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村和朗組◎成果發表會─岩村和朗 繪本之丘美術館
>> 2010年1月9日 星期六
岩村和朗 繪本之丘美術館
◎吳宜霈、林芝安
這份報告已是第三次介紹岩村和朗繪本之丘美術館了。第一次,以描述性的文字記錄當時在美術館之見聞;第二次針對美術館之理念與推廣活動,與岩村和朗作品的相關探究。這一次,我們重新思考、審視手邊的資料,尋求更深層的發現,並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做出發,來呈現這次的報告。報告內容主要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份從美術館的名稱著手,檢視美術館與所在地理位置的關連性,並帶出創館緣由,以及美術館因應環境條件採取的特殊建築方式。第二部分著重在美術館的內部展覽,以展覽的整體概念為基礎,檢視其展覽內容及動線如何規劃,並增加合展人──今森光彥先生的相關資訊,找出其與本展覽的關聯。第三部份從展覽內容延伸而出,探討美術館的活動規劃,以及如何透過活動實踐館長之理念。第四部份談論與岩村和朗實際接觸後的感動和想法。最後的結論則整理前面四個部份,並做出此行探究之總結。
いわむらかずお‧絵本‧丘
從命名可以看出美術館的性質或特色。有的以作家來命名,如:葉祥明美術館、岩崎知弘美術館;有的以地名取之,如:安曇野美術館、上野國會圖書館;有的則和創立者的喜好有關,如:吉卜力美術館。從「岩村和朗繪本之丘美術館」這個名字看來,可以分成「岩村和朗」、「繪本」、「丘」三個(人、物、地)重點來看。最重要的是人,也就是繪本作家岩村和朗先生,36歲時因一個念頭:人和動物一樣應回到自然,遂帶著一家七口,從東京搬到位於東京以北105公里的栃木縣。從地圖上看來 ,美術館座落的位置相當有趣,以那珂川為界,河川左邊的沖積平原住著密密麻麻的人口,這些可說是美術館的潛在客源。過河到了右邊就是大片森林(規劃為八溝縣立自然公園),美術館就位在其中的一個山丘上,岩村先生在這裡找到了他的靈感來源。另外那珂川細小的分支所形成的河谷,也有人家聚集。
為什麼不說「岩村和朗美術館」,而多加了一個繪本之「丘」,特意擺在美術館的館名中,顯示了他的重要意義。許多岩村和朗的繪本從這個山丘孕育而生,也是這個山丘使岩村先生能藉美術館實踐他的理念。美術館所在的山丘及周圍環境有個名字叫做「里山(satoyama)」。里(裡)相對於外,較接近人居住的那一面,是經過人為管理、保護遺留下來的雜木林,其中包含水田、旱田、池塘、草地、農場等景觀,非人煙稀少的純森林環境。人從里山取得柴薪、水源、食物,半人為的環境也做為森林與鄉鎮都市的緩衝。保留與人的互動,卻不過分干擾,兩者之間達到自然與人共生的平衡狀態。若要明確的定義可以說,里山是傳統意義上的農用薪炭林,後來泛指農村的自然景觀,為農民維持生計的場所而存在。
因1960年的燃料革命,使里山的存在受到威脅,也使日本民眾開始關注里山的問題。NHK電視台曾拍了視覺詩系列影片,其中的水篇:映象詩──「里山」,記錄著琵琶湖附近一個濱水的村子裡居民的生活,即依循著與自然共存互重的精神。因為里山環境結合人與自然的特色,和岩村先生的理念相符,便決定在這裡建造他的美術館。除了現有的森林資源,岩村先生積極營造人為的部份,具體的作法如:在美術館周圍種植栗子樹,吸引松鼠靠近。在庭院野放飼養雞群,可以吸引許多雞的天敵,例如狐狸、黃鼠狼、蒼鷹、隼、青蛇。雞群在野生環境中的生命力提高,晚上棲息在樹上時,為首的雄雞會負責保護雞群,整個庭院就是個野生的世界,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一個食物鍊的生態。或是在樹上放置養殖箱,吸引鼯鼠入住。不刻意除掉美術館前草地的野草,保護昆蟲的家。不論是美術館本身和之後的經營工作,岩村先生一直努力維持與這片山林的合諧關係。
為了讓更多孩子體驗自然的機會,1993年開始籌備建立美術館,由建築師野澤正光 先生設計建造,1998年開館營運至今,傑出的設計讓美術館獲得日本多項建築大賞。 建築取材自美術館周圍森林的木頭、白河山上的石頭建造,整個建築是很單一舒服的木色調,且全館符合無障礙法【ハートビル法】 之認定。尖屋頂上加裝玻璃窗,以太陽能來調節室內溫度,將太陽的熱力保留在屋內。牆面採用大片雙層玻璃窗,一方面有保溫功能,一方面讓屋子內外的景色有融為一體的感覺。 污水則設置高性能的合併淨化處理槽,此設施是針對污染、水資源再回收所設計的淨化槽,即所謂的中水 系統。中水是指城巿污水或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後,達到規定的用水水質標準,可在一定範圍內重複使用於非飲用水,如:廁所沖洗 、園林灌溉、道路清洗、汽車沖洗、噴水池、親水設施用水及冷卻設備補充水……等用途。
不論是建材的選擇、建築結構、相關設備都經過仔細思考,讓建築本身對自然的傷害降到最低。外觀巧妙的和森林景觀合而為一,內部冬暖夏涼,男女老幼都可以享受在美術館裡的時光。有了貼近自然的空間,岩村和朗在里山這塊地方開始做他想要做的事,包括創作產出、推廣自然體驗。因此,岩村、繪本與里山這三者關係緊密結合且息息相關,少了哪個都不行,所以是「いわむらかずお絵本の丘美術館」。
內部展覽
2009年6月4日到9月13日,美術館內展出以「我的庭院」(ぼくの庭)為主題的二人展,包括繪本作家岩村和朗先生的畫作、草稿和自然攝影家今森光彥先生的攝影、剪紙作品等。「庭院」為兩者作為觀察和創作的場域,也就是山丘上的原野,這個聚集著昆蟲和鼯鼠等無數生命之處,而「打造吸引生命的庭園」的秘密以及由庭園而生的照片、繪本,也在此一同展出。取代以往一年四次的展覽,岩村和朗的繪畫原稿展以及岩村和朗和自然攝影家今森光彥還有其他的繪本作家一起舉辦這次的兩人展,是個繪本從無到有的展覽過程,以及有關繪本和自然間的企劃展。
(一) 「我的庭院」展覽會
由「我的庭院」展覽會出發,將繪本與攝影結合自然的主題意念帶出,並探究週遭自然環境給予的創作來源,連結至兩位創作者的交集與互動,最後回歸整體展覽傳遞的精神和概念。
1. 主題意念:繪本與攝影結合自然
在展覽廳內,有繪本作家岩村和朗館長的作品原稿和草圖以外,另外還有特別展的其他繪本作家的作品。2009年夏天以「我的庭院」為主題,與自然風景攝影師今森光彥二人聯合舉辦展覽,以里山為創作的主要場地,共同演出。《14隻老鼠》系列(童心社)及《斜陽山丘上的夥伴》系列(理論社)等,這些繪本把多采多姿的自然生態真實的呈現並使其更加豐富,而在美麗的里山風光之中若能讓心情沉澱下來,便能感受到無數生命的存在。
岩村和朗先生將實體的美術館週邊自然環境帶入繪本故事的紙面舞台,將小動物做擬人化的呈現,融入山林野地的生活,接觸大自然的體驗與活動,一幅福畫作的構圖與視角,在在顯示出感受美好事物的悸動;而今森光彥先生的攝影作品,同樣以自然為主題,尤以里山為重,將鄰近人類居住地附近的生態環境,透過鏡頭捕捉到的昆蟲身影或是質樸的鄉間小路與林道,以攝影拍照的方式細膩的記錄下來。兩者無形中傳達的自然意念都讓人有人類、野生動物和大自然和諧共存的生命意識。
2. 創作來源:繪本之丘與里山
面向那須川,位於南邊突出的山丘上是岩村和朗繪本之丘美術館,隔著一個小山谷,山谷的對岸是佐藤幸男先生的農場。這兩邊的山丘就是美術館的場地,也就是所謂的「繪本之丘」。
像這個有著豐沛生命力的山丘,就是我們俗稱「里山」(Satoyama) 的典型例子。在那裡有混生林、植林地、桑田、草地、矮竹林、竹林、田地、水塘、小溪,還有牛棚和倉庫的農場;狐狸、野兔、松鼠、鼯鼠、野鼠等等的哺乳類,雉雞、竹雞、鳶、蒼鷹、貓頭鷹等的野禽類,龍虱、螢火蟲、蜻蜓、蝴蝶、獨角仙等的昆蟲類,青蛙、蠑螈等的兩生類,眾多的野生動植物與稻子、青菜和家畜共同生活著。在里山作為種植作物場所,提供我們食物的同時,也成了動植物們不可替代的住所。
對以里山的自然作為描繪繪本的舞台的岩村和朗先生來說,繪本和自然已經變得密不可分,而他也認為此對繪本小讀者們是很適合的,除了在繪本的世界裡樂在其中,同時讓他們走進故事舞台的樹林、草原及田埂之中,與各式各樣的生物相會,進而發現其中的美和驚奇之處,讓他們有砰然心跳的感動。因此,在繪本的世界和體驗大自然這兩者,在小朋友心中交互作用下絕對會變得無限廣闊。
3. 靈魂人物:岩村和朗 與今森光彥
一位是居住在自然環境之中,悠遊散步觀察動植物生態的同時,將創作靈感帶入繪本之中,使其描繪的圖像躍然紙上的岩村和朗先生;一位是自然生態攝影名家,以追尋里山這種自然與人之間的關係做為題材,將眼中所關注的小昆蟲或農田景緻,按下快門捕捉影像的今森光彥先生。兩位靈魂人物在繪本之丘美術館的展覽區內有了交會的時刻,館內安置的圖畫和照片,不因繪圖技法和色彩調配以及相片主角和顯影濃淡而有所區隔,雙方反而皆在自然的主題運作下共譜出一首和諧的視覺協奏曲,而美術館外襯著繪本之丘的里山風光,更是將此次二人展的主題意念佐證至極。除此之外,經由展覽解說牌上兩個人的對話呈現,更可以細細品嚼岩村和朗和今森光彥在庭院發現的驚喜、感受的心情以及給予的回應。
(二) 展覽會企劃與展示
一個展覽會的完成是要透過事前的準備、籌畫與討論,展期中的宣傳、展示以及事後的記錄與評價,整體程序走過才算是一個完整的展覽會。那麼何謂企劃與展示呢?「所謂的展示,指的是基於某種構想,將作品按某種秩序安排佈置的行為。這個『構想』,就相當於企劃。」 將這句話套入這次參觀繪本之丘美術館的展覽會時,更是能夠將主題與構想企劃連結在一起,以「我的庭院」展開今森光彥與岩村和朗的二人展,當中的自然意念傳達十分具體,或許這樣的結合在事前的構思和安排已經有所共識,才會進一步規劃此次的展覽主題。
那麼又何謂展示?「即美術館將美術品配置、陳列於展示空間的行為。」 當中又可以分為「常設展」 和「特別展」 ,而岩村和朗先生的畫作、草圖算是美術館本身的館藏品,和今森光彥先生的攝影作品則是配合主題借用館外的藏品,兩者皆配合共同的主題,圈選出適合的作品展出,完成此次合作的特別展「我的庭院」。因此理念將挑選的作品聚集一起,就像是在作品的密林裡一一套上框架 (framing) ,這樣的安排得以聚焦於主題意念的傳達,而透過不同的主題相信展出的作品也會有所不同,這樣的輪替和流動的方式,相信會透過美術館的安排和構思而被賦予不同的意義。
在展示的過程中,不能不考慮參觀者的行動路線,所以展場的空間安排以及動線規劃則是另一個需要細心考量的重點。在繪本之丘美術館的建築體內 ,主要展區為一個大長方型的中廊以及旁邊三個小長方形的獨立空間,此次展覽今森光彥先生的攝影作品被安排在大型的中廊,讓進入美術館參觀的民眾一眼就可以透過開放式的大廳空間,連結至特展的主題呈現,順利達到展覽會的意圖;而岩村和朗先生的作品則是被規劃在前兩個小方形空間裡,但是作品的傳遞並不因這樣的空間而有所區隔,反而能夠在同一個壁面或空間配置同一組作品,移動到下一個空間或壁面時,是另一組作品,如此的規劃讓觀賞者能夠在同一個時空下擁有專屬的接收與感受時刻,整個展覽會欣賞完後結合在一起的主題卻也能因當中的共同元素而有所連結。誠如書中所說:「像這樣的展示,由於在視覺上非常明快,展示意圖也因此明瞭易解,當然,觀賞者也就更能理解展示的主旨了。」
此外,整個美術館的空間安排和動線規劃其實十分有彈性,整個展區並沒有設限觀賞路線,而是可以讓參觀者自由行動、自由觀看,也因此無論是先從岩村和朗先生的畫作看起,或是欣賞今森光彥先生的攝影作品,都不會影響到整個主題的表達,雙方以「我的庭院」串起對自然的那股熱誠和喜愛的心,在作品的擺設呈現和解說牌上的彼此對話中,都能夠隱隱約約的感受到這股濃濃的清新淡雅氣息。而最末端一個小房間展示的是繪本之丘相關活動的看板記錄及介紹,像是農場體驗、自然生態觀察等等,並且有一整面牆上放置了岩村和朗先生對繪本之丘這塊林地的手繪素描,像是野兔、昆蟲、稻米、落葉、果實等等,共有40幅,為什麼會有一區是擺設繪本之丘相關的活動介紹及館長岩村和朗先生的作品呢?透過書中的說法或許可以接收到這部分的安排理念:「休息區、解說板 (panel)和年表等的設置,也能有效幫助觀賞者從作品觀賞中暫獲解放。」 也因此我們在觀賞的過程中,行走在大小空間的配置裡,得以獲得主題展覽會以及常設展的雙重樂趣。
美術館的活動規劃
特別將美術館的活動規畫提出來,是因為我們認為這點在美術館的經營中是很重要的部份。之前,我們認為繪本之丘美術館與其他美術館不同之處,就是用這些活動將人們拉近岩村和朗的繪本世界,和這片創作的舞台經營方式從被動化為主動,除了等待民眾來美術館參觀、作者的理念也不只是靠著作品被閱讀的行為,才能傳給讀者。
經過一些資料蒐集、閱讀,才知道這其實是一種趨勢。現今社會中,美術館與人們的生活越趨密切,其功能不光著重在生活陶冶和教育推廣,更重要是由人建立『物』與人之間相聯結的關係,這也是美術館逐漸被要求須具備的條件。
教育活動的推廣有兩個類似概念,分別是「開放的美術館」或「生態博物館」。其中前者被視為新時代美術館理想形象的特徵之一。「美術館的『開放性』可從兩個面向來看,一是美術館的設計與建造,必須與周邊居民及自然環境的關連性為基礎來考量。另外,美術館在規劃展覽等活動時,必須從觀眾的立場積極下功夫考慮展示或活動的內容手法。特別是與學校教育連結的關係會越來越重要。」 生態博物館則主張美術館須與周邊環境融合,積極推動觀眾之參與,活動的企劃要與該地域有密切的關係。這兩個概念所陳述的觀點,都很能夠說明繪本之丘美術館的狀況。首先,美術館的建造與設計可與第一部分所述相映証,活動的規劃可實際從繪本之丘美術館辦過的活動來看。
美術館每月規劃了一到二個活動,保持和讀者的互動,並把每月活動照片公佈在網站上。檢視美術館曾舉辦過的活動,以自然生態觀察最多,觀察的內容以美術館所在的里山自然環境及生物為主,例如:蜻蜓池塘、鼯鼠、鳥類、昆蟲採集、菇類觀察。其它還有繪本朗讀會、音樂會、朗讀與音樂會結合、野花盆栽展覽及DIY、岩村和朗生日會、農事體驗(種菜、插秧、收割、拔蕃薯)、動手做木工打造鼯鼠的家……等,都圍繞著繪本、體驗自然為主。和小學合作的部份,則有小川南小學 的校外教學活動,讓學生到繪本之丘做自然觀察與寫生,還受到NHK電視台的採訪拍攝。
繪本之丘美術館的工作模式,是由岩村和朗結合家人、鄰居佐藤幸男先生的農場、政府單位、附近小學等資源,定期舉辦活動,這層關係的幾個角色連成一個互助的網絡,彼此支援著。透過活動,達到作家、作品、讀者三者互動,從體驗中思考「生活」和「生命」兩回事,除了體驗還要懂得珍惜這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一切。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一群人共同從事一件事的過程中,一起努力互相扶持,所建立出良好的人我互動,雖然只是一段時間,但也會產生如家人般的革命情感。以自然為師的創作者不計其數,岩村和朗先生化被動為主動,邀請、牽引讀者們直接透過體驗活動,感受作者的心意:書中描繪的景物,故事要傳達的意涵,就在這片山林中。
真正高興能認識你
還沒有到日本前,我們只接觸過十四隻小老鼠和其他系列作品,並不算真正認識作者本人,對於書的認知也僅止於自身的閱讀經驗。然而,在美術館與岩村先生一個多小時的談話,讓我們能夠看到、聽到作者本人,才算是真正認識作者及其作品。兩者的不同在於,前者對作品或作者的認識是間接的,中間可能加了很多我們自己的想像;而後者則是直接的接收到來自本人的訊息。對於作者本人,除了長相的映證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到岩村先生對美術館的經營理念。他非常強調的是從自然體驗中去認識生命,進一步去思考活著的意義。
岩村和朗先生親自演奏《愛思考的青蛙》,賦予繪本很不一樣的風味,讓我們再次體驗作者本身詮釋的作品。在這過程中也讓人反思:我們在閱讀時的自我詮釋,是否和作者想表達的訊息相同;不同的閱讀方式又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感受或收穫。岩村先生帶上眼鏡,就像十四隻老鼠裡的爺爺一樣,為他的兒孫講故事。《愛思考的青蛙》多以四格漫畫呈現兩個主角的思考歷程。看書時,若純粹閱讀文字部分,可能會因重複語句而失去耐性;但是配合上圖畫一起看,從老鼠與青蛙的表情,感受牠們想事情的認真態度,就會覺得有趣,也容易進入情境,跟著一起思考。現場聽岩村先生朗讀,又讓這故事更上層樓,令人深刻體會繪本演奏的重要。難怪有人說,書創作出來還不算完成,必須被閱讀或演奏出來,才使作品完整。
故事之所以有趣在於,看似不起眼的話題,在孩子純真的對話中,重新引起思考。例如:沒有臉會怎樣呢?看不見、聽不見、無法說話、聞不到味道,大概都是普遍可以想到的答案。但是,一聽到「不用洗臉嗎?不用刷牙嗎?」的答案,就讓人會心一笑。為了觀察蚯蚓身體兩端有沒有臉,而對蚯蚓說:「請全部從土裡出來。」大概也是孩子會做的事吧!
故事一開始,就是連續三格寫著青蛙「在想事情」,老鼠在一旁慢慢靠近。岩村先生唸的時候,每一句的語氣、表情都不同,包括好奇、疑惑、等待,到加入思考行列等種種變化。從觀察蜆的臉開始,延伸到蟬、蝴蝶、蜻蜓、蜜蜂……其他動物,用語氣區別每一次的發現。如果用文字敘述,大概是這樣的感覺:
蟬,有臉耶(驚訝)
蝴蝶,有臉耶(原來有臉啊)
青蜓,有臉耶(竟然有臉)
蜜蜂,有臉耶(真的有臉耶)
在找蝸牛的臉時,發現「觸角」的驚奇感,「觸角!觸角!」,短促的語氣表現興奮,瞪大的眼睛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觀察蚯蚓時問道:「沒有臉的話,分的出誰是誰嗎?是蚯蚓朋友?還是蚯蚓親戚?或是不認識的蚯蚓?」一連串的問號,挑起觀眾十足的好奇心,話鋒一轉,自己做了結論:「蚯蚓他們一定知道吧!」彷彿鬆了一口氣,究竟能不能分出誰是誰,好像已不是重點了。
仔細觀察岩村先生講故事的神情,可以發現:有趣的故事,加上豐富的語氣表情變化,是引人入勝的關鍵。據岩村先生表示這個故事是從與孩子對話的過程中得到的靈感。岩村先生不只掌握到孩子觀察事物的神情,更利用分格所產生的閱讀節奏,將這一來一往的對話、逐步思考的歷程展現出來。
結論
從作家、作品、讀者三者之間的關係到平面開展至立體的理念,岩村和朗先生將紙面舞台的繪本創作靈感來源,結合美術館興建的想法,繪本之丘整體的自然風光於是展露世人眼前,這樣互動過程的轉變,帶給人不同層次的感受;大部分讀者皆為手摸繪本閱讀的單一雙向連結,而在繪本之丘美術館則是可以用行動走入自然,走入繪本創作的舞台領域,這是另一種奇妙的感官享受,除了想像繪本的世界,實際來到這裡,看見美術館內的原稿畫作,散步館外繪本之丘里山風光的羊腸小徑,聽聽岩村和朗先生本人說故事,如此的百分百結合,更是讓展覽達到自然意念的傳達以及接觸生命最核心的目的。
這個「由人建立『物』與人之間相連結關係的美術館。」 帶動觀光的漸次發展以及社區總體營造的新興概念,在此也能感受到一股活絡的氣氛,或許這是岩村和朗先生在籌備美術館時的附加價值,畢竟回歸到繪本創作,走入自然,農村體驗與互動等理念,將心中那股對生命價值的體認實踐,接觸生命中最核心、最基本的東西,並推廣影響孩童和成人,才是岩村和朗先生考慮之最初的原點,而這也是將美術館設立在如此不方便的地方之因。
最後岩村和朗先生曾說過:「要看最好的東西,接觸最好的東西,不管是繪畫、音樂、文學等各種藝術的創作,可以從那邊得到涵養,進而變成創作的養分;假如以小朋友為創作對象的話,對於活著這件事情、怎麼去過日子或這麼活這件事情,是最基本的核心問題,必須要好好的想這件事情。」 以上這兩點建議對於展覽、參觀以及創作等不同領域,給了我們同樣的正面思考能量。
參考書目
- 並木誠士等編。《日本現代美術館學─來自日本美術館現場的聲音》。薛燕玲等譯。臺北市:五藝管理。2003年8月。
- 林憲德著。《綠色建築》。台北市:詹氏書局。2008年8月。
- 胡湘玲著。《太陽房子》。台北市:天下遠見。2007年9月。
- 蔡喬如編。《我愛綠建築:健康又環保的的生活空間新主張》。台北市:新自然主義。2004年11月。
- 新村晃一編。《MOE月刊》。第31卷第8號。東京:白泉社。2009年7月。
- http://www.noz-bw.com/noz/profile/ 野沢正光建築工房 (2010/01/04)
- http://ehonnooka.com/ いわむらかずお絵本の丘美術館 (2010/01/04)
- http://eco.vision2020.tw/?p=411 劉克襄─里山風水林:生態頻道 (2009/12/28)
- http://blog.yam.com/leftwingman/article/5635005 格瓦拉的深紅色酒窖(2009/12/28)
-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bjlydxxb200101023.aspx 萬芳數據(2009/12/28)
- http://www.imamori-world.jp/ 今森光彥官網 (2009/12/28)
- http://www.ehonnavi.net/ehon01.asp?K=%8A%E2%91%BA%98a%98N 岩村和朗作品 (2009/10/15)
- http://www.tochigiji.or.jp/spot/kikou/iwamura.html とちぎ曜日(美術館環境)(2009/10/09)
- http://www.jia.or.jp/member/award/environment/2002/iwamura.htm 第三回JIA環境建築賞(2009/10/09)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82422 博客來書籍館 (2009/12/28)
0 意見:
張貼留言