好記憶的重要空間。
圖4:入口處的服務台
圖5:咖啡廳走道與餐桌椅
(三)    展示室布置素雅,善用知弘故居與作品特色吸引觀眾駐足
  知弘美術館的館舍,由知弘在東京的自宅兼畫室改建而來,是畫家在19521974年間,一生停留最久的居所,充滿畫家生前在此生活、繪畫和過世的回憶,也是後來增建的安曇野知弘美術館所無可取代的。從展示室的空間規畫,可以看出知弘美術館東京館如何突顯這項獨特性。
  知弘美術館的展示室共有四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應屬展示室3:「知弘的畫室」(6),復原了1972年知弘繪畫最充實的年代,當時畫室的模樣。它與展示室1:「知弘的作品」之間,包夾著「知弘的庭園」,此三個區間像是連貫一體般,成為整個美術館保留知弘氣息最濃厚的區域。當觀眾走進美術館大門,穿過咖啡廳走道後,最先接觸到的就是這個展區,可視為是知弘美術館展示上的重點。又根據筆者的現場觀察,許多成人觀眾在知弘畫室外圍,展示知弘生涯照片的牆面前停留許久,細讀有關知弘生前的回憶(7)。美術館善用知弘故居的特色,成功吸引觀眾駐足、追念的意願,由此可以獲得證明。
圖6:知弘的畫室
圖7:知弘畫室外圍的生涯照片展示牆
  除了展示知弘的畫室和畫作,美術館也規畫有「企畫展示室」(即展示室2,圖8),以主題展的方式,展出館內典藏的世界傑出插畫原畫,以及「多功能展覽廳」(即展示室4,圖9),舉辦各種教育活動吸引民眾進館互動。整體而言,各展室皆以素雅的白色或木質牆面、隔板做簡單的佈置,呼應知弘繪畫優雅、溫馨的風格。此外,還值得一提的是,或許基於知弘故居改建的限制,每個展室都無法呈現四邊方正的格局。然而,知弘美術館並不刻意增設隔板加以修補,相反的,採用借力使力的方法,自然的呈現各間展室不規則形的空間,某程度也為寧靜的展場增添一些變化的趣味。
圖8:企畫展示室
圖9:多功能展覽廳
(四)    圖書室與兒童室貼心考慮親子觀眾
  考量親子觀眾的各種參觀需求,知弘美術館在二樓配置了「圖書室」(10)與「兒童室」(11),兒童室內又設有一哺乳室,讓攜帶幼兒的家長、好動的孩子們,有安靜看展以外的選擇。又美術館每月定期的繪本時間(即說故事時間),就選擇在兒童室舉辦,相對於較受矚目的展示室、咖啡廳和商店,這裡並不會受到冷落。
  從室內佈置來看,無論圖書室或兒童室都維持知弘美術館整體素雅的風格,清爽的白牆、木質的桌椅書櫃,加上知弘畫作的點綴,讓親子可以靜心的閱讀或探索。從圖書室典藏知弘與各國出版的繪本、繪本理論與兒童美術教育專書、知弘美術館的歷史檔案夾等,以及兒童室提供的玩具、枕被等用品,可以看出知弘美術館盡量同時滿足成人與兒童不同的需求。此外,值得提出的是,兩室除了採用大扇的透明窗戶,接收充足的自然光照明,連門板也都以全透明的玻璃材質呈現,並且兩門正向相對(參見圖11左上方,從兒童室的玻璃門,可看見對面的圖書室內),方便分散在兩室的家人注意彼此的動態,從這些都可看出知弘美術館對親子觀眾的貼心。

圖10:「圖書室」兒童與成人圖書兼備
圖11:「兒童室」與圖書室對門相望

(五) 
通道、休憩區幫助觀眾轉換心情,無障礙空間展現現代化
通道作為空間與空間之間的銜接,有連接或區隔不同空間的功能。知弘美術館室內通道較特別之處,在於接近展示室門口的通道上,都增設一扇自動門(參見圖12左方)。也即觀眾進入展示室時,必須通過兩扇門,第一扇是位於通道上的門(自動感應式的電動門),第二扇才是展示室的門(附有手動開關的電動門,避免接近時自動感應而製造開關門的噪音)。如此雙重門的設計,一方面避免觀眾誤闖展室而影響展室內的氛圍,一方面也提醒觀眾正走在通道的末端,請準備好轉換心情,再進入安靜的展示空間。
圖12:展示室前的走道設置雙重門
知弘美術館的休憩區可分成三大類型。其一是走道上擺放長椅供觀眾小歇,並且不忘利用週邊的牆面或角落擺放文宣,或設置電視播放知弘美術館的介紹,增加觀眾認識美術館的機會。其二是位於戶外的「知弘的庭園」(13),是知弘生前培育花卉的場所,也是知弘許多繪畫的靈感來源,現在開放觀眾自由進出、休息賞玩,成為另一種接觸知弘繪畫世界的管道。
此外,展示室和圖書室內的休憩區也有精心的規畫。例如展示室1擺放一張知弘生前愛用的籐椅沙發(知弘1950年開始使用)(14),讓觀眾坐著欣賞知弘的畫,更深刻感受知弘的氣息。另圖書室也利用轉角擺放留言簿(稱為「ひとことふたことみこと」)(15),一方面提供讀者暫歇調適心情,一方面也藉此幫知弘美術館留存觀眾參訪的美好記憶。根據知弘美術館網站記載,自開館(1977)以來30年間,觀眾寫滿的留言簿已超過300本。
圖13:知弘的庭園
圖14:展示室擺放知弘生前愛用的沙發
圖15:圖書室角落的留言區
有關無障礙空間的設置,知弘美術館在2002年(成立第25週年)最大規模的一次改建,將全館改善為無障礙空間,例如提供免費的輪椅、方便殘障人士使用的電梯、導盲地磚、洗手間的扶手等,從這些可以看出知弘美術館跟上現代化的腳步。

四、  知弘美術館的文化產品
民眾參觀知弘美術館,對美術館的空間、展品留下美好的記憶之餘,終究要離館,回到日常生活中,任誰也無法將美術館帶走佔為己有。基於如此,知弘美術館以知弘繪畫理念為中心,開發許多文化產品,實現觀眾想帶回記憶與感動的欲望。以下是筆者分析,知弘美術館採用哪些文化產品的開發方法,幫助觀眾留存美術館的美好記憶,以及如何吸引觀眾產生消費的意願,帶走對知弘美術館的感動。

(一) 透過印刷品傳播知弘繪畫與理念,幫助觀眾永續記憶與感動 
  祈願世界和平與兒童的幸福,是知弘繪畫的重要理念,也是知弘美術館開發文化產品的核心依據。又由於知弘立志終生透過印刷來豐富、滋潤人類的生活和精神。因此,透過印刷類的文化產品傳播知弘的繪畫和理念,成為知弘美術館的重要任務之一。
  在知弘美術館出版的印刷品中,最直接呈現知弘繪畫與理念的,當屬書籍一類。例如知弘美術館商店販賣的書籍,被仔細的以主題區分,包含「認識知弘的書籍」、「認識知弘美術館的書籍」、「展示相關的書籍」,其中知弘的畫冊,也都採主題式的集結成冊(例如戰爭與和平、母親、季節等)。又從知弘美術館(2008)30週年紀念集」的整理,發現知弘的相關圖書在知弘過世之後,仍持續不間斷的出版(出版的冊數甚至大於知弘生前),可見知弘美術館對書籍印刷賦予相當的重視。
  再看每年固定更新推出的月曆,除了在每張月曆紙上印有知弘的繪畫,並加附一句知弘祈願和平與幸福的語句,也成為觀眾永續記憶與感動的最佳媒介。根據副館長竹迫祐子(2010)的說法,近年月曆成為知弘美術館的最高人氣商品(年銷售量高達25萬件,每件約1470日幣)。從月曆的高銷售,再加上今年的獲獎紀錄-大張壁掛型和桌上型兩種月曆,雙雙入選2011年第62回全國月曆展(日本印刷產業連合會主辦),肯定其印刷、設計、機能與創造上的優異,這些都顯示知弘美術館透過印刷傳播知弘繪畫理念的成果。

(二) 掌握觀眾需求,推出實用與美感兼備的產品
  
  由於工作人數有限,知弘美術館並沒有編制專門的產品開發部門,在人力和經費有限的情況下,釐清觀眾需求,針對目標市場提供適合的產品顯得更加重要。例如副館長竹迫祐子(2010)指出,定期統計消費者需求,並參加日本每年舉辦的禮物展,以觀察當今文化產品的趨勢,是知弘美術館瞭解觀眾需求的主要做法。又從知弘美術館商店的營運經驗,可以確證「實用」加上「美感」的商品往往可以促成熱賣。
  就筆者的現場觀察,發現知弘美術館商店特別關照旅行者此一客群的需求。例如T(16)、明信片(17)、信紙、書籤、L夾等,這些既實用又易於攜帶的產品,就提供特別多的圖案花樣讓旅客選擇。甚至銷售難度較高的書籍類,也特別區隔一小書區,專門放置知弘相關圖書的「文庫版」,以輕薄方便的特性吸引旅客購買閱讀。至於產品的美感方面,為配合知弘繪畫的風格,大部分印有知弘繪畫的產品都以大量留白營造素雅的美感,成為知弘美術館文化產品的獨特招牌。
 
圖16:多樣選擇的T恤產品
圖17:明信片產品擺滿整牆

(三) 高價、低價產品皆受重視,並善用美術館良好形象引發購買意願
  
在知弘美術館商店,可以看見高價與低價產品都有陳列。例如較精緻昂貴的陶磁杯盤組、複製畫等,提供國際觀光客或追求生活享受的顧客,滿足私人蒐藏的欲望。低價的產品方面,則以小件的文具為主,當學校團體來館參觀時,可吸引學生族群在零用錢足以支付的範圍內購買。但不論高價或低價,知弘美術館產品都盡量維持精緻的品質,以保障觀眾想永續留存記憶的需求。
  
除了配合不同族群的購物能力,知弘美術館也善用自身良好的形象,加強觀眾購物的意願。例如今年舉辦黑柳徹子(館長兼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的名作《窗邊的小豆豆》,出版30週年紀念展(該書封面採用知弘的插畫),配合該展,美術館推出購物捐款的方案,凡觀眾購買相關的文化產品(例如T恤、文件夾、明信片等),就捐出部分購物金給世界苦難不幸的兒童。不論購物能力較高或較低的觀眾,透過這個消費的方案,就能將自己對知弘美術館的感動延續到更遠更廣。

五、  結語
綜觀「知弘美術館.東京」採用的各種空間規畫手法,主要都圍繞在如何利用岩崎知弘故居作考量。一方面美術館懂得保存知弘生前創作的遺跡,發揮其土地的不可取代性,讓遠道而來的觀眾得以親歷其境;另一方面,美術館也善用巧思,突破故居改建的限制,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提供觀眾小而美,小而優雅,小而充份利用的參訪空間。在空間規畫完善又獨特的情況下,知弘美術館館舍就像一只永不褪色的記憶盒,不但保存知弘繪畫的記憶,也永存每位觀眾珍貴愉快的參訪回憶。
美術館經營的成效,除了從參觀人數的多寡來衡量外,透過觀眾內心激起的感動,以及願意實際消費將感動帶回家,當是美術館經營上,一種更高等的、無形的成功指標。知弘美術館在建築和空間規畫上的用心,吸引觀眾願意進館參觀,也因為大量穩定的人潮,美術館才得以有充足的資金和動力,推出更多吸引人的文化產品。美術館空間規畫和文化產品的開發,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參考文獻
日本絵本學會(2004)。シンポジウム-絵本と絵本美術館。BOOKEND218-46
竹迫祐子(2010)美術館與文化創意產業。台東大學專題演講錄影。
Chihiro Art Museum(知弘美術館)(2008). 30 Years of the Chihiro Art Museum. Tokyo: Chihiro Art Museum.
岩崎知弘美術館網站:http://www.chihiro.jp/

0 意見: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 Free Blogger Templates Joy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